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破解诗歌思想感情密码教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001103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破解诗歌思想感情密码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破解诗歌思想感情密码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破解诗歌思想感情密码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破解诗歌思想感情密码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破解诗歌思想感情密码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破解古代诗歌思想感情密码城西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陈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准确、全面地把握诗歌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活动单导学教学设想: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思想感情的总原则是整体把握诗歌内容,联系具体诗句分析。在此基础上讲把握诗歌感情的几个技巧,如分析诗歌题目抓题眼,判别诗歌所属的题材;分析诗歌中重要语句如直抒胸臆句、情景交融句、用典句;利用注解提供的信息以便知人论世等等。 教学方法和过程设计:先讲导学单印发给学生充分预习,学生做完例题并讨论用什么方法分析出诗歌的感情的,课上交流发言教师点拨讲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活动一:了解把握诗歌思想感情是高考常考点,知道学习本课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 学生

2、自习课上自主活动,授课时教师略作阐述。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诗歌是感情的产物,而感情是诗歌的根本。诗言志,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鉴赏诗歌的目的,也是进一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前提,因此把握诗歌的感情已逐渐成为命题的热点。 活动环节: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明确活动目标活动二:探究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引路题1:(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

3、么样的思想感情?(不止一点) 【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引路题2:(2008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

4、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活动指导:在自习课上,学生自主完成“预习单”。正式授课时,要求学生针对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先交流各自的答案,并说说自己是如何得出这一答案的。在讨论中去错存真,去粗存精,并整合出一个较为正确和完整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合作探究,教师观察指导,管理促进。(8分钟)随后请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主动到黑板上写出结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把握这种感情的。教师对学生展示的答案进行评价,相机引导点拨。先说引路题1,再说引路题2,得出以下方法:(序

5、号并不固定,视学生答题情况决定讲解顺序),形成板书:1、分析诗歌题目,抓住题材和题眼,揣测诗歌的思想情感指向。(1)诗歌题目包含了最丰富的信息,往往包含创作诗歌时间、地点、题材等要素。根据诗歌题目,我们可以确定鹧鸪天送人是一首送别诗。(主要是针对学生答出看到题目“送人”和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旁证为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进行阐述。)(2)诗歌题目中有时甚至有作者要抒发感情的直接表露,这可以称之为“题眼”,抓住题眼,是快速把握诗歌感情的一条捷径。示例(04江苏卷)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

6、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请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情:对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气候酷寒、景色单调的深深埋怨、怨愤之情讲解:扣住题目中的“征人”确定诗歌的题材,扣住“怨”把握感情指向和基调。2、玩味诗歌中重要语句如直抒胸臆句、情景交融句、用典句等等回到引路题鹧鸪天送人,让学生继续发言,说说诗歌中还有什么思想感情,又是如何得出。若学生有困难,也可以引导:抒情方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的手法常见的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等等。引导他们注意该句本身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引导他们注意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的句子“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联系李白的行路难

7、中的感喟。展示答案第三点: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词人,这首词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因为作者坚决主张抗金,受到苟且偷安的投降派的排挤,被南宋小朝廷罢黜,隐居江西的乡野。那时候,他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实为借题发挥,一吐积愤的告白,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两句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意境是苍茫空旷,黯淡凄清的,诗人心中的郁悒愁苦蕴含其中。下阕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愤激。作词送人

8、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包含着作者对人世险恶,世路艰难,抱负难以实现,怀才不遇的感叹。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用典一带而过。3、知人论世,细读注释,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主要联系引路题2讲解知人论世是诗歌鉴赏中要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观点、艺术主张、作品风格,就可以把握其思想情感的主旋律,对于确定一首具体的诗歌的主旨和情感大有帮助(知人)。了解作者所处的政治形势、时代特征,就可以了解文学的时代精神,把握时代情感基调,对于准确抓住一首

9、诗歌的感情无疑具有很强的指向作用(论世)。诗歌下的注释,除了解释字词典故外,更多的是介绍作者,交代具体的写作背景,对于我们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帮助很大,作用很明显,要细读注释,把它作为打开诗歌感情之门的钥匙。试卷上没有无用的文字,多余的信息,注释对于解题肯定是有帮助的。(可以用长安夜雨中的注释为例)【解析】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诗歌,注释中交代李弥逊的官职和被免职的原因,被免职后的心情怎样?“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是写景,细雨蒙蒙,落花遍地,到处是残花败蕊,可见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是叙事兼抒情,着力写门前冷落,无人来访,这与自己在位时高朋满座,达官贵

10、人门前车水马龙形成鲜明对比,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活动环节:学生的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师的观察指导、管理促进、引导评价活动三:研讨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原则整体把握诗歌内容,联系具体诗句分析1、(09安徽卷):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d)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

11、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活动指导:在自习课上,学生自主完成“预习单”。正式授课时,要求3-4名学生主动到黑板上写出答案,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答案的优点尤其是不足,看看如何完善答案,讨论后学生展示小组合作成果,教师对学生展示的内容进行评价,相机引导点拨。点拨要点如下:让学生整体把握这首元曲大意,作者描绘端午节的民俗画面,感叹人们只知道用种种方式庆祝端午,却忘记了节日的由来,很少有人崇仰屈原的伟大精神,表达了对屈原忠义精神的敬仰和缅怀。在此基础上,联系前文,抓住关键句“处处忙”“庆端阳”,联系后面一

12、句“谁复吊沅湘”,作者的感情倾向就很明显了,端午节人们忙于形式上的庆贺,却无人悼念屈原,忘了当初设立这个节日的初衷和根本意义。抓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分析,作者认为千载之下,屈原的忠义之气仍可与日月争辉,离骚的忠君爱国精神让作者唏嘘感叹,这种感情却无人理解,作者怎能不感到深深的寂寞,深感同道和知音难寻呢?“无人解”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难把握。小结:即使是分析诗歌中某一部分或某一句的思想感情,也要联系全诗整体考虑,尤其是前后具体语句考虑,才不会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才能把握得更全面准确。 活动环节: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教师的观察指导、管理促进、引导评价四、总结提

13、升本堂课我们通过活动探究了如何准确全面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可以归结为一个原则三个方法。一个原则是“整体把握诗歌内容,联系具体诗句作答”,要用联系的观点看诗歌,注意到诗歌主旨对某几句思想感情的限制,要联系具体诗句分析不要凭空臆测。三个方法是:1、分析诗歌题目,抓住题材和题眼,揣测诗歌的思想情感指向。这是初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技巧,但要联系具体诗歌内容进一步确定,防止先入为主的错误。2、玩味诗歌中重要语句如直抒胸臆句、情景交融句、用典句等等,这是最重要最关键的方法,也是最常规的方法。3、知人论世,细读注释,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这是辅助性的方法。当然还有其他方法,同学们可以在解题中摸索积累,适合

14、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希望同学们能综合而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成为破译诗歌思想感情密码的高手,享受阅读诗歌的乐趣!板书设计:破解古代诗歌思想感情密码方法:1、分析诗歌题目,抓住题材和题眼,揣测诗歌的思想情感指向。 2、玩味诗歌中重要语句如直抒胸臆句、情景交融句、用典句等等 3、知人论世,细读注释,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原则:整体把握诗歌内容,联系具体诗句分析。五、学习效果巩固练习 1、(09江西卷)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组合作探究,请学生主动发言

15、,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把握这种感情的。答案:感情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教师点拨的要点如下:(方法1、2) “喜外弟卢纶见宿”,“见”表示对自己的动作,作者对表弟卢纶到自己家中住宿感到非常惊喜,可以说喜出望外。当然,除了抓住题眼“喜”之外,从一些情景交融的句子来看,诗歌中还含有“悲情”,作者年老独居荒野,家业衰败,仕途失意,所以对卢纶的殷勤到访感到辛酸惭愧,而惭愧之情正是作者悲情的进一步体现。心境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又喜出望外。所以作者的感情是悲喜交加。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日暮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注 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答:(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思乡”2分,点出“迟暮”2分。意合即可。)5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