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福建省“十二五”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专项规划1.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014535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十二五”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专项规划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福建省“十二五”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专项规划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福建省“十二五”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专项规划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福建省“十二五”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专项规划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福建省“十二五”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专项规划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文件闽经贸技术2012148号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二五”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专项规划的通知各设区市经贸委(经委、经发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经发局:为推动我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我委组织编制了福建省“十二五”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专项规划,现正式印发实施。 二一二年三月十一日“十二五”专项规划福建省“十二五”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专项规划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二一二年三月目 录前 言 (5)第一章 发展现状(6)一、主要成效(6)二、存在问题(8)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2、(9)一、指导思想(9)二、基本原则(9)三、发展目标(10)第三章 主要任务(11)一、加快“两化融合”共性技术推广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11)二、推进重点行业“两化融合”(15)三、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和信息安全管理能力(19)四、加强“两化融合”闽台合作(20)第四章 保障措施(21)一、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21)二、强化软件企业与传统工业企业协作,培育应用市场(22)三、整合社会资源,着力提升“两化融合”供给服务能力(22)四、坚持人才优先战略,构建“两化融合”人才支撑体系(23)五、建立“两化融合”评价体系,强化“两化融合”基础研究(23)六、加强标准化工作,提高行业管理现

3、代化水平(24)- 24 -前 言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两化融合”,是顺应全球信息化趋势,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全面推进“两化融合”,有利于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和渗透效应,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创新驱动、集约高效、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福建当前正步入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化等主导产业在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以现代物流、金融和信息服务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推进“两化融合”不仅有利于传统产业转

4、型升级,而且有利于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商业形态的孕育发展,带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创新,促进福建省产业向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方向转型升级。本规划编制主要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147号)、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函201123号)、工信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信2011160号)、福建省“十二五”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专项规划(闽政2011第57号)等文件。本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第一章 发展现状一、主要成效“十一五”以来,福建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5、,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撑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节能减排为切入点,企业信息化的应用逐步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应用过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有了新的突破。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意识有较大提升,电子商务正在从网上信息发布、采购、销售等基础性应用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全方位协同方向发展,部分创新型企业取得良好效益。2010年,福建省“两化融合”综合指数0.342,排名全国第7位。融合硬度(工业化规模、质量和速度指标,指数为0.443)列全国第15位,超过全国平均指数0.363,与北京相近。融合软度(信息化规模、质量和速度指标,指数

6、为0.299)列全国第位,略高全国平均指数0.282。融合深度(一体化规模、质量和速度指标,指数为0.285)列全国第位,略高于全国平均指数0.263。专栏一 融合硬度、融合软度、融合深度的概念融合硬度是“两化融合”的基础标志,其物质载体是工业化,也是“两化融合”的需求方。它主要描述的是工业化发展状况,不仅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当前工业化的发展状况,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以此探讨工业化对“两化融合”在需求上的支撑拉动作用。它是由工业化规模、工业化质量、工业化速度三位一体构成。融合软度是“两化融合”的核心标志,其物质载体是信息化,也是“两化融合”的供给方。它主要描述的是信息化发

7、展状况,不仅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当前信息化的发展状况,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以此探讨信息化对工业化在硬件、软件和技术服务上的支撑推动作用。它是由信息化规模、信息化质量、信息化速度三位一体构成。融合深度是“两化融合”的质量标志,其物质载体是一体化,也是工业化需求曲线和信息化供给曲线平衡的交点。它主要描述的是一体化发展状况,不仅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当前“两化融合”的绩效水平,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两化融合”的绩效水平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以此探讨一体化对信息化供给与工业化需求相互作用的效果。它是由一体化规模、一体化质量、一体化速度三位一体构成。信息通讯技术在企业研发、生产、管理等方面

8、的应用更加广泛。通过利用嵌入式软件、计算机辅助技术和数控技术改造工业生产过程,推进企业内外部的经营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推广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实现企业基础数据及时共享,提升了研发、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程度,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2008-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实施的信息化项目中,生产过程自动化占30.3%,办公自动化(OA)占57.9%,内部管理信息化项目应用水平较高,其中:管理信息系统(MIS)占42.8%、企业资源计划(ERP)占34.5%,外部经营信息化项目建设不断拓展,其中:供应链管理(SCM)占31%、客户关系管理(CRM)占36

9、.8%、电子商务(EC)占30.7%。在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方面,我省企业积极引入能源管理系统(EMS)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两化融合”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基本建成了国内先进的通信网络体系。全省99.4%的企业拥有计算机,98.9%的企业具有互联网出口,计算机联网率达到85.7%,大部分企业已经具有协同应用的信息化基础。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主要业务流程实现信息化的企业占25.5%,58.9%的企业建立了门户网站,促进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明显改善。电子商务应用发展迅速,34%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比重超过45%,市场规模逐年增

10、长,支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信息服务业不断壮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存在问题(一)推进区域“两化融合”缺乏有效机制。加快推进“两化融合”的发展思路与建设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不匹配,缺乏区域层面的“两化融合”引导目标、方针、政策、措施和组织保证。(二)推进行业“两化融合”缺乏标杆引导。加快推进行业“两化融合”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不匹配,尚未形成有效工作机制和“两化融合”试点标杆来带动行业“两化融合”。(三)推进企业“两化融合”的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两化融合”一体化程度有待提升,在区域、行业和企业层面“两化融合”需求不断提升的同时,省内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软件与信

11、息化服务商等的“两化融合”服务资源分散,服务供给能力不足。此外,福建省“两化融合”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包括:资金投入不足且结构不合理,信息化应用层次不高,信息化专业人才不足,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认识有待提高等。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围绕构建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动制造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着力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着力营造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良好环境,从区域、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协同推进“两化融合”,构建

12、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做大做强,为推动福建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基本原则(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根据产业门类、各地市的产业特点,研究制定加快推进“两化融合”的总体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评估指标体系,确定区域层面“两化融合”的工作机制和行动方案,积极推动区域“两化融合”。(二)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结合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等工作,突破重点产业、重要环节、重点领域,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导作用,开展“两化融合”重点行业标杆试点工作,有序推动行业“两化融合”。(三)健全体系,提升服务。提升“两化融合”服务能力,建立覆盖政府、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科研

13、院所、信息通讯技术厂商的“两化融合”社会服务体系,加大对“两化融合”技术诊断、辅导、公共服务、示范宣传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建立科学的“两化融合”试点项目评审、验收、考核管理机制,有效引导企业“两化融合”工作。(四)提高认识,营造环境。推动规模以上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整体性突破,主动学习先进国家和地区“两化融合”的最佳实践和成功经验,积极开展企业卓越管理模式和信息化管理的教育训练工作,大力宣传“两化融合”经验成果,营造“两化融合”外部环境。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从三个方面推动“两化融合”专项工程建设,“两化融合”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在重点产业集群中建立10个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积极争取国家级

14、“两化融合”试验区试点政策的支持,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内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高于福建省平均水平20%,在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企业(集团)基本建立信息主管(CIO)制度,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内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益高于福建省平均水平20%,基本形成节约、清洁、安全、低碳的绿色产业体系,构建一批区域“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较完善的区域“两化融合”评测、诊断、辅导与咨询服务工作机制。制造业的智能化、数控化程度明显改善并逐步向服务化发展,工业产品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商贸流通行业信息技术应用更加广泛,为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快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培育产业集群,提供重要的支

15、撑和保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率达到8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90%以上,“两化融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在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引进与培养、技术与服务机构备案、诊断辅导和示范宣传推广等方面初步建立适合福建“两化融合”发展要求的综合服务体系,打造一批有影响、重实效的“两化融合”专业服务团队。第三章 主要任务一、加快“两化融合”共性技术推广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用信息技术创新研发设计手段,不断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研发设计环节计算机辅助技术的集成应用,创新研发设计模式。加快研发设计与制造工艺系统的综合集成,提高传统优势行业个性化设计水平,完善产业链协同设

16、计体系,加快普及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设计模式。逐步深化产品开发和工艺流程的智能感知、知识挖掘、工艺分析、系统仿真、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建立持续改进、及时响应、全流程创新的产品研发体系,推动产品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二)加快装备智能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完善现代工业生产体系。加快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深化研发设计、工艺流程、生产装备、过程控制、物料管理等环节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推动信息共享、系统整合和业务协同,提高精益制造、高端制造、敏捷制造能力。加快普及先进过程控制(APC)和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传统行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故

17、障诊断、质量控制和调度优化,深化生产制造与运营管理、采购销售等核心业务系统的综合集成。推动建立生产过程状态监视、质量控制、快速检测系统,逐步完善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三)强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加快建立现代经营管理体系。在重点骨干企业推进经营管理与生产控制、业务与财务全流程的无缝衔接和综合集成,实现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过程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企业在质量、计划、营销、供应链、人力资源、安全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适应产业竞争格局的新变化,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系统的普及和深化,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

18、息共享和业务协作。以支撑企业国际化经营为重点,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跨国运营平台建设,建立全球协同的研发设计、客户关系和供应链管理体系。(四)用信息技术提高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安全生产水平,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对重点用能企业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加强对能源资源的实时监测、精确控制和集约利用。在重点行业和地区建立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自动连续监测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信息管理体系。引导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加快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设备租赁等节能新机制推广。建设一批区域能效中心,完善面向重点用能企业和地区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和监督管理体系。加快信息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建立和完善食品

19、追溯信息系统,强化危险品流通过程中的信息化监管。(五)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推进面向中小企业的研发设计平台建设,提供工业设计、虚拟仿真、样品分析、检验检测等软件支持和在线服务。提高网络环境下的企业间协作配套能力和产业链专业化协作水平,鼓励中小企业参与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协作。推广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电子支付、物流配送、身份认证等关键环节的集成化电子商务服务。建立并完善一批面向产业集群的技术推广、管理咨询、融资担保、人才培训、市场拓展等功能的嵌入式服务平台。鼓励开展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网络基础设施租赁服务,积极发展设备租赁、数据托管、流程外包等服务。(六)深化信

20、息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化。一是提高工业设计水平,支持工业设计软件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建立实用、高效的工业设计基础数据库、资源信息库等公共服务平台,强化资源共享;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引导和支持专业化的工业设计产业园区发展;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成果产业化,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二是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支持大型企业电子商务深化应用,在提高网络采购和销售水平、扩大网络营销覆盖率基础上,向网上交易、物流配送、信用支付集成方向升级,促进实体购销渠道与网络购销渠道互动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以电子商务为手段,提高供应链协同和商务协同水平,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

21、展;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向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转化,积极推动行业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诚信发展,提高面向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技术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深化移动电子商务在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应用。三是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鼓励制造企业与专业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对接,推进制造业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物流业务的有序外包,提高物流业专业化、社会化水平;支持物流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行业性、区域性和面向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服务平台发展;加快电子标签、自动识别、自动分拣、可视服务等技术在大宗工业品物流、工业园区和商贸物流企业中的推广应用,提高物品管理的精准化水平。四是促进新型业态发展,支

22、持制造企业围绕推动产品的智能化、高端化和服务化,创新商业模式,积极发展在线检测、实时监控、远程诊断、在线维护、位置服务等新业态;围绕提高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总集成、总承包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企业项目设计、工程实施、系统集成、设施维护和管理运维等业务的信息化建设;适应制造业营销体系变革的新趋势,以信息化创新融资租赁业务模式,提高融资租赁服务水平提升,加快建立高效、便捷、安全的融资租赁体系。(七)加快省级工业园区“两化融合”建设,以新型服务模式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支持工业园区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行集约化建设模式,加快TD-LTE第四代(4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不断优化产业集群信息化配套建

23、设。推广智能卡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筑节能控制系统、安全技防与应急响应系统的应用,提高工业园区管理水平。加快园区公共服务信息化,积极发展面向服务、支持制造资源按需使用、制造能力动态协同的云制造服务平台,鼓励试点建设嵌入式服务平台,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咨询培训、供需对接、检验测试、安全认证、宣传推广等服务。推进工业园区“两化融合”品牌建设,制定“两化融合”工业园区建设与管理的标准规范,开展园区“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工作,带动工业园区内企业两化深度融合。二、推进重点行业“两化融合”推进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冶金及建材、电子信息、化工、节能环保和生产性服务业等行业的“两化

24、融合”试点工作,通过“两化融合”助力重点行业跨越发展。(一)装备制造行业。着力提升机电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融入数字传感器、单片机、微处理器和数字通信接口(PLC)等现代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形成技术集成化产品;推进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轻型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产品发展;支持工程机械业发展数控系统、柔性制造单元、智能化加工、自动化存储和检测,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围绕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加强闽台产业合作,推广研发生产信息化全覆盖,发展汽车电子,推进车联网应用;依托厦门、福州、泉州和闽东船舶工业基地,提升高附加值船舶智能化水平,推进以计算机

25、集成制造(CIMS)为代表的数字化造船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通过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环节信息化综合集成,推动装备制造过程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促进传统装备制造行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二)纺织服装行业。积极开发和推广适合化纤、纺织、印染和服装、鞋帽等行业特点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产品数据管理(PDM)、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自动控制系统、纺织电子设备仪器自动监测系统等信息技术;重点提升纺织行业专用装备的数字化控制水平和研发纺织行业专用装备的嵌入式系统;支持骨干企业开发和推广适合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

26、特点的电子商务平台,发展面向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地中小企业、专业市场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支持研发和推广印染工艺参数在线检测、控制技术和印染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自动化系统;加强闽台纺织服装业企业在设计、管理、生产、物流、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信息化合作。(三)食品加工行业。发挥我省资源优势,在水产品加工、果蔬罐头、茶叶、休闲食品等特色食品领域加快产品设计、品牌服务、质量控制等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线,实施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数据采集与控制软件等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制造执行系统(MES)与管理决策信息系统的管控一体化;推广生产过程状态监视、质量控制、在线检测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

27、,实现生产工序的节能降耗;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和物联网等技术,建立食品采购、生产、加工、流通的安全控制与追溯信息系统。推动食品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发展共享式采购、销售平台。(四)电子信息行业。抓住国家组织实施三网融合、新一代网络、北斗导航卫星应用等重大工程建设的机遇,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由加工组装为主向集研发、生产、服务、应用一体化转化。以计算机及网络产品、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产品、新型显示产品、数字视听产品的供应链协作为重点,推进企业的研发数字化与网上跨区域协同设计、加快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ERP)的集成,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的物流

28、与仓储自动化水平;用信息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各类与工业产品配套的嵌入式芯片和系统,积极引进省内外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推进集成电路设计与整机制造联动发展。(五)冶金及建材行业。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生产过程监控和管理融合,实现钢铁、有色金属、建筑陶瓷等行业从生产计划到制造作业、质量控制跟踪全程、计划调度全过程数字化管理;通过制造执行系统(MES)与生产过程控制系统(PCS)、管理决策系统全面集成,提高新型干法水泥、玻璃等行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加快重点耗能行业和主要设备、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加强对各类资源开采、运输的实时监测、精确控制和集约利用,在重点地区

29、建立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自动连续监测信息管理体系。(六)化工行业。重点推进生产过程自动化、网络化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积极引入在线计量、在线监控、生产实时分析监控和管理等集散控制系统(DCS)建设;优化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推广应用能源集成优化系统,节能监测控制和污染治理等新信息技术、新设备;加快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产品回收、产品再制造、逆向物流系统的应用;建立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客户资源管理,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整合,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协同,提高化工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七)节能环保行业。依托龙岩、厦门、福州环保装备产业集群及骨干企业,建设研发、采购、生产、物流、

30、营销等环节的产业链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大气污染治理设备的产品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升级;应用设备感知、无线宽带等信息技术,实现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大型环保设备的远程维护和维修,提高企业的在线检测、远程诊断和精益维护能力;鼓励重点行业加快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两化融合”创新应用;推广运用微滤、超滤、纳米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及应用管理系统。(八)生产性服务业。完善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设施、应用配套设施、信息服务与安全体系和各类应用系统,推进商务模式和服务内容创新,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加强现代物流、在线支付管理平台、质量检测认证服务平台、行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供应链在线融资

31、平台和信用自律体系建设,为电子商务应用企业提供灵活、便捷、安全、高效服务;鼓励龙头企业在完善内部物流系统的基础上,逐步把物流系统与生产运营系统分离开来,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引导管理咨询、金融、旅游等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两化融合”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网络信用体系建设,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积极互动、共赢发展。三、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和信息安全管理能力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推广应用安全和节能技术、设备及产品,不断完善工业产品的安全、节能标准和认证管理体系,推动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领域的“两化融合”工作。(一)围绕安全风险评估、多层防护、远程遥控、监测报警、灾害预警、应急响应和处置等方面,在

32、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改造,深化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支持重点耗能行业加快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提升节能减排能力。(二)建设节能减排“两化融合”示范项目。主要包括:研发设计信息系统、产品信息化、工艺流程优化系统、装备智能化、供应链管理、生产运行管理系统、生产集中管控系统、能源管理系统(EMS)、健康安全环保管理系统(HSE)、节能减排信息化服务平台、区域性节能减排信息化监控平台等。(三)推动信息安全管理“两化融合”示范项目。主要包括:参照三级以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单位的物理安全、技术安全和管理安全;参照ISO27001等国际标准,推动信息安全管理国际标准体

33、系建设;加强信息资产的管理,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重点领域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开展信息安全测评工作,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四、加强“两化融合”闽台合作(一)拓宽闽台“两化融合”专项的对接领域。借鉴台湾产业自动化与电子化计划的人才与项目经验,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着力推进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两化融合”对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深化与台湾的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装备以及新能源汽车、工业设计、数控机床等领域的产业自动化与电子化合作。 (二)不断加强闽台合作的对接深度,建立并完善我省“两

34、化融合”服务体系。围绕重点行业,搭建对接平台,引进台湾企业信息化的先进技术和模式,支持台湾同业公会、相关企业在福建合作建立技术中心、研究中心、产业联盟等,推动产、学、研联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能力。组织两岸资讯化(信息化)专家,实施“两化融合”辅导专项工程、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信息化专项工程等,共同开展国际化运营与信息化建设研讨会,举办示范观摩等活动,增进跨区域“两化融合”技术交流与合作。打造一批有影响、重实效的“两化融合”专业服务团队,明显提升“两化融合”服务能力,在辅导规划、人才培训、技术与服务机构备案、诊断辅导和示范宣传推广等方面初步建立适合福建“两化融合”发展要求的服务体系。第四章 保

35、障措施一、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贴息贷款、技术推广、人才培训、产品研发、标准制定、咨询辅导、宣传典型等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两化融合”发展环境。组织实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企业技术创新等专项工作,对“两化融合”重点项目予以资金和政策扶持;广泛开展典型示范工作,组织实施一批示范企业、示范项目,推广成功经验,加强交流和宣传。结合“两化融合”示范性专项工程和基础性建设重点工程,稳步实施区域、行业和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行动方案和年度计划。二、强化软件企业与传统工业企业协作,培育应用市场鼓励工业软件企业向行业化、专业化创新方向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开展技术研发;加

36、快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学习、消化、吸收,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缩短技术创新和知识更新时间周期,降低技术创新成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强共性关键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广,为“两化融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利用行业协会和“两化融合”服务机构的咨询辅导作用,支持软件企业与传统工业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合作,积极推进软件技术与传统工业结合,加速“两化融合”进程;鼓励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从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新型商业服务,提高信息化咨询服务水平。三、整合社会资源,着力提升“两化融合”供给服务能力以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为重点,建立一批“两化融合”创新中心,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为“两化融合”提供

37、技术支撑;鼓励企业在生产、管理、营销、物流等环节加快自动化和信息化应用方案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与福建省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两化融合”创新体系,推动产业跨越发展。积极培育有竞争力的行业信息系统服务运营商,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鼓励行业内龙头骨干企业IT部门提升信息系统外包服务能力,成立独立的信息系统外包服务公司,为行业内企业提供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经营管理、协同办公及日常运维服务,有效解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重复投资、资源浪费、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促进企业内部业务的专业分工与协作,集中优势资源,提高核心业务竞争力。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开展行业“两化融合”水平评估、行业评估规

38、范制定、技术服务咨询、典型经验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四、坚持人才优先战略,构建“两化融合”人才支撑体系深入实施人才引进战略,联合台湾人才服务机构,开展各类人才培训和交流工作。鼓励省内高等院校面向市场需求,加强相关学科与专业建设。培育各产业的高层次“两化融合”专业人才,逐步培养推动“两化融合”的经营管理、系统规划、设计及系统整合等“两化融合”应用推动型人才。推动省内高校“两化融合”相关专业建立实习生派遣制度,加快培养、引进具有实战经验的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和具有信息技术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开展企业信息主管(CIO)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加快培育信息化领军人才队伍,构建“两化融合”人才支撑体系。五、

39、建立“两化融合”评价体系,强化“两化融合”基础研究发挥专家的专业优势,为企业提供“两化融合”相关的诊断、辅导、咨询服务;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利用社会机构的研究资源,积极探索建立重点领域“两化融合”发展研究机构,强化“两化融合”基础研究;贯彻工信部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规范(试行),建立科学有效的我省行业评估规范,形成面向全省的“两化融合”评估咨询服务体系,组织并实施重点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引导和帮助各地市提升“两化融合”服务能力、综合绩效和可持续竞争力。广泛开展宣传动员,普及“两化融合”政策措施,编撰“两化融合”创新应用案例,推广先进经验,营造社会氛围,增强全社会对“两化融合”工作的知晓度、认知度、参与度。六、加强标准化工作,提高行业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快推动工业领域信息化运行监测系统建设,强化信息共享,推进业务协同,定期发布行业信息。围绕信息技术在重点行业关键环节的深化应用和信息技术成果普及、产业化重大专项、应用示范项目、信息化重点工程等工作,开展相关应用标准的调查、复审、修订,组织开展“两化融合”示范、宣贯和推广工作。开展云计算、工业电子、物联网应用、移动电子商务等领域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推广。主题词:工业 两化融合 规划 通知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2012年3月12日印发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