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梅岭中学化学复习导学稿 第1、2、3章
初三化学考前重点复习题
出卷人:陈翔 审核人:杜稼勤
班级 姓名
一、记忆填空题
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 。
2.世界上每年有将近总产量 的钢铁因锈蚀而损失。白色污染是指 。
3. 的发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化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促进了基因工程的发展,产生了 技术。
4. 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 可制造光导纤维。 可制成航天飞机防热瓦。 可用于制造航天航空器。
5. 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变化之一。把灼热的金刚石放入 中,金刚石可以燃烧,生成 。
6.煤油燃烧产生 和 。氨气和氯化氢相混合,现象是 ,反应的方程式是 。碘化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的现象 。
7.1772年 通过实验研究空气的成分。1965年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 。 于1869年发表了元素周期表。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了有放射性的 和 。
8.镁燃烧方程式 ,铜绿和盐酸反应方程式是 。
9.空气中各组分 分数大约是: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杂质 。
10.混合物 ,纯净物 。
11.氮气的用途: 、 、 、 。
12.氮元素是生命的基础,是植物的重要养料。缺少氮,植物会 , , 。有些豆科植物有一种叫 的微生物,能够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含氮物质。
13.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 ”,稀有气体的用途: 、 、 、 。
14.一个成年人每天吸入的空气约为 。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 、 、 。目前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有: 、 、 。
15.氧气 溶于水,氧气可变为 色的液体,也可变为 色固体。
16.常见的缓慢氧化包括 、 、 、 。
17.工业制氧气的方法 ,利用 不同分离出氧气。首先要将空气 ,除去 和 。液态氧一般存在 色钢瓶里。
18.催化剂是指 。
19.二氧化碳 溶于水,通常情况下,1L水大约能溶解 L二氧化碳。
20.水占了地球大约 的表面,但淡水不足总水量的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大约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 。硬水是指 。
21.干冰是由 构成,氯化钾是由 构成的。
2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 、 。1897年, 发现了电子。
23.相对原子质量是指 。单位为 。
24.元素 。元素符号用 书写。
25.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
26.地壳中前五位 ,海洋中前两位 ,人体中前四位 ,太阳上前两位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缺钙可能 ,缺锌可能 ,缺碘可能 ,钙过多可能 ,微量的硒可以 ,过量的硒会 。
二、选择题
1.下列在家庭生活常见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碗碟破碎 B、菜刀生锈
C、活性炭除去冰箱里的异味 D、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2.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一物质的是( )
A、冰水和干冰 B、金刚石和石墨 C、纯碱和烧碱 D、胆矾和硫酸铜晶体
3.物质A里只有1×1022个分子,在这些分子里共含有2×1022个原子,那么A物质一定是( )
A、单质 B、纯净物 C、混合物 D、不能断定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水煤气 B、粗盐 C、纯净的浓盐酸 D、含氮35%的硝酸铵
5.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物质不是化合物就是单质 B、化合物不一定是纯净物
C、O2和O3相互转变是物理变化 D、混合物中元素不一定呈游离态
6.下列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 )
A、点燃镁作照明弹 B、点燃蜡烛照明 C、燃烧磷作烟幕弹 D、燃烧乙炔产生高温火焰
7.图所示的四种变化中,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8.家庭日常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餐饮用啤酒 B.调味用食醋 C.做面食的纯碱 D.加碘食盐
9.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正确,且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无色酚酞试液遇澄清石灰水变成红色 B. 灼热氧化铁粉末中通一氧化碳得到银白色粉末
C.刚生产出来的铝制品一段时间后表面变暗 D.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升温后,溶液变浑浊
10.化学用语是学习和交流化学知识的通用语言,以下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最多的( )
A.Si B.H C. O2- D.2H2
11.木炭、蜡烛分别在盛有氧气的瓶中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烧时都发光并放出热量
B.燃烧后,分别往两个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C.燃烧后瓶壁都有水雾出现 D.都是跟氧发生氧化反应
12.取一块废旧的铁丝石棉网,将铁丝网剪成几小片,用盐酸除去铁锈,放入锥形瓶中。如图,再向锥形瓶中加入3-4饱和食盐水润湿铁丝,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的一端伸入红色的水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铁丝生锈且红水上升到玻璃管中 B.玻璃管中红水下降
C.铁丝表面出现黑色铁锈 D.铁丝消失且红水上升到玻璃管中
13.下列关于加热铜绿的现象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试管内壁有小水珠产生 B.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生成黑色固体
14.下列说法,违反科学原理的是( )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将煤隔绝空气强热可得到某种气体燃料
C.添加少量催化剂将水变成汽油 D.在一定条件下石墨可变成金刚石
15.在消毒剂中,臭氧和过氧乙酸的贡献并驾齐驱。O3可以看成是一个O2分子携带一个O原子,利用其自身的强氧化性杀菌,反应后放出无污染的O2。下列关于O3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3与O2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B.等质量的O3与O2所含的原子个数相同
C.使用时浓度大小对人体无害 D.O3遇氟氯代烷不会分解
16.目前人类所用能量主要来自于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
A.家庭烧煤取暖 B.在家用电器中使用干电池
C.利用海洋潮汐发电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17.关于物质的转化过程:H2→H2O, CO→CO2, Mg→Mg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B.都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C.都能通过与单质反应实现 D.变化前后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18.下列物质中不可能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是:( )
①单质 ②氧化物 ③化合物 ④混合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19.最近,化学家发现了原子序数为112号的新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7。下列有关112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112 B.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65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2 D.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77
20.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动物、植物的呼吸都离不开氧气 B.实验室用加热KMnO4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C.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三、填空题
1.填表(物质类别选用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填写)
物质名称
干 冰
酒 精
尿素
化学式
FeSO4
Ar
HNO3
物质类别
碱
物质名称
醋酸
葡萄糖
氧化亚铜
碳铵
苏打
化学式
Fe(OH)3
N2O5
物质类别
2.写出下列符号中“2”所表示的意义:
H2O_____________________;O(-2) _____________________;2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符号和数字表示:2个氖原子____________ __;2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_________;一个钙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_____________。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 2个亚铁离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金元素 ;6个汞原子 ;3个钡离子 ;碳酸银 ;硫酸根显—2价 ;酸溶液中的阳离子 ;m个酒精分子 ;亚铜离子 。
4.有下列粒子: ①分子 ②原子 ③质子 ④中子 ⑤电子 ⑥阳离子 ⑦阴离子。 其中带正电荷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负电荷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常温下,某气体中只含碳、氧两种元素,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的范围是 。
6.请写出下列物质的颜色:
石墨
铁锈
氧化铜
氧化亚铜
高锰酸钾
二氧化锰
四氧化三铁
碳酸钡
氢氧化铝
氢氧化铜
氢氧化铁
无水硫酸铜
氯化铜溶液
氯化铁溶液
磷矿粉
银粉
四、综合题
1.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①如图所示,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发现装置的气密性良好。②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a 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块白磷(其着火点是40℃),并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按图示装置把集气瓶中的空气密封起来,把长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注:集气瓶内的长导管已伸到了瓶底)③用力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注:白磷与红磷燃烧的产物相同)④待白磷燃烧熄灭后,稍加振荡,白烟消失。⑤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是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是c。⑥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
(2)若实验非常成功,请写出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式:___________。
(3)组内成员小葛为了证明实验完成后的集气瓶内是否还有氧气剩余,他没有利用其它的仪器和药品,仍是利用了上述实验涉及的仪器和药品,设计了一个实验,最后得出了瓶内一定没有氧气剩余的结论。你知道他是如何实验的吗?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4)组内成员小张对“实验前集气瓶里要装进适量a 体积的水”非常不理解。咨询了组长小明之后,他终于明白“a 体积的水”的作用,其一是为了加快⑤步骤中集气瓶的冷却速度;其二则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组内成员小杭性格好动,无意间他发现向⑤步骤集气瓶内的水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水会变红。这一现象使组内成员积极地展开了讨论,成员小葛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使溶液显酸性而导致的,但小明马上作出反对,原因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极少,而实验过程中又没有产生二氧化碳,短时间内不可能会使溶液显酸性。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________。若你认为小明的观点正确,那么请你对“变红”现象提出大胆地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你认为小葛观点正确,此空不填)
(6)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的实施和实验现象的出现,会导致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值大于理论值的是( )
A.装置气密性不好 B.实验前集气瓶里没有装a 体积的水
C.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 D.用红磷代替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在240℃左右)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