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与解决方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课程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信息技术课程也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本身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最终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
2、高学生的能力。整合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其出发点首先应当是课程,而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强调应当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的效果,能使学生完成用其他方法做不到的事。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开展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的实践,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学科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和操作还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正视这些问题,势必会阻碍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度,延缓教育改革的步伐。近几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的研究,归纳出了较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若干改进措施,另
3、外还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问题的解决进行了探讨,希望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起一定的推动作用。二、信息技术学科整合中存在的问题1、对课程整合的内涵认识肤浅,导致教学模式落后,没有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将信息技术简单地、被动地纳入到课程的教学中,而是二者的有机融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革新传统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对整合的理论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并没有真正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仅仅停留在“在课程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就是整合”这种极为肤浅的层次上,认为只要把计算机应用到教学中就可以了。其主要表现目标定位不准确,其整合目标是为了
4、整合而整合,为了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等。甚至有一些教师过分地追求多媒体效果,把一些不该“动”的文字和图片放到课件中,结果适得其反,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教师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仍是停留在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只变革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而没有从改革教学模式的根本和实质出发,来引发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2、教师片面理解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含义,使学生丧失了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客观分析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将培养学生的这种素养。简单地理解为“只要学生能够利用搜索引擎搜集到一些资料”或是
5、“将搜集到的资料直接作为自己的观点或作品”,就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恰恰忽视了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加工、批判、处理或综合运用等能力的培养。如:上课时开发一些网站或平台,提供一些网址,让学生学会网上浏览,提高打字速度,会发送E-mail等。其实不然,如此长期下去,学生将只会成为信息的搜集工具,只会像“鹦鹉学舌”一样的“人云亦云”,这必将丧失他们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客观分析的能力。3、混淆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绝对化,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对学生主体作用的理解过于绝对化,认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说多做,教师要少说最好不说,从而过度弱化了
6、教师的作用。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电脑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实践活动不围绕主题等现象,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极端化的出现。这样,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的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必要的师生交流更没有达到。4、课程整合中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忽视了其它教学资源。任何一种媒体都不是万能的,它们不能互相取代,但是可以相互补充,网络亦然。它的兴起的确为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资源的多样性、通讯的实时效、数据的共享性等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条件,为网络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它不能完全代替现实情景中的学习。众所周
7、知:在教学中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也是如此。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所有教学步骤都使用了网络资源,而且绝大部分仅仅使用网络资源,无视录音、录像、挂图等学习资源的存在。他们认为只有把所有的图片、声音、文字都放到课件中去,那才是整合课例。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度不够,过分偏重于素材性资源,且只停留在媒体观上。众所周知: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要求授课教师在进行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时,需要密切注意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片面强调以“学生乐学”为中心,单纯用课件、文字来播放或呈现内容,或在网络环境下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
8、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学生获得的都是互联网上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教师这样盲目运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来博得学生一笑,教学方式却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不仅没有为学生构建一个真正有效的学习环境,连原有的教学目标也未能达到。同时,一些信息垃圾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三、课程整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和分析了以上的整合存在的问题、误区,下面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到底应该怎样整合”的问题。以下几点是在实践应用中必须注意的:1、课程整合的立足点应当是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教师只有更新观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作用,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关系;同时加强
9、理论学习,与专家、学科教师交流、沟通,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探索出适宜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只有当学生能够选择信息技术工具来帮助他们及时地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后并能熟练地表达出来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才有意义,有效果。 2、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时,首先必须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和应用实践的训练。 如:让他们学会使用文字处理工具、作图工具、网页制作与开发工具、信息集成工具等使用技术,了解操作规范,并能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要加强学生对所搜集到的信息内容的评估能力,如在利用所搜集到的信息之前,会认真思考信息的有效性、准确性,识别信息推理中的逻辑矛盾或谬误,把握信
10、息的精髓,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即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敏锐力和批判力;最后,还要加强思想道德情操的培养,使学生在面对不良信息和计算机病毒、黑客等网络安全问题时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这样,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推动社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3、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正确处理“主导主体”的关系,要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诸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当学生在用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要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更要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善于发现学生发言中的积极因素,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抓住学生
11、发言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修正;当发现学生的讨论偏离了学习主题或在某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纠缠不清时,教师适时加入,给予正确的引导,使讨论回归到主题的正轨上来,同时还可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从而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反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前进。4、在整合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的特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同时要考虑到“最优化”策略和“最大化”效果。例如:数学、科学课中能做且必做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着探索规律、发现问题,那比只看课件演示要好的多;
12、语文学科的教学资源除了可以来自教科书、教学挂图、录音、录像、网络以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土人情、国内外的重要文献及日常生活话题都可以作为语文课的教学资源;而那些有危险性且不易观察反应现象的实验就可以让计算机模拟实验来代替,慢放或循环播放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也就是说,网络教学要“量力而行”,不能为了赶时髦,而忽视了常规的教学媒体。在整合课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依据学科特点为学生设计多种有效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提供相关网页资源前,做好引导学生对那些无关信息的筛选、过滤工作,或把教育资源下载到学校的服务器上,利用局域网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以便防止学生受到网络信息的不良影响,这样就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自习探索的空间或协作交流的空间,实现课程的有机整合。总之,在整合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和误区,对这些问题和误区认识是否清晰、理解是否深刻将会影响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成败。因此,只有及时发现整合过程中的问题,仔细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做进一步的实践,这样,整合才能慢慢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