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4、 秦兵马俑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自然段。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总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学习抓住这句话来分段和概括课文内容。
3通过抓数量词、实景录像、教学挂图等,学习第二段,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总多,个性鲜明”的方法,来分段和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抓数量词、实景录像、教学挂图等,学习第二段,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教学资源
教材开发:教材中有三幅插图,一幅是一号坑的远景图,一幅是铠甲武士,另一幅是秦始皇陵彩绘铜车马图片,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激起学生搜集图片资料的兴趣,可以充分利用;有条件的可以利用网络完成本课的教学或者播放相关录像资料。
学生经验:有的学生或许在电视、电影中领略过秦兵马俑的壮观,这份资源可以利用。
预习设计
1.自学生字新词,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完成《习字册》。
2.读读下面成语,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绝无仅有所向披靡 南征北战 神态自若跃跃欲试 若有所思 惟妙惟肖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给文中的多音字“乘”“撒”标注拼音,读顺文中的长句子。
4. 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画下来。再想一想,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5. 通过查资料的方式,简单了解秦兵马俑。
6.在感受深或者有疑惑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程预设
导航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进课文(3分钟)
1. 齐读课题。
2. 交流秦兵马给你的印象。
3.明确学习内容。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7分钟)
● 预习作业1
1.展示——《习字册》
2. 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
3.练写一至二遍。
4.同桌点评。
●预习作业2
朗读展示
●预习作业3
1.指名朗读展示。
2.在教师指导下练读。
3.自由练读。
4.战车千乘(shèng)
乘(chéng)车
撒( sā )开四蹄
撒( sǎ)播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5分钟)
1.自主学习。(7分钟)
2.合作探究。(8分钟)
学习单1
① 默读课文,找出最能概括兵马俑特点的一句话,用“_______”画出来。
② 根据这一句话对应的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③ 结合这一句话,采用段意合并的方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④ 自学时间:7分钟
类型总多,个性鲜明
的地方。
4、反思(5分钟)
第四板块:精读第一、二段
(14分钟)
1.自主学习。(6分钟)
学习单2
①默读第二自然段,圈画出表示数量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在文字旁边坐简要的批注,与同学交流时能够举例说明。
②抓住“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想象秦始皇当年统帅军队的强大阵势。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④自学时间:6分钟
2.合作探究。(3分钟)
3.展示。(5分钟)
第五版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1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课文
1.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
2.出示课题,齐读。
3. 说说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 预习作业1
1. 选择有代表性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导学。
(1)出示“史”,与“吏”相比较。
(2)教师示范写“靴”,指出“革”的一横应写成提。
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的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
●预习作业2
每小组推荐3名学生展示交流。
● 预习作业3
1.抽组号为“3”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
2.导学
(1)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shèng),其余的时候读“chéng”
(2)例举“撒手”“撒谎”,表示张开、放开,施展出来,读第一声;表示散布、洒读第三声。
(3)示范朗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1.过渡:人们把秦兵马俑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是为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3.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4.导学。
(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2)根据过渡段的内容,指导学生分段。
(3)选择一名学生作例子,知道如何把段意连接起来,概括主要内容。
5.组织反思:
想一想,如何根据过渡段来分段,概括主要内容时,应该注意什么?
可以利用文中的过渡句进行概括,但是要注意语言的简洁、通顺。
(1)最能概括兵马俑特点的一句话: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总多,个性鲜明。
2)分段:
第一段: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出土的地方。
第二段:写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第三段: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
第四段: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第四板块:精读第一、二段
1.过渡: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文物。它出土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让我们走进神奇的地下王国去看一看吧!
2.任务驱动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5.导学。
(1)出示数量词,与我们学校的面积,教室的大小进行比较,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抓住“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进行想象。秦始皇当年统帅军队的强大阵势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6.组织反思:
作者是怎样展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
数量词准确、具体地展示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7.引发期待:
同学们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这支在地下隐藏了两千多年的兵团,是一支浩浩荡荡、气势恢弘的雄壮之师,是一支军容严整、行动有序的威武之师,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胜利之师。是他们,在秦始皇的指挥下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下一节课,让我们和他们来个零距离的接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吧!
第五版块:布置作业
1.《一课一练》第一题、第三题。
2.《补充习题》第二题。
作
业
设
计
1.《一课一练》第一题、第三题。
2.《补充习题》第二题。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4、 秦兵马俑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语言材料,展开丰富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和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3.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圈划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语言材料,展开丰富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特点。
教学难点:
借助语言材料,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彩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资源
教材开发:
教材中有三幅插图,一幅是一号坑的远景图,一幅是铠甲武士,另一幅是秦始皇陵彩绘铜车马图片,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激起学生搜集图片资料的兴趣,可以充分利用;有条件的可以利用网络完成本课的教学或者播放相关录像资料。
学生经验:
有的学生或许在电视、电影中领略过秦兵马俑的壮观,这份资源可以利用。
预习设计
1. 默写生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力争有感情。
学程预设
导航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回忆课文(2分钟)
1.齐读课题。
2.回忆课文内容。
第二板块:探究目标(2分钟)
明确学习内容
第三板块:精读课文第4-9自然段,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17分钟
1.自主学习。(6分钟)
【学习单1】
①默读第4-9自然段,看作者生动细致地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完成表格)想一想:作者抓住兵马俑的哪些方面来写的?
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2.合作探究(3分钟)
3.展示。(7分钟)
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
肩负重任
武士俑
威武凝重
骑兵俑
勇猛善战
车马俑
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
(1)走进将军俑:
交流将军俑的特点,说说如何感受到的?
答案预设:抓住将军俑的外貌和神情、动作来写。将军俑的特点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2)有感情朗读。
(3)上台模仿,师生评价。
(4)介绍将军麾下的神兵。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兵马俑的特点。
第四板块:精读课文第10自然段,感受“形态各异”(14分钟)
1.自主学习。(5分钟)
【学习单2】
①把具体描写兵马俑不同神态的句子画出来,然后读好它。
②闭上眼睛回味一下,你能看懂它们的神态吗?能听懂它们的心声吗?
③八千个兵马俑就有八千种不同的神态,兵马俑的“神态各异”还体现在哪里?请学习课文写法,快乐仿写。
它们神态各异:有的 ,好像在 ;有的 ,好像在 ;有的 ,好像在 ……
④自学时间:5分钟
2.合作探究(3分钟)
3.展示。(5分钟)
(1)交流画出来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
(3)学号为“2”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交流快乐仿写的内容)
4.学习反思(1分钟)
第五版块:欣赏视频,升华感情(4分钟)
1.欣赏秦兵马俑视频,感受其特点。
2.说说自己的感受。
3.我们满怀豪情,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第一板块:导入课文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走进了(生齐读):秦兵马俑。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第二板块:探究目标
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听,战马嘶鸣,喊声震天。这支威武雄壮的胜利之师正踏着激越的鼓点,穿过历史的硝烟,迈着铿锵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和他们来个零距离的接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吧!
第三板块:精读课文第4-9自然段,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过渡: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他们有什么样鲜明个性?
2.任务驱动。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纳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5.导学。(随学情调整)
(1)学习将军俑
●过渡:人常说:“鸟无头不飞,人无头不走”,站在这支胜利之师最前列的,正是那骁勇善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军。(出示图片)
●这位将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是如何感受到的?
●作者又是如何抓住特点来描写这位将军呢?
A(学生自由读)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将军?
B你能把对这位将军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其他同学听读课文,画出最能表现将军特点的词语或者句子。
C学生交流汇报,体会“身材魁梧”、“昂首挺胸”、“神态自若”,感受将军久经沙场、肩负重任、英勇善战、胸有成竹的特点。
D指名感情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展开想象,能抓住将军的特点,准确地把它模仿出来。
E生上台模仿,师生评价。●齐读,加深理解感悟,内化将军的英勇形象。
(2)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你喜欢将军麾下的哪一个神兵呢?结合学生的汇报,展示相应的课件,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兵马俑的特点。
(3)从同学们的朗读和模仿中,我看到一个个兵马俑栩栩如生地站立在我的眼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支百战百胜、所向披靡的神兵,正是他们,缔造了秦王朝一统天下的神话。
6.组织反思:
作者为什么能把兵马俑描写得栩栩如生,你发现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
(抓住兵马俑的外貌和神情、动作,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写。)
第四板块:精读课文第10自然段,感受“形态各异”
1.过渡:兵马俑不仅类型众多,而且每一件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引读第十自然段)
2.任务驱动: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纳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小组合作探究。
5.导学。(随学情调整)
(1)出示句子: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他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做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身边,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引导感悟。
★朗读指导。
(2)抽组号为“2”的两名学生展示交流。(交流快乐仿写的内容)写话示例:
秦兵马俑神态各异:有的凝视远方,嘴角露出微笑,好像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破敌之计;有的身穿战袍,看着远方,好像显得有些忧郁的样子;有的手拿宝剑,跃上马背,好像在向敌人杀去……
(3)小结: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仿佛看到一个个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在我的眼前闪过,他们或蓄势待发,或摩拳擦掌,或一马当先,或视死如归,我似乎也听到了他们轻细的呼吸声。
6.组织反思:
作者是如何把这群没有生命的兵马俑表现得栩栩如生呢?
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地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
第五版块:欣赏视频,升华感情
1.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散发着生命活力的兵马俑,再一次去感受它们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播放秦兵马俑视频,感受其特点。
2.看着这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感叹道:“秦兵马俑的发现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留下了“能创造这个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的祝愿。此时,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学生自主交流)
3.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瑰宝,一朝醒来,震撼了全世界。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我们为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瑰宝感到骄傲,更为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无穷的创造力而自豪!这也将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让我们满怀豪情,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师激情引读:这就是我们的——(秦兵马俑);这就是规模宏大、气势恢弘的——(秦兵马俑);这就是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这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秦兵马俑);这就是令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的——(秦兵马俑)!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响亮的名字——(秦兵马俑)!
作
业
设
计
课内作业:
1.完成《一课一练》第三题中的第一小题。
2.背诵课文第五至九自然段。
课外作业:
★《补充习题》第四题。
★★读了课文,你想到了哪些描写儿童的诗?选两首默写下来。
★★★《补充习题》第五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