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波长.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029774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波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波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迈克尔逊干涉仪测波长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 2、 掌握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 3、 观察光的等倾干涉现象并掌握波长的方法; 4、 掌握逐差法处理数据。 二 实验仪器 He-Ne激光器、扩束透镜、迈克尔逊干涉仪 三 实验原理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学系统如图。它由分光板G、补偿板H、定反射镜M1和动反射镜M2组成。M1和M2互相垂直,分光板和补偿板是一对材料和外型完全相同的平板光学玻璃,它们相互平行并分别和M1、、M2成大致45度夹角,分光板的次数不同引起的光程差。来自点光源(或扩展光源)的光,入射到分光板上,分为强度相同的光线“1”和光线“2”的相干光,并分别由M1和M2反射后投射到光屏上(对于扩展光源用眼睛正对着观察)产生干涉现象。由于M1和M2垂直,可以等价地看成M2的虚象和M1形成一个厚度d为的空气隙,d的大小随M2的位置改变而改变,所以两光线的光程差可由下式确定: (1) 式中iˊ为光线“1”对M2的入射角。当d一定时,Δ由iˊ确定,iˊ相同的方向上光程差相等,形成了等倾干涉条纹。且满足: k=0、1、2、3…… (2) 呈亮条纹: k=0、1、2、3…… (3) 呈暗条纹。条纹呈明暗相间的同心环,这和牛顿环干涉条纹相似,但不同的是本同心环外侧干涉级别低,越靠圆心干涉级别越高。圆心干涉级别最高。现分析一下(2)式。对于第级亮条纹,有: (4) 当d增大时,为了保证(4)式仍成立ik‘必须也增大,即k级亮条纹往外扩大,反之,减小时,ik‘也必须减小,k级亮条纹往内缩小。特别地考虑iˊ=0(即圆心)处。满足: (5) 时为亮条纹。那么,d增大时,中心亮条纹的级别K增大,中心往外冒出亮条纹,d减小时,中心亮条纹级别减小,亮条纹往中心收进。每当d改变时,中心处就冒出或收进一个干涉条纹。当d改变时,中心处就冒出或收进n个干涉条纹。根据这种现象,可以测定光波波长。 假设动镜M2原在位置D1上,现移动M2的位置,同时观察并计算中心亮条纹冒出或收进的数目,当M2移至位置D2时,相应地冒出或收进的亮条纹数目N。就有: 四 教学内容 1、 调整He-Ne激光器所发的光线与定镜之间的光路垂直。 2、 光斑重合的时候应该出现干涉图样。 3、 放入扩束镜观察干涉条纹。 4、 利用微调装置调整干涉条纹的中心位置。 5、 动镜位置初读数的确定(先将细调手轮读数调为0,再将粗调手轮读数调为0,观察主尺读数)。 6、 转动细调手轮直到干涉条纹能稳定地随细调手轮的变化而变化。 7、 待干涉条纹随细调手轮的转动变化10次以上,记下此时动镜的位置。 8、 继续按原方向转动细调手轮使干涉条纹变化50次,记下此时的读数作为一组数据,以后依此类推,总共记录16组数据。 9、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五 实验教学组织及教学要求 1、教学组织 1、 查预习报告,特别对数据记录表格进行检查 2、 实验装置的调整,提问He-Ne激光器所发的光线与定镜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调整?(反射回来的光线应该出现在He-Ne激光器的头部面板上) 3、 示范并提问第二个问题,光斑重合的时候应该出现干涉图样,如果没有图则扩束之后仍然无法得到干涉图样,那么应该怎样调整? 2、 教学要求 1、 按学内容所要求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2、 提醒几个要点 a) 动镜的位置应调到40~50mm之间 b) 如果不能产生干涉那么要检查当调节定镜背后的三个螺丝时,出现在He-Ne激光器的头部面板上的光线是否相应会动?以及对重合的斑点进行检查(换个点看看) c) 干涉图样的中心应该全部出现,利用哪个部份来调整? 六 实验教学重点及难点 1、 光路垂直问题,通过演示,估计大部分学生可以迅速理解。 2、 光斑重合,这是本实验最困难的部分,解决技巧:取下光屏,用手拿一张白纸代替光屏,利用手臂延长光路,使得光斑是否重合变得更容易观察。 3、 注意不论是粗调手轮或者是微调手轮在实验过程中途不得倒转,否则会产生很大的回转误差。 七 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1、 容易出现的问题 1、 实验过程中眼睛容易疲劳,可适当休息片刻再继续。 4、 意外事故:实验中途当光路遭意外破坏后,可重新调整光路继续实验(因为动镜位置没因光路的破坏而变化。) 2、注意事项 1、使用干涉仪时不要使工作台震动。 2、用手或其他物品触摸其光学表面。 3、切勿学表面讲话。 八 实验参考数据 本实验所用的激光器平均波长为589.3纳米。 九 实验结果检查方法 1、 检查实验数据:干涉条纹每隔400次变化后,动镜相应的变化量,按理论推算应为0.12656mm。 2、 如数据不理想,则检查实验数据中干涉条纹每变化50次动镜的相应变化量,应该在0.0158mm左右,依此可以判断错误出现在什么地方。 十 课堂实验预习检查题目 1、 本实验的所用的计算公式?公式中个物理量的意义? 2、 怎样确定动镜的位置? 3、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十一 思考题 1、 本实验在进行记数条纹数目时,即使记数没有失误,那么这个数目是否仍存在误差?如果有,大概有多大? 2、 本实验为什么要取如此大的条纹变化量?要是取小一点如十来个行吗? 3、 你对本次实验有何感想、体会或者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