资源描述
给水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讲课
1. 系统概述
给水自动控制系统的任务是使锅炉的给水量适应锅炉的蒸发量,维持汽包水位在规定的范围内。
本厂给水自动控制系统采用的是给水全程自动调节系统。在低负荷时采用单冲量控制,在高负荷时采用串级三冲量控制。
2. 测量参数的设置
2.1.汽包水位:汽包水位由三个水位变送器(HAD10CL001/2/3)进行测量,量程为-700 —300mm,该水位用汽包压力(HAD10CP001/2/3)进行修正。
2.2. 主蒸汽流量(MAA10CF001,量程为0—1080t/h):
主蒸汽流量没有专门的流量测量装置,通过对高压缸叶轮腔室压力和主蒸汽压力的测量,经计算得出流经汽轮机的蒸汽流量和高压旁路的蒸汽流量,两者相加即为主蒸汽流量。
主蒸汽流量Gz的计算方法:高压缸叶轮腔室压力MAA10CP001经过函数转换为汽轮机进汽流量Gt,主蒸汽压力LBA51CP001和高旁控制阀实际阀位的乘积为高旁进汽流量Gg;故Gz=Gt+Gg。
2.3. 总给水流量:
给水流量由安装在省煤器入口的两个流量变送器(LAB30CF002/3)测量,量程0
、—1300t/h,该流量用温度LAB30CT003/004加以修正。
过热器减温水流量和经修正过的给水流量之和组成给水泵的总给水流量,此给水流量引入PI调节器参与控制。
3. 单、三冲量的切换
3.1. 给水全程控制系统在不同的负荷下,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
3.2.根据发电机有效负荷(0-350MW)的高低,实现单、三冲量的切换:
3.3.在升负荷过程中,发电机有效负荷〈30%时采用单冲量控制;发电机有效负荷≥30%时采用三冲量控制。
3.4.在降负荷过程中,发电机有效负荷≤20%时采用单冲量控制;发电机有效负荷〉20%时采用三冲量控制。
4. 不同负荷下,控制汽包水位的设备选择
4.1. 发电机有效负荷〈15%时,电泵低转速定速运行,给水旁路阀LAB10AA004关闭,由低负荷给水调门LAB10CV003接受汽包水位信号,调节给水量,维持汽包水位。
4.2. 发电机有效负荷在15%至30%之间时,电泵接受汽包水位信号,采用变速调节,调节给水量,维持汽包水位。
4.3.发电机有效负荷≥30%时 ,电泵接受三冲量调节信号,采用变速调节,调节给水量,维持汽包水位。电泵可以带负荷至50%。
4.4. 发电机有效负荷〉50%时,汽泵投运,接受三冲量调节信号,维持汽包水位。
4.5. 根据我厂实际情况,在电泵运行时,由于电泵在3000—5000转/分转速内运行,
容易引起电泵工作油温度高,威胁电泵的安全运行。因此,一般电泵不作变速调节,而是维持在一固定转速,由低负荷给水调门LAB10CV003调节给水量,维持汽包水位。
5. 电泵、汽泵的切换
5.1. 在给水总功能组投入,电泵、汽泵功能组投入时,当发电机有效负荷升至44%时,
可以自动完成电泵向汽泵的切换;当发电机有效负荷降至38%时,也可以自动完成汽泵向电泵的切换。
5.2. 在给水总功能组投入,电泵功能组投入时,运行的汽泵跳闸,电泵会联启。
6. 给水自动控制系统所包含的功能组和自动调节项目
6.1. 功能组:
1) 给水总功能组
2) 电动给水泵功能组
3) 汽动给水泵功能组
4) 汽泵液压油系统功能组
6.2自动调节项目
1) 电泵低负荷水位调节阀调节
2) 电泵差压转速调节
3) 电泵给水转速调节
4) 汽泵给水转速调节
5) 电泵再循环流量调节
6)汽泵再循环流量调节
7. 故障分析
7.1汽泵停运,电泵没联起
1)电泵不备用:
l 辅助油泵没运行或油压低于定值2bar
l 电泵调速装置KE3损坏
l 给水总功能组没投入
2)汽泵已停运,而汽泵挑闸信号没返回
3)汽泵运行,低压调门反馈小于低二值,引起给水无通道跳炉。此时应联起电
泵,维持机组运行(已将组态修改,当汽泵低压调门反馈小于低二值时,联起电泵)。
7.2 在电、汽泵切换过程中 ,汽泵转速飞升,汽包水位维持不住,
跳炉原因:在电、汽泵的切换过程中,如果采用手动并泵,可能使汽包水位长时间偏离设定值,引起积分器输出较大。若此时将汽泵由手动控制改为自动控制,有可能由于汽泵接受一个大指令信号而引起转速飞升。进一步的原因,需进一步调查分析。防范措施:1)严格执行电、汽泵切换操作票制度。2)运行人员在汽泵投自动前检查汽包水位曲线,观察汽包实际水位和水位设定值之间的偏差。
7.3 给水流量取样管冻结时,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应采取的措施:
1) 给水流量不准确,严重超出正常范围。
2) 给水自动切为手动控制。
3) 此时小汽机仍应投自动。
4) 运行人员应根据汽包水位手动增/减汽泵指令,严禁将小汽机切为手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