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
一、美学和史学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实践的精神主干。恩格斯《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中提出。
(1)格律恩利用评论歌德之机,大肆贩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这套抽象的人性观点。
恩格斯科学地分析了歌德的世界观及其社会思想根源,指出歌德对当时德国态度的两重性;指出格律恩不过是借用歌德的“权威”,通过歪曲歌德的方式来宣扬自己的反动的政治思想而已。
(2)白尔尼为代表的“青年德意志”文学派别,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或激进民主主义立场出发,竭力颂扬席勒而贬低歌德。责备歌德不是自由主义者,没有爱国主义良心,创作中缺乏自由主义的倾向等。
恩格斯批评:这些批评虽不乏合理成分,但由于只从某种政治、学派的立场出发,忽视了艺术的特点,缺乏历史主义态度,因而失之褊狭、简单。
二、“美学和史学的观点”的理论内涵
(一)内涵之一:确立了科学的、全面的文艺批评标准——思想性和艺术性标准,并摆正二者的关系。
二者关系:融合统一、紧密结合。同等重要,不分主次。
1、美学观点:文艺批评必须着眼于人同世界的审美关系。
把握审美特性,理解创作及鉴赏的规律;作出符合艺术审美规律的分析
把审美价值作为衡量批评对象的标准。
2、史学观点:文艺批评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着眼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和历史关系。
要把作品放到特定历史条件下考察,作历史、阶级的具体分析。
将其反映历史的真实度、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度、是否具有进步倾向,作为标准。
(二)内涵之二:显示全方位批评视野,把握各派内在有机联系,为文艺批评研究确立了总体性原则。
观点:有立足点、出发点,观察事物的立场、角度以及由此形成的见解、观念、态度等多重含义。
方法:在西方文字中一般是由两个希腊词“沿着”和“道路”组合而成,因而含有沿着一定方向、维度进入或占领某种领域,找到某种解决问题或抵达目标的途径的意义。
文论史:就是“立足点”发生位移所形成的轨迹。
(三)内涵之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美与历史本质联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方法论原则
美学和史学的观点具体展开
一、关于精神个性与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1、批判文化专制主义。
2、充分肯定精神个性与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3、把握精神个性、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应该立足于争取人的全面解放的历史目的
二、 关于优秀古典艺术的审美价值与历史意义
希腊艺术“显示出永久的魅力”——在不平衡理论基础上引申出的来的难题,为探究一切经典艺术审美价值的超越性本质意义开拓出新的理路。
1、希措艺术既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又具有“超时代”的审美价值和典范性
2、探究“永久魅力”之原因:“希腊是正常儿童”,“儿童天真、天性”让成人获得美感。
艺术归根结底是人文精神的体现,表达的是人类要求超越现实,实理全面解放的终极价值理想。
三、 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一) 早期:现实主义人物应有个性、性格逻辑,不应当“把现实的人变成了抽象的观点”
(二) 中期:人物塑造上两个错误倾向:忽视历史本质的“恶劣个性化”倾向,
忽视个性的概念化(席勒式)倾向
恩格斯:“现实主义甚至可以不顾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
(一)提出“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清两条界限:现实主义同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同“倾向文学”
(二)不应当把“现实主义最伟大的胜利”说成“创作方法战胜了世界观”,它其实是世界观“更深一层”对“表面一层”的胜利,更是生活实践的胜利
如何理解世界观与创作不一致的情况?
原因:世界观是由多层次多侧面组成的:政治观、历史观、人生观、哲学观、美学观、艺术观、道德观等。政治居于表层,哲学观、美学观更深一层,它们彼此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马恩的批评态度:
第一,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出发,区别对待不同作家。
第二,始终严格遵循文艺批评的审美规律,把作家首先作为艺术家来看待,把作品作为艺术品进行鉴赏。
第三,批评过程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完全公正、完全‘批判’的态度”,客观地、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各类作家作品。
西方马克思主义
(1)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开宗名义“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方法”:用马克思主义术语重新表述生命哲学和新黑格尔主义
(2) 马尔库塞:将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相结合,
暗示人的本能欲望是革命性力量,是一切艺术理想的源头。
(3) 阿多诺:坚持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化,用“理性”将马克思主义与现象学、存在主义合一。
(4)阿尔都塞:结构主义
(5)伊格尔顿:政治批评
(6)詹姆逊:政治无意识
阿多诺
1、肯定的文化——大众文化——文化工业
2、文化工业的四个特征:商品化、技术化、齐一化、强迫化
①、艺术的否定性本质
1、把艺术看成完全不同于现实的“幻象”,现代艺术是对现实中尚未存在的预先把握。
2、现代艺术采取分解零散化的形式原则,只有在解体的状态下,客观世界和艺术形式法则才可比拟。
3、反艺术并非真正消灭艺术,而是在放弃艺术外观美的同时抗议滋生伪艺术的异化的现实。
②、艺术的批判和拯救功能:现代艺术把现实中所丧失的希望、所异化的人性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
贡献:
1、对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深刻广泛的批判,是对马克思主义在现实条件下的丰富。
2、对艺术否定性的较为辩证地理解阐释,强调艺术和审美对社会现实有否定与批判功能,重视其特殊规律。
3、对现代主义艺术审美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分析。
局限:
1、其否定性的艺术和美学思想主要是停留在主体的精神和意识领域,并没有真正触及现实的社会制度。
2、对辩证法的理解运用有极端倾向,对资本主义现实绝对否定,把现代主义的特征视为一切艺术的特征。
3、将艺术和审美视为资本主义现实中人们拯救的唯一途径,乌托邦的空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