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登天的感觉-岳晓东.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013183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 页数:104 大小: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天的感觉-岳晓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登天的感觉-岳晓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天的感觉 ——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 岳晓东 上海人民出版社 目 录 再版前言 6 前言 6 登天的感觉 9 [评述] 11 ★心理咨询追求的意境是什么? 11 ★心理咨询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11 ★心理咨询之高明何在? 12 ★心理咨询何以给人“登天的感觉”? 12 ★心理咨询小知识:现代心理咨询是怎样兴起的? 12 林登街5号 13 [评述] 15 ★心理咨询场所应给人以什么样的第一感觉? 15 ★心理咨询所怎样为人创造一片心灵的净土? 15 ★心理咨询室的布置应传达什么信息? 15 ★心理咨询小知识:现代心理治疗是怎样兴起的? 16 咨询手记1 16 我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 16 新生活适应不良综合症 16 行动步骤一:宣泄不良情绪 18 行动步骤二:转移比较对象 19 行动步骤三:采取具体行动 20 [个案分析] 21 ★我为丽莎做心理咨询的“前奏曲”是什么? 21 ★我为丽莎做心理咨询的“主旋律”是什么? 22 ★心理咨询如何使丽莎产生了一个思想飞跃? 22 ★心理咨询中的沟通需要注意什么? 23 ★人之自卑和自信之间有什么? 23 ★心理咨询小知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时期应有多长? 24 咨询手记2 24 我想从哈佛转学 24 我能,你也能的 25 难道做命运的主人就非得从哈佛转学不可? 26 这是你的真心话吗? 27 我想永远伴随姐姐,一生不分离 27 过去的一切是忘不掉的 29 感谢你的理解 31 [个案分析] 31 ★为莫妮卡做心理咨询使我吸取了什么教训? 31 ★我为莫妮卡做心理咨询柳暗花明的因素是什么? 32 ★心理咨询中的“虚功”是怎样体现的? 32 ★心理咨询对生活中和一般劝慰有什么启发? 33 ★心理学小知识:什么叫心理平衡? 33 咨询手记3 34 我不要上哈佛大学法学院 34 我就是喜欢写作嘛! 34 难道爸爸真的在改变主意吗? 37 爸爸终于同意我啦! 38 [个案分析] 39 ★心理咨询中常见的两难境地是什么? 39 ★心理咨询人员应该怎样面对这样的两难境地? 39 ★心理咨询怎样帮助人沟通思想? 40 ★我对年轻人出国留学的寄语 40 ★心理咨询小知识:罗杰斯是怎样创立“来询者中心疗法”的? 41 咨询手记4 41 问你是否还爱我 41 夜闯“亚公馆” 41 爱情神话的破灭 42 完美主义与自我中心:查理问题的根源 43 其实,我们彼此早就憋了一口气 44 断臂维纳斯的联想 45 晓东,你说我该怎么办? 46 尾声 47 个案分析 48 ★心理咨询“虚功”所追求的意境是什么? 48 ★心理咨询“助人自助”之用意何在? 49 ★查理自我中心的根源在哪里? 49 ★心理咨询使查理有了哪些成长? 50 ★心理咨询跟心理治疗和一般的生活咨询有什么本质不同? 50 ★心理咨询小知识:心理咨询与治疗是怎样分类的? 50 咨询手记5 51 骗分被罚的思索 51 我恨我自己,我实在是太愚蠢了 51 天下就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定 53 我要好好回国去游历一番 54 [个案分析] 55 ★开展心理咨询对现代学校管理有什么促进? 55 ★我的心理咨询怎样使明轩转变了态度? 55 ★心理学小知识:心理学一词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56 咨询手记6 56 万般内疚为了谁 56 我恨我的冷漠 57 万般内疚为了谁 57 我承认他们说的话有道理,但我做不到 58 请扫除埋藏在你心底的“垃圾” 59 佳莎终于解脱了自己 61 [个案分析] 62 ★佳莎的“未完成情结”是如何解开的? 62 ★心理咨询为什么要帮助人清除掉心底的“垃圾”? 63 ★人之心理健康可从中医之“通者不痛,痛者通”的原理中获得什么启发? 63 ★心理咨询小知识:弗洛伊德是怎样创立“精神分析”学说的? 64 咨询手记7 64 我是同性恋吗? 64 男人们在一起也是很有味的 65 同性恋是我个人的选择,谁也管不了。 66 你知道“怨”字是什么意思吗? 67 世界上最大的畏惧正是畏惧本身 69 [个案分析] 69 ★同性恋在美国社会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69 ★我为汤姆咨询成功的基点是什么? 69 ★我为汤姆咨询有什么收获? 69 ★心理咨询小知识:美国现在有多少心理健康工作人员? 69 咨询手记8 69 我想约你出去行吗? 69 佩馨会对你朝思暮想的 69 我真的不能去,请你原谅我。 69 伟大和荒谬之间只差一步 69 你处理得很好,祝贺你。 69 [个案分析] 69 ★心理咨询的魅力为什么有时会成为负担? 69 ★心理咨询中应该怎样处理好来询者对咨询者的感情依恋? 69 ★心理咨询人员为什么要有高度的职业自律精神? 69 ★心理咨询关系处理不妥的两个教训 69 ★心理咨询小知识:精神分析的第一个个案是怎么写的? 69 咨询手记9 69 我们的缘分尽了吗? 69 不去白不去 69 这是哈佛呀 69 我不明白我想多读点儿书有什么错 69 我不满意你总是在回避矛盾 69 他变得俗气了,狭隘了。 69 如果就这么分手,我感到真的欠他很多。 69 我们的缘分尽了吗? 69 [个案分析] 69 ★卫红的自我中心思想表现在什么方面? 69 ★卫红依赖他人的心理表现在什么方面? 69 ★卫红的人格结构中存在什么问题? 69 ★作为心理咨询人员,我对卫红的婚姻危机有什么感触? 69 ★心理咨询小知识心理学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实验是什么时候做的? 69 咨询手记10 69 走出心灵创作的深渊 69 你们食堂里的馒头好吃不好吃? 69 也——不看—看咱——是谁 69 要是我们慕贤也像你该有多好啊! 69 相信慕贤会好转的。 69 慕贤如能学会与人正常交往,那就是对我最大的报偿 69 希望你以后还能大胆地出来唱歌 69 慕贤,你现在好吗? 69 [个案分析] 69 ★慕贤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69 ★慕贤父母爱护孩子中有什么失误? 69 ★我对慕贤的康复起了什么作用? 69 ★慕贤出来唱卡拉OK对其康复有何意义? 69 ★什么是慕贤的“登天感觉” 69 ★心理咨询小知识:谁创立了系统脱敏疗法? 69 我真是哈佛大学最自卑的人。 我就是不想上哈佛大学法学院嘛! 我恨我自己我实在是太愚蠢了! 我是不是该给维纳斯补断臂了? 我们的婚姻还有救吗? 我们结束了咨询关系能交朋友吗? I feel like a slave to my dad. How could forgive myself? 再版前言 拙作《登天的感觉》承蒙上海人民出版社再版,我深感荣幸。借此机会,我要说几句感谢的话。 首先,我感谢广大读者对拙作的厚爱,这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当初著写此书,是为了推动心理咨询事业在内地的发展。六年过去,不少人告诉我拙作的确起到了这一作用。我深感欣慰。有些人还信告或面告我:此书使他们明白了什么是心理咨询,为什么心理咨询能给人带来登天的感觉。这令我深感荣幸。其实,这也使我明白了写作给人带来的登天的感觉。 其次,我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曹利群和唐云松两位编辑,他们对拙作的再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也提出了不少的宝贵意见(如增加心理咨询大师的图片及文字描述,增加对哈佛校园的图片及描述等)。我相信再版后的登天的感觉会更具参考价值。 最后,我感谢促成拙作最初出版的朋友们,他们有北京师范大学的郑日昌教授和许金更编辑、中国社科院的李庆善教授、清华大学的樊富珉教授和中山大学的郭丽教授。他们对拙作的写作和编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也在不同层面推广了本书。令我难以忘怀。 拙作出版后,不少朋友和读者都曾问我对其影响的感觉。这时常使我想起早年看过的一部名叫《桥》的南斯拉夫电影。它讲的是一组游击队员为了阻挡德国纳粹师团的进军,决定要炸毁一座桥梁。为了有效地完成任务,他们找到桥梁的工程师请求协助。当游击队员们第一次看到那座桥梁时,不禁为其壮观而赞叹不已,并对工程师说:“你应该经常回来看一看你的杰作啊!”不料,那工程师平静地回答:“我从不回来看自己造过的桥!”许多年来,我都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含义。现在我明白了,因为这也是我对拙作的感觉。 是为序。 岳晓东 2004年春于香港 前言 阿静是深圳火车站柏灵顿咖啡厅的服务员。 一天下午,一个学者模样的年轻人走进咖啡厅,在一角坐下叫了一杯皇室咖啡。 他坐在那里,铺开一张纸,写写停停。时不时还仰望着天花板出神。 阿静感到很好奇,就上前问道:“先生您在写什么?” 那人抬了一下头说:“噢,在构思一本书。” “是什么书呵?”阿静又问。 “是关于心理咨询的书。”那人答道。 “什么是心理咨询啊?”阿静不解地问。 “心理咨询就是,”那人顿了一下,放下笔,右手托着腮帮,看着阿静,反问道:“你说呢?你觉得心理咨询会是什么呢?” 阿静想了想,怯生生地说:“心理咨询是……,是不是给人做生意提供信息的?” 那人微笑了一下,摇摇头。 “那心理咨询是不是教人怎么开心的?比方说,我每天干活很累,也不开心,有时候找一个朋友聊聊天就会感觉好一点,你说是不是?”阿静改口说。 “嗯,也是,也不全是。但比上一个答案要贴近一些。”那人答道,接着又问阿静:“你读了几年书?” “6年。” 阿静低声答道,脸上掠过一丝羞色。 “那你在工余喜欢看些什么书?”那人又问。 “我呀,我就喜欢看有关爱情的小说,像琼瑶的小说啦,我就挺爱看的,也很好懂。” 阿静开始兴奋起来。 “那你在哪里做心理咨询?”阿静又好奇地问。 “在哈佛。”那人迟疑了一下答道。 “哈佛在哪里啊?”阿静再问。 “在美国。”那人顿了一下,接着问阿静:“你有没有听说过哈佛大学?” “没有。” “你有没有听说过北京大学?” “没有。” “那你听说过什么大学?” “赣江师范。”阿静不好意思地笑了。 “赣江师范,嗯,为什么呢?”那人也笑着问阿静。 “因为我爸爸在那里进修过呀。” “是吗?”那人笑了,用手拍着前胸。 阿静微红着脸说:“你不要瞧不起人嘛!” “没有,没有。”那人止住了笑声,接着一脸严肃地问阿静:“如果我写一本有关心理咨询的书,你会看吗?” 阿静皱了皱眉头说:“如果你写的书不枯燥,不讲大道理,又有文学的味道。而且最好是与爱情有关,那我就会看的。” 说完,阿静就忙着招呼其他顾客去了。 “不枯燥,不讲大道理,有文学味道,最好与爱情有关。”那人认真记下了阿静说的话,端起咖啡杯陷入了沉思。 那个人就是我。 写这本书,是我学心理咨询的梦想。 因为我厌倦了用空洞、抽象的术语来讲解心理咨询的原理。我渴望写出一本通俗易懂的读物来,在引人入胜的情节中,展示心理咨询的目标和原理。也就是说,我想写出一本对心理咨询一无所知的人都想看、也都能看得懂的书,做到雅俗共赏,老少皆宜。 那么该怎么写呢?我陷入了不尽的思索当中。 就在此刻,我巧遇了阿静,并有了上面的一段对话。 我细细地咀嚼阿静说过的话:不枯燥,不讲大道理,有文学味道,与爱情有关。其实,阿静的大白话,不就是一般人的阅读取向嘛! 我感到脑子豁然开朗,开始本书的创作。 《登天的感觉》这本书,记载了我在哈佛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实习期间经手的10个咨询个案。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我在人名和情节上都做了一些适当地调整和处理。但我没有凭空编造出故事,毕竟我不是一个小说家。我只是依据我当初的咨询手记,将每个个案的发展加以情节化描述。 同时,为了便于广大读者及专业人员的思索与探讨,我在每个故事的后面,都加入了一段个案分析。对个案的性质、特点、咨询方针及操作方法等问题,都进行了详尽的讨论。毕竟心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学,心理咨询是一项需要专业训练的职业。 在写作中,我还加入了一些自己对留学美国八年的感悟和体会。并就一些内容、词汇及心理学专门术语做了有关的注释,以增进读者的了解。 为了增添大家的阅读兴趣和知识范围,我在每个个案分析的后面,还加上了一条有关心理学或心理咨询方面的小知识。 这就是本书的基本构架。 本书的写作,不可能每个个案都与爱情有关。但是,每个个案都与人情有关。 如果说,爱情只是两人间的互敬互爱,那么,人情就是人世间的互敬互爱。 心理咨询正是这种互敬互爱之表达与交流的艺术。 所以,看完这10个个案后,我希望读者在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多么需要这种互敬互爱。 心理咨询也可谓是人之心灵沟通的艺术。 既然是艺术,就需要有想象及自由发挥的空间。由此,心理咨询中需要有感悟、有想象、有创造。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咨询中会有这么多流派分支的原因。仅就美国而言,已记录在册的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就有300多个,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所以,做好心理咨询工作,需要的远远不仅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这一切也是本书想要表达的意思。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个人的精神需求也日益提高,心理咨询,作为增强人们心理健康和精神快乐的重要手段,也必将大盛于世。 但是,比起世界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心理咨询在我国的发展还很缓慢,人们对心理咨询的性质、目的及操作方法还普遍存在许多不解和误解。本书的目的之一,是使人们从对心理咨询的疑虑中解脱出来,去拥抱它、享受它。 心理咨询也真是使人开心的艺术! 最后,本书还记述了笔者在哈佛大学的一些见闻。 哈佛大学是许多年轻人向往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虽然有他们的生活方式,有他们的快乐,但也同样有着各种各样的忧愁烦恼。其中有些忧愁烦恼同样会引起我们的思想共鸣,有些忧愁烦恼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所以此书也旨在增加人们对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了解,特别是对美国校园生活的了解。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美国已不再是那遥远的国度,或是神秘的异土。本书也意在增强读者对海外留学生活的了解,尤其是从另一些不同的角度去了解留学生的快乐和烦恼,以备有朝一日,若您也到那里去求学,不至于一下子感到强烈的“文化震撼”(cultural shock)。 慢慢地你会感到,哈佛大学就如同我们的北京大学,波士顿就如同我们的北京,毕竟我们同为地球的居民。 这也是本书想表达的另一层意思。 希望本书能增加您对心理咨询的了解。 希望本书能给您的生活带来智慧和快乐。 岳晓东 1996年冬 于香港寓所 心理咨询应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耻辱的感觉,羞愧的感觉,还是见不得人的感觉?这是长久以来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误解。那么,心理咨询到底应该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希望本文能给您一些新的思考和启迪。 ——题记 登天的感觉 1985年12月25日,我乘坐中国民航CA981班机飞往美国求学。 那一天,正值西方的圣诞节,所以乘客非常之少。 偌大的一架波音747飞机,300来个座位只稀稀拉拉坐了不到50人。我在飞机上随意调换了两个位置,与人搭讪聊天。 说来,我就要去波士顿读书啦,心里好不兴奋! 在座位上乏了,我起身又伸胳臂又踢腿儿,来回走动着。可还没走两步,望着周围有限的空间,只好又返回座位。 在机舱过道上,我遇见一位教授模样的长者。他似乎也在活动筋骨,我们聊了起来。他果真是一位教授,现在加州的一所大学任教心理咨询的课程。 “什么是心理咨询?”我不解地问。 “你从来不有听说过心理咨询?”他皱着眉头看着我。 “我为什么要听说过心理咨询?”我半开玩笑地反问他。 “嗯——,”他吁了一口气,眯着眼睛问我,“那你现在的感觉怎么样?” “你指的是什么感觉?”我也皱着眉头问他。 “我是指你此时此刻乘飞机的感觉。” “我感到非常高兴呀,因为我就要去波士顿读书啦。”我兴奋地答道。 “是呀,你感到很高兴,因为你就要去美国读书了。但你此时此刻乘坐飞机的感觉又如何呢?”那老教授很潇洒地挥了一下手。 “我——,我感到在腾云驾雾。”我想了想。 “对啦,你是不是感到自己站在世界之顶了?”那老教授会心地一笑。 “我们现在不就在世界之顶吗?”我狡黠地回答。 “啊哈,你说对啦。”那老教授用食指点一点我,晃着脑袋接着说,“这就是心理咨询要给人的感觉。心理咨询就是要使人对自我感觉良好,犹如登天一样。” 他的英文原话是:“Counseling is to make you feel so good about your-self that you feel you were climbing up onto the sky.” “心理咨询就是使人对自我感觉良好,犹如登天一样。”我重复着他说的话,心里不明白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一门有意思的学问。 不想此时,那老教授忽然对我说:“对不起,我想。回去睡一会儿啦。”说完,就径直走回他的座位。 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我心想,这美国人也真怪,聊得正起劲时就走了,一点儿面子也不给…… 这便是我第一次听说“心理咨询”这个字眼。 尽管我当时还不能完全想象出,心理咨询究竟怎样可以使人产生登天的感觉,但我对那老教授所讲的话非常感兴趣。他这样渲染一门学问的特点和重要性,是我从未见过的,恐怕也只有美国人才会想得出。 带着这样一份疑惑,我也回座位休息去了。 望着窗外的滚滚云海,我实实在在地享受着那“登天的感觉”,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 1993年6月10日,风和日丽,晴空万里。 我头戴博士帽,身着博士袍,参加哈佛大学第342届毕业典礼。我获得的学位是心理学博士学位,主修的专业正是咨询心理学。 在这人生无比兴奋的一刻,我想起了7年前飞机上巧遇那位老教授的经历。我感谢他为我开了一扇门,使我发现其中无穷的奥妙。 初来美国时,我曾主修过教育心理学,但对于怎样可以使人产生登天感觉的好奇,促使我改变了自己的专业方向踏入了咨询心理学的神妙世界。 在那片神妙的天地,我结识了罗杰斯 罗杰斯(Carl R. Rogers, 1902~1988),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来询者中心疗法”创始人。 、斯金纳 斯金纳(Burrhus F. Skinner, 1904~1990),美国著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艾利斯 艾利斯(Albert Ellis, 1913~ ),美国著名心理咨询专家,“理性情绪疗法”创始人。 、格拉泽 格拉泽(William Glasser, 1925~ )美国著名心理咨询专家,“现实疗法”创始人。 、佩尔斯 佩尔斯(Frederick S. Perls, 1893~1970),美国著名心理咨询专家,“格式塔疗法”创始人。 、伯尔尼 伯尔尼(Eric Berne, 1910~1970),美国著名心理咨询专家,“交叉分析疗法”创始人。 等一批咨询心理学办的风云人物,也更加认识了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大师,“精神分析学说”创始人。 这位广义上的心理咨询的鼻祖。 在那个神妙的世界里,我还学会了怎样准确地体会他人的感觉,怎样传达尊重和理解的信息,怎样帮助人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6年的专业学习和2年的亲身实践 我在哈佛大学共呆了6年,其中有2年在哈佛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做实习,这在后面另有专述。 ,使我渐渐明白了那位咨询心理学的老教授所讲的一切。不光为自己一再体验过登天的感觉,我也曾使我的来询者感觉在登天。我为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专业而感到庆幸。 其实,在当今的社会里,人人不都中寻求生活中的登天感觉吗? 可惜那次相逢,我没有将那位老教授的通讯地址留下来,不然现在给他写封信,告诉他我目前的专业选择,不知他会有多高兴呐。他也许会为那天没有与我多聊几句登天感觉的要领而感到遗憾。 这些年来,我一直是这样想的。 …… “不,你错了,”那老教授这样回答我,“登天,那应该是你自己的感觉,要你自己去体验。我不可能替你去登天,那样我将会成为你的拐杖。” “所以,你给我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让我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寻找答案。”我总结说。 “啊哈,你终于入道了。”他摇晃着脑袋答道。 接着,他又说:“其实那天与你聊天,我就感到你会对心理咨询感兴趣的。我不想再讲下去,就是为了多给你一些思考的空间。我在入睡之前,还偷偷望了你一眼。我看得出,你在困惑,在思索。我不与你多说话,正是想给你一个考验,看看你对心理咨询有没有一点儿悟性,看来你还真有悟性,至少你没有再来打扰我。这是心理咨询的另一番意境。但当时给你讲这些,你是听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吧?啊哈……” 说着,那位老教授又摇头晃脑起来。 “所以,你给我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让我自己去思考,去省悟登天的感觉。” 我感到犹如张良幸遇黄石老人那般地兴奋! …… 当然,上述的对话只是我的想象而已。 但是,那老教授为什么会在我们谈话兴致正浓的时候离去,却使我想了好多年。想来想去,我感到,或许正是老教授话中的悬念,使我对心理咨询的意境穷追不舍。 一个人能在简单的几句话中,如此深远地影响另一个人的生活道路,你能不说这是心理咨询的魅力吗? 登天的感觉,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登天的感觉,它对于不同人意味着什么不同的意思? 登天的感觉,它当中含有多少种感觉? 登天的感觉,它是心理咨询永久的思索。 [评述] ★心理咨询追求的意境是什么? 心理咨询可以使人产生登天的感觉,第一次听说吧? 其实,阿静说心理咨询就是使人开心,她是说对了一半。因为心理咨询确实力图使人感到开心。但是,使人开心的事情一般人都会做。例如,当一个人失恋或离婚时,他可找个亲朋好友倾诉一番或痛哭一场,即时可以得到许多宽心的话,也可以得到不少的精神安慰。于是,他变得开心些了,但开心之后又是什么呢? 这便是心理咨询所要解答的问题。 换句话说,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安慰,就在于它不仅要使人开心,更要使人成长。这里的成长 在本书中,成长并非指生理上的生长,而是指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成长。它含有心理成熟、增强自主性和自我完善的意思。 ,就是通过咨询的过程,使来询者自己想通了,认请问题的本质,知道该怎么做,达到了人们常言的心理平衡。 所以,使人开心只是心理咨询的前奏曲,使人成长才是心理咨询的主旋律。 由此,心理咨询力图使个人将不愉快有经历当作自我成长的良机,它竭力使人们积极地看待个人所经受的挫折与磨难,从危机中看到生机,从困难中看到希望。 从这层意义上讲,心理咨询也在于帮助人学会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忧愁烦恼。但这一切不是靠指教劝导得来的,而是靠启发领悟获得的。 用马斯洛 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 1908~197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倡导者。 的话来讲,心理咨询就是要使人获得“顶峰的体验”(peak experience)。 这不就是指“登天的感觉”吗? ——这就是心理咨询所追求的意境。 ★心理咨询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一般人在相互安慰时,总是会劝说对方尽早地忘却其不快的经历。“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明天会更美好的”,这大概是人们平时相互安慰的共同准则。 但心理咨询人员不会这样简单地劝说来询者忘却地去,他们要使人从挫折中认真反省,总结经验教训,增强生活智慧,以能够更好地应付日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快经历。在这层意义上,心理咨询就是要使人更好地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激励自我。 说白了,心理咨询就是要使人比原来活得更轻松、更快活、更自信。 此外,心理咨询还要避免使人依赖他人,增强个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心理咨询再三强调要尽量理解来询者的内心感觉,尊重他的想法,激发他独立决策的能力,为的是什么? 为的是强化来询者的自信心。 所以,任何一个心理咨询过程,无论其性质有多大不同,时间长短上有多少差别,本质上都是要帮助来询者从自卑和迷茫的泥潭中自己挣脱出来。 来询者耷拉着脑袋进来,挺着腰杆出去。 ——这即是心理咨询追求的目标。 ★心理咨询之高明何在? “心理咨询就是要使人自我感觉良好,犹如登天的感觉。”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人生,也敦促我追逐这样的感觉。 起初,我感到它像海市蜃楼那样地虚幻莫测。但渐渐地,我开始感受到了它那强大的震撼力。 我眼睁睁地看见来询者是怎样在我面前由痛哭流涕变得开怀畅笑,由愁眉不展变得心情舒畅。我伴随着他们从自卑自怜的地狱当中走出来,迈向自尊自信的天堂。 我为他们欢呼,我为他们雀跃。我感到他们的自信心在重建,也感到自己随着他们一同在登天。 兴奋之余,我时常想起那老教授说的另一句话:登天,那应是你自己的感觉,我不能替你去感觉登天,那样我将会永远成为你的拐杖。 的确,我为人做心理咨询,不是要去支配来询者,而是要去扶持来询者。 心理咨询之妙,就在于它帮助了一个人,却让那个人感到自己帮助了自己。 ——这就是心理咨询之高明所在。 ★心理咨询何以给人“登天的感觉”? 心理咨询之所以会给人“登天的感觉”,就在于: 心理咨询不求教训他人,而求开导他人; 心理咨询不是要替人决策,而是要帮人决策; 心理咨询的首要任务是思想沟通,而非心理分析; 心理咨询是现代人的精神享受,而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情; 心理咨询确信人皆可自我完善,而非人是不能自我逾越的; 心理咨询应增强人的自立能力,而非增强其对他人的依赖; 心理咨询不仅可以帮助他人成长,也可以帮助自己成长; 心理咨询使人更加相信自我,而非更加迷信别人; 心理咨询使人学会多听少言,而非少听多言。 ——心理咨询就是这样给我“登天感觉”的。 欲知心理咨询何以达到这一切效果?且看后文分解。 ★心理咨询小知识:现代心理咨询是怎样兴起的? 心理治疗的创立是19世纪的事情,但心理咨询是兴起却是20世纪40~50年代才开始的事情。它主要受了三股力量的推动:一是人们对“精神分析疗法”日益不满(如疗期地长,咨询关系完全像医患关系等)的影响;二是20世纪20~30年代崛起的职业咨询运动的推动;三是人本主义思潮的启发。 由于心理咨询运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日趋分化。概括说来,心理咨询主要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与烦恼提供咨询,而心理治疗则主要为人们在人格、情绪和行为上的障碍及变态行为提供治疗。两者之间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线,却有着不同的专业评核和训练要求。 简单说来,心理治疗人员不但要有心理咨询的知识,也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训练;而心理咨询人员则不必有医学方面的知识和训练。 心理咨询的场所应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章介绍了我的咨询室的布置及其寓意,希望它能对你有所启发,有所引导。因为在心理咨询当中,不仅包含有声的交流,还包括无声的交流。 ——题记 林登街5号 哈佛大学所在地剑桥市(Cambridge)的哈佛广场附近,有一条很短的街道——林登街(Linden Street)。这条街的5号,是一座古色古香的3层小楼,原来是用作学生宿舍的。但自20世纪70年代起,这里便成为哈佛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哈佛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成立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是全美大学中最早成立的心理咨询中心之一。 的所在地。 我曾在这里进行了两年的心理咨询实习。 林登街5号的小楼,一进门就是一间客厅,摆着几张19世纪样式的沙发和茶几。茶几上总是放着几本《时代周刊》(Times)、《新闻周刊》(Newsweek)等杂志及哈佛大学的校报《Crimson》。有时,还会放上几盒饼干,供来宾食用。 在客厅的一角,有一台电视机。电视机旁,放着这座房子里唯一一件可引以为豪的物品——一把19世纪的哈佛大学座椅。 学生们来这里求询,都要先到这里登记,安排会面人员的时间。通常,接待人员都会问他们对咨询人员有无什么特殊的要求,比如,是选一位女咨询人员,还是选一位少数民族或外籍咨询人员,还是选一位擅长于某种特殊问题(如厌食症、同性恋等问题)的咨询人员。接待人员对待学生总是和颜悦色的,他们要让学生一进门就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在林登街5号,我们一概只做心理咨询,不做心理治疗 我一向认为心理咨询(counseling)不同于心理治疗(psycho therapy),其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基本上是平等的咨询关系,而后者基本上是医患关系,这点在后面另有叙述。 。 也就是说,学生凡有人格障碍(如自恋症)、情绪障碍(如抑郁症)或强迫意念(如恐人症)之类的问题,我们都将他们引荐到哈佛大学校医院或其他有关的心理治疗诊所去接受治疗。 我们这里只负责一般的心理与情绪问题的咨询。这通常包括对情感挫折、环境不适、人际关系不和、学习方法不当、自信心不足、婚姻冲突、厌食症、贪食症、同性恋等问题的咨询。凡是涉及任何带有病理基础的心理障碍的治疗,都不属我们的管辖范围。 除了为哈佛学习提供个别与团体咨询外,我们每学期还为学生举办各种心理咨询的讲座、报告会等。此外,我们还要为哈佛大学10来个学生自组的学生咨询热线 哈佛大学的学生咨询热线针对一般的心理问题提供服务,如对情感冲突、学习困难、家庭矛盾、同学不和、考试焦虑等问题的咨询,也包括对特殊心理问题的咨询,如对厌食症、贪食症、同性恋、性骚扰、自杀预防、艾滋病的认识等问题的咨询。学生的相互咨询,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专业咨询人员的不足,也可使学生之间更加容易产生同感共鸣,对于学生自组的咨询活动,我们向来是大力支持的。学生咨询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会引荐到我们这里接受专业的咨询,我在进入哈佛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接受专业训练之前,就曾参加了一条研究生自组的电话热线服务,一年之久。 (其中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热线)提供专业指导。通常是每隔两三个星期,这些学生热线的咨询员与我们的指导人员会面,讨论其咨询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的问题,接受我们的专业指导。 在林登街5号,我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咨询室。 我把它布置得很温馨,也很具艺术特色。我要让人们一进到我的屋子里,就情绪放松,精神舒畅,这对于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暗示作用 心理咨询的暗示作用(suggestion),泛指心理咨询给来询者带来的不同的良好感觉和激励作用。 十分重要。 走入我的咨询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海的油画。 画面中,一边是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卷起无穷浪花;另一边则是平静的海岸,波光潋滟,水潮缓进缓退。在这动与静的对比当中,你顿时会感觉到大海对于生活的启示。 这幅画不知从何时起就挂在了这里。虽然这间屋子曾几易其主,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将这幅画留了下来。我很钦佩最初屋主的用心,他挂这幅画于屋中,就心理咨询对个人成长的象征意义来讲,实在是太贴切不过了。 在油画的下面,是一张大沙发,上面套了一个乳白色的沙发罩,给人以祥和宁静的感觉。大沙发斜对角是一张小沙发,也套着一个乳白色的沙发罩。两张沙发之间是一张小茶几,上面放着一盏台灯和一盒纸巾。 大沙发的另一角,是一个一米多高的书架,上面放了我的一些书籍。我把它们摆放得很整齐,也很有美感。书架的顶层摆了一盆吊兰,垂下来的绿丝,覆盖了书架的一角,显得既有生机感,又有艺术感。 大沙发的对面,是我的办公桌,桌上整齐地摆着台历、文具和一座弗洛伊德的石雕像。伏案写作疲劳时,我时常会注视一会儿弗洛伊德的塑像。望着他那一脸沉思的样子,我总会感到有一股强劲的力量,在激励我去不断地探索人类心灵的无穷奥秘。 在两扇窗户之间的白墙上,我挂了一幅自己带来的中国国画。画中,两只小鸟栖在枝头上,悠闲地聊着什么,也许其中一方正在给另一方做着心理咨询吧。 咨询室的地上铺着地毯,也是浅色的,使人感觉很温暖。咨询室每天都有专人来打扫卫生,以保持其整洁干净。 这就是我的咨询室:清静,和谐,温馨,阳光充足,有点儿艺术室的情调,却不过分夸张。这种宁静、祥和气氛的营造,对于心理咨询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和暗示作用。 我要让每一个进到我屋里的人,都能感觉到轻松和舒畅。特别是大海的寓意,吊兰的生机,还有小鸟的窃窃私语,曾屡屡成为我与来询者的谈论话题。 在这间屋子里,我总共接待了200多个来访的学生。每接待一个学生,我都会感到一股莫名的期盼与兴奋;每送走一个学生,我也会感到自己的一部分随他而去。同时,我还感到他的一部分也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 在这不断的迎送当中,我感到自己的咨询技巧在成熟,自己的洞察力的提高,自己的人格在完善。 在林登街5号的600来个日日夜夜里,我认真记叙了每一次咨询后的心得体会。我深切地感到,心理咨询本质上是人类情感及心灵沟通的艺术。其中沟通与理解的技巧,高于心理咨询中任何其他技巧。而沟通与理解,也正是使人感觉良好的源泉。 在林登街5号,我还与我的心理咨询督导心理咨询督导(supervisor)指为心理咨询实习者提供专业指导的人员。在美国,督导一般必须获有临床心理学或咨询心理学的博士学位,并考取了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专业执照。在哈佛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实习的2年里,我每个星期与督导会面3次,每次1小时。 定期会面,讨论我的个案进展情况,并接受他的指导。在这当中,我曾困惑过,顿悟过,有时还与他发生激烈的争辩。但我必须承认,没有他的指导,我是不会取得心理咨询理解和操作的巨大收获的。 他像一位生活的智者,在三两句轻松的话语中,道出了心理咨询乃至人性的许多深刻道理。每当遇到咨询中的难题时,我都会问自己:如果督导在这里的话,他会怎样处理?这个疑问,推动着我不断地去思索,去领悟,去向他看齐。 林登街5号是哈佛广场附近一座很不起眼的旧房子。在众多的现代化建筑群中,它显得矮小平庸、古老而不合时宜。然而,在我的心目中,它是那样的独特,那样的温馨。 就是在这座房子里,我领教了什么是心理咨询,什么是心灵沟通,什么是人性,什么是爱。 林登街5号,是我永久的智慧圣地。 [评述] ★心理咨询场所应给人以什么样的第一感觉? 1994年7月16日,我终于来到了心理咨询和治疗行业的发源地——维也纳。我特地去朝拜了位于上坡街(Berggasse St.)19号的弗洛伊德故居,领受他那独有的魅力。 置身于弗洛伊德故居,我沉思良久,耳边一再响起他说过的一句名言:“在这间屋子内,任何一样东西都具有象征意义。” 的确,心理咨询场合下的交流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除了直接的言语和体语交流之外,房间的布置、家具的颜色、画像的摆挂、阳光的投射等等,都在传达着无声的信息。 心理咨询是人心灵探索的历程,旨在使来询者无保留地公开自己的隐情,宣泄自己的情绪,反省自己的思想。所以,心理咨询场所的安排与布置,首先要给人以安全、祥和、舒适及充满生机的感觉。 ——这应是心理咨询场所给人的第一感觉。 ★心理咨询所怎样为人创造一片心灵的净土? 当一个人在饱受心灵创伤和精神折磨之后,他最需要的,就是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 心理咨询,就是要给人提供这样一片心灵的净土。其房间的布置,应该充分传达出这样的信息,让来者一进到屋内,就感觉放松、解脱,就想滔滔不绝地诉说自己的不平与烦恼,就想不断地再回到这间屋子里来。 这就是心理咨询场所给人的暗示作用。 走进我的咨询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海的油画。它一边波滔汹涌,一边风平浪静,象征着生活的上下起伏,令人看了顿有一股沧桑感。其下面的大、小沙发斜角而置,令人在谈话中既可以直视对方,也可以侧视他方。 这对于心理咨询中的体语交流 体语交流(body language communication),指咨询者和来询者在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坐姿及各种动作方面传达的信息交流。 至为重要。 在我咨询室的茶几上,永远放着一个纸巾盒。这对于来询者在宣泄个人精神痛苦时,擦去可能流出的眼泪十分方便,它可使来询者感受到咨询者无声的关切。沙发套与地毯都是浅色的,浑然一体,也会使人放松情绪。书架顶上的吊兰,不仅是艺术的陈设,更是生机的象征。 在两个沙发中,我一般都请来询者坐在小沙发上,因为它正对着那幅小鸟对语的国画。我要让来询者在无意的注视中,一再领受到那画中体现出的祥和气氛。 凡此种种,都力图使来询者对我的咨询室产生特殊的印象和好感。 ——这即是我为来询者创造的一片“心灵净土”。 ★心理咨询室的布置应传达什么信息? 既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