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课文《称象》教案设计范文.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7019033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04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文《称象》教案设计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文《称象》教案设计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文《称象》教案设计范文 课文《称象》教案设计范文   1.认读本课13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8个字的书写。   2.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初步懂得遇事要动脑筋想方法。   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模型、玩具象、小石子、秤或天平。   一、导入揭题。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多媒体投影:称)人们称一件东西是想知道什么?   生:想知道那件东西有多重。   师:对,想知道那件东西的重量。(多媒体投影:重量)   师:你们看见别人称大象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板书:象)   称象这一课讲的就是这个故事的内容。   [通过谈话,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相机出现了称象、重量两个词,又为学习作了导向。]   二、初读感知。   1. 读文,不认识的字画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请一个同学把课文读给大家听,读准字音。   [初读课文时只要求读准生字的音,对其义和形不作要求,这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   三、读文感悟。   (一)再次读文,从文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知道了官员们看象时,一边看一边议论,不知这头大象有多重。(多媒体投影:议论)   生:我从第三自然段知道了,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便问:谁有方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学生读二、三自然段。)   师:曹操提出这一问题后,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指多媒体投影上的议论,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   生:官员们议论的第一种方法是造一杆大秤。   生:还要把大树砍了做秤杆。   生:官员们议论的第二种方法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多媒体投影宰;学生一边看多媒体投影,一边读宰)   师:查过字典的同学说说,宰在字典里有几种解释?结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想一想,宰在这句话里是什么意思?   生:在这里是杀的意思。   师:曹操对这两种方法什么态度?   生:曹操听了直摇头。   师:直摇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   生:直摇头表示不同意。(做一下摇头动作)   师:(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   生:不住地摇头才是直摇头。   师:对,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宰象呢?   生:把大象宰了,曹操舍不得,这也不是好方法,所以曹操不同意。   [议论、宰、直摇头都是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里来理解的,但方法不相同,各有妙处。议论出现在第二自然段,却是借用第三自然段里官员们怎么说、怎么议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的;宰是通过,根据语言环境选义项来解决的;直摇头是通过语感和演示来领会的。这就把学习语言、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紧密联系起来了。]   (二)师:对,官员们提的两个方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   生:(读第四自然段、画序号、重点讨论曹冲说的方法。)   师:曹冲想的方法共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读文说一说。   生:曹冲想的`方法共四句话,第一句话的意思把大象赶上船,然后画线。   师:在哪画线。(用多媒体投影演示)   生:在船舷上画线。(让一个学生指投影片上的船舷)   师: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再仔细读这一句。   生:(轻声读第一句后)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老师让这个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投影片的船舷上画线)   师:在这儿。(指画线的地方)画线就是沿着(说重音)水面画线。   [沿着的意思比拟抽象,老师却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接着,老师用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呢等问题,诱导学生读懂曹冲说的四句话中的二、三、四句,并分别板书上岸装石头沉到线称石头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师生分别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象上船――船下沉――画线;象下船――船浮起――装石子――船沉到画线处――称石子)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刚所做的实验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曹冲为什么这么小的年纪就能想出这么好的方法?   生:曹冲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   生:他用船代替秤,用石头代替大象。   生:最主要的是他平时就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所以曹冲这么小年纪就能想出这么好的方法。   生: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平时多观察,遇事开动脑筋想方法的精神,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练习活动。   1.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方法记字形。(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激发学习兴趣。)   师:侧重 几个字:   (1)比拟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   (2)曹和线的笔画笔顺。   2.师:请同学们做一下练习:   (1)用下面的字组词:称议论秤砍块沉线止然量   (2)把下面的偏旁和独体字组成4个合体字,写下来。   禾讠石旦尔义欠里   ()()()()   五、拓展活动。   1.师:同学们,古代的曹冲才七岁,年纪比我们小得多,但是他遇事动脑筋,结果没有使大象受到丝毫损伤,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你们能想出更好的称象方法吗?   生:(1)人搬石头太重,可用大吊车。(2)搬石头费力,不如改成装猪、羊等动物。(3)让人上船,比赶动物上船方便。   2.师:我们知道曹冲提出的称象方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用几句话连起来说一件事。   生:(略)。   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它启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方法的精神,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评:一堂课的教学就是诸多要素的有机组合体。相同的要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结构,其功能却不一样。这给我们以启示:不改变课堂教学的要素,只对这些要素进行科学排列组合,使之成为优化的结构,可以提高教学的整体功能。   从识字教学来看,应注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建立生字的音、义、形的统一联系,但对音、义、形又是分步侧重处理的。即,初读课文时侧重字音,理解课文时侧重字义,复习稳固时侧重字形。这样处理,表达了寓识字于阅读教学之中,既分散了识字的难点,又使生字的音、义、形分步得到落实。这样的结构,无论是识字还是阅读,学生学习起来都比拟畅通。   从阅读教学来看,这里可以把听、说、读、写的训练结合起来,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能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一句话,抓住它能一举数得,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把上述诸方面排列组合在一起,并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相互作用,协调开展,有效地发挥了整体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