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1726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育探索172高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新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如何理性明辨思想政治教育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逻辑关系,更加有针对性、高效地履行立德树人的任务,培养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一、立德树人的内涵和意义(一)立德树人的概念解析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使命,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立德”强调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这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具备高尚的品德、崇高的道德情操,

2、以及坚守公德和职业道德的素养。“树人”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身心健康等方面。“树人”不仅涉及学生的学术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合作能力、领导潜质和实践能力。立德树人的核心在于以德为基础,通过教育实践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教育者应扮演引导和示范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导向和榜样。同时,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德育,自觉塑造个人的道德品格并提升综合素质。教育者和学生共同努力,形成良性互动,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二)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新时代下,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这就需

3、要高校在整个办学过程中,坚持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其具备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指向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素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有利于促进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他们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发展,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使他们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眼光的综合型人才,成为中国

4、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一)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1.教育内容与学生需求不匹配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在内容上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需求和特点,关注他们的思想关切和实际问题。然而,当前普遍存在的情况是教育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未能有效引导学生理解和应对当下社会和发展变革中的挑战。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探析张煜琰(新乡医学院,河南新乡453000)摘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文章以立德树人的内涵和意义为切入点,分析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任务,在此基

5、础上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包括完善思政教育体系、建强思政教师队伍、培养学生的思政品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开展提供方法,进而为高校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作者简介:张煜琰(2000),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探索1732.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以授课方式进行,学生互动、参与度不足。在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进行学习,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制约了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3.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不足思政教育

6、对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着迫切需求,然而目前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面临师资培养和引进的问题。部分教师在思政理论知识储备方面有待丰富,实践能力有待提升,无法满足当前思政教育的需要。同时,高校缺乏专业思政教师,对思政教育的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满足现代思政教育的要求。4.评价体系不健全、不科学高校现有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以考试为主,过于侧重理论知识的考评,缺乏对学生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这种单一性的评价方式容易使教育过程功利化,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二)机遇和任务1.机遇首先,政府的支持与重视为高校思

7、政教育带来了机遇。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思政教育,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这为高校思政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其次,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机遇。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在线教育、数字化学习和网络互动等,打破时空限制,拓展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效果。通过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室、在线讨论等教育手段,使思政教育更加生动和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2.任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和综合化的趋势,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

8、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来说,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的指导;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将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为社会输送有能力、有责任感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三、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一)完善思政教育体系第一,要明确思政教育的定位与目标。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明确目标是为了确立思政教育的导向和指引

9、。第二,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课程体系。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应该覆盖不同层次的学生,包括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继续教育学生。与此同时,对各学院、各专业的课程思政改革建设任务进行分解,根据专业,构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高校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体系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真实反映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成果和发展情况。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评价,还应引入实践表现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二)建强思政教师队伍第一,加强师资培养与引进。高校应注重培养思政教育

10、专业人才,建立全面的培养体系和培养机制。培养计划应包括系统的思政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方法学等,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思政理论素养。同时,高校也应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素养的思政教育专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指导。第二,为教师提供发展机会与支持。高校应建立健全教师发展体系,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进修和研修机会,促进其教育教学能力和思政理论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和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合作和学术交流,以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第三,教师要树立“大思政”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政课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言行和思维方式

11、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思政教育观念,认识到自身在教育探索174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在教育实践中,做到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发挥思政课的教育引导作用,可以通过传授思想理论知识、深入探讨重大社会问题、展示杰出的道德楷模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发展,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指导和支持。(三)培养学生的思政品质实践是培养学生思政品质的重要环节。高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以便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真实需求,培养实践能力和道德

12、观念。同时,高校应加强对实践教育的引导和评估,以确保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提倡全员参与的教育机制是培养学生思政品质的重要保障。学校应该营造一种全员参与的教育氛围,鼓励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等积极参与思政教育。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榜样;学生应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管理者则要提供有效的组织和支持,共同为学生的思政品质培养贡献力量。(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应倡导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学校应当积极倡导充满活力、正能量的文化氛围,通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主题讲座、艺术表演等方式来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其积极向善、乐于奉献的品德。其次

13、,要建设多元化的文化载体和平台。学校应该建立多样化的文化设施和平台,如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校史陈列馆等,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发展兴趣的场所和机会。此外,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校园文化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以促进文化交流和互动。再次,强化文化素质教育。高校应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通过开设人文社科课程、举办文化讲座、推行书院制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广泛涉猎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其文化素养。最后,要注重跨学科和跨文化交流。高校应鼓励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与创新。同时,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

14、作,开阔他们的国际视野,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四、结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新时代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高校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参考文献:1田志伟,赵常兴.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的必要性及其实践路径J.实事求是,2018(5):59-64.2唐景莉,张明平,石昌瑞.高校怎

15、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访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J.中国高等教育,2020(17):39-42.3崔楠,宫珊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路径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1):79-83.4孟鹏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三个重要方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3):96-99.5赵耿.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路径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3(2):112-115.6于淼.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大众文艺,2022(17):171-173.7刘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赜J.成才之路,2022(23):36-39.

16、8储佳佳,谢卫军.加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公关世界,2022(12):124-125.9于青秀.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2(22):142-144.10李玉强.立德树人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66-170.11李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J.学园,2021(16):1-3.12罗建晖,高廷璧.加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中国高等教育,2020(9):6-7.13苗蕊,梁蓉.高校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20(Z2):103-105.14王嘉,张又元.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J.吉林教育,2023(20):34-36.15李沐融.高校思政教育贯彻“立德树人”思想的路径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7):31-33.16李振威.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策略N.山西科技报,2023-06-26(B07).17张凤仪.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水平提升的路径分析J.快乐阅读,2023(6):52-54.18杨玉菡.爱国主义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研究以安徽文化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23(1):124-1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