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云)水保资证乙字 第200414号
国土资地灾设资字第(2005325002)号
元谋县新华三级水电站工程
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送 审 稿)
建设单位:云南希伯来水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云南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〇一〇年八月
元谋县新华三级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目录
目 录
1 综合说明 1
1.1 主体工程概况 1
1.1.1 工程基本概况 1
1.1.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
1.1.3 项目立项及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2
1.1.4 项目区概况 2
1.1.5 设计深度、设计水平年及防治标准 3
1.2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3
1.3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 4
1.4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4
1.5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 4
1.6 水土保持监测 5
1.7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5
1.8 结论与建议 6
2 方案编制总则 8
2.1 方案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8
2.1.1 编制目的 8
2.1.2 编制意义 8
2.2 编制依据 9
2.2.1 法律、法规 9
2.2.2 部委规章 9
2.2.3 规范性文件 10
2.2.4 规范标准 12
2.2.5 技术资料 13
2.2.6 技术文件 13
2.3 水土流失防治执行标准 13
2.4 指导思想与编制原则 13
2.5 设计深度与设计水平年 14
2.5.1 设计深度 14
2.5.2 设计水平年 14
3 项目概况 15
3.1 流域概况 15
3.2 项目地理位置 15
3.3 工程规模及特性 15
3.4 项目基本组成及布置 18
3.4.1 项目基本组成 18
3.4.2 枢纽布置 19
3.5 施工占地、淹没 21
3.5.1 施工占地 21
3.6 施工组织规划 22
3.6.1 交通运输 22
3.6.2 施工辅助设施总布置 22
3.6.3 建筑材料 23
3.6.4 风、水、电系统 23
3.6.5 施工工艺及方法 24
3.7 土石方平衡及弃渣场规划 25
3.7.1 土石方平衡 25
3.7.2 弃渣场及表土堆场规划 29
3.8 水库淹没及拆迁安置 29
3.9 工程投资及施工进度 30
4 项目区概况 32
4.1 自然状况 32
4.1.1 地形地貌 32
4.1.2 地层岩层 32
4.1.3 地震及不良地质现象 33
4.1.4 气象 33
4.1.5 水文 34
4.1.6 土壤 34
4.1.7 植被 34
4.2 社会经济状况 34
4.3 土地利用现状 35
4.4 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 36
4.4.1 水土流失现状 36
4.4.2 水土保持现状 37
4.4.3 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经验 37
5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39
5.1 主体工程方案比选及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39
5.1.1 主体工程布置水土保持评价 39
5.1.2 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 39
5.1.3 枢纽布置及施工布置水土保持评价 40
5.1.4 砂石料来源水土保持评价 40
5.2 主体工程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的分析与评价 41
5.3 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分析与评价 41
5.4 渣场选址分析与评价 41
5.5 主体工程施工组织、施工方法与工艺的分析与评价 42
5.6 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43
5.6.1 不计入水土保持方案的工程及投资 43
5.6.2 计入水土保持方案的措施及投资 44
5.6.3 项目建设区水保措施总体评价 49
5.7 工程建设对水土保持影响分析与评价 50
5.8 结论性意见 51
6 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53
6.1 工程占地及淹没 53
6.2 防治责任范围确定的依据 53
6.3 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 53
6.4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54
6.4.1 分区目的 54
6.4.2 分区依据 54
6.4.3 分区原则 55
6.4.4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55
7 水土流失预测 56
7.1 水土流失预测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56
7.1.1 预测原则 56
7.1.2 预测内容 56
7.2 预测分区与预测时段 56
7.2.1 预测分区及面积 56
7.2.2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57
7.3 水土流失预测 58
7.3.1 原地貌、土地及植被损坏情况预测 58
7.3.2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 59
7.3.3 弃土、弃渣量预测 59
7.4 水土流失预测方法 59
7.5 水土流失预测 60
7.5.1 原生水土流失量预测 60
7.5.2 扰动后水土流失量预测 62
7.5.3 新增水土流失量预测 64
7.5.4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65
7.6 水土流失预测综合分析 65
7.6.1 水土流失预测结论 65
7.6.2 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重点 66
8 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67
8.1 防治目标 67
8.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68
8.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及总体布局 69
8.4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70
8.4.1 设计原则 70
8.4.2 枢纽工程区 71
8.4.3 交通道路防治区 74
8.4.4 施工辅助设施区 76
8.4.5 弃渣场区水土保持措施 77
8.5 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 88
8.6 水土保持施工组织设计 92
8.7 实施进度安排 94
8.7.1 实施进度安排原则 94
8.7.2 实施进度 95
9 水土保持监测 96
9.1 监测目的 96
9.2 监测原则 97
9.3 监测依据 97
9.4 监测要求 98
9.5 监测内容 98
9.6 监测范围及重点 99
9.7 监测时段及频次 99
9.8 监测方法 99
9.9 监测程序 101
9.10 监测点布设 101
9.11 水土保持监测设施及仪器设备 102
9.12 监测管理 103
9.12.1 监测机构 103
9.12.2 监测制度 103
9.13 资料整理及分析 103
9.14 监测计划 104
10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107
10.1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编制原则、依据和方法 107
10.1.1 编制原则 107
10.1.2 编制依据 107
10.1.3 编制水平年及方法 107
10.1.4 基础单价与取费标准 108
10.1.5 主体工程已有基础单价 109
10.2 费用组成 109
10.2.1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109
10.2.2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 109
10.2.3 临时防护工程 110
10.2.4 独立费用 110
10.2.5 基本预备费 111
10.2.6 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111
10.3 水土保持投资 111
10.3.1 水土保持总投资 111
10.3.2 分年投资安排 117
10.4 效益分析 118
10.4.1 效益分析的依据、原则和方法 118
10.4.2 生态效益分析 118
10.4.3 水土保持损益分析 119
11 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121
11.1 组织领导和管理措施 121
11.2 技术保障措施 121
11.2.1 落实设计 121
11.2.2 明确施工责任 122
11.2.3 水土保持工程监理 122
11.2.4 水土保持监测 122
11.2.5 技术档案管理 123
11.2.6 水土保持工程招投标制度 123
11.2.7 施工管理 123
11.3 资金保障及管理措施 124
11.4 监督管理措施 124
11.5 加强竣工验收 124
11.6 公众参与 125
12 结论和建议 126
12.1 结论 126
12.2 建议 126
12.2.1 对设计单位的建议 126
12.2.2 对建设单位的建议 127
12.2.3 对施工单位的建议 127
12.2.4 对监理单位的建议 128
12.2.5 对监测单位的建议 128
附 件
附件1: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委托书
附件2:新华电站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确认书
附件3:元谋县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转发‘楚雄州发改委关于对元谋县新华三级水电站工程办理核准前相关手续的函’的通知[元发改字(2008)71号]
附件4:水土保持投资估算附件
附 图
附图1 新华电站地理位置图
附图2 新华电站流域水系图
附图3 新华电站总布置及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
附图4 新华电站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及监测点分布示意图
附图5-1弃渣场防护措施及典型设计图(1)
附图5-2弃渣场防护措施及典型设计图(2)
附图5-3 弃渣场防护措施及典型设计图(3)
附图6 措施结构图
附图7 主体工程已考虑措施结构图
附图8 道路区防治综合图
附图9 临时防护措施典型设计图
附图10 植物措施典型设计图
IX
元谋县新华三级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1 综合说明
1 综合说明
1.1 主体工程概况
1.1.1 工程基本概况
元谋县新华三级水电站工程位于新华电站工程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1゜41′21〃,北纬25゜43′41〃,隶属于元谋县新华乡。电站位于河尾水库下游4.7km处,拦河坝位于河尾下游1.1km处。
新华电站为引水式水电站,没有航运要求。取水采用低坝无调节引水方式,为浆砌石重力坝,正常蓄水位1467.23m,电站的装机为2台2800kW的混流式机组,其总装机容量为5600kW。工程主要由拦河坝、引水系统、厂区三大部分组成。拦河坝位于河尾下游1.1km处,从左到右依次布置左岸接头坝、自由溢流坝、右岸接头坝,坝总长21m。坝后设置沉沙池。厂区建筑物包括进厂公路、厂房、开关站、生活区等。电站厂房布置在班果河下游的左岸,紧贴原河床岸边,主厂房总长度30.400m,总宽度11.800m,副厂房长度12.500m,宽度11.800m,尾水渠后接原天然河道。引水系统布置于河道左岸,由坝前进水口、隧洞、明渠、渡槽、压力前池及压力管等组成,各建筑物长度分别为:坝前进水口10.70m(孔口净宽为2.2m);无压隧洞全长1691.464m;两段隧洞间和隧洞出口明渠长74.380m;压力前池39m;压力钢管180.40m。此外,为保证渠道运行安全,分别在进口明渠段、压力前池左侧设置39m长的溢流侧堰及溢洪道;前池布置有进水塔、冲砂闸等建筑物布置;压力前池到厂房布置压力钢管。
工程总占地面积4.36hm2,不涉及淹没与移民。
新华电站土石方开挖总量41914m3,土石方利用量为27220m3(包括开挖石方加工利用为砂石料及一般土石方回填),弃渣14694m3,表土利用5000m3,最终弃渣9694m3/12603m3(自然方/松方,自然方与松方比取1:1.3)。工程共布置3座弃渣场。
工程总投资为2901.23万元,其中建筑工程为1481.63万元。本工程安排计划工期12个月,其中施工准备期1个月。工程计划于2010年9月开工,2011年9月完工。
1.1.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元谋县主要河流有龙川江、蜻蛉河、勐岗河、永定河、班果河、龙街河等,水能蕴藏量11.512万千瓦,可开发量8.8万千瓦,现已建成投产运行的水电站13座,装机容量1.1196万千瓦;通过招商引资,正在建设的水电站5座,装机容量3.757万千瓦,全县水电站总装机容量4.8766万千瓦,占开发量的55,2%,目前,全县供电量8976万千瓦时,自发电量4778万千瓦时,占总供电量的53.23﹪。元谋县由于特殊地理环境,工农业发展潜力大,随着城乡经济和社会旅游事业的发展,对电力需求量增长较快。
按《元谋县水电农村电气化规划》和《元谋县以电代燃料生态工程规划》为满足日益发展的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电的需求,除依靠大电网外,还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发展地方小水电,按照“流域、梯级、综合、滚动”的原则,优先开发调节性能好的水电站。以满足当地经济增长而新增的用电负荷。
1.1.3 项目立项及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截止2010年8月,前期已完成的工作主要有:
(1)《元谋县新华三级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昆明安能水利水电设计有限公司,2010);
目前相关的环评、地灾等相关工作正在办理。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工程建设项目的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本工程的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工作,建设单位,于委托我单位进行本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的编制工作。接到委托任务后,我单位按照有关规范及要求于2010年7月中旬对项目区的地形地貌、水系、交通、土地现状等进行了调查,并收集了大量的基础资料,随后开展报告编制工作,并于2010年8月下旬编制完成了《元谋县新华三级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送审稿)。
在方案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当地水利部门以及工程建设单位等有关单位及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1.1.4 项目区概况
新华电站工程区位于元谋断陷盆地西部,龙川江支流班果河狭谷区内,呈近南北向的带状分布,区内地形东高西低,班果河由北向南蜿蜒流过,纵坡较大,水流较急。区域内最高点为工程区南东侧外围的背阴山,海拨标高1604米,最低点为工程区北部的班果河河床,海拨标高1367米,为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相对高差达237米。
元谋属南亚热带干热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之分。年均气温21.9℃,年积温7378-8418℃,年均降雨616.7 mm ,蒸发量为降雨量的6.4倍。年日照时数2670.4小时,年平均日照时数7.3小时/天,日照百分率60%。山区无霜期305~314天,半山区302~331天,坝区平均霜日2天。年蒸发量为降水量的6.4倍。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3%。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2.5m/秒。
项目区植被以亚热带杂木林及针叶林为主,植被主要为云南松、云南油杉、旱冬瓜、桉树、麻栎、白栎、青冈、余甘子、马桑、棠梨、厚皮香、竹子、剑麻、扭黄茅等,林草覆盖率约40%。项目区土壤主要为黄棕壤和红壤。
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项目区属以水力侵蚀为主的西南土石山区,水土流失允许流失量值为500t/km2·a。
1.1.5 设计深度、设计水平年及防治标准
本工程属建设类工程项目,主体工程设计阶段为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未开工,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建设期,总工期12个月,即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为主体工程完工后第1年,即2012年。
根据水利部〔2006〕第2号文“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和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发〔2007〕165号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本项目位于楚雄州元谋县,属于国家级金沙江下游“重点治理区”同时也属于省级“重点治理区”。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等级标准》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等级执行Ⅰ级标准。
本工程设计水平年的6项防治规划目标值分别为: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7%、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9%、林草覆盖率27%。
1.2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本项目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本工程建设扰动的地表面积大,土石方开挖量大,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是很明显的。但这些影响是可以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案得以减免或消除的。就本工程来说,从工程布局、施工工艺等方面来看,主体工程布置和施工工艺在满足主体工程施工要求的同时,基本上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为保证主体工程的安全,在部分分区采取强有力的水土保持措施,本方案根据以上分析,将补充完善各分区的水土保持措施,使其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主体工程选定的方案从选址、施工工艺、征占地、土石方的优化平衡等都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选定的方案在水土保持上是可行的。产生的弃渣集中堆放,必须保证“先拦后弃”的原则,采取工程与植物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弃渣场是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区域。
综上所述,针对该工程建设及运行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特征,在综合分析评价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对各区的预防保护,建立以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恢复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量。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主体工程的建设无制约性因素,是合理可行。
1.3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
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总面积为7.34hm2,项目建设区4.36hm2,直接影响区2.98hm2。防治分区分为枢纽工程区、交通道路区、施工辅助设施区、弃渣场区。
1.4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新华电站施工总占地面积4.36hm2,建设过程中,扰动地表总面积为4.36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为面积为2.91hm2。本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为41914m3(自然方),工程最终弃渣量为9694m3(自然方),占工程总开挖量的23.13%。项目建设区现状水土流失强度总体上为轻度土壤侵蚀区。在预测期内,项目区原生水土流失总量为132.49t;扰动后水土流失总量为2366.92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2234.43t。新增水土流失量中,弃渣场区最大,为2018.12t,占整个新增水土流失的90.3%。
通过预测分析,本项目重点流失时段为项目土建施工期,重点流失区域为弃渣场区,其次是交通道路区和枢纽工程区。
1.5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
新华电站主体工程设计时,隧洞进入口挡墙及截排水沟、厂房区回填挡墙及厂区内部排水色、压力钢管开挖区局部挡墙及坡面排水沟、厂区内园林式绿化、进场道路内侧排水沟及道路区局部挡墙、施工辅助设施区挡墙及排水沟等措施。本方案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对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本方案新增的措施包括枢纽工程区压力钢管区域绿化及临时堆土场防护措施,道路外侧行道树及开挖边坡绿化、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施工辅助设施区植被恢复或复耕与临时挡墙覆盖措施,弃渣场挡墙及截排水措施、堆渣结束后植被恢复或复耕。
经统计,主体工程设计已考虑的具有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为:挡墙946m,截排水沟1810m,沉沙池6座,绿化0.15hm2。新增的水土保持措施数量为:挡渣墙99m,浆砌石截排水沟2885m,土石方开挖3013m3,土石方回填566m3,浆砌石2165m3,M10砂浆抹面5526m2。植被恢复面积1.28hm2,复耕0.63hm2,苗木1555株,藤本植物7140株,点播车桑子1425穴,撒播草籽129kg,覆土1430m3,无纺布2500m2。编织袋填土挡墙928m,简易排水沟950m,简易沉沙池6座,土工布临时覆盖3250 m2;土石方开挖696m3,土石方回填528m3,编织袋挡墙1466m3,砖砌体90m3,土工布3250m2,M10抹面210m2。
1.6 水土保持监测
工程建设期间,严格实施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同时,加强水土流失状况、防治措施效果监测。
水土保持监测采用GPS调查、测量、资料收集、普查、抽样调查、样地调查、巡查等方法监测。
本项目为建设类项目,监测时段应为施工准备期至设计水平年结束,总计2年。工程建设期监测重点为弃渣场、交通道路、枢纽工程区。运行初期监测重点为弃渣场、施工辅助设施区等。采用地面观测法和调查相结合的监测方法。
建设期雨季每月监测1次,R24h≥50mm时加测一次,旱季每季监测1次。
1.7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新华电站水土保持总投资为274.66万元,主体工程已考虑的水土保持措施投资98.54万元,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投资176.13万元。
水保总投资274.66万元,其中,工程措施153.80万元,所占比例为56.00%;植物措施26.88万元,所占比例为9.79%;临时工程36.42万元,所占比例为13.26%;独立费用44.85万元,所占比例为16.33%;基本预备费9.80万元,所占比例为3.57%;水土保持补偿费2.91万元,所占比例为1.06%。
工程建设期间,在主体设计中已有的水保措施实施的基础上,通过本水土保持方案有效实施,有效控制了工程区的水土流失。使项目建设区扰动土地治理率为99.77%,水土流失治理度达99.99%;项目施工区的裸露地表植被基本得到恢复,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9.33%,林草覆盖率达33.49%;设计水平年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2,拦渣率达99.5%,均达到了预期目标值。有效地维护和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
1.8 结论与建议
新华电站的建设,把水能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满足工程区近、远期用电需求,填补电网电力缺口将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及增加当地经济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本工程建设所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可以通过多种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防护措施)加以减免,把工程水土流失影响降低到最小。因此,从水土保持的角度看,只要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本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不大,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工程所在区无不良地质灾害隐患,未占用国家水土流失治理成果,所占地不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无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
本方案建议下一阶段设计单位在主体工程施工图设计中要充分采纳水土保持方案中的设计内容,并进一步细化水土保持措施,做好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图设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竞标时,主体工程投标文件应包含本方案设计内容,并在标书中明确提出施工过程中如何满足水土保持要求。按照本方案提出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强化水土保持意识,落实并加强各施工场地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
126
新华电站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
项目名称
元谋县新华三级水电站工程
流域管理机构
长江水利委员会
涉及省区
云南省
涉及地市或个数
楚雄州
涉及县或个数
元谋县
项目规模
5600kW
总投资(万元)
2901.23
土建投资(万元)
1481.63
动工时间
2010.9
完工时间
2011.9
设计水平年
2012年
项
目
组
成
建设区域
施工占地面积(hm2)
挖方量(m3)
回填利用方量(m3)
枢纽工程区
1.13
26210
18967
交通道路区
1.86
9404
5753
施工辅助设施区
0.62
2500
2500
渣场区
0.75
3800
国家、省级防治区所属类型
国家级重点治理区
地貌类型
元谋断陷盆地西部
土壤类型
黄棕壤和红壤
气候类型
南亚热带干热季风气候
植被类型
亚热带杂木林及针叶林为主
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a)]
1853.7
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2)
7.34
土壤容许流失量[t/(km2·a)]
500
项目建设区(hm2)
4.36
扰动地表面积(hm2)
4.36
直接影响区(hm2)
2.98
损坏水保设施面积(hm2)
2.91
建设期水土流失预测总量(t)
2366.92
新增水土流失量(t)
2234.43
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区域
弃渣场区
防治
目标
扰动土地整治率(%)
95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97
土壤流失控制比
1.0
拦渣率(%)
95
林草植被恢复率(%)
99
林草覆盖率(%)
27
防治措施
分区
工程措施
植物措施
临时措施
枢纽工程区
主体挡墙393m,,截排水沟660m
主体“园林式”绿化0.15hm²,压力钢管区绿化0.20hm²
新增临时挡墙260m,排水沟350m,沉沙池2座,无纺布1300m2
交通道路区
主体挡墙470m,排水沟870m。新增排水沟2500m
坡面防护0.41hm²,行道树1125株
新增临时挡墙380m,排水沟600m,沉沙池4座,无纺布1350m2
施工辅助设施区
挡墙83m,排水沟280m
恢复植被0.52hm²;复耕0.10hm²
新增临时挡墙288m;土工布600m2
弃渣场区
新增挡渣墙99m,截排水沟385m,沉沙池6座
恢复植被0.22hm²;复耕0.53 hm²
投资(万元)
158.30
26.88
36.42
水土保持总投资(万元)
274.66万元
独立费用(万元)
44.85
监理费(万元)
6
监测费(万元)
18.55
补偿费(万元)
2.91
方案编制单位
云南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建设单位
云南希伯来水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法人
孟奇猛
法人
樊芳
地址
昆明市盘龙区董家湾172号
地址
昆明市穿金路156号齐天大厦A座6楼
联系人及电话
冯自祥 13987121477
联系人及电话
罗兴美 13577155376
传真
0871-5714382
传真
电子邮箱
757979465@
电子邮箱
元谋县新华三级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2 方案编制总则
2 方案编制总则
2.1 方案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2.1.1 编制目的
新华电站的施工期间将对工程区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土地利用和土壤结构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扰动破坏,产生新增水土流失。
编制《报告书》的目的,是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精神以及“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正确处理新华电站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防治因工程建设项目引发的新增水土流失,改善和提高项目区生态环境质量,避免对工程占地以外地带造成水土流失危害。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是在对工程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调查基础上,预测分析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并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分析评价本阶段主体工程、施工道路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各种设施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对达不到水土保持要求的设计,提出补充设计或改进要求。按照国家现行的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针对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落实新华电站建设单位依法应承担的水土流失防治义务,明确其应当承担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责任。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及保障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得以落实的投资、技术、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保证制度,预防工程建设引发的新增水土流失,减轻水土流失危害,有效改善和提高项目区生态环境质量,为工程建设、管理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建设单位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及验收提供科学依据。
2.1.2 编制意义
通过编制本水土保持方案,将水土保持措施纳入新华电站建设的总体安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便于落实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以及时、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措施的功能,有效预防工程建设引发的新增水土流失。
新华电站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及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实施,可最大限度恢复项目建设区遭破坏的植被,有利于控制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使防治区域水土保持状况满足当地政府水土保持规划的目标。对保障工程安全运行,有效利用当地有限的水土资源,减轻工程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监督新华电站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新华电站项目立项开工准备、以及将来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提供必要的技术文件。
2.2 编制依据
2.2.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1998年11月29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修订)(2002年8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
(9)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1994年7月27日);
(10)云南省人大《关于开发建设项目认真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决议》(2000年7月);
2.2.2 部委规章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1994年11月22日)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513号;
(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2000年1月31日)水利部2000年第12号令;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规定》(2005年7月8日24号令修订)水利部第16号令;
(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审批管理规定》(2005年7月8日24号令修订)水利部第5号令;
(5)《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2006年12月18日)水利部令第28号;
(6)《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19号令。
2.2.3 规范性文件
2.2.3.1 部级规范性文件
(1)《关于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搞好水土保持的通知》(国家土地局 水利部〔1989〕国土〔规〕字第88号);
(2)《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发〔1993〕5号);
(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4)《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家环保总局 环发〔2001〕4号);
(5)《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制格式和内容补充规定>的通知》(水利部 保监〔2001〕15号);
(6)《关于加强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后续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办公厅 办函〔2002〕154号);
(7)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水总〔2003〕67号);
(8)《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利部 水保〔2003〕89号);
(9)“关于发布2007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中“水土流失防治费和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纳入收费项目”(财政部、国家计委财综〔2008〕10号,2008年3月25日);
(10)《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保监〔2005〕22号);
(11)《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公告,2006年2号);
(12)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试行)》的函(水保监〔2006〕16号);
(13)《关于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督察工作的通知》(办水保〔2007〕94号);
(14)《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水保〔2007〕184号);
(15)《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的通知》(水保监〔2008〕8号);
(16)《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综〔2008〕78号);
(17)《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保〔2009〕187号)。
2.2.3.2 省、市级规范性文件
(1)《关于在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中实行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的通知》(云南省计委 省水利厅 省水保委 云水保联字〔1993〕第10号);
(2)《云南省水土流失防治费及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的征收标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云价(费)发〔1997〕25号);
(3)《关于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有关问题的通知》(云南省水利厅 云水水保〔2002〕12号);
(4)《关于做好国家和省级审批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送达签收工作的通知》(云水水保监〔2004〕3号);
(5)《云南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水利厅公告第7号,2006年11月);
(6)《云南省水利厅关于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测监理技术评估从业资格证书管理使用的通知》(云水保监〔2007〕2号);
(7)《关于贯彻落实云南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暂行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云南省水利厅办公室,云水办发〔2007〕3号);
(8)《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云政发〔2007〕165号);
(9)《云南省水利厅关于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的通知》(云水保〔2007〕205号);
(10)《云南省水利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试行)的通知》(云水保监〔2009〕1号);
(11)《云南省水利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分类管理目录的通知》(云水保监〔2009〕3号);
(12)《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办法的通知》(云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云水保监〔2009〕5号)。
(13)《云南省水利厅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的通知》(云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云水保监〔2010〕59号)。
(14)《云南省水利厅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云南省水利厅,云水保〔2010〕103号)
2.2.4 规范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85);
(6)云南省地方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DB53/ 062-2006);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94);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2-200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GB387—200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土保持工程运行技术管理规程》(SL312-2005);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