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现代中国家庭教育的误区.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984563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中国家庭教育的误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现代中国家庭教育的误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现代中国家庭教育的误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现代中国家庭教育的误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现代中国家庭教育的误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现在家庭教育的几大误区现代父母们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比过去几代多,也比前辈讲民主。然而,就总的情况而言,孩子却比过去娇纵、难管、毛病更多。所以出现这种令人遗憾的情况,是因为在家长中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做什么都要有上岗证,唯有做父母不用。未成年人的问题几乎都是家庭教育造成的。家长难掌握教育规律,例:老师教不好自己孩子。每一个孩子刚生下来时都是天使,只是由于降生在不同的家庭,获得了不同的教育,才使得人生变得迥然不同。孩子无辜,无法选择家庭,尤其早期:任家长塑造。没有天生的不良少年,只有后天的不幸少年。优秀孩子出自优秀父母之手,而问题儿童多是问题家庭、问题父母的产物。没有失败的孩子,只

2、有失败的教育。问题虽然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却在父母身上。要治孩子“病”,父母先“吃药”。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由父母造成的,父母亲的问题大多是由他们的家庭环境和社会造成的。最好办法就是提高监护人的素质,首先要提高母亲的素质,将家庭变成最好的教育单元,以凸显其教育功能。在人的一生所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成分占75以上。做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甚至左右孩子一生。73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但出乎意料的是还有41的家长认为“不太重要”、“不重要”或“无所谓”。在家庭教育方式的选择上,尽管有70以上的家长选择了对孩子的过失进行谈话“讲道理”,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指责、打

3、骂,另有极少数家长对孩子“冷落”,进行“心罚”,这给孩子带来的阴影远比打骂更多。 如今,家庭生活方式出現了新的變化,但父母並未及時調整教子方略,家庭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事与愿违的现象;作为家长往往更多地关心孩子的文化课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如何做人的道德要求,更多地关心学习的态度,而常常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更多地表现出对孩子的物质关爱,而忽视孩子对家庭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等。在孩子身上表现出以自我中心、缺乏责任意识、协作态度和奉献精神;生活目标不明确,没有远大理想,学习动力不足,刻苦精神、奋斗意志薄弱,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怯懦脆弱等。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家庭教育过程中,无视时代的进步

4、和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使得教育的观念、内容和方式出现偏差。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1、定义:家长根据自己的期望对孩子实施的一种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家庭环境、心理氛围、长辈语言等行为去影响孩子,孩子根据自己的表现反作用于家长的双向的互动过程。家庭教育比较完整的涵义是它不是单独的讲家长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对孩子有什么命令,它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是文化、心理、语言、环境等综合因素对孩子施加影响的过程。2、家庭教育的特点(1)、启蒙性。我们的孩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人格、品格的形成的起点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及学校教育是有区别的,孩子在没有上学之前,是在家庭中

5、生活的。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形成、智力发展、品格形成至关重要。比如说小孩爱发脾气,如果开始引导的好,他就变得比较平和,就会变成他稳定的人格个性,如果启发引导得不好,他就变得脾气暴躁,逐渐形成了这样的性格。(2)、长期性。时间最长,远远超过学校教育。伴随着孩子从出生、上小学、初中、高中、上大学、参加工作,一直在起作用。一个孩子在走向成人、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和家庭的距离在拉大,但是家庭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家庭教育从某中意义上来说,所起到的作用要比学校教育还有大得多。(3)、感染性。除了理性,还有很强烈的情感性。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也包含情感性,但相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就比较弱。(4)、全面性。涉及

6、到的内容极其广泛。学校要管的,家长要管,学校不管的,家长也要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等都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覆盖面很宽,正是因为家庭教育具有这些特点,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大,所以家庭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3、家庭教育的现状:来自孩子的调查显示,至少有一半的孩子不喜欢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父母感到不满意。在有心里话选择跟谁说时,很多孩子选择和同学说或好朋友说,选择和父母或老师的太少了。北京市的一次调查后认为有70%的孩子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全国有6000万对父母承认自己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并对怎样教育孩子感到困惑。这些数据反映出一方面孩子对家长的教

7、育不满意,一方面家长对孩子感到失望、灰心和困惑。二、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误区一:过高的期望对孩子的期望要实事求是,因势利导,不要超越实际地逼迫孩子,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最终摔得最重的不仅是父母,更是孩子。现在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陷人了“过高,过多,过急,过早”的“四过”误区,这种观念必须更新。父母们应该明白,不可能每个孩子都上大学,从全国范围看,上大学的人毕竟是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数人是不能上大学的,但还是有别的路可走,而且对于孩子的成长,不能认为成为什么“家”才是人才。俗话说“行行出状元”,对孩子的期望要实事求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要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排忧解难,而不要硬逼孩子,不要无休止地对孩子

8、要求这个那个,不切实际地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只会事与愿违。当家长无休止地对孩子期望要求时,孩子的反感就必然要产生了。时间一长,随着这种反感的积累,厌学也就渐渐成为一种对父母高压的自然反应了。 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孩子天天这样不切实际地要求父母,结果又会如何呢?有一位家长,他曾经和孩子试着换个位置,孩子当父亲,父亲作孩子,孩子向父亲提问题:“人家挣一千元,你怎么挣八百元呢?人家住三居室,你怎么住筒子楼呢?人家有高级职称,你怎么还是助理呢?”这位父亲虽然很有涵养,但最终还是受不了孩子这样的提问而大发雷霆。他认为儿子怎么能不看实际情况一味地要求老子挣大钱,住好房,有高级职称呢?因此悟出道理,对孩子的要

9、求要合情合理,要实事求是。误区二:盲目的比较喜欢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世界上没有两个孩子的完全一样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优点和缺点,能力和特长也各不相同,但是很多家长却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有的时候甚至用别人孩子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比然后一味地抬高别人,贬低自己的孩子。有些家长,一味地给孩子挑错,即使孩子再怎么努力,在他们的心目中,孩子都是一无是处,总能挑出孩子的错误和不足。比如,孩子学习已经很努力了,考试成绩全班第二,他们马上会说,人家怎么能第一,你怎么不能第一!至于孩子的其他方面,那就更是越看越不顺眼。家长以为,孩子像小树,只要把他身上的枝枝杈杈全去掉,就长直了,只要把孩

10、子的错全挑光,孩子就完美了。他们不懂得,小树的枝杈也不可以全去掉的。否则就没有光和作用了,树就会不再生长,甚至会死掉。十分在意孩子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却很少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当孩子犯了一点小小的错误时,他们往往抓住这些小错误,横加指责,逐一数落孩子身上的缺点。殊不知,这样一来,孩子的自信心就如同一盆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被你一阵狂风暴雨彻底浇灭了。“您想让孩子聪明吗?那么找出孩子聪明的星星之火,吹风鼓气,它就会成为燎原之势。” 孩子最忌讳家长当着别人的面说他不如别人,说他不好。家长应该客观、现实地去比。如果孩子有毛病,不要只是责怪,应该多想怎样去帮助他。家长应当坚信天下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如果家长在

11、孩子遇到困难时都诚心诚意地说: “孩子,你能行!”“孩子,我来帮助你!”孩子一定会信心倍增,而且十分愉快地去努力。父母一定要做孩子人生旅途上的啦啦队,给孩子高喊加油;做忠实的观众,欣赏孩子在人生道路上的每次演出。当孩子考了八十分时我们应该对孩子说:“你真不错,已经掌握百分之八十的知识了。”,这样孩子就有一种成就感,就会继续努力。当然也就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竞争是绝对存在的,也许这样做了孩子最终还是在学习上竞争不过别人,但我们带给孩子的是阳光心理,健全人格,我们要认识到孩子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我们要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孩子总有他的长处,社会上总会有他的立足之地。误区三:简单

12、粗暴“严师出高徒,棒打出孝子”认为孩子是父母的,想怎么管就怎么管,打骂就是教育孩子,特别在孩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在气头上,对孩子拳脚相加。在他们的思想中“棍棒之下出人才”成为真理。打骂完孩子哄好了就没事了,不会给孩子造成伤害。孩子没有自由独立的空间,家长搞一言堂,这样的家庭培养的孩子不是过于暴力,凡事喜欢暴力解决,逆反心理特别强,就是过于顺从、懦弱,听人呼来唤去,没有主见。专制型的家长不仅指父母采用打孩子的方式,也指家长用“我就是对的,你就得听我的”这样的态度对待孩子,其实严重一点说,这都可以说成是对孩子的一种心理虐待。有的管教过严,过暴,用拳脚、棍棒去代替教育引导,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慈爱,心理

13、失衡,这将使孩子变得冷酷无情,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让孩子觉得他是你的朋友,对于你的要求,他的回应和参与是被期待、被尊重的。硬性灌输多,启发诱导少。有些父母教育孩子不讲究方式方法,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孩子稍有反抗,轻则怒斥一番,重则棍棒相向拳脚相加,严重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变得懦弱、自卑,或在逆反心理的驱使下变得难以驾驭。其实,棍棒不仅削弱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望,对孩子的教育也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进而抵触父母,背离家庭。误区四:望子成龙中国的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特别迫切,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已成了一种特殊的病态。据

14、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区和郊区共有57.8%的家长要求孩子“样样争第一”。市区77.9%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达到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对于孩子的职业,市区91.8%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事脑力劳动。天津曾进行过一项学生升学愿望的调查,发现家长和孩子的愿望有明显的冲突。孩子愿上中专、技校的人数比家长想像的多,家长愿子女上大学、大专的人数是孩子愿望的两倍。诚然,望子成龙是每个做父母的愿望,但如果家长期望值背离了社会需要和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1993年4月29日,峨嵋山市的一个杀死父母、杀伤胞弟的19岁杀人犯彭足伟被依法处决了。父母非常疼爱他,然而他竟

15、亲手杀死了父母。人们不仅要问,究竞是什么原因使其用残暴的手段杀死父母,杀伤同胞兄弟呢?法医鉴定他精神正常。彭足伟的父母把对未来的希冀都注入到孩子特别是长子彭足伟身上。望子成龙、出人头地是他们家教的基本准则。他的父亲经常指着电视里面中央领导的镜头对他讲:“你长大了,就要像这些大人物一样给老子风光风光!”为了使彭足伟能考上高中、大学,每天当他放学回家后,父母就不再让他下楼去玩,而是把他关在家里死啃书本,读报也被视为不务正业,几乎剥夺了他与他人交往的权力,并扼杀了他所有的业余爱好。专制的教育方式使他愈来愈难以忍受,厌学的情绪不断地滋长。对父母的苛刻要求,他从洗耳恭听逐渐到公然对抗。本来基础较弱的他,

16、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父母不是帮助分析原因,而是一味责怪“没出息”。久而久之,父母的畸形教育观念带给孩子的是心理上的畸形发展。用彭足伟的话说,家里不像家,而像个派出所;父母就是所长,他就是小偷。彭足伟在押时说:“父母对我的学习要求太高,我永远也达不到,所以我恨他们。”在他的日记中有一段令人深思的话:“我对天下父母说的最后几句话:父母不但要在生活上、身体上关心孩子,而且更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另外,就是要根据自己孩子的能力提适当的要求。不要提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然而,彭足伟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几乎近于病态。父母畸形的教育

17、观念和专制式的教育方法,以及不绝于耳的唠叨,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畸形发展,结果,正是畸形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彭足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不能不引起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深思!误区五:逼子成龙家长总是将自己以前没有达到过的成绩来要求孩子,对他们总是有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不要以“爸爸妈妈都是为你好”的理由去逼孩子。逼子成龙,龙就会变成虫,法国诗人海涅常说:“即使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可能是跳蚤。”误区六:权威性家长“权威型”-“高要求、高反应”:这类家长不但对孩子能有合理的要求,对孩子的行为也总是做出适当的限制,会为孩子设立一定的行为目标,并坚持要求孩子服从并达到这些目标;同时,他们也对孩子的成长

18、有着足够的关爱,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而且懂得恰如其分地激励孩子自我成长。简而言之,这类家长对孩子是“理性、严格、民主、耐心和关爱”。误区七:过度溺爱 天下的父母都是爱孩子,但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承受适当的挫折、困难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这样的孩子从小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甚至形成人格方面的缺失,走上社会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有的甚至会走向反面。孩子是父母的镜子,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病根很可能出在自己的身上。过度溺爱。“四二一”式的家庭结构,使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至高无上,一家六个大人争着抢着去宠爱一个孩子。溺爱使孩子出现了诸多问题家庭教育应该坚持理性,否则孩子就

19、会在父母最好的动机下养成最坏的习性。一旦给孩子产生我要什么就有什么,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想法,其结果是孩子的欲望不断地发展,得不到有效控制,孩子自然而然轻易找到战胜父母的方式。这种性格一旦形成,成年之后很难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因为社会不会迁就你的孩子。就像一辆汽车只有动力系统而没有刹车系统,开到马路上去肯定会出事故。” 她曾经看见一个学生在教室外打手机,一边哭一边声讨家长为什么没给我装语文作业?“我们这一代人反抗父母就离家出走,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喜欢甘当寄生虫的消极抵抗?” 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

20、惕的,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文清的妈妈为了监督孩子不走神、姿势端正,还时时操心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及时的辅导。她的这种做法逐渐让孩子产生了依赖心理,认为反正有妈妈在,有不会做的题也不用着急,时间长了,就养成懒得动脑筋自己解决作业中的问题,久而久之,造成文清做事缺乏主见和独立性。在当前独生子女较为普遍的社会家庭中,的确有众多的小学生家长,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家长,常常在孩子写作业时,自己搬把椅子坐在孩子身边,不时督促孩子别走神、保持姿势,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父母也挺身而出或直接讲解,帮助孩子渡过“难关”。家长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但是,家长这一行为属于十足的“吃力不讨好”之

21、举。家庭教育中,忽视了孩子的社会性特征,把孩子视为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没有看作是一个在集体中发展的人,如此长期的教育必将使孩子唯我独尊,目中无人,对家庭、对社会责任感淡漠和弱化,刻苦精神,奉献意识也就无从谈起。实质上并不懂得爱。他们不知道爱孩子不仅仅是奉献和给予,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送给孩子一对能够迎着风雨展翅翱翔的翅膀。娇生惯养的孩子一旦步入社会是经不起社会现实的冲击和困难挫折的打击的,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面对困难挑战自我的能力将会受到严重的挑战。这就是告诉我们家长要为孩子创设承受挫折的机会,因为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为将来磨练孩子的意志,培养其良好的心质。幸福

22、指向 讓孩子學會關愛他人 力力妈妈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每次吃虾她都是把虾剥给儿子吃,自己从来不吃,当她有一次随意地把一个虾仁塞进自己嘴里时,没想到力力立刻翻了脸,又哭又闹,还逼着她吐出来!像这样自我中心的孩子将来是很难融入社会的。误区八:托付心理我的孩子将来要学音乐(或打网球、绘画),我不能让他错过这些机会。父母的想法:我们这辈人许多在童年就幻想过跳芭蕾、弹钢琴、或者打网球,但没有机会。现在有了条件,我们就要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至于孩子现在是不是喜欢没关系,今后等他们长大了,就会懂得大人们努力的初衷。家长们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为孩子设计人生,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而非一

23、个独立的个体,忽视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把自身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与孩子缺乏沟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整体计划,不考虑孩子的接受性,年龄特点和自身需要,而是全权安排孩子的一切,占领孩子所有的时间,期望要求过多,而符合其智力水平、年龄、个性特点的具体措施却很少,造成教育缺乏针对性或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相背离,事与愿违,两败俱伤。小到一言一行、穿衣吃饭,大到职业、婚姻,都要求过高、限制过多,不给孩子一点自由,也不考虑孩子的意愿。有的家庭为了让孩子成才,一个假期让孩子上几个学习班,孩子没有时间玩耍,不能让身心放松一下。而孩子作为一个生命体,具有自我成长的天性和潜能,他不是一团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尽管

24、父母们为孩子的前程费尽心计,但多数孩子并没有成为他们所期望的“龙”,也没有按他们的设计行走人生之路,带给孩子的只有心灵上的重压甚至伤害。比如一个男孩画了一幅漫画:一只山羊在弹钢琴,后边站着一条大灰狼,以此表现妈妈强迫他学习钢琴的情形。心理学家:遗憾的是,孩子们不一定懂得父母努力的良苦用心。大人们在自己想象中勾勒的美好前景往往被孩子们的抵触情绪所打破。孩子小时还可以听大人的,当他逐渐长大后,就有冲破父母感情牢笼的愿望和抗议行动,甚至闹得不可开交。明智的父母在给孩子安排必要和有用的功课的同时,要留出时间给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认为父母的爱是对子女任何要求的借口。爱不是为所欲为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对子女

25、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爱你,为你好啊。父母不该把爱当作对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挡箭牌。 认为养孩子是艰苦的义务,不是享受。华人父母习惯把养育儿女当成艰苦的义务,并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报、孝顺。比较正确的态度是,养孩子是一种命运赐予的享受。应该享受和子女相处的时光,享受看着他们成长的乐趣。在学习上家长的责任是激发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你想让孩子爱学习、求上进,就首先在家庭教育中要营造一种和谐、宽松、进取的氛围。即使帮孩子计划也应首先考虑计划的可行性,得到孩子的认可和配合,不可半途而废。1、了解孩子个性特点(优缺点),别照搬别人。2、了解同龄孩子特点,

26、例:23岁发展口语,女孩更早。3、与学校班级同步配合,形成合力。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的关键是要把握家庭教育之“道”,抓住尊重、保护孩子的权利和提高家长素质这两个家庭教育的基本点和核心理念予以强化。家庭教育主要是亲子之间的互动,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漠视儿童权利反映的是家长素质的缺陷,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权利。从婴儿到成年人,绝不是简单的线性成长,而是如同从毛毛虫到蝴蝶的质变。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尽力去跨过我们和孩子间的年龄跨度,去体察、以他的视角来看世界,感受他们的内心,给予他们整体的接纳、支持和尊重。我们不能要求毛毛虫去飞翔,当收起翅膀和毛毛虫一起慢慢地爬。只要我们每个家长都重视起孩子的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我们的教育工作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