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⑵理解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2、能力目标
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⑴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⑵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学习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学习难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
1、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完成以下内容。
2、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讨论。
知识准备
核酸是遗传物质
教材助读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0世纪20年代的主导观点:____________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两种类型
类型
菌落(光滑、粗糙)
有无荚膜
有无毒性
S型细菌
R型细菌
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第一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44年,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请同学叙述各组实验的做法及现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加入_________,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___________的纯度越_______________,转化就越有效。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________(能否)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艾弗里的结论:________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外壳是________,头部内含有________,它侵染细菌后,就会在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利用________________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的增殖。 [
⑴结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由________构成,头部含有________。
⑵与大肠杆菌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
⑶增殖特点: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________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成分,进行增殖。
(4)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________________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2、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________________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五、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 2、极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
预习自测题
1、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酵母菌及蓝藻都含有的是 ( )
A.核酸 B.细胞膜 C、染色体 D.DNA
2、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 ( )
①DNA ②RNA ③DNA和RNA ④DNA或RNA
A.①②③ B.④④④ C.①③④ D.①①④
3、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使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成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是
( )
A.DNA B.蛋白质 C.糖类 D.荚膜
课后反思
课内探究
学始于疑
1、从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第④组实验鼠体内可分离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说明了什么?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什么?离心的目的是什么?
3、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都分别采用了哪些技术手段来实现他们的实验设计?
质疑探究
探究1、艾弗里的实验设计有何巧妙之处?
探究2、某同学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普通培养基培养噬菌体,不能得到被标记 的噬菌体,为什么?你认为该如何标记噬菌体?
归纳总结
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来源:Z&xx&k.Com]
实验名称
实验过程及现象
结论
细菌的转化[来源:Z+xx+k.Com]
体内 转化
1.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小鼠正常。[来源:学_科_网Z_X_X_K][来
2.注射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死亡。[来源:学,科,网Z,X,X,K]
3.注射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正常。
4.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死亡。[来源:学+科+网Z+X+X+K]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体外 转化
5.加热杀死的有毒细菌与活的无毒型细菌混合培养,无毒菌全变为有毒菌。
6.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①DNA②蛋白质③糖类④无机物。分别与无毒菌混合培养,①能使无毒菌变为有毒菌;②③④与无毒菌一起混合培养,没有发现有毒菌。
噬菌体侵染细菌
用放射性元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让其在细菌体内繁殖,在与亲代噬菌体相同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检测出放射性元素32P
DNA是遗传物质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知识网络图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当堂检测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
A.DNA是遗传物质 B.RNA是遗传物质
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
2、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双球菌的方法是( )
A.杂交实验法 B.同位素标记法
C.病毒侵染法 D.单独直接观察不同成分的作用
3、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如何选择同位素标记的方案( )
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B.用180或15N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
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 )
A.RNA是遗传物质 B.DNA是遗传物质
C.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多糖是遗传物质
5、噬菌体的各种性状能传递给后代是通过( )
A.噬菌体的DNA B.细菌的DNA C.噬菌体的蛋白质 D.细菌的核糖体
6、用噬菌体侵染含大量的3H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 )
A.随细菌解体而消失 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及DNA中
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 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
1、关于病毒遗传物质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都是脱氧核糖核酸 B.都是核糖核酸
C.同时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D.有的是脱氧核糖核酸,有的是核糖核酸
2、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
A.细菌的核苷酸和自己的氨基酸 B.自己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 D.自己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3、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有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是( )
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 D.子代噬菌体不含32P
4、用甲种病毒的RNA与乙种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组装成一种病毒丙,以病毒丙侵染宿主细胞,在宿主细胞中产生大量子代病毒,子代病毒具有的特征是( )
A.甲种病毒的特征 B.乙种病毒的特征
C.丙种病毒的特征 D.都不是
5、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将他们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转化。这一现象说明:( )
①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DNA进入到了R型细菌中 ②DNA是转化因子
③蛋白质和多糖在实验中正好起了对照作用 ④DNA是遗传物质
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格里菲思(F. 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省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