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985587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来源:肥城农业信息网 时间:2009-3-14 14:20:00页面功能 【收藏】【打印】【关闭】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但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节约化肥用量。,还能改善农产品质量,是一项增产节肥、节支增收的技术措施。 一、为什么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人们常说:“有粮无粮在于水,粮多粮少在于肥”,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有的农民化肥没少用,但产量却不高,或产量较高、收入却没增加多少。这是因为农作物不同其需要养分也不同,单一施用肥料没有配合施用肥料效果好,不同类型的土壤施肥量也不一样的,肥料并不是施得越多越好,盲目施用过多,既浪费肥料,又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产量、减少收益。测土配方施肥就是

2、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的。 (一)作物需肥特点与施肥 在农作物所需要的所有营养成分中,氮、磷、钾对作物的生长好坏及产量高低影响最大,所以称它为作物营养的三要素。但是,不同作物对养分所需要的数量各不相同,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点,如小麦、玉米、水稻等是以生产淀粉和蛋白质为主的禾谷类作物,这类作物对氮的需要量较大,磷、钾次之;甜菜、马铃薯等作物为了促进地下块根碳水化合物(糖和淀物)的积累合成,对磷、钾需要量较大,氮次之;大豆等豆科作物对磷的需要量比一般作物多,因为磷能促进根瘤的生长繁殖,提高根瘤的固氮能力;而蔬菜类作物是以生产叶子为主的,对氮的需要量比任何作物都大。作物的需肥特性告诉我们,对于不同的作物要

3、选择不同的肥料搭配施用。 微量元素虽然在作物体内只占干物重的万分之几,缺少它们与缺少三要素一样,会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降低产量。例如,玉米缺锌就会出现“白苗症”;小麦缺硼会产生“花而不实”,甚至绝产;大豆缺钼,植株生长矮小。不同的作物对不同的微量元素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在施用大量元素肥料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作物配合施用不同的微量元素肥料。 (二)土壤的保肥供肥性与施肥 土壤是在一定气候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活生物体,它受形成条件、成土质、气候、植被、耕作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同,耕层土壤养分善有明显的差异。例如,北部黑土麦豆产区,由于气候冷凉,虽然土壤有机质高达2.5-6%,但有效养分释放的速度慢

4、,不能充分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需要补施适量的肥料;中部黑土区气候温和,虽然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其它养分含量不及北部黑土区高,但土壤有效养分发挥的较好,故在同一施肥水平下也能获得比北部黑土区较高的产量;中西部的碳酸盐黑钙土区,历史上称为中低产区,但由于热量资源丰富,土壤有效养分能充分发挥,同时又加强了培肥改土,合理施肥,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形成了全省有名的玉米高产区。据估算,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70%来自于土壤,由于不同类型的土壤其保肥供肥性差别很大,肥料的增产效果及品种搭配也不同。 (三)有机肥与化肥的相互作用 有机肥是含有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完全肥料,在培肥改土方面有着化肥不可代替的作用

5、。有机肥料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促进生长,而且有机肥进入土壤后经过分解与合成,形成土壤有机胶体,它与土壤无机胶体复合促使土壤中形成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供肥能力。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使化肥利用率大大提高,肥效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化肥用量也可相应减少。 二、测土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 测土配方施肥,考虑到作物、土壤、肥料体系的相互联系,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物增产曲线证实了肥料报酬递减律的存在。因此,对某一作物品种的肥料投入量应有一定的限度。在缺肥的中低地区,施用肥料的增产幅度大,而高产地区,施用肥料的技术要求则比较严格。肥料的过量投入,不论是哪类地区,都会

6、导致肥料效益下降,以致减产的后果。因此,确定最经济的肥料用量是配方施肥的核心。 (二)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多种营养元素之间有一定的比例。有针对性地解决限制当地产量提高的最小养分,协调各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纠正过去单一施肥的偏见,实行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发挥诸养分之间的互相促进作用,是配方施肥的重要依据。 (三)在养分归还(补偿)学说的指导下,配方施肥体现了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的矛盾。作物的生长,不但消耗土壤养分,同时消耗土壤有机质。因此,正确处理好肥料(有机与无机肥料)投入与作物产出、用地与养地的关系,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也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四)测土配

7、方施肥又是一项综合性技术体系。它虽然以确定不同养分的施肥总量为主要内容,但为了充分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效益,施肥必须与选用良种,肥水管理耕作制度,气候变化等影响肥效的诸因素相结合,配方肥料生产要求有严密的组织和系列化的服务,形成一套完整的施肥技术体系。 三、确定配方的基本技术 当前所推广的配方施肥技术从定量施肥的不同依据来划分,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类型: 第一类地力分区(级)配方法 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的作法是,按土壤肥力高低分为若干等级,或划出一个肥力均等的田片,作为一个配方区,利用土壤普查资料和过去田间试验成果,结合群众的实践经验,估算出这一配方区内比较适宜的肥料种类及其施用量。 地力分区(级

8、)配方法的优点是具有针对性强,提出的用量和措施接近当地经验,群众易于接受,推广的阻力比较小。但其缺点是,在地区局限性,依赖于经验较多。适用于生产水平差异小、基础较差的地区。在推行过程中,必须结合试验示范,逐步扩大科学测试手段和指导的比重。 第二类目标产量配方法 目标产量配方法是根据作物产量的构成,由土壤和肥料两个方面供给养分原理来计算施肥量。目标产量确定以后,计算作为需要吸收多少养分来施用肥料。目前有以下两种方法: 1、养分平衡法 以土壤养分测定值来计算土壤供肥量。肥料需要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肥料需要量=(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土壤测定值校正系数)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注:

9、(1)式中作物单位吸收量目标产量=作物吸收量 (2)土壤测定值0.3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 3)土壤养分测定值以ppm表示,0.3为养分换算系数。 这一方法的优点是概念清楚,容易掌握。缺点是,由于土壤具有缓冲性能,土壤养分处于动态平衡,因此,测定值是一个相对量,不能直接计算出“土壤供肥量”,通常要通过试验,取得“校正系数”加以调整,面校正系数 2、地力差减法 作物在不施任何肥料的情况下所得的产量称空白田产量,它所吸收的养分,全部取自土壤。从目标产量中减去空白田产量,就应是施肥所得的产量。按下列公式计算肥料需要量:肥料需要量=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空白田产量)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这

10、一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进行土壤测试,避免了养分平衡法的缺点。但空白田产量不能预先获得,给推广带来了困难。同时,空白田产量是构成产量诸因素的综合反映,无法代表若干营养元素的丰缺情况,只能以作物吸收量来计算需肥量。当土壤肥力愈高,作物对土壤的依赖率愈大(即作物吸自土壤的养分越多)时,需要由肥料供应的养分就越少,可能出现剥削地力的情况而有能及时察觉,必须引起注意。 第三类肥料效应函数法 通过简单的对比,或应用正交、回归等试验设计,进行多点田间试验,从而选出最优的处理,确定肥料的施用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多因子正交、回归设计法 此法一般采用单因素或二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为基础,将不同处理得到的产

11、量进行数量统计,求得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即肥料效应方程式)。根据方程式,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元素肥料的增产效应, 以及其配合施用的联应效果,而且还可以分别计算出经济施用量(最佳施肥量)、施肥上限和施肥下限。作这建议施肥量的依据。 此法的优点是,能客观地反击影响肥效诸因素的综合效果,精确度高,反馈性好。缺点是有地区局限性,需要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布置多点试验,积累不同年度的资料,费时较长。 2、养分丰缺指标法 利用土壤养分测定值和作物吸收土壤养分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对不同作物通过田间试验,把土壤测定值以一定的级差分等,制成养分丰缺及庆施肥料数量检索表。取得土壤测定值,就可对照检索表按级确定肥

12、料施用量。 此法的优点是,直感性强,定肥简捷方便。缺点是精确度较差,由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土壤氮的测定值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很差,一般只用于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定肥。 3、氮、磷、钾比例法 通过一种养分的定量,然后按各种养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决定其它养分的肥料用量,例如,以氮定磷、定钾,以磷定氮等。 此法的优点是,减少了工作量,也容易为群众所理解。缺点是,作物对养分吸收的比例和应施肥料养分之间的比例是不同的,在实用上不一定能反映缺素的真实情况。由于土壤各养分的供应强度不同,因此,作为补充养分的肥料需要量只是弥补了土壤的不足。所以,推行这一定肥方法时,必须预选做好田间试验,对不同土壤条件和不同作

13、物相应地作出符合于客观要求的肥料氮、磷、钾比例。 配方施肥的三类方法可以互相补充,并不互相排斥。形成一个具体配方施肥方案时,可以一种方法为主,参考其它方法,配合起来运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吸收各法的优点,消除或减少存在的缺点,在产前能确定更符合实际的肥料用量。 四、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 测土配方施肥涉及面比较广,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实施过程需要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部门同广大农民相结合,配方肥料的研制、销售、应用相结合,现代先进技术与传统实践经验相结合,具有明显的系列化操作、产业化服务的特点。按着我省一般采用的测土配方施肥方法,主要有以下八个步骤。 第一步,采集土样。土样采集一般在秋收后进行

14、,采样的主要要求是:地点选择以及采集的土壤都要有代表性。从过去采集土壤的情况看,很多农民甚至有的技术人员对采样不够重视,不能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取得的土样没有代表性。采集土样是平衡施肥的基础,如果取样不准,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平衡施肥的科学性。为了了解作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应状况,取样深度一般在20厘米,如果种植作物根系较长,可以适当加深土层。 取样一般以50-100亩面积为一个单位,当然,这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地块面积大、肥力相近的,取样代表面积可以放大一些;如果是坡耕地或地块零星、肥力变化大的,取样代表面积也可小一些。取样可选择东、西、南、北、中五个点,去掉表土覆盖物,按标准深度挖成

15、剖面,按土层均匀取土。然后,将采得的各点土样混匀,用四分法逐项减少样品数量,最后留1公斤左右即可。取得的土样装入布袋内,袋的内外都要挂放标签,标明取样地点、日期、采样人及分析的有关内容。 第二步,土壤化验。土壤化验就是土壤诊断,要找县以上农业和科研部门的化验室。我们省已有50多个县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都有这类化验室,土壤化验主要是由他们来承担。化验内容的确定,考虑需要和可能两个方面。按目前农民对化验费用的实际承受能力,只能选择一些相关性较大的主要项目。各地普遍采用的是五项基础化验,即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值。这五项之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是体现土壤肥力的三大标志性营养元素。有

16、机质和ph值两项。可做参考项目,根据需要可针对性化验中、微量营养元素。土壤化验要准确、及时。化验取得的数据要按农户填写化验单,并登记造册,装入地力档案,输入微机,建立土壤数据库 第三步,确定配方。配方选定由农业专家和专业农业科技人员来完成。省里聘请了农业大学、农业科学院和土肥管理站的七名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分析研究有关技术数据资料,科学确定肥料配方。各地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站,负责本地的肥料配方。首先要由农户提供地块种植的作物,及其规划的产量指标。农业科技人员根据一定产量指标的农作物需肥量、土壤的供肥量,以及不同肥料的当季利用率,选定肥料配比和施肥量。这个肥料配方应按测试地块落实到农户。按

17、户按作物开方,以便农户按方买肥,“对症下药”。 第四步,加工配方肥。配方肥料生产要求有严密的组织和系列化的服务。省里成立了平衡施肥技术产业协作网。这个协作网集行业主管部门、教育、科研、推广、肥料企业、农村服务组织于一体,实行统一测土、统一配方、统一供肥、统一技术指导,为广大农民服务。配方肥的生产第一关,要把住原料肥的关口,选择省内外名牌肥料厂家,选用质量好、价格合理的原料肥。第二关,是科学配肥。由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统一建立配肥厂。 第五步,按方购肥。经过近些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的实践,一些地方已经摸索出了配方肥的供应办法。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测土配方之后,把配方按农户按作物写成清单,县推广中心、

18、乡镇综合服务站、农户各一份。由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或县推广中心按方配肥销售给农户。科学本身是严格的,来不得半点马虎。大家都听说过美国正在搞精准农业。把农业生产技术像工业生产工艺规程那样管理。美国已有1/5左右的耕地采用卫星定位测土配方施肥。简单地说,他们按着不同土壤肥力条件,确定若干适应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当播种施肥机械田间作业时,由卫星监视机械行走的位置,并与控制施肥配方的电脑系统相联结,机械走到那个土壤类型区,卫星信息系统就控制电脑采用哪种配方施肥模式。这种施肥是变量的、精确的,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施肥方法。我们现在搞的平衡施肥,应当说还是一个过渡阶段。但发展趋势越来越科学。一定要认真

19、解决过去出现的“只测土不配方、只配方不按方买肥”的问题,全面落实平衡施肥操作程序、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 第六步,科学用肥。配方肥料大多是作为底肥一次性施用。要掌握好施肥深度,控制好肥料与种子的距离,尽可能有效满足作物苗期和生长发育中、后期对肥料的需要。用作追肥的肥料,更要看天、看地、看作物,掌握追肥时机,提倡水施、深施,提高肥料利用率。 第七步,田间监测。平衡施肥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使用配方肥料之后,要观察农作物生长发育,要看收成结果。从中分析,做出调查。在农业专家指导下,基层专业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民技术员和农户相结合,田监测,详实记录,纳入地力管理档案,并及时反馈到专家和技术咨询系统,做为调

20、整修订平衡施肥配方的重要依据。 第八步,修订配方。按照测土得来的数据和田间监测的情况,由农业专家组和专业农业科技咨询组共同分析研究,修改确定肥料配方,使平衡施肥的技术措施更切合实际,更具有科学性。这种修改完全符合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每一次反复,都是一次深化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简介 ;测土配方施肥是农作物合理施肥的一项重要技术,它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而且可减少由于不合理使用化肥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主要包括:针对性的测试土壤中的有关营养元素(即测土),根据营养元素的丰缺情况、计划产量等提出施肥的种类和数量(既配方),最后依据农作物的需肥特点制定出基肥、种肥、追

21、肥的用量、使用方法和追肥的时间(既施肥)。现以小麦的测土配方施肥为例,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测土 小麦播种前,选择土壤类型一致、施肥均匀、土壤肥力基本一致的有代表性的地块,在前茬农作物收获前(一般15天左右),用对角线法或S法多点采取耕层土壤混合样品一个,送化验室化验有关的营养元素。通常化验最多的营养元素为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为综合分析土壤供肥能力也可增加有机质、阳离子代换量、PH、微量元素等项目的分析化验。 二、配方 量和施肥配方的方法主要采用养分平衡法。 养分平衡法的基本原理是:小麦的养分吸收量等于土壤与肥料二者养分供应量之和。其数学表达式为: 小麦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养分

22、供应量 1、小麦养分吸收量的估算 小麦养分吸收量主要取决于产量水平,而确定施肥量要在产前进行。所以,产前必须设定一个产量,即目标产量(也叫计划产量)。因此,养分平衡法也叫目标产量法。目标产量应根据当地的土壤肥力、气候特点及栽培条件等因素确定。目前,确定目标产量的方法有两种,即前几年单产平均法和回归方程法。 前几年单产平均法:目标产量=前几年平均单产+前几年平均单产X前几年单产平均递增率(前几年平均单产通常用3年或5年的)。 回归方程法:通过试验或调查,在配方施肥区域内,多点求得的作物最高单产和当年空白单产的一组组对应单产,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方程,求得目标产量。 小麦养分吸收量可通过下式计算

23、: 小麦养分吸收量(千克) =目标产量(吨)每吨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千克) (1) 2、土壤供肥量的计算 土壤供肥量通过土壤取样化验来计算。 计算公式为:土壤供肥量(千克)= 土壤养分测试值(毫克/千克土)土壤养分利用系数0.15 (2) 3、有机肥供肥量的计算 有机肥供肥量(千克)=有机肥用量X有机肥某养分的含量X有机肥的当季利用率。有机肥的含量变化范围很大,各种有机肥的当季利用率也不相同,这给计算带来很大的不便。为便于计算,通常有机肥供应量一般每吨腐熟的农家肥抵扣氮1千克、五氧化二磷0.5千克,氧化钾1千克。 4、小麦施肥量的计算 肥料为小麦提供的部分养分要通过施肥来进行。但小麦施肥量与肥

24、料养分供应量并不完全相同。因为投入农田的养分仅有一部分被当季小麦吸收利用,考虑到肥料利用率因素,施肥量可通过下式计算: 某养分吸收量-土壤某养分供应量-有机肥供应量 养分施用量(千克)= (3) 某养分的当季利用率(%) 上式中,小麦施肥量是指施用某一养分元素的量。具体到化肥品种,实物化肥用量则要通过下式计算: 小麦某养分施用量(千克) 实物化肥用量(千克)= (4) 有效成分含量(%) 上述公式(1)-(4)中涉及的每吨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利用系数、化肥利用率、化肥有效成分含量统称为施肥参数。0.15为土壤重量换算系数。以上参数最好用本地区的实验数据,但往往很难做到。若没有,也可查有

25、关肥料手册获得,但准确性不强。 例如:某小麦田为潮土,经化验土壤碱解氮含量80毫克/千克,有效磷15毫克/千克;速效钾90毫克/千克。种植小麦 ,计划产量为500千克,在亩施用2吨普通农家肥的条件下,应施用氮、磷、钾化肥各多少千克? 通过查肥料手册可知,每生产100千克小麦需要吸收氮3千克、五氧化二磷1.25千克,氧化钾2.5千克。一般情况下,化肥的当季利用率为:氮肥30%35%,磷肥20%25%,钾肥25%35%。当季土壤养分利用系数为:速效氮70%,速效磷70%,速效钾35%。 生产500千克共吸收的养分量分别为: 氮(N); 53=15千克 五氧化二磷(P2O5): 51.25=6.25

26、千克 氧化钾(K2O): 52.5=12.5千克 土壤供给的养分量为:氮(N): 800.150.7=8.4千克 五氧化二磷(P2O5): 152.270.150.7=3.57千克 氧化钾(K2O): 901.190.150.35=5.6千克 有机肥供应量为: 氮(N):21=2千克 五氧化二磷(P2O5): 20.5=1千克 氧化钾(K2O): 21=2千克 上式中2.27为P换算成P2O5的系数,1.19为K换算成K2O 的系数。 氮、磷、钾肥的用量为: 15-8.4-2 氮(N)= =13.00千克 0.35 6.25-3.57-1 五氧化二磷(P2O5)= =6.72千克 0.25 1

27、2.5-5.6-2 氧化钾(K2O)= =14.00千克 0.35 若选用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则需: 13 尿素= = 28.3千克 0.46 6.72 过磷酸钙= =42千克 0.16 14 化钾= =23.3千克 0.6 该小麦地需用尿素28.3千克,过磷酸钙42千克, 氯化钾23.3千克。或用三元素复合肥45千克,尿素14千克,氯化钾12千克。 三、施肥 确定施肥量后,再将肥料按基肥、种肥、追肥的比例进行施肥。根据小麦的需肥特点和肥料特性,可将氮肥总量的40%-50%和全部的磷、钾肥做基肥使用,剩余的氮肥可于小麦拔节起身期追施。对土壤肥力较差或晚茬小麦,可从氮肥(或复合肥)总量中拿出

28、10%-15%做种肥使用。 站什么是测土配方施肥,其具体步骤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原则是什么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通俗地讲,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

29、收的目的。实施测工配布施肥的步骤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包括“测土、配方、配肥、供应、施肥指导”五个核心环节、九项重点内容。(1)田间试验。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农作物需肥参数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2)土壤测试。土壤测试是制定肥料配方的重要依据之一,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产作物品种不断涌现,施肥结构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0、,土壤养分库也发生了明显改变。通过开展土壤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养分测试,了解土壤供肥能力状况。(3)配方设计。肥料配方设计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核心。通过总结田间试验、土壤养分数据等,划分不同区域施肥分区;同时,根据气候、地貌、土壤、耕作制度等相似性和差异性,结合专家经验,提出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4)校正试验。为保证肥料配方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配方肥料批量生产和大面积应用的风险,在每个施肥分区单元设置配方施肥、农户习惯施肥、空白施肥3个处理,以当地主要作物及其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校验施肥参数,验证并完善肥料配方,改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5)配方加工。配方落实

31、到农户田间是提高和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最关键环节。目前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模式,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具有市场前景的运作模式就是市场化运作、工厂化加工、网络化经营。这种模式适应我国农村农民科技素质低、土地经营规模小、技物分离的现状。(6)示范推广。为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落实到田间,既要解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市场化运作的难题,又要让广大农民亲眼看到实际效果,这是限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瓶颈”。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为农民创建窗口,树立样板,全面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是推广前要做的工作。推广“一袋子肥”模式,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物化成产品,也有利于打破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坚冰”。(7)宣

32、传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宣传培训是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普及技术的重要手段。农民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最终使用者,迫切需要向农民传授科学施肥方法和模式;同时还要加强对各级技术人员、肥料生产企业、肥料经销商的系统培训,逐步建立技术人员和肥料商持证上岗制度。(8)效果评价。农民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最终执行者和落实者,也是最终受益者。检验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效果,及时获得农民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同时,为科学地评价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效果,必须对一定的区域进行动态调查。(9)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保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长效性的科技支撑。重点开展田间试验方法、土壤养分测试技术、肥料配

33、制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工作,不断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平。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同等重要律、不可代替律、肥料效应报酬递减律和因子综合作用律等为理论依据,以确定不同养分的施肥总量和配比为主要内容。为了充分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效益,施肥必须与选用良种、肥水管理、种植密度、耕作制度和气候变化等影响肥效的诸因素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施肥技术体系。养分归还学说指的是,为保证土壤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容量和强度,保持土壤养分的携出与输入间的平衡,必须通过施肥这一措施来实现。最小养分律则指严重影响作物生长,限制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那种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因素,经济合理的施肥方案,是将作物

34、所缺的各种养分同时按作物所需比例相应提高,作物才会高产。对农作物来讲,不论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都是缺一不可的,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同等重要,不能因为需要量少而忽略。测土配方施肥主要有三条原则,一是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实施配方施肥必须以有机肥料为基础;二是大量、中量、微量元素配合,在耕地高度集约利用的情况下,必须进一步强调氮、磷、钾肥的相互配合,并补充必要的中、微量元素,才能获得高产稳产;三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投入与产出相平衡,要使作物土壤肥料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必须坚持用养结合,破坏和消耗了土壤肥力,就意味着降低了农业再生产的能力。测土配方施肥的作用及意义第一、测土配方施肥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

35、主要途径。目前我国每年化肥利用率平均仅为30%,氮肥为20-45%,磷肥为1025%,钾肥为2545%左右。导致化肥利用率偏低的原因很多,但施肥量和施肥比例不合理,是其中的主要因素。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可以合理的确定施肥量和肥料中各营养元素比例,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第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是实现“提高品质、节约成本、增加效益”的重要措施。化肥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占种植业生产投入的50%以上,直接关系到农产品成本和品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有效的控制化肥投入量及各种肥料的比例,达到降低成本,增产增收的目的。第三、经济效益明显。测土配方施肥首先表现有明显的增产增收作用,具体表现在:调肥增产。

36、不增加化肥投资,只调整氮磷钾等肥料比例,即起到增产增收作用。例如湖北黄冈将化肥氮磷钾的比例从1980年的1:0.17:0.25调整到1992年的1:0.57:0.7,使该县的稻谷生产效率提高了64%。减肥增产。在高肥高产地区,通过减少肥料用量而达到增产或平产效果。例如广东珠江三角洲实行“水稻氮调法”后,氮肥用量减少40%左右,而水稻单产仍较传统施肥提高10%以上。增肥增产。例如陕西省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发现有些地区土壤缺钾,施用钾肥,其农作物增产1523%。另外测土配方施肥还可以培肥地力、保护生态、协调养分、防治病害、对于有限肥源合理分配等等。三、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在生产实践中由于不懂科学施肥的道

37、理,错误的认为多施肥就可以高产,“粪大水勤不用问人”,实际上事与愿违,反而造成“庄稼倒伏、子粒瘪”。从经济效益分析,叫做高成本、低收入。因此,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学会科学施肥理论,掌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最大与最小的施肥原则。最小与最大是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不计算成本盲目施肥,以施用最多的肥料获得最小的经济效益,这种现象在农村生产上是屡见不鲜的。这是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到科学施肥的原则。近代科学施肥是以施用最小肥料量,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其理论依据就是“最小养份律”,“最小养份律”是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在1843年就提出了。现在美国杂志上常常提到的限制因子论就是从最小养分律发展起来的。它的内容是

38、:作物产量受数量最小的养分所控制,产量的高低随着这种养分的多少而变化,所谓最小养分就是指土壤当中最缺乏的那一种营养元素。它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有三点:第一,要想提高产量,必须增加土壤中的最小养分。第二,当土壤中的最小养分元素增加到满足植物需要时,这种元素就不再是最小养分了,而另外一种又是了。第三,在施肥时,如果不是最小养分,施用再多,效果也不大。比如土壤中缺氮时,氮素就是最小养分,必须提高氮的含量,也就是需要施氮肥。其他养分均如此。(二)是递增与递减的施肥原则施肥对产量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方面从施肥的年度分析,即开始施肥时产量递增,当增产到一定限度后,便开始递减,施用相同数量的肥料,所

39、得报酬逐年减少,形成一个抛物线。另一方面是从单位肥料能形成的产量分析,经济学上叫“边际分析法”即每一单位肥料所得报酬,随着施肥量的递增报酬递减,也称肥料报酬递减律。农业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证明,肥料报酬递减律是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只有承认它才能克服盲目施肥的旧习惯。(三)按作物营养特性的施肥原则俗话说:“什么庄稼上什么粪”,“粪合庄稼胃”、“苗壮叶子肥”。说明了劳动人民在长期农业生产时间中积累了丰富的“看庄稼”,按作物不同的营养特点进行施肥的经验。人们早就了解,不同作物所需养料是完全不同的,同一作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外界营养条件的要求也不一样,相同作物不同品种还有耐肥不耐肥之分。按作物种类(品

40、种)施肥,不同种类的作物栽培在同一土壤上,完成他们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种类和数量及比例是不相同的。一般合谷类作物(玉米、水稻、高粱)需氮、磷较多,所以在农肥或磷肥的基础上,在生育期内供给充分的氮肥是禾谷类作物增产施肥的关键;豆类虽然整个生育期内需要较多的氮素营养,但通过根瘤固氮可以满足一般以上氮素的需要,但此豆类在肥料分配和施用时,应以农肥、磷肥为主,或者施用钾肥,土壤瘠薄的瘦地可以适量用些氮肥。马铃薯、甜菜、叶菜类同其他作物比较,需钾、氮较多,因此在肥料分配和施用上,要把含钾丰富的灰土粪、农家肥、工业钾肥等优先分配给块根(茎)和蔬菜上,并在生育期内追施足量氮肥。对一些耐肥品种,只有栽培在水肥

41、充足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获得高产。相反,对不耐肥品种,水肥越大,不仅不能发挥生产潜力,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四、土壤养分测定时注意事项(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如果你采集的土壤没有代表性,分析化验、配方施肥也就没有意义。样品要有代表性,在进行土壤养分测试时,通常用来化验的土壤是很少的,而化验的结果却代表较大地块,采样误差一般要比化验误差大很多,缩小采样误差的关键是采集的土壤要有充分的代表性。一般是先把采样区域划分为若干采样地块,同一采样地块里的地形,近期耕作施肥措施,作物长相和产量水平等应基本一致。每一采样地块的面积不应过大,一般不超过3公顷。大致有三种采样

42、法。一是对角线采样法适于面积小,1公顷以下,地势平,肥力均的采样田块,对角采5-10个点,把采集的样品混在一起为一个混合样。二是棋盘式采样法适于面积中等,1-2公顷,地势整齐,有些肥力差异的采样田块,采10-15个点,混在一起为一个混合样。三是蛇形采样法适于面积大,一般2-3公顷,地势很不平坦,肥力不均匀的采样田块,15-20个点混在一起为一个混合样。采样点的分布应尽量照顾土壤的全面情况,不要太集中,不要在路旁,沟边,渠道附近和粪堆底等地采样,因为这些地方不代表地块的平均肥力。采样时,在采样点上先刮去1公分厚的表层土,再用采土器或铁铲垂直取深度20厘米,宽10厘米,厚2厘米的土片,高产地块取样

43、深度可达40厘米,然后把各采样点采到的土样在地头摊放在塑料布上,捏碎大块,捡掉石砾,动植物残体等混合物,充分拌匀,便成为混合土样,可用四分法多次淘汰,直到剩0.25-0.5千克为止,即半斤左右。装入袋中,袋内外均需有标签,用铅笔写明编号,采样地块名称,采样日期,采样人等有关事项。如果起垄栽培在垄台上采集,取样深度应从垄台高度一半算起。(二)分析化验的项目及部门作物需要的矿质营养元素,几乎全部来源于土壤,其中氮,磷,钾3种营养元素,作物需用量最大,而土壤中此3种元素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缺乏,这3种元素对作物产量影响也较大,因此,测定这3种元素的含量是十分必要的。土壤的肥力状况,不仅取决于各种养分的含

44、量,而且还取决于他们存在的状态。有的形态必须转化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称为迟效性养分。有的形态,可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称为速效性养分。1、土壤氮素的测定水解氮主要包括铵态氮、硝态氮、氨基酸、酰胺以及易被稀酸或稀碱水解的简单蛋白质,在短时期内很易矿质化为无机氮,供作物吸收利用。同时,在土壤中的变化不大。因此它是一种反映土壤供氮水平,诊断土壤氮的很好的依据,也称碱解氮。2、土壤磷素的测定土壤磷素的测定通常测定速效性磷,包括:1)水溶性磷主要指一价钾、钠磷酸盐。水溶性磷是对作物很有效的,但土壤中含量很低,不能反映生物吸收量。因此,往往也不做诊断依据。2)弱酸弱碱溶性磷它包括水溶性磷和通过弱酸或弱碱

45、溶解,代换下来的一价、二价磷酸盐。这类磷作物完全可以吸收利用,是有效的。土壤磷素营养诊断时,主要依据这类磷的高低来判断。磷在土壤中的动态变化是比较小的。受其他因子影响小,因此诊断结果往往出入不大。一般认为酸性土用酸浸提剂,石灰性土用碱性浸提剂。3、土壤钾素的测定土壤钾素的测定通常测定土壤中速效性钾,包括:1)水溶性钾直接溶于水的钾盐化合物,对作物有效性高,但其含量极低,与生物实际吸收量相差很大,因此,作为土壤钾素状况的诊断依据是很困难的。2)代换性钾包括水溶钾、盐溶性钾及代换性的钾,这类钾作物是直接有效的。实践证明,土壤中这类钾含量高低,基本上可以代表土壤供钾能力,可作为土壤钾素状况诊断的依据

46、。因此,土壤养分的测定,据大量试验表明碱解氮的测定值、速效磷的测定值、速效钾的测定值与作物产量有较好的相关性。样品一般应送到省、市、县级土肥站或农业科技试验站等有关部门。我们吉林农业大学经过二十几年的试验研究,研制了一种土壤养分速测箱,所谓土壤速测的方法,就是把有效养分常规的测定方法加以简化,如减少浸提液的体积,缩短浸提时间,简化操作步骤,改用目测比色等等,携带方便,容易掌握。在田间、地头、农民家里就可以进行土壤养分速测。测定项目有,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土壤水分、土壤PH值等五个项目。测定值与常规试验测定值有非常好的相关性,但准确度和精密度低于常规法,但最大的优点是节省时间和节省费用,常规

47、测定一个土样五个项目需要2天时间二百多元,而速测只要一个多小时十几元钱。价格便宜、农民能测得起,更重要的是可以普及,到农民各家各户。五、配方施肥方案的制定配方施肥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施肥技术,它涉及到植物,土壤,肥料和环境条件,当前我们国家推行的配方施肥技术方案有许多种,根据我们国家农村的实际情况可以归纳两大类型。(一)地力分区法也叫地力分级法其做法是,把土壤测试的结果,按土壤肥力高低划分为三级即丰、中、缺或五级即极丰、丰、中、缺、极缺,把5个级别分别做出一个配方施肥的方案,结合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计算出这一级别区域内比较适宜的肥料种类及其使用量。例如:河北省丰润县土壤普查结果,按土壤肥力、地貌

48、,划分为几个配方施肥方案,在实践中收到很好的效果。这种方法比较粗放,适合基础比较差的地区。尽管这样它已突破传统的定性用肥的规范,进入定量用肥的领域,把用肥技术推进一步。此法优点是有一定的针对性,提出的肥料品种和框定的用量及措施接近当地经验,群众比较熟悉,容易接受,推广时阻力较小。其缺点是有地区局限性,依赖经验较多,精确度较差,实行中要结合做好田间试验,逐步扩大理论指导的比重。(二)应用养分平衡法公式计算施肥量法通过土壤测定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数值代入养分平衡公式。这个公式是:目标产量x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测定值毫克/千克x2.25x校正系数肥料施用量千克/公顷=-肥料中养分含量x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