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1585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01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DOI:10.3969/j.issn.1008-9713.2023.02.020谢立勇.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2023-03,25(2):246-250.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谢立勇a,赵洪亮b,刘喜波a,杜万里a,乔延艳a(沈阳农业大学 a.农学院;b.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摘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强调较高专业技术或实践创新能力,但在现实培养教育过程中存在与学术

2、学位趋同或同质的现象。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应用型的高校,培养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应用性更加重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密切结合,做到学有所用,将会极大提高农村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乡村振兴战略作贡献。通过强化科研训练、推进产教融合、优化学位选题和加强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等措施,有助于提升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研究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关键词:专业学位;农业硕士;人才培养;培养模式;农村发展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713(2023)02-0246-05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特别是20

3、09年教育部决定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以来,全国大力发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由单一学术学位到学术与专业学位并重的转变,建立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了全面规范,明确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需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明确要求专

4、业学位一般在知识密集、需要较高专业技术或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社会需求较大的领域设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经历了起步探索、快速发展和全面提升的不同阶段,逐步构建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开辟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通道,实现由单一学术学位到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并重的历史性转变;建立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为相关行业及领域输送大批人才,有力支撑行业产业发展,也积累很多宝贵经验,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一、问题的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强调具有“较高专业技术”和“实践创新能力”。这既是与学术性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区别,

5、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意义所在。避免培养模式和培养结果的趋同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尽管如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一定程度上讲,还是处于一种模仿、跟随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初级状态1-2。人才培养在数量上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在质量上不能满足高级职业的需要3。在培养方案、招生考试、日常管理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与学术学位趋同或同质的现象,专业学位特色不明显。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定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定位不够明确,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导致实践课程效果不佳、双导师制作用发挥不到位,或者把专业学位培养与一般的培训混为一谈,或者把专业学位教育办成了学术研究生的

6、压缩版4-5。如何准确实施专业型硕士培养目标、避免与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趋同和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收稿日期:2022-11-22基金项目: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研究课题(2021-NYYB-33);中华农业科教基金教材建设研究项目(NKJ201803030);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1-yjs-15,2020-yjs-40,2022-yjs-16)第一作者:谢立勇(1969-),男,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从事气候变化与低碳农业、农村发展与管理等研究。高等教育与教学改革栏目谢立勇等: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第期2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自20

7、10年设置以来,已经实践了十余年。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设置是为农业技术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和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农业院校作为应用型的高校,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应用性更加重要,对于农村发展领域的研究生而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与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密切结合,做到学有所用,将会极大提高农村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并为乡村振兴战略输送大量优秀的高级人才。以此为目标,集中探索农业硕士培养模式改进,更好地实现差异化培养,不断满足社会发展对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和期望。二、研究综述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

8、研究,引起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已有一些探索和尝试。研究者普遍认同,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解决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社会供给问题6。重庆理工大学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能力结构与产业需求相融合、技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相融合、校内培养与行业/企业实践相融合7。刘润泽等从产教融合育人内涵出发,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教学资本、人力资源、学生社交和审核认证等四维度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同时存在8。马永红与张飞龙将产教融合育人关键环节在资源、信息和制度等要素整合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分类,提出弱融合、形式融合、局部融合和强融合四种类型9。通过纵向年度对比

9、和横向学位类型对比,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产教融合效果。纵向比较发现,双师型导师指导仍处于形式融合阶段,案例教学、实践教学逐渐发展为强融合,学生实习实践处于形式融合,毕业考核处于局部融合,职业资格认证从弱融合向形式融合过渡。横向比较发现,医学类专业学位职业导向性更强,多环节实现强融合,管理服务类专业学位对应职业包容性较高,需强化案例教学质量,工程类专业学位实践制度仍需继续完善。此外,部分学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产业实践基地建设进行了研究10-11。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的相关问题,如目标定位、课程体系优化、导师队伍建设和培养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意见。杜尚荣等研究认为,

10、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实践指向上一方面要通过安排研究生深入实践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另一方面要通过案例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最终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姚志友等认为,应建立“纵横内外”协同发展机制,探索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教育模式与集体培养、导师团队指导培养方式12。梁传杰认为,要转变原有单一政府主导型的质量保障模式,扩大高校自主办学权,进一步引导社会相关组织和个体参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活动,构建起能够有效保证并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新型博弈关系和张力体系13。这些研究成果积累很多宝贵经验,为进一步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综合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

11、合培养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重点均放在融合的方式和效果上,针对具体结合的实施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针对农业院校的研究成果较少14-15。三、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一)模式构建主要思路沈阳农业大学自2010年开始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农村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点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托作物学辽宁省重点学科以及校内外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开展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探索,全面实施以“四强化、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即强化科研训练,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能力;推进产教融合,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优化学位选题,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加强联合培养基

12、地建设,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二)模式实施具体操作瞄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认知不足和实践挑战,在如何培养和造就专业型硕士人才方面,全面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与247沈 阳 农 业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第卷25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如何准确区分定位、如何有效地实现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以致用”和“实践创新”的培养目标,以及如何切实提高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强化科研训练,提升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是研究生的核心能力,应始终坚持

13、把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贯穿于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首先,根据专业领域的目标要求和教学研究的理论设计,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修订课程大纲,以理论课和实验课为主线,夯实知识基础,优化知识结构,利用作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强化科研训练,为研究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落实双导师共同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通过制订具体完整的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发挥校外行业导师的优势,与联合培养基地相链接,指导研究生熟悉农业科学技术研究过程和方法,培养研究生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宽而求专”。第三,坚持科研“组会”常态化,要求研究生及时做好科研活动记录,根据研

14、究生的学习基础和进展,组织研究生参加各级创新实验竞赛和技能大赛,激发他们开展知识应用、知识转化的创新实践的积极性。最后,充分利用入学教育、开题中期和假期实践等环节,结合论文写作指导课程,组会研讨,切实提高研究生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2.推进产教融合,提升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研究生培养方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强化产教融合,激发研究生主动学习。积极遴选校内、外相关学科领域的优秀教师、行业专家为指导教师,丰富和扩大导师队伍规模,为提升研究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供有力支撑,为培养实践型、应用型的人才提供条件。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组织研究生

15、到高水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开展实地调研和科研实习,丰富实践,增加体验,在生产实践中认识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生产实践。帮助研究生熟悉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实际问题,促进研究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职业素养的形成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促进“宽而求专、产教融合”。结合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知国情、知社情、知农情”的实践调查,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实践报告进行再评估。研究生在实习实践中提升“学农、知农、爱农”的感悟,树立“爱农情怀、兴农胸怀、与农同怀”思想。3.优化学位选题,提升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是研究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自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第三学期开始,全面开展联合

16、培养基地实习实践,发挥行业导师的优势,在行业导师指导下依托实习实践基地选择确定学位选题,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相关研究规划课题,开展农业生产实践、农村社会调查,面向生产实际,解决现实问题,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行(企)业导师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全程指导,包括个人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不定期邀请行业导师开展专题讲座,开阔视野、增加兴趣,提升研究生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实践能力。4.加强基地建设,提升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明确基地实习实践时间不少于六个月,确定学位选题之后,研究生依托联合培养基地开展实践、参与生产,开展农业资源普查、农村发展规划,提高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

17、进“学以致用、实践创新”。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和管理,成立由基地依托单位、学院负责人等组成管理委员会导师团队,管委会负责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与管理。导师团队包含校内导师和基地合作导师,根据基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基地单位负责研究生基地实践管理,制订基地实践管理规章制度,安排具体实践岗位、工作内容,落实学习、实践及生活必要条件,并做好实践考核。定期开展基地导师、基地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升基地导师指导研究生业务能力和基地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三)模式获得成效及经验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沈阳农业大学明确界定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目标定位,提出“宽而求专、学以致用、产教融合、实践创新

18、”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理念,创建“理论课程、实验教学、实践基地、双导师制”的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新体系,形成“以强化过程管理、丰富实践体验为核心内容”的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新机制。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明显的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显著增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明显推进,丰富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路径,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248谢立勇等: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第期21.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效果显著一是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显著提高。通过研究与实践,专业研究生招生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农村发展领域报考人数屡创新高。2015年以来

19、,培养农村发展领域硕士研究生120名,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0%,从事农业与农村发展相关领域工作的毕业生占比69%,有十余人成功创业并初具规模。二是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在校研究生30%以上参与导师研究课题,多人在导师指导下申报学校研究生创新培育项目获得立项支持。沈阳市农业功能区划与发展战略和 聚焦美丽乡村、助力文化前行 两项规划方案分别获得2016年、2018年全国高等院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术年会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大赛优秀奖。此外,还有多项作品获校级以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二等奖、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竞赛二等奖。多名硕士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

20、三是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升。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研究生服务社会的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近五年来,在校研究生参与服务乡村振兴的相关项目20余项。先后参与编制 辽宁省“十四五”时期生态系统保护重点任务和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研究报告 沈抚示范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0年辽宁省暑期乡村振兴战略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康平县乡村振兴规划 和 盖州市乡村振兴规划 等。2.教学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相关成果得到广泛关注和借鉴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农村发展领域教师主持完成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六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2项,出版国家规划教材及省部级规划教材八部,发表教学改革研究论文16篇,为提升自身的教学教育水平

21、创造了条件,搭建了平台。相关的教学研究成果多次应邀在全国“农村发展专业与学科建设年会”上交流,多所农业高校对本课题成果高度关注,结合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强化了实践教学和过程管理,组织研究生开展综合性、自主性创新比赛和竞赛,积极推进研究生的实践创新活动,取得显著的应用效果。在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同时,通过加强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和校外导师的联合指导,显著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3.理论引导意义明显,改革思路清晰明确沈阳农业大学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目标定位与学术标准,着重强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术品质和职业素质;拓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

22、标的实施路径,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的“深耕基础、知识创新”,强调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以致用、实践创新”的本质要求;完善研究生实践教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机制,既重视实验的重演性,也重视创新的应用性。该教学成果为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四、进一步优化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路径(一)坚持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向,不断更新和完善人才培养理念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就是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或实践创新能力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实践创新能力是核心,必须明确并加以强化。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宽而求专、学以致用、产教融合、实践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新理念,并将之落实到招生、培养、方案制定

23、、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文化建设等各个培养环节上。今后还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人才培养理念,进一步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实践,持续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凸显产教融合培养和强化过程管理的人才培养特色,以适应乡村振兴和区域发展需求,体现前沿性,增强适应性。(二)坚持产教融合主线,不断改进和提升人才培养手段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离不开必要的实践。把实践过程制度化、常态化是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应通过制度的完善、培养方案的修订,不断优化研究生生源结构,组建具有多学科背景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利用实验教学中心等,优化研究生教学体系和知识结构;通过组织研究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把科研优势转化

24、为教学资源;通过创建教学实践实习基地、专业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激发研究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使命感、责任感。(三)坚持双导师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和机制双导师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保障和支撑,行业导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进一步强化过程管理和双导师制,促进研究生打牢基础、拓展知识结构和增加主动学习的动力。校内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249沈 阳 农 业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第卷25第一责任人,全程指导研究生课程学习和实践创新,通过明晰各个培养环节的时间节点和主要任务,按时完成任务,及时检验成果。鼓励研究生参与相关的学术比赛、竞赛;充分利用入学教育

25、、开题中期、实践和答辩等环节,从理论学习、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切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等,提高研究生科技素质、学术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参考文献1 周鲜成,吕阳.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2020(28):10-12.2 龙宝新.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应用学术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6):16.3 胥越,詹孟于,杨姗姗.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差异化分析J.长江丛刊,2019(18):109.4 刘扬,马永红.世界一流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2):81-88.5 汪全报,卜春梅.专业学位研

26、究生教育的产教融合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3):24-29.6 许俊强,廖林清,罗云云,等.服务社会需求 实施产教融合 全面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35(7):145-153.7 刘润泽,马万里,樊文强.产教融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影响的路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1(3):89-94.8 马永红,张飞龙.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国际趋势及启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3):142-150.9 初庆东,王殿君.试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的评价及建设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8,5(21):79-80.

27、10 佟有才,赵冰,丛万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9(1)45-46.11 杜尚荣,施贵菊,朱毅.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指向性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1):78-82.12 姚志友,董维春.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路径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11):7-13.13 梁传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模式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3):23-28.14 田芬.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脉络、动力及导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8):146-150.15 徐东波.我国

28、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发展误区与变革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0(10):100-105.责任编辑王阳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DegreeGraduate StudentsXIE Liyonga,ZHAO Hongliangb,LIU Xiboa,DU Wanlia,QIAO Yanyana(a.College of Agronomy;b.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

29、 110161,Liaoning Province,China)Abstract:The goal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training is to cultivate high-level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emphasizing higherprofessional technology or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but there is a phenomenon of convergence or homogeneity with academic degre

30、es inthe actual training and education process.As a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it is more important to cultivat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of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in higher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andclosely integrating wit

31、h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industries,and making learning useful,will greatly improve the trainingquality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in the field of rural development and contribute to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By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promot

32、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optimizing the selection of degree topics,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joint training bases,it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research ability,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ability of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Key words:professional degree;agricultural master;talents cultivation;training mode;rural development2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