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尊重学生主体 培养创新意识
———浅谈新时期班级管理的点滴做法
[摘要]本文以改革班级管理为突破口,努力探索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班级管理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证明,班级管理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净化、美化、知识化的班级物质环境;创新班集体的自我管理机制;开展富有创新特色的班级活动等方面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对学生独立意识、竞争好胜意识、探究溯源意识、大胆无畏意识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主体作用 创新意识
[正文]
21世纪的钟声敲响了,知识经济的冲击、网络信息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使得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培养创新意识人才的重要,纷纷把教育改革的重点聚集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以适应未来社会瞬息万变的挑战。审视原有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在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思想的影响下,基本上未能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具体表现为班级里的事情一切都由教师说了算,管理机制成人化,僵化,很少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作用和需要。因而,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处于被动地位,个性极易被扭曲。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培养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个性一旦扭曲,对今后的发展,社会适应,成才等等都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由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精神。
陶行之先生曾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创造之工作。”他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他呼吁教育要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脚,解放学生的口,解放学生的脑,把学生从条条框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样学生身上蕴藏的创造潜能就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从陶行之先生的大声疾呼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创新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在班级管理中,我们班主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做“警察”或“监工”,不做“保姆”或“封建家长”;而要做学生的公仆,做民主平等的“学长”。以开发学生个体潜能,培养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培养学生自主自律的品质和创新意识,是切实可行的,也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健康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如箭在弦,迫在眉睫。
下面我具体谈谈我在班级管理中,尊重学生主体,培养创新意识的具体做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创造不是在紧张压抑的氛围中产生的,而是在松驰、宽容、令人愉快的环境中迸发的。在班级管理中,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集体中占有一个积极的角色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1、平等原则,即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尽量本着自己的现代观念,采取正确的行为方式,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能够做到心理换位,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思考,以平等的心态去理解和引导,真正把他们当成生活、学习中的朋友。
2、宽容原则,即教师对学生应具有宽容的态度,对学生加以理解和信任。在班级建设中,我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学会寻找,赏识学生心灵中的闪光点,避免对学生求全责备,注意尊重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对有错误的学生给予改正的机会。
3、参与原则,即要建立健全参与机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使学生心中能有这样的意识:我是班级的一员,我也应为班级工作出一份力,为班级添光增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以主人翁姿态参与管理。
4、激励原则,即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推行激励机制。研究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有力地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意识、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所以要善于激励学生向着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善于唤起学生接受激励的主动性,并用自己对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态度去激励学生。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教育者要对学生具有深厚的教育爱。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觉得班集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才能使学生产生可爱的创造火花。
二、建立净化、美化、知识化的班级物质环境
班级物质环境既是影响学生心理的重要情境,又是发挥学生主体创造性的重要天地,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为了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同学们共同设立系列“创新角”,如“你问我答”角、“奇思妙想”角、“争芳斗艳”角等,还开辟了多能的“知识窗”(把谜语、名人名言、智力拼搏、脑筋急转弯等请到学生的世界中来。生动活泼的谜语能激发学生的情趣,耐人寻味的名人名言能警醒学生善待今天,变化多端的智力大拼搏能开发学生的智力,神秘莫测的脑筋急转弯能让学生品尝恍然大悟的惊喜。原本呆板、枯燥、生硬的黑板俨然成了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充满了诱惑力、新鲜感和挑战性。)设置勤俭的“聚宝盒”,(“聚宝盒”凝聚了每个学生拾金不昧、勤俭朴素的精神。当拾到钱又找不到失主时便存入 “聚宝盒”里,有些学生还将自己节省下来的零花钱加入其中。另外,班上同学把捡来的易拉罐聚集起来卖给收购站,所得财产必然成为“聚宝盒”的又一重要来源。“聚宝盒”的体重不断递增,由空变实,让学生知识了积少成多的道理。当需要添置班级的活动用品,当“手拉手”献爱心搞得热火朝天时,“聚宝盒”便献出它的“法宝”。学生品尝到了“自产自销”的愉悦,更加懂得去珍惜这不易积攒的财富。)。还有“小能人”展示区,“龙虎榜”学习竞争栏,“自我介绍毛遂自荐”栏,“班级吉尼斯”大全等,这些展区、展台设计新颖,富有童趣,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同学们在这片小天地里大显身手、畅所欲言。在此活动中,学生们认识了自我,肯定了自我,发展了自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三、创新班集体的自我管理机制
1、自命班名,自订班规
开学初,我组织全班每一位学生参与讨论命名班名,引导学生从粗浅的想法或是幼稚的认识中提炼出响当当且含义深刻的班名,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给班集体取了许多可爱而有意义的班名。如小龙人、大风车、小叮当,一休哥、雄鹰班等。在众多的班名中,在热烈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论下,“大拇指”班名脱颖而出,这不仅形象、直观,富有童趣,而且含义丰富,代表全班同学的共同心声,象征着“自信”、“我能行”、“我真棒”。
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同学们讨论制定了“五要五不要”的班规,公平合理,奖惩分明。
2、班内设置多样化小组:在班级建立班务管理小组,如墙报编辑小组、财务管理小组、图书管理小组、卫生监督小组、生活服务小组等学习小组、各种课外兴趣小组、运动队和校外小组等,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加入一至几个小组,扮演各种角色,接受集体的积极期望。为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让学生讨论为自己的小组命名,可以以喜爱的动植物名字命名,以崇敬的英雄人物的名字命名……,如“蓝精灵”小组、“雷锋小组”等。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目标和活动内容,在小组中当家作主,学会自治。班主任对各小组活动的指导,确保每个小组的活动对学生和集体产生的积极影响,体现自主精神。
3、人人有服务岗位:在班上,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把班级内的各种管理职能分解为一个个具体明确的岗位,如建立学习互助岗、生活自理岗、安全管理岗、信息交流岗、板报宣传岗、图书管理岗、热心助人岗、环境保护岗、文体活动岗……坚持科学与民主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干部的竞选演讲,首先给同学们两天时间准备,想想自己竞选什么职务,制订职务责任计划书,准备三分钟的竞选演讲。然后利用班队会的时间请参加竞选的同学宣读职务责任计划书及竞选演讲,回答同学们提出的有关问题,最后进行无记名投票。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找到了自己满意的位置,做到“人人有岗位”“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问” 。例如:有一名学生,平时比较自由散漫,对班级工作似乎不太关心,但通过观察了解,其绘画方面很有天赋,而且兴趣很浓,于是我将班级的黑板报工作交给她负责,这位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特地买来了有关板报的书籍,和其他同学一起认真编排、组稿、策划,经过努力,他们所出的墙报充满了小学生的童趣、童真,吸引了全班同学驻足观看。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锻炼,这位同学逐渐改正了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工作积极性更高了。
考虑到学生求新的特点,有些岗位还采用了交替制和合作制。交替制即两个或几个学生轮流担任某一角色;合作制即两个或几个学生合作担任一个角色。从而激发其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4、定期变换管理角色:“班干部轮换制”,让学生 “轮流执政”,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集体不同层次管理,实行“全民偕官制”,也就是全民动员,人人偕官,人人均参与管理,人人均可管别人,同时人人又可能被别人管。这样给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得以施展才能的机会,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班中负有一定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增加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的责任感,同学之间相互支持,齐心协力搞好班级工作,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均等地得到锻炼。角色动态制主要体现在:少先队中队干部要能上能下,半学期轮换一次,小队干部定期轮换,至少一月一次,并根据班级实际,设置多种管理角色,并经常对学生在集体管理中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实践证明,实行角色动态分配制有助于学生从管理角色的变换中学会自我管理,增强角色的自我调整能力,不断加深自我的认识,提高集体主体的意识。
四、开展富有创新特色的班级活动,散发个性气质
1、构建主体参与型的班级活动模式:开展班级活动时,我不仅要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有全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班级活动情境,即构建主体参与型的班级活动模式:由学生自主制定活动目的,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行组织主持,自主进行活动评价。做到“行者则有新意,动则出新招”。我班的某某同学在学习上成绩一般,但我发现她写的作文选材新颖,想象力丰富。在准备召开“向白色垃圾宣战”主题班会时,我让她担任小品的导演,由她编写的《垃圾的控诉》,讲述白色垃圾向人类控诉它是无罪的,是人类大量生产和使用一次性用品,才造成了环境污染,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这一小品主题深刻,语言幽默,让同学们在笑声中得到启迪,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受到听课教师的好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从寻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努力,使问题得到新颖独特的解决。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他们会给你带来许多的惊喜。
2、拓宽班级教育活动空间: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可以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增加才干。如成立假日休闲自动小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生活;开展课外综合兴趣小组活动,在互动中促进了交流。拓宽班级教育活动空间,有利于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接触自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们深化了自我认识、拓展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空间,促进了主体性全面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践证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发挥各种学生集体自我管理的作用,创设各种集体教育的情境,能使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担任积极的角色,发挥、发现和发展自己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学会在管理中相互合作、协商和民主评议,并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解决集体生活的各种矛盾中,使每个学生都得以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心理学》 (苏)科恩,知识出版社 1995年版
2、《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2002年8月
3、中等师范教科书 《小学教育课程》(小学管理)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