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3、统计.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013038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3、统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3、统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条形统计图(一) 教学时间:3月28日 累计课时:2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某商店6月3日-10日销售四种矿泉水的统计表: 品牌 A B C D 统计/箱 30 45 25 10 教师:我们怎样表示才能使四种矿泉水的销售情况一目了然?(画条形统计图) 生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分析:从统计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二、新授课 1、(利用复习题)教师:条形统计还可以用这样画。 比较: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上一张数据标在纵轴上,矿泉水的品牌在横轴上,而下一张数据标在横轴上,矿泉水品牌标在纵轴上,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横向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把横向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教师:我们在画纵轴和横轴时,都画上了一个箭号,表示纵轴和横轴都可向上和向右无限延长。 根据这张条形统计图,你想了解什么/把你想了解的内容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小结:大家在画条形统计图时,想采用纵向条形统计图还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可根据大家的需要自由选择。 3、完成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两个小题,然后教师讲评。 (2)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一) 挂图 课题:条形统计图(二) 教学时间:3月29日 累计课时:2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会正确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例题2: 姓名 李明 王芳 赵兰 刘玉 李琴 身高/厘米 141 138 139 143 142 提问:请你制作一张这一组同学身高的条形统计图,你想怎样制作,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大家(先让学生以4人为一个小进行讨论) 汇报:如果每一格代表1厘米的话,这张条形统计图要画得非常大,如果每一格用十厘米和更大单位的话,不容易体现这五个同学的身高情况,因为他们的身高情况,因为他们的身高数据都集中在一个段里,只相差几厘米。 教师:大家提出的问题,老师想个办法帮你们解决。 二、讲授新课 1、教师:我们即要使每个同学的身高情况,看得很清楚,又不至于把图画得太大,教师建议大家0-137 厘米这一段的长度用一格子表示。那画的时候,第一格不能画成 而应画成 意思表示我们中间省略许多小格。 出示示意图,第一小组学生身高统计图。 2、出示: 教师:你能制作一张条形统计图吗? 学生动手制作,然后教师出示示意图讲评。 第一小组学生体重统计图。 3、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 提问:根据前两张的统计图和这张统计表,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合理的建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条形统计图的第一格和 其他格有什么不同? 2、完成教科书第41页练习十的第3题。 教师:第一格表示,后面的几个小格你想怎么标上数据,根据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一) 挂图 课题:平均数 教学时间:3月31日 累计课时:23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两个小组同学的计算考试的成绩。 小组讨论比较:哪一组的计算能力好一些?并说明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引入:因为两组人数不一样多。不能比两个小组的总分数。应该用每组平均每人得的分数比,比较合理。那么怎样求每组平均的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求“平均数”。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42页的例题1的统计图 教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统计图的内容。 提问:我们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子?什么叫“平均”? 教师:怎样才能使4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子个数一样多?看看哪个同学的方法多? 以4人为 一个小组进行,然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先合后分。 教师:“合”就是求出4个人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的瓶子?“分”就是把收集总数在平均分成4份,求每一份是多少?如果我们列算式该怎样列了,请大家试一试。 小结:我们利用矿泉水瓶子的移多补少来求平均数,还可以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式来求平均数,我们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还要学会根据题目中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练习: 下面我们再来算一下,这两个小组哪个小组的计算能力强? 第一组平均每人的分数是:86分 第二组的平均每人得的分数是:87分 看了这两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第二组的计算能力强。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44页练习十一的第1题。 (1)请小组长拿出课前统计的本组同学的身高统计表。 (2)老师要想知道哪个小组同学的身高高,由于我们每个组的人数不一样,我们不能比身高总数,那要比什么? (3)在计算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分工进行,算完以后把你们的平均身高填在表格的最后一栏中。 (4)看到这些组的平均身高,你想说点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44页练习十一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板书设计: 平均数 挂图 课题:平均数的应用 教学时间:4月4日 累计课时:24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懂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三年级一班分成三组投小篮球,第一组投中28个,第二组投中33个,第三组投中23个,平均每一组投中多少个? 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要求平均每一组投中多少个?应该怎样列? 提问:(28+33+23)÷3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把投中的总数以3表示什么?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43页的例题2。 提问:从这两张统计表中,大家发现了什么? 在一场篮球比赛中,除了技术因素以外,还有什么因素也比较重要? 场上哪一个对的身高占优势,我们能根据个别队员来作判断吗?我们要看整个对的平均身高。现在就请大家算一算,哪一个对的平均身高占优势。 2、学生动手列式计算。 3、教师:从这两个平均数,能反映出这两个队除技术外的另一个实力,说明平均书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于不同数据的总体情况,这是我们学习平均数的一个重要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45页练习十一的第4题 (1)完成第1小题。 提问:什么叫“月平均销售量”? 要求哪种饼干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应该怎样列式? (2)完成第2小题 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完成第3小题。 你从图中还得到什么信息,告诉全班同学。 板书设计: 平均数的应用 (148+142+139+141+14)÷5=142(厘米) 答:欢乐队平均身高是142厘米。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