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有全套图纸QQ1074765680
2006 年 02 月 20 日
目录
引言……………………………………………………………………1
设计指导书……………………………………………………………2
设计说明书……………………………………………………………4
一、塑件的分析……………………………………………………6
二、分型面的设计………………………………………………9
三、型腔数目确定………………………………………………10
四、型腔布局……………………………………………………11
五、分型面与排气系统设计……………………………………12
六、浇注系统设计………………………………………………16
七、成型零件设计………………………………………………18
八、导向机构设计………………………………………………19
九、脱模机构设计………………………………………………22
十、模温调节与冷却系统设计…………………………………25
十一、注射模与注射机的关系…………………………………26
十二、设计小结…………………………………………………30
十三、参考资料…………………………………………………31
引 言
本说明书为我机械系2006届模具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说明书,意在对我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考察、评估。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单独完成设计。也是在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考察。
本设计说明书是本人完全根据《塑料模具技术手册》的要求形式及相关的工艺编写的。说明书的内容包括:毕业设计要求,设计课题,设计过程,设计体会及参考文献等。
编写说明书时,力求符合设计步骤,详细说明了塑料注射模具设计的方法,以及各种参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如塑件的成型工艺,型腔及型芯的计算,塑料脱模机构的设计,调温系统的设计等。
在编写设计说明书前,得到钱教授的悉心指导;在编写过程中,又得到同学的热情帮助和指点,在此谨以致意。
由于本人水平实在有限,编写过程中错误难免会有的,且漏洞百出,敬请老师批评指正,以免在以后的工作中减少类似的错误,在此先谢谢了!
设计者:李 璐
2006年5月23日
设计指导书
1.设计前应明确的事项
(1)明确制品的几何形状及使用要求。对于形状复杂的制品,有时除看懂其图样外,还需参考产品模型或样品,考虑塑料的种类及制品的成型收缩率、透明度、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允许变形范围等范围,即充分了解制品的使用要求,因为这不仅是模具设计的主要依据,而且还是减少模具设计者与产品设计者已意见分歧的手段。
(2)估算制品的体积和重量及确定成型总体方案。计算制品重量的目的在于选择设备和确定成型总体方案。成型总体方案包括确定模具的机构形式,型腔数目,制品成型的自动化程度,采用流道的形式(冷流道或热流道),制品的侧向型孔是同时成型还是后序加工,侧凹的脱模方式等。
(3)明确注射成型机的型号和规则。只有确定采用什么型号和规则的注射成型机,在模具设计时才能对模具上与注射机有关的结构和尺寸的数据进行校核。
(4)检查制品的工艺性。对制品进行成型前的工艺性检查,以确认制品的各个细小部分是否均符合注射成型的工艺性条件。
2.基本程序
模具及其操作必须满足各种要求,其模具设计的最佳方法是综合考虑,系统制定设计方案,模具设计流程图表示了各条件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必须满足主功能的边界条件和附加条件的关系。
3.注射模设计审核要点
(1)基本结构审核
1)模具的结构和基本参数是否与注射机规格匹配。
2)模具是否具有合模道向机构,机构设计是否合理。
3)分型面选择是否合理,有无产生飞边的可能,制品能否滞留在设有推出脱模机构的动模(或定模)一侧。
4)模腔的布置与浇注系统设计是否合理。浇口是否与塑料原料相适应,浇口位置是否恰当,浇口与流道的几何形状及尺寸是否合适,流动比数值是否合理。
5)成型零部件结构设计是否合理。
6)推出脱模机构与侧向分型或抽芯机构是否合理、安全和可靠。它们之间或它们与其它模具零部件之间有无干涉或碰撞的可能,脱模板(推板)是否会与凸模咬合。
7)是否需要排气结构,如果需要,其设置情况是否合理。
8)是否需要温度调节系统,如果需要,其热源和冷却方式是否合理。温控元件随是否足够,精度等级如何,寿命长短如何,加热和冷却介质的循环回路是否合理。
9)支承零部件结构设计是否合理。
10)外形尺寸能否保证安装,紧固方式选择是否合理可靠,安装用的螺栓孔是否与注射动、定模固定板上的螺孔位置一致,压板槽附近的固定板上是否有紧固用的螺孔。
(2)设计图样审核要点
1)装配图。零部件的装配关系是否明确,配合代号标注得是否恰当合理,零件标注是否齐全,与明细表中的序号是否对应,有关的必要说明是否具有明确的标记,整个模具的标准化程度如何。
2)零件图。零件号、名称、加工数量是否有确切的标注,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标注是否合理齐合。成型零件容易磨损是部位是否预留了修磨量。哪些零件具有超高精度要求,这种要求是否合理。各个零件的材料选择是否恰当,热处理要求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是否合理。
3)制图方法。 制图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合乎有关规范标准(包括工厂企业的规范标准)。图面表达的几何图形与技术内容是否容易理解。
(3)模具设计质量审核要点
1)设计模具时,是否正确地考虑了塑料原材料的工艺特性、成型性能,以及注射机类型可对成型质量产生的影响。对成型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缺陷是否在模具设计时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2)是否考虑了制品对模具导向精度的要求,导向结果设计得是否合理。
3)成型零部件的工作尺寸计算是否合理,能否保证制品的精度,其本身是否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4)支撑部件能否保证模具具有足够的整体强度和刚度。
5)设计模具时是否考虑了试模和修模要求。
(4)装拆及搬运条件审核要点有无便于装拆时用的橇槽、装拆孔和牵引螺钉,对其是否作出了标记。有无供搬运用的吊环或起重螺栓孔,对其是否也作出了标记。
装。而模具的外形尺寸受到拉杆间距的限制,因以重视。
注射机拉杆间距为 345x345mm ,模具的外形尺寸为 344x300mm。
(4)模具总厚度与注射机模板闭合厚度的关系:两者之间关系应满足:
Hmin≤Hm≤Hmax
而 Hmax= Hmin+ΔH
式中,Hm——模具闭合后总厚度(mm);
Hmax——注射机允许的最大模具厚度(mm);
Hmin——注射机允许的最小模具厚度(mm);
ΔH——注射机在模具厚度方向的调节量(mm)。
当 Hm< Hmin时,可以增加模具垫块高度,但当Hm> Hmax时,则模具无法闭合,尤其是机械—液压式锁模的注射机,因其肘杆无法撑直。
Hm=260mm,Hmax=300mm,Hmin=200mm
200mm < 260mm < 300mm
(5)模具与注射机的安装关系:模具的安装固定形式有压板式与螺钉式两种。当用压板固定时,只有模具座板以外的附近有螺孔就能固定,很灵活方便,当用螺钉直接固定使,模具座板上必须设安装孔,同时还要与注射机模板上的安装孔完全吻合,并且很麻烦,固生产成广泛采用前者。使用压板时,动模、定模各用2~4个压板即可。
设计体会
毕业设计是对大学三年所学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应用和检测,是每一个合格的大学生的必经工程,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本次毕业设计,不仅培养了我们正确的设计思想;同时也让我们掌握了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以及锻炼了我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本次设计过程中,我们大量阅读了各种技术资料及手册,不仅认真探讨了模具设计领域内的各种问题,而且对塑料零件的性能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因此,本次设计不仅加深了自己对专业所学知识的的理解和认识,而且也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此外,本次设计在绘图过程中,使用了AUTOCAD等绘图软件,这些都不同程度地使我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绘图的能力。
在本次毕业设计中,张蓉老师给了我们耐心的指导,并在设计中及时给我们解答疑难,让我在本次毕业设计中知识我能力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对我的将来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还得到了其他老师和各组同学的热忱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本人知识有限,实际经验不足,因此设计中难免还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本人将不胜感激!
十四、参考文献
塑料模具技术手册,主编 王鹏驹 机械工业出版社
塑料制品成型及模具设计,主编 叶文新 王群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塑料模具设计制造与应用实例, 主编 许发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使用模具技术手册, 主编 陈锡栋 周小玉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几何公差与检测 甘永立主编—5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塑料模设计手册》之二, 主编 北京模具厂 机械工业出版社
注塑模具典型结构100例 蒋继宏 王敏岳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有全套图纸QQ107476568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