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积极情感因素
在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中,压力大、时间紧是学生的普遍感觉,学生很容易产生对学习的畏惧感、疲劳感等消极情感,尤其是对于物理学习滞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积极情感在物理学习中具有激励、促进的功能,能够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有助于物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注重发掘和运用积极情感,可以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重要促进作用,本文将试着做一些简要论述。
一、教学活动中多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
但凡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学生更是如此。无论是高中生还是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能够获得教师的认可与肯定,渴望得到学业上的进步,这样的积极情感完全可以转化为学生物理学习的强劲推动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与效率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在教学中充分研究了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多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以提高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笔者注重多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成果,当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取得显著进步,哪怕是态度的些许转变,都及时给予肯定性的语言评价。这样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内心而言,会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接受物理教师到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往往会将物理学习的畏难心理一扫而空,学习的疲劳感自然也烟消云散。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肢体语言的激励作用,比如一个鼓励的眼神、轻轻地拍拍头肩的细微动作等,都能让学生获得教师传递给他的肯定信息,从而增强积极情感体验效果。
二、课堂教学中多给予学困生参与机会
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在每一个学校的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上都是客观存在的,部分物理学习学困生受学习基础薄弱、技能技巧不足、记忆效果低下的影响,对物理学习存在着畏难情绪,并且学习参与热情不高。他们总觉得物理课堂听与不听一个样,物理学习学与不学一个样,严重缺乏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困生群体的物理学习活动,每一节物理课上都专门设置了一些低难度的教学提问,侧重于在课堂上向学困生提问,让他们听得懂,答得出,不使他们边缘化,从而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同时,要及时评价这部分同学的回答,肯定正确的答案,同时以诚恳的态度及时指出存在的差错。
三、设置分层目标体系兼顾学生的差异
高中学生在物理学习基础与能力技巧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这样的差异不是能在一朝一夕短时期内扭转的,顺势而为是物理教师的必然选项,应设置与学生能力基础相对应的目标体系,以此适应学生的学习实际,促进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域得到提升,减轻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畏难情绪。在目标分层设置环节,笔者侧重对中后位置的学生进行目标难度的降低,尤其是对于学困生而言,要求仅限于基础性知识点的掌握,从而为全体学生打造量身定做的教学活动。分层目标作为整个物理教学活动的引领,贯彻于教学各个环节。课堂提问方面应当精心设置不同难度系数的提问内容,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物理练习方面在作业量和作业难度上分层要求,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阶段检测方面分不同类型的试卷进行,保证学生的考查内容与目标要求相一致,以此提高全体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
四、师生共同分析研究学习的技巧经验
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梳理与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技巧总结和交流出来,既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效果,同时也能够增强成功的心理体验,一举两得。笔者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与方法技巧的交流活动,一方面要求各小组讨论、推荐出本小组最为成功的学习经验技巧,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上台表达,讲述自己在物理学习中的成功经验。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也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借鉴提高的空间,联想记忆法、归纳记忆法、渔网复习法、段段清学习法等成功的学习经验都是在学生交流基础上总结和提炼形成的,为学生物理学习成效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借助学习分析指点增强学习自信心
许多物理学困生存在着学习基础、技巧与心理三个方面的薄弱环节,笔者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突破,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指点迷津,组织班级学生之间开展物理学习结对帮扶活动。在此基础上,笔者定期和班级物理学习方面的特殊学生进行交流,主要是和中等以下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状况、内心想法、存在困难,并帮助学生分析物理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应当怎样同步弥补,给予学习方法技巧的指导。同时,笔者更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从学生身上具有的其他方面优点、长处入手,提高学生内心的自信,从心理上藐视物理学习的困难,并给予鼓励,让学生制定短期和中期学习目标,逐步推进、迈向成功。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积极情感的激发,使其有效转变为推动物理教学成效提升的强劲动力。
个人研修日志——教学理念的改变
通过参加吉林省
2012
普通高级中学远程培训研修,我深刻的
认识到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学方式都在发
生不断的变化。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
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
”
为目标。教师
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
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
“
教教材
”
转变为
“
用
教材
”
,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
预设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
因为预设与生成都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
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预设高水平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
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
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
械、沉闷,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
乏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设,
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
缺乏目标和计
划,
也不会有良好的生成效果。
因此,
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
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
追求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
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