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 险 管 理第一节 风险管理概述一、风险的含义 1、风险的定义: 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两个要素) 风险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某一事件其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间的变动程度。变动程度越大,风险越大,反之,风险越小。 2、风险因素:能引起或增加风险事件发生的机会或影响损失的严重程度的因素,是造成损失的内在或间接原因。按性质不同可分为实质性、道德、心理。 3、风险事件:直接导致损失发生的偶发事件,可能引起损失或(和)人身伤亡。二、风险的基本性质:1、客观性: 它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是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2、不确定性:风险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注意:并不代表风险完全不可测度(切勿陷入不
2、可知论)3、不利性:一旦发生,使主体产生挫折、失败、损失。4、可变性:在一定条件下风险可以转化,主要表现为:性质的变化;量的变化;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可以被消除;新的风险产生。5、相对性:不同的风险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不同6、风险同利益的对称性:风险是利益的代价,利益是风险的报酬。三、项目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去认识项目风险,并以次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各种应对措施、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项目风险实行有效控制,妥善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项目总体目标实现的管理工作。第二节 风险识别一、风险识别的含义: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是指风险管理人员在收集资料和调查
3、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和全面识别。其主要内容是:识别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识别风险的性质,识别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二、风险识别的方法和工具:1、文件资料审核2、信息收集整理头脑风暴法:借助专家经验,通过会议方式德尔菲法:请专家匿名参加项目风险分析访谈法:对资深项目经理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访谈3、检查表4、流程图法:针对流程中关键环节、薄弱环节进行调查分析5、因果分析图:鱼刺图三、风险识别的结果:1、项目风险表:将已识别出的项目风险列入表内,对项目风险的描述应包括:已识别项目风险发生概率大小的估计、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时间范围、风险事件带来的损失
4、、可能影响的范围等。2、划分风险等级: 一级:后果小,可不采取措施 二级:后果较小,应考虑采取措施控制 三级:后果严重,需立刻采取措施控制 四级:灾难性后果,必须立即予以排除3、风险预警信号:又称风险征兆、风险触发器,它表示风险即将发生。4、施工项目风险识别:费用超支风险;工期拖延风险;质量风险;技术风险;资源风险; 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风险; 财务风险。第三节 风险评估一、风险评估:项目风险评估包括风险估计与风险评价两个内容。其主要任务是确定风险发生概率的估计和评价,风险后果严重程度的估计和评价,风险影响范围大小的估计和评价,以及对风险发生时间的估计和评价。二、定性风险评估:使用已有的定性分析
5、方法和工具来评估风险概率和后果。1、风险概率及后果:风险概率是指某一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估计的首要工作是确定风险事件的概率分布,其方法有:历史资料法、理论概率分布法、主观概率法等。 风险后果是指某一风险事件发生对项目目标产生的影响。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大小要从三个方面来衡量:风险损失的性质(政治性的、经济性的、技术性的);风险损失范围大小(可能带来的损失的严重程度、损失的变化幅度和分布情况);风险损失的时间分布(风险事件是突发的还是随时间的推移逐渐致损的?损失是在项目风险事件发生后马上就感受到还是需要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显露出来?这些损失可能发生的时间)。2、矩阵图分析风险对项目主体目标影响度评价
6、项目目标很低0.05低0.1一般0.2 高0.4 很高0.8 成本不明显的成本增加成本增加不超过5%成本增加介于5-10%成本增加介于10-20%成本增加超过20% 进度不明显的进度拖延进度拖延不超过5%总体项目拖延5-10%总体项目拖延10-20%总体项目拖延超过20% 范围范围减少几乎察觉不到范围的很少部分受到影响范围的主要部分受到影响范围的减少不被业主接受项目的最终产品实际上没用 质量几乎察觉不到质量降低只有在要求很高时应用才会受影响质量的降低应得到业主批准质量降低到无法被业主接受项目的最终产品实际上不能使用风险发生概率与影响度评价表 一个具体风险的风险值概率 风险值=概率(P)影响(I
7、) 0.9 0.050.090.180.360.72 0.70.040.070.140.280.56 0.5 0.030.050.100.200.40 0.3 0.020.030.060.120.24 0.10.010.010.020.040.080.050.100.200.400.80 对某一个项目目标的影响(比率)三、定量风险分析:1、访谈:用于量化对项目目标造成影响的风险的概率和后果2、盈亏平衡分析:确定项目的盈亏平衡点,在该点上销售收入等于生产成本。此点是用于标志项目不盈不亏的生产量(最低生产量)。 盈亏平衡分析有三个变量:产量、销售和成本,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其中可变成本与生
8、产量成正比。下面介绍确定盈亏平衡点的数解法: 以实际产量(或销售量)表示平衡点: 销售收入Y=销售量Q单位产品销售价格P 生产成本C=可变成本C销售量Q+固定成本C 在平衡点上销售收入Y=生产成本C 即QP=CQ+C 故Q= 以销售收入表示平衡点 Y=P 以生产能力的利用率表示平衡点 R= 式中:R达到项目的设计生产能力的利用率 r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的销售收益3、非肯定型决策分析: 相同概率准则:此准则认为,不同方案的预期收益或损失的概率是相同的。从各方案的收益期望值中选取最大的方案。应选B决 策 资 料前景方案好中差A1109680B100800C505050 极大极大准则:要求决策者追求最
9、大收益,而对损失不加考虑。应选A 极小极大准则:要求决策者在稳妥中求得最大收益值。应选C 加权系数准则:决策者先给收益最大值一个权数,则给最小值的权数为(1-),再对各方案求其收益的加权平均值,最大值即为应选方案。 例设=0.7,则1-=0.3,A:53,B:70,C:50,应选B。 机会损失最小准则:要求决策者按机会损失值最小来选取方案,机会损失值是在某种前景或状态下,各方案的收益值或损失值与各值中选取的理想值之差。各种前景下各方案机会损失值前景方案好中差A00130B101650C60400先在各方案机会损失值中选取选取最大值,再在各方案最大机会损失值中选取最小值。此例应选B。第四节 风险
10、应对计划一、风险应对计划:1、定义:是针对风险分析的结果,为提高实现项目目标的机会,降低风险的负面影响而制定的风险应对策略和应对措施的过程。2、制定风险应对计划的依据:风险管理计划、风险排序清单、量化的风险排序清单、项目风险的概率分布、完成项目成本和进度目标的概率、潜在风险清单、风险承担者和带有共性的风险成因等。二、风险应对计划编制的方法和工具1、回避风险: 优点:简单、易行、全面、彻底 具体方法:放弃或终止某项活动、改变某项活动的性质2、转移风险:有意识地将风险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结果转嫁给另外的单位或个人承担。 控制型非保险转移:转移损失的法律责任,通过合同或协议,消除或减少转让人对受让
11、人的损失责任和对第三者的损失责任。 出售:通过买卖合同转移 出售所有权的同时转移 分包:通过分包合同转移给非保险业的其它人 开脱责任合同:通过开脱责任合同免责 财务型非保险转移:转让人通过合同或协议寻求外来资金补偿其损失 免责约定:合同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时,如果不是由于当事人一方的过错引起,而是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的,违约者可以向对方请求部分或全部免除违约责任。 保证合同:由保证人提供保证,使债权人获得保障。 保险:通过专门机构,签定保险合同,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3、损失控制:损失发生前消除损失发生的根源,并减少损失事件的频率,在风险事件发生后减少损失的程度。 损失预防:损失发生前为了消除
12、或减少可能引起损失的各种因素而采取的各种具体措施。 工程法:以工程技术为手段,通过对物质因素的处理,来达到损失控制的目的。 教育法:通过安全培训教育,来消除人为的风险因素,防止不安全行为的出现,来达到损失控制的目的。 程序法:以制度化的程序作业方式进行损失控制,其实质是通过加强管理,从根本人对风险因素进行处理。 损失抑制:损失发生时或损失发生后,为缩小损失幅度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分割:将某一风险单位分割成许多独立的、较小的单位。 储备:增加风险单位。 拟定减小损失幅度的规章制度。4、自留风险:又称承担风险。是一种由项目组织自己承担风险事故所致损失的措施。 自留风险的类型: 主动自留风险与被动自
13、留风险。 全部自留风险与部分自留风险。 自留风险的资金筹措: 建立内部意外损失基金。 从外部取得应急贷款或特别贷款。第五节 风险监控一、项目风险监控:1、定义: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视剩余风险和识别新的风险,保证风险计划的执行,并评估消减风险的有效性。2、目的:通过对项目风险的识别和分析,以及对风险信息的收集,就可以采取正确的风险应对措施,从而实现对项目风险的有效控制。二、风险监控的方法和工具:1、建立项目风险监控体系:包括制定项目风险监控方针、控制程序、责任制度、信息报告制度、预警制度和项目风险监控的沟通程序等。2、项目风险审核:确定项目风险监控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和项目风险应对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实施并适合于达到预定目标的、有系统的检查。3、附加风险应对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事前未预料到的风险,或该风险对项目目标的影响较大,而且原有风险应对措施又不足以应付时。4、项目风险评价: 风险识别揭示项目面临的风险。 风险分析从量上确定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是否采取监控措施?采取什么样的监控措施?监控到什么程度?采取监控措施后,原来的风险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否产生新的风险?均需通过风险评价来解决。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