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科目:公文写作与处理
简答题目录
1.1.如何理解公文的基本含义?
1.2.简述公文产生的必要条件和我国古代公文产生与发展的主要线索。
1.3.为什么要给公文分类,常见的公文分类有哪些?
1.4.公文的名称是怎样确定的?
1.5.我国现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常用种类有哪些?
2.1.什么是公文写作?公文写作的组织可分哪几种形式?
2.2.公文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3.为什么必须在公文写作上严格把好质量关?
2.4.机关领导为什么要亲自撰写重要公文?
2.5.简述公文写作收集材料的重要性和要求。
2.6.起草正文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3.1.什么是公文体式?为什么公文要有一定的体式?
3.2.什么是公文文体?公文文体在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3.3.简述议论的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
3.4.公文写作中怎样才能做到语言简明。
3.5.什么是公文的构成要素?眉首、主体、版记三个部分各有哪些构成要素?
3.6.为什么要统一和规范公文的文面格式?
3.7.发文字号的作用是什么?编排发文字号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3.8.为什么要正确选定公文的主送机关?公文的主送机关一般有哪几种情况?
3.9.简述公文正文的结构及写作要求。
3.10.简述命令格式的公文的具体要求。
3.11.公文标注主题词的作用是什么?公文标注主题词的步骤是什么?
3.12.公文的成文时间有哪几种情况?
3.13.简述确定抄送机关要掌握的原则。
3.14.简述公文的排版形式与装订要求。
3.15.简述草稿与定稿的联系与区别。
3.16.简述存本与副本的区别。
3.17.比较修订本、试行本、暂行本、各种文字文本的区别。
4.1.什么是公文的行文关系?确定行文关系的基本原则什么?
4.2.怎样划分机关之间的行文关系?
4.3.为什么说逐级上行文是上行文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4.4.简述行文规则的主要内容。
4.5.为什么说牵涉到几个部门的问题要先协商一致经上级裁决后才能向下行文?
4.6.联合行文要注意哪些问题?
4.7.简述办公厅(室)在自己职权范围内行文和按照授权范围内行文在文字表达上的区别。
5.1.简述命令的特点。
5.2.简述议案的特点。
5.3.哪些机构和人员可以提出议案?
5.4.简述决定的特点。
5.5.简述决议的特点。
5.6.简述决议的类型。
5.7.简述决议和决定的异同。
5.8.简述指示的特点。
5.9.简述指示的类型。
5.10.简述意见的类型。
6.1.简述公报和公告的区别。
6.2.简述公报的类型。
6.3.简述会议公报的写法。
6.4.发布统计公报要注意什么问题?
6.5.简述通知的类型。
6.6.批转性和转发性通知怎么写?
6.7.简述通报的类型。
7.1.报告有什么特点?
7.2.请示有什么特点?
7.3.简述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的区别。
7.4.请示和报告有什么区别?
7.5.简述批复的类型。
7.6.批复的写作要注意哪些问题?
7.7.简述函的类型。
7.8.函的写作应注意哪些问题?
7.9.简述会议纪要的特点。
7.10.简述会议纪要的类型。
7.11.简述规定的类型。
7.12.简述条例和规定的异同
8.1.实施细则的写作要注意什么?
8.2.守则的写作要注意什么?
8.3.简述计划类文书的作用。
8.4.简述计划类文书的类型。
8.5.简述总结的作用和特点。
8.6.简述总结的类型。
8.7.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写调查报告?
8.8.简述调查报告的特点。
8.9.简述调查报告的类型。
8.10.采用“分层展开式”的总结应如何安排内容?
9.1.简述讲话类文书的类型。
9.2.简述讲话类文书的特点。
9.3.简述讲话稿的写作格式。
9.4.简述开幕词的内容。
9.5.闭幕词有哪些内容?
9.6.简述会议记录的作用。
9.7.大事记有哪些作用?
9.8.简述会议记录的格式。
9.9.会议记录的要求是什么?
9.10.作电话记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9.11.简述接待记录的要求。
9.12.简述大事记的写作格式。
9.13.简述大事记的写作要求。
9.14.简述简报类文书的写作格式。
9.15.简述建议类文书的特点。
10.1.如何理解公文处理工作的广义概念?
10.2.简述公文处理工作的基本任务。
10.3.公文处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包括哪些内容?
10.4.简述公文处理工作的组织机构。
10.5.简述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组织形式的类型及其选择。
11.1.签收公文应注意哪些问题?
11.2.简述公文登记的具体范围。
11.3.传阅文件应注意什么?
11.4.收文登记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优点?
11.5.传阅文件包括哪些内容?
11.6.简述批办的作用及主要内容。
11.7.为什么说承办是收文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承办公文要注意哪些问题?
11.8.简述催办工作的主要方法。
11.9.简述催办工作存在的问题。
11.10.简述查办与催办的区别。
11.11.简述查办工作的程序。
11.12.简述注办的内容。
11.13.公文在起草过程中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11.14.简述公文核发的内容与要求。
11.15.校对公文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11.16.公文用印应注意哪些问题?
12.1.简述归档文件整理工作的意义。
12.2.选择机关公文整理(立卷)环节应考虑的相关因素有哪些?
12.3.不需要立卷归档的文件材料有哪些?
12.4.机关公文处理部门在确定各类不同文件的整理(立卷)时间上,应注意哪些?
12.5.简述归档文件整理的基本原则。
12.6.简述归档文件整理的质量要求。
12.7.归档文件整理方法的推行,应当做好哪些工作?
12.8.简述归档文件在质量上的要求。
简答题答案
1.1. 如何理解公文的基本含义?答: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格式的文书,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公文的这一基本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l)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这些机关或组织必须具有法定地位,法定的地位赋予了这些机关与组织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定和处理公文的权力。(2)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具有法定地位的机关或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公务活动中,必然会产生体现自身意志的文件材料,这是公文形成的必要条件。(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格式的文书。这是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和图书资料的主要之点。(4)公文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任何一个机关、组织在日常的工作活动中都需要使用公文这一工具,以表达意图、办理公务、实施有效的管理。
论述题目录
1.1.试述公文的特点。
2.1.怎样理解“公文写作是急迫之作,时限性强”这一特点?
2.2.试述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2.3.试述公文写作人员应具存的素质修养。
3.1.怎样正确理解“版记”的特定含义与保持公文书面格式完整性之间的关系?
4.1.比较机关之间行文使用多级下行文与直达基层组织和群众的下行文的区别。
4.2.为什么说在一般情况下党政机关不得越级行文?
4.3.关于“请示”的行文应注意哪些问题?
4.4.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的行文为什么要把握好职权范围和授权范围?
5.1.议案的写作要注意哪些问题?
5.2.意见的写作应注意哪些问题?
6.1.写作公告、通告应注意哪些问题?
6.2.写作通报应注意哪些问题?
7.1.报告的写作应注意哪些问题?
7.2.会议纪要的写作应注意哪些问题。
8.1.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注意什么问题?
9.1.试述简报类文书的特点。
9.2.试述简报类文书的写作要求。
9.3.试述提案的写作格式与要求。
9.4.试述建议的写作格式与要求。
10.1.如何理解公文处理工作的政治性?
10.2.试述公文处理工作的作用。
10.3.怎样认识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领导、指导关系?
10.4.为什么公文处理工作必须加强集中统一管理?如何才能实现?
11.1.为什么说拟办工作是收文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怎样才能做好拟办工作?
11.2.签发公文应注意哪些问题?
11.3.试述缮印公文要注意的问题。
11.4.封发文件应注意哪些问题?
12.1.论述公文整理(立卷)的分工。
12.2.以“件’”为单位的整理方法同传统的整理方法“立卷”比较,有何不同?
12.3.论述归档文件分类的方法和步骤。
12.4.档案盒的作用是什么?归档文件装盒有哪些具体要求?
论述题答案
1.1.试述公文的特点。答:公文、是在机关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是各级机关与组织行使法定职权、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工具,具有很强的现实效用性。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文有法定的作者。公文不是谁都可以任意制发的,公文是由法定的作者制成和发布的。这是公文同图书、情报资料、通讯报道以及一般文章作品的一个显著区别,是公文的显著特点之一.所谓法定的作者,就是指依据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章程、决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定的职能权利和担负一定的任务、义务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2)公文有法定的权威。公文既然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传达意图、办理公务、记载工作活动而制发的。这就必然要赋予公文以机关喉舌的地位。也就是说,公文可以代表机关发言,代表制发机关的法定权威。因此,公文也就成为各级机关。组织开展工作的可靠依据。(3)公文有特定的效用。公文的特定效用是指公文的现实效用,是公文制发机关的法定地位所赋予的。从每一份具体的文件来说,都有它本身的特定的现实效用,代表它的制发机关所赋予的法定效力和作用。(4)公文有规范的体式。制发公文是一件极其严肃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为了维护公文的严肃性、权威性和便于进行公文处理,在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关于公文处理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中,对公文的体式作出了统一的规定,提出了统一的要求。(5)公文有规定的处理程序。公文的制发和办理都必须经过规定的处理程序。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公文的严肃性与权威性,才能实现机关文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判断说明题
1.1.公文法定的作者是指起草公文的文书人员。()
1.2.上行文就是指下级机关向它所属的上级领导机关所发出的公文。()
1.3.指挥性公文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或群众发出的用以领导和指导工作的公文。这类公文主要有命令、规定、通报、函等。()
多项选择题
1.1.汉代出现的上行文文种有(ABC)A.章B.表C.疏D.谕E.教
1.2.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规定的公文文种有(ABCDE)A.令B.咨C.呈D.示E.状
1.3.在实际工作,关于“文书”一词的理解,正确的是(BCD)A.特指各机关单位为了办理公务而形成的文件材料B.可以作为所有文件材料的总称C.可以指一种职业D.可以指职务名称E.特指机关、组织制成的具有固定格式的正式行文
单项选择题
1.1.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格式的文书是(B)A.案卷B.公文C.文书D.调查报告
1.2.公文形成的主体是(C)A.机关领导人B.全体人民C.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D.收文机关
1.3.向下级布置工作应使用的公文文种是(D)A.函B.请示C.决定D.指示
1.4.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书档案是(A)A.甲骨文书B.周易C.公牍通论D.周礼
1.5.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汇编是(C)A.《孔子》B.《论语》C.《尚书》D.《公文程式》
1.6.我国最早的上行公文是(A)A.章B.表C.疏D.奏
重点难点
1.1文书、文件和公文。在机关的日常工作活动中,常常出现“文书”、“文件”和“公文”这三种概念同时使用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历史上的习惯称呼和用法以及其他原因,文书、文件与公文这三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往往强调不同的侧面,有着不同的称呼和用法。文书一词,在机关的公务活动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极为普遍和广泛。它可以作为所有文件材料的总称,既可以指公务文书,也可以指私人文书,是一个整体概念。文书还可以指一种职业,如某某人在做文书工作;也可以指职务名称,如文书、文书科长、文书处长等。文件一词,则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说,它同文书一样,既可指公务文件,也可指私人文件,有时也可以指文件材料的总称。如一次大型会议,会议结束之后,要将会议文件立卷归档保存。这里说的文件,既指会议形成的正式文件,如会议纪要、会议决议等,也包括会议进程中的领导讲话、代表发言,会议记录、会议简报,甚至还包括录音、录像、照片等有关材料。从狭义上说,文件主要是指机关、组织制成和发布的有文件版头等固定格式的正式行文。如:中共中央文件、国务院文件等。对于这类重要的正式行文,人们往往郑重地称之为“文件”,而不称文书或公文。就某一单份的文件来说,一人们也习惯地称之为一份文件,而不叫一份公文或一份文书。至于公文的概念,它的特指范围是很清楚的,是指各机关单位进行公务活动而形成的文件材料。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文就是公务文书的简称。
模拟试卷 (一)
模拟试卷 (二)
模拟试卷 (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