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 必修一NO.11 使用时间:2009\10\14 编制:乔翠辉 徐波 审核:乔翠辉 问题解决式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2.5自由落体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概念.
2.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3.了解重力加速度。
3.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认识,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和认识问题的方法。
【学习方法】
课前自学 课堂合作 交流探讨 动手实验探究等
【学习早准备】
任务一:不同质量物体下落时的特点
(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第42页第一二段,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物理情景)
1.生活体验:石子和一张平展的纸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它们下落快慢是否相同?
(同学们就地取材模仿类似情况做一下,课堂上请同学表演)
2.想一想:下落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3.阅读课本第43页“演示”
(小组内讨论一下猜出什么结论)
结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上观察此演示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初步认识自由落体运动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43页自由落体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对照定义思考:在现实生活中能否找到自由落体运动的实例?如果能,请举例;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2. 议一议: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在此处的体现。
练一练: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重力的3倍,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任务三:探究自由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1.猜想:自由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课时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2.我的设计方案(简明扼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共同探讨课本第43页的“实验”(先看书,上课时师生共同完成)
(1)实验过程(怎么操作)
(2)实验数据(哪些数据)
(3)数据处理(怎么处理)
(4)结论:
4.读一读课本第45页第4题,了解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又一方案。
任务四:了解重力加速度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43-44页)
1.回答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它的方向应怎样准确描述?
2.根据地球不同地理位置的重力加速度数值的表格,总结其分布特点。(请大胆猜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
任务五: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公式
根据前面学过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写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相关公式和推论。
(提示: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推导公式等)
练一练:自由落体运动的图象应是图中的( )
任务六:测定反应时间
1.做一做:(看课本第44页实验)从发现反映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你能否根据本节知识想办法测量自己的反应时间?简述并上台展示。
2.试一试: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4页最后一部分做一做内容,估算这架照相机的曝光时间?若遇到问题可以和身边的同学讨论。(提示:由每块砖和厚度可以算出AB间的距离)
我预习后还存在的问题:
小组讨论结果:
【当堂测效果】(请同学们利用5分钟左右时间,完成课堂检测题,展示答案,小组交流,提出问题)
1. (5分)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空气中不考虑空气阻力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质量大的物体,所受重力大,因而落地速度大
D.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在地球赤道处最大
2. (5分)A物体重量是B物体重量的两倍,A从h、B从2h高度处同时开始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两物体下落时间均大于1秒),则 ( )
A. 落地前同一时刻B比A的速度大 B. 1s末A、B速度相等
C.两物体落地瞬间速度相等 D.下落1m所用时间相等
3.(5分)物体自h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0m/s,则h为(g=10m/s2) ( )
A.5.0m B.10m C.20m D.25m
4. (10分)从离地面500m的空中自由下落一个小球,=10m/s2,求小球:
(1)落到地面经过多长时间?落地速度是多少?
(2)自开始下落计时,在第1s内和最后1s内的位移分别是多少?
【学后反思】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