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缅怀与感恩中成长海师附小清明系列活动回眸又是四月,草长莺飞,杨柳依依,春意浓稠。每年此时,总有一个特别的节日在烂漫的春光中如期而至清明。清明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俗节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其丰富的习俗,深远的内涵。踏青郊游,感受生命勃发的喜悦;祭祀先人,寄托怀念逝者的哀思。草木有枯荣,而逝者不可追,清明,让我们在欢笑和泪水中感悟生命的价值,感恩生命的可贵。每年此时,更有一群特别的身影值得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先烈。他们,在祖国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宝贵生命,谱写了民族解放的希望之歌;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视死如归,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抵抗侵略的坚实城墙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
2、和平环境;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他们,是我们不能忘却的记忆。于是,在这个清明时节,我们开展了以“缅怀先烈,感恩幸福”为主题的清明系列活动。孩子们在精彩的革命故事演讲中再现先烈的英雄事迹;在声情并茂的革命诗词诵读中体会先烈的不屈品质和奋斗精神;在优美的歌曲联唱中感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多彩的“节日小报”创作中解读清明的文化内涵;在庄严肃穆的陵园祭扫仪式中表达对先烈的崇高敬意;在荡气回肠的红色经典阅读中铭记远去的悲壮历史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们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晨会展示,引发情感共鸣“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清明到来前的集体晨会课上
3、,孩子们用生动的讲述,深情的诵读,优美的联唱,走近清明,走近革命先烈。缅怀与感恩的情感,如同一颗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萌芽。瞧,升旗台前,二年级的学生代表正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清明的由来呢!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随后,五年级部的学生代表给大家带来了飞夺泸定桥革命故事。听,她的讲述激情洋溢,语调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加上剪辑得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烘托,她的讲述更富有感染力了。孩子们都沉浸在她的讲述中,偌大的广场寂静无声,故事中 的命运牵动了所有孩子的心。演讲结束了,孩子们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连老师们也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紧接着,四年级部的学生代表们表演了集体诗朗诵在烈士墓前。“站在烈士
4、纪念碑前,我们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永远怀念为新中国的建立而英勇献身的前辈”深情的诵读,和刚刚讲述的故事相得益彰。最后是以四年级部为主唱的歌曲联唱表演,孩子们挺直小小的身板,唱得十分带劲儿,在他们的带动下,所有年级的孩子都唱起来了,优美的歌声在校园上空回荡。从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红星闪闪到童心是小鸟娃哈哈,四首精选的歌曲,唱出的不正是从昔日艰苦的革命斗争到今日幸福生活的演变历程吗?这一次的集体晨会,既给孩子们搭建了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又紧密围绕清明系列活动主题,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多样形式,寓教于乐,怎能不引发孩子参与的热情和情感的共鸣呢?小报创编,走进清明文化清明作为我国历史悠久
5、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走进、理解、感悟清明文化?面向三到六年级部,我们开展了创编“清明节日小报”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化身为一个个小主编,积极动手动脑,认真搜集资料,仔细筛选取舍,精心设计版面忙得兴趣盎然,不亦乐乎。一份份独一无二、图文并茂、精彩纷呈的作品,凝聚了孩子们的心血,彰显了孩子们的智慧。瞧,小报的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清明的起源、历史发展、节日习俗,有关清明的诗词、典故、对联、谚语及革命英雄故事、赞美烈士的名人名言、缅怀先烈的文章等各个方面;看,版面设计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生动活泼,或精美雅致,或简洁大方给人以视觉和心灵上双重美的享受。不得不说,孩子是天
6、生的艺术家和创造者。他们把对清明节日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融入了自己独特的创意之中,令人啧啧赞叹通过向爷爷请教和网络搜集资料,我知道了清明除了扫墓以外,还有踏青、插柳、蹴鞠、荡秋千等一系列丰富有趣的活动。这是因为清明时节,春回大地,生机勃勃,正是人们游玩、锻炼的好时光。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图案:一朵美丽的花儿,两片绿色的叶子,衬托着黄色的花蕊和四片粉色的大花瓣。我在花蕊中间写上“清明活动”四个字,然后在四片花瓣中分别介绍了一种活动方式。爷爷还告诉我,他们那个年代清明节时会吃一种叫“清明果”的食品,去田里采摘新鲜的艾草,洗净捣碎,和入糯米粉,搓成一个个小圆球上锅蒸熟,就做成了一个个清香可口的清明果,
7、里面还可以包上各种各样的馅料,说得我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因此,我又在小报左上角画了一个大大的果实代表清明果,里面介绍了清明果的具体做法。(徐欣然)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一个个革命英雄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是最值得我们缅怀的人。于是,我在小报的正中央画上了一座雄伟的英雄纪念碑,并在碑身正中一笔一画写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然后又在纪念碑的左右两边为革命先烈们献上两个花圈,表达我对他们的敬爱之情。在小报的左侧,我画了一个大大的心形,里面写上革命小英雄刘胡兰的故事,因为她的故事最能打动我的心。她年仅14岁,却被敌人残忍地杀害,面对敌人的铡刀
8、,她没有屈服,反而说:“怕死不当共产党员。”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啊!(王斯曼)我的小报色调与众不同。白色的卡纸上,我用黑色勾出图案的边框,灰色填涂,然后用铅笔书写内容。之所以只选用黑白灰这三种颜色,是为了表达我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悼念和沉重的心情。(史海怡)节日小报创编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创造才华的舞台,更引领着孩子徜徉在清明节日文化的大观园中,触摸了清明文化的多样色彩,感悟了清明文化的丰富内涵,让缅怀与感恩的情感,如同丝丝春雨,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影片展播,亲近银幕英雄战火纷飞的年代虽然已经远去,英雄的光辉形象却在银幕中得以永生。清明节期间,各年级部还举办了红色电影展播活动。老师们精心
9、选择影片内容,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鸡毛信一部部经典的红色影片,展现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塑造了一位位可亲可敬的英雄形象。四年级部统一推荐观看的影片是动画版闪闪的红星,讲述了革命小英雄潘冬子的成长故事。与原版影片相比,动画版既延续了表现冬子爱憎分明、机智勇敢的主题,又更富有儿童情趣:因为不认识飞机,冬子把它称作雷公鸟,并为小伙伴不相信世界上有雷公鸟的存在而感到烦恼;当小老师小兰给孩子们上课时,孩子们表示惊奇:“原来她真的会写字哎”;上课的过程中,调皮的伢子偷偷地从桌子下面钻过去抓独角仙王这些情节的融入,使人物的形象更真实鲜活,更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影片紧紧抓住了孩子们的
10、心,600多名孩子在近90分钟的时间里,和剧中人物一起共欢喜,同悲伤当胡汉三准备把冬子妈妈抓起来,并不可一世地宣称“在柳溪村,我胡汉三说的就是证据”时,冬子用笤帚惊飞鸡群,一时间群“鸡”乱舞,一坨鸡屎正好落在胡汉三的脸上,冬子又趁乱将胡汉三扔在地上的西瓜皮踢到他脚下,让他脚踩西瓜皮,跌了个“狗啃泥”,一头栽倒在牛粪堆上。看到横行霸道的胡汉三狼狈的样子,我们哈哈大笑,别提多解气了!冬子真是好样儿的!( )我对影片中的一个情节印象非常深刻:为了威逼冬子爸爸说出运给红军的粮食藏在哪儿,大坏蛋胡汉三用绳子套在冬子爸爸的脖子上,把他吊起来,脚踩在一袋大米上。胡汉三先是用匕首戳破了米袋,米渐渐地流了出来,
11、可无论他怎么威逼利诱,冬子的爸爸都坚决不肯投降。恼羞成怒的胡汉三又往米袋上打了三枪,米流得越来越快,冬子爸爸脖子上的绳子也越勒越紧。看到这里,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我为冬子爸爸宁死不屈的精神感动,更为胡汉三的凶狠残忍感到愤恨!幸好,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躲在屋顶上的红军叔叔用子弹打断了绳子。此时,我不禁为冬子爸爸松了一口气,红军叔叔的到来真是一场及时雨啊! (韩彤)当红军赶跑了胡汉三,询问乡亲们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时,冬子妈妈说“我希望孩子们都能读书”。柳溪村小学成立了,冬子和小伙伴们一起去上学,他们是那么兴奋,像过节一样穿上了新草鞋、新衣服。原来在过去,生活条件这么艰苦,得到上学的机会是这么不容
12、易的事儿!对比冬子他们,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 )看到冬子妈妈为了掩护红军撤退,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光荣牺牲在烈焰中时,我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了出来。那一刻,我恨不得冲进电影里,将杀害冬子妈妈的坏蛋揪出来,让他受到应有的惩罚。冬子妈妈带着无限不舍离开了冬子,但她的精神将永远留存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革命战争年代,有无数个像冬子妈妈这样的革命先烈,正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红军在山上没盐吃,潘冬子机智地用清水把盐溶在衣服里,骗敌人说上山去采药,其实是给红军送盐,可不幸被敌人识破,为了不拖累红军,他英勇地从山上冲了下去我佩服潘冬子的机智和勇
13、敢,更敬佩他为别人着想的精神。(余正谦)电影作为视听结合的艺术形式,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用画面和声音再现生活的情境,给人视觉和听觉的直接冲击,震撼人的心灵,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德育的重要艺术载体。红色电影展播活动,让孩子们感同身受地走入了艰苦的革命斗争年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生离死别,影片中闪耀的人性的光彩和爱国主义情怀,在孩子们的生命历程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记,让缅怀和感恩的情感,如同一株幼苗,在孩子们的心田扎根。经典阅读,铭记悲壮历史战火纷飞的年代虽然已经远去,血与火雕刻的历史却在书册中永不磨灭。伴随着红色电影展播活动,各年级部还开展了红色经典阅读活动。活动中,老
14、师们根据低中高年级儿童的不同特点,向孩子们推荐了不同的阅读书目,供孩子们选择。刘胡兰黄继光小游击队员红岩红日苦菜花这些经过岁月洗礼的红色经典图书,描绘了不同时期的革命历程,情节引人入胜,语言朴实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令孩子们津津乐读,爱不释手。课后、午间,总能看到他们专心致志阅读的身影。结合阅读,各班还举行了不同的读书汇报活动:举行故事比赛,撰写读后感,召开读书交流会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动着,收获着,来看看几位同学在阅读红岩一书中的感受吧这本书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江姐一位女共产党员。她宁死也不说出党的秘密,残忍的敌人用粗长的竹签钉满她的双手。“铁锤高高举起。墙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阴影。钉!人们仿佛看见绳子
15、紧紧绑着她的双手,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尖血水飞溅”读到这儿,我的眼眶里饱含着泪水。要知道,十指连心。上次,一根小木条插进了我的指尖一点点,我就感到十分疼痛,更何况竹签深深地扎进了江姐的指尖那么多次呢?到现在,江姐坚定的话语还在我心中浮现: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我为江姐宁死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而感动。(周韵涵)读完这本书,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小萝卜头可怜的身影:大大的脑袋,骨瘦如柴。他是多么不幸啊,一出生就生活在监狱里,吃不饱穿不暖,然而就是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仍然坚持学习。为了爱惜本子,他用树枝在地上写字,练熟了再把这个字写到简陋的练习本上;在他过生日时,狱中
16、的黄先生送了他一盒水彩颜料,这对他而言是多么难得的礼物啊!他终于能用水彩笔练习画画了,此后他的练习本上花花绿绿。对比小萝卜头,我们是多么幸福!有时候,我们还嫌饭菜不可口,说学习太枯燥,想一想小萝卜头,我们应该感到羞愧。(杭孟欣)“炮声隆隆,震撼大地;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对解放战争胜利后第一个黎明的描写,给人美好而充满希望的感觉。读到这里,我深深感受到:我们应该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因为它是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鲍俊荣)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超越时
17、空的精神力量。如果说电影是用画面和声音直接震撼人的心灵,那么文学就是以娓娓道来的文字为媒介,和读者的心灵对话,浸润、感染、熏陶着读者的心灵。红色经典阅读活动,将一位位英雄人物的音容笑貌,一段段感天动地的悲壮历史,文字中折射出的可贵的革命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质、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深深地铭刻在孩子们的心中,烛照着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和成长之路,让缅怀与感恩的情感,如同一棵小树,在孩子们的心田生长。陵园祭扫,表达崇高敬意“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我们的家乡海安是苏中要塞,曾为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战役指挥中心,在这片热土上,长眠着众多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宝贵生命
18、的将士们。为了表达对他们的崇高敬意,四五年级部的孩子们在清明前夕参加了烈士陵园扫墓活动。 向着烈士陵园出发的旅程,虽然并不漫长,但对于今天上学放学全程接送,鲜有机会步行的孩子而言,可谓一次远足。一些孩子半途就因为体力不支或其他意外情况,只能退出活动。然而这其实也是一个难得的教育资源才出发没多久,我就看到有些同学坚持不住,脸色苍白,大汗淋漓,退出了队伍。我心想:他们的体质真差呀!我可不能像他们一样半途倒下。可没想到不一会儿我就不慎把脚崴了,只好让家长把我带回家。躺在床上,我想了很多:过去战士们常常饿着肚子,甚至拖着病躯坚持作战,而一些同学只走了短短的一段路,身体就吃不消;过去战士们翻雪山,过草地
19、,艰难跋涉,而我走在平坦的路上也能出个意外,不能坚持到达目的地我真的不敢想象,如果这样下去,我们祖国的未来会是什么样?我真心希望同学们能加强锻炼,强健体魄,培养坚强的意志。这次虽然没能去扫墓,但是我同样上了人生中深刻难忘的一节课。(张付)到达烈士陵园,孩子们在肃穆的哀乐声中向革命烈士致默哀,敬献花圈,聆听了烈士们的英雄事迹,接着绕墓一周,献上小白花,最后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庄严的仪式具有强大的的力量,孩子们从中受到的是无声的教育随着哀乐响起,全场一片宁静、肃穆的气氛,我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聆听完革命烈士高凤英的光荣事迹,我的心情更是久久不能平静。当我听到因为叛徒郑永安的出卖,高凤英被抓捕时
20、,我的心里燃起了熊熊怒火,一个堂堂的七尺男儿,却为了保全自己,出卖同志,与宁死不屈的高凤英相比,他的灵魂多么卑鄙肮脏!(黄骋杨)聆听完烈士的英雄事迹,我们开始绕墓一周。烈士墓周围处处是苍松翠柏,绿草如茵。我们给烈士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白花,顿时,烈士墓前成了花的海洋,这儿一朵,那儿一朵,美丽极了!它们捎去了我们对烈士的敬爱和感谢之情。(杭清月)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我看到了战士们的军装、将帅用的指挥图和地图、手枪、大刀、冲锋用的小号、红军叔叔的日记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物品是一件沾着血的军装。看着那件沾着血的军装,不少同学都惊呼出声,我却肃然起敬,因为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
21、烈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丁爱霖)饮水思源,英魂虽逝,精神犹存。这次陵园祭扫活动,不仅使孩子们获得了一次难得的校外集体活动体验,而且让孩子们在身体力行、耳闻目睹中感受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表达了对他们的崇高敬意,让缅怀与感恩的情感,如同朵朵花儿,在孩子们的心田绽放。【结语】清明时节,回望历史,无数个平凡的英雄铸就了民族的伟大,无数个默默的牺牲汇成了民族精神之光,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种精神将成为民族的图腾;拥抱今天,我们与记忆同在,也与未来同行;我们为逝去而感怀,也为希望而憧憬、为未来而求索。清明系列活动的开展,是生与死跨越时空的对话,更是一段生命的接力、一种精神的延续、一股力量的传承。诗人如是说:“我们的清明多像一叶扁舟,缅怀和思念就这样静静地跨过时间的鸿沟。遗忘的崇敬,一次次在追忆中复活、返青;感恩的小溪,一回回在重温中解冻、奔流。”清明,一个特殊的节日,就这样在缅怀与感恩中静静地走过,然而,属于这个节日的真实情感体验,却依然留存在孩子们心头,伴随他们一路成长,并给予他们更多成长路上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