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生“早恋”的成因与疏导一、成因:早恋的多发人群:1、1418岁的中学生居多。2、以城镇中学尤其是城镇初级中学发生率高。3、性格外向、相貌出众的人,比性格内向、外表平平的更容易发生早恋。4、单亲家庭、隔代抚养的家庭以及干部家庭、富裕家庭里长大的孩子5、远离家庭在外就读的学生、具有某些特长的学生也易早恋。6、家长没有严谨生活作风、社会交往过分复杂的家庭的子女,也易产生早恋情结。7、性格软弱、虚荣心强的学生容易早恋。8、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比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早恋。9、缺少家庭温暖和爱护的学生容易早恋。10、生活环境不好的学生容易早恋。1.内因:心理学表明,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生理的变化,性心
2、理也必然发生复杂的变化。中学阶段正是十三、四到十七、八岁的时候,人生经历了“第二次诞生”,心理接受了第二次“断乳”。中学生的性生理的萌发与逐渐成熟,引起了性心理的变化,也给不少学生带来了苦恼。有的女生随着令人羞涩初期的来潮,在经过一段惊喜、害羞、傍徨的心理过程之后,产生了一种朦胧的交友渴望。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到学生由于进入青春期,不但产生了青春期的新奇感,甚至产生了生理冲动与体验欲望,他们开始注意异性,亲近异性,容易产生爱慕和追求的情感,出现了一系列的思想。 2.外因:“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对异性都充满着好奇和好感。由于与父母缺乏沟通,又无兄弟姐妹可交流,因此,他们的内心会渴望与同龄人的
3、交流和友谊。于是,某个男生暗暗地对某个女生产生了好感和爱慕的心理,或者男女生双方通过学习和交流的接触增多,双方谈话或交流感到很愉快。有些青少年学生受上某些不良的侵袭,则很容易受到不良性意识的诱或。有的学生看了有关异性生理的书刊,由此浮想联翩;有的男生为博得女同学的好感,热衷于扮演“保护人”角色,显示自己的“英雄气慨”; 尤其处于开放、改革最早、商品发达的珠江三角地区,中学生更趋于提前进入青春期,他们接受的信息量大,对青春、友谊和爱情的信息特别敏感。改革开放,无疑给两个文明建设带来巨大成就,然而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一是商业文化充斥街头,商业文化的特点之一是煽情,诸如红唇烈焰的镜头,充满着爱恶
4、和浪漫;撕肝裂肺的爱情故事,令青少年无心头撞鹿、脸红耳热而产生少许神往;那心痛得死去活来的流行歌曲,使他们听得如痴如醉,如在一片爱的海洋里飘浮。而他们的父母呢?整天忙于生计奔波劳碌,又有多少时间去关心他们看些什么,听些什么呢,也没有多少时间顾得上与他们交流思想感情,说说心里话,给予积极引导。许多父母往往是看一下成绩单,留下人民币若干,又匆匆出门去了。辨别是非能力还不是那么强的中学生,其免疫力毕竟有限,很多时候又得不到家长的有效的保护和引导。面对着灯红酒绿的诱惑,影视的刺激,小说的渲染,成年人不检点的行为的负面影响等不利因素,这就形成了新时期中学生“生理早熟,心理不成熟这一特点,男女生出于座位相
5、邻,或性格接近,或爱好相同,情趣相投等缘故,还有些是外貌的吸引,彼此间的接近,容易产生“早恋”行为。第一,孩子们已经长大了,某些情感会自然而然地滋生。伴随着生理与心理上的需要,加上社会影响(启蒙),难免对异性产生“爱恋之情”。少男少女之间的特殊感受,每个成年人都经历过,因为它更多的是“自然属性”,正因为如此,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才指出“恋爱是不能禁止的”。对于这种“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需要,尊重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第二,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由于现在国家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的扩招,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一锤定音”决定考生命运的高考现象日渐“淡化”,若青春期阶段的学生没有明确的理想
6、和目标,就很容易丧失学习动力,容易受到青春期成长的冲击。第三,家庭环境。学生在青春期缺少与父母的沟通,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理解,他们很容易被同龄异性的关心所打动,陷入早恋。第四,文艺作品的影响。有不少学生受部分文艺作品中那些风花雪月、缠绵悱恻的浪漫影响,热衷歌星、影星等的花边新闻,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追求好奇,对恋爱行为进行简单模仿。 第五,家庭及学校忽略了学生适度的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还有青春期学生因不同程度产生的性困惑、性忧虑而得不到家庭、学校的关心和理解,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反叛心理。二、预防与疏导:作为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及时抛出坚实的缆绳,系住迷失方向的小船
7、;架起温馨的小桥,把豆寇年华的心,从青天过渡到夏天。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性生理、性心理和人生观的教育,并使知识成为学生抵抗不良影响的抗体,奋发向上的动力,从而帮助青少年学生预防“早恋”行为,顺利渡过青春期。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解决好中学生的“早 恋”问题,要做好“预防”和“疏导”工作。“防”胜于“疏”,“疏”是不得已的措施,是补救措施,“防”的意义远远大于“疏”。“预防”工作做好,就可以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免受精神和心灵上的创伤。“防”是基本点。1.预防:(1)防止学生的孤独与寂寞。(2)不人为制造早恋的空间。强调了三点:一是强调男女生的集体交往,反对个别交往,个别约会。二是在交
8、往过程中注意掌握一个“度”,既不必过分拘谨,也不可过分随便;不可过分冷淡,也不可过分亲昵;不可过分严肃,也不可过分卖弄。总之应该与同性交往一样,做到真诚坦率、落落大方,同时也注意男女有别。(3)加强理想与前途教育。在进行青春期知识教育的同时,应根据青少年学生头脑兴奋性强,记忆力好,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精力充沛等特点,进行青春理想前途教育,“五自”教育(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法制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人生最好紧的只有几步,特别是年青的时候。”学生应利用青春期这一有利时机,刻苦,努力掌握文化知识,为参加祖国四个化建设打好基础,作好准备。(4)合理利用异性效应。教师经常地,有意识地组织异性学
9、生间互相互补,编排座位时注意男女生的搭配,安排班干部时考虑男女生的比例和配合。在开展学校、班级集体活动时注意男女生配合等,增加男女同学接近的机会,有利于消除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产生的烦恼和对异性的神秘感,使男女同学间保持和正常的同学友谊。经常地开展异性同学间的互帮互相活动,并使之成为一种风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得当地运用“异性效应”,不仅能成为预防和克服学生“早恋”的有效手段,还会给班级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帮助学生学会正常的异性交往。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交往广泛、自然,要孩子和异性公开交往、群体交往,他就不会对个别的异性产生过分的好感。2.疏导(1)要摸清底细,心中有数。中学生“早
10、恋”情况较为复杂。有的是相互喜欢,相互学习;有的相互爱慕,往来一般;有的谈情说爱,如胶似漆;有的缺乏自控,发生了越轨行为等。(2)要分别情况,区别对待。对于前三种情况应给予正确的疏导,及时进行性道德教育。同时要注意他们容易冲动的特点,要疏导他们明智地对待自己,理智地对待他人,把精力放在求知识,学本领上,并懂得两性的道德、规范。切忌形成对立情绪,否则一切教育将是徒劳的。对有越轨行为的学生,要明确指出这是不道德的,对己对人都有危害,并要求他们立即纠正,不许重犯。(3)讲究,正确引导,切忌粗暴压制强令使他们屈从。要善于发现苗头抓住时机细致关怀,个别指导是做好疏导工作重要一环。有些学生(特别是女生)比
11、较早熟,容易产生“早恋”,但是,这种早恋由于年龄的关系,大多具有偶然性、状态的朦胧性、对象多变性、分手的干脆性等特点。他们彼此间的接近,大多出于座位相邻,性格相近,爱好相同,情趣相投等缘故,还的有是外貌的吸引,为求知音等缘故。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善于抓住时机。一般说来,有早恋现象的学生,由于兴奋、紧张、恐惧,加上精力的消耗,总有一些反常的表现,如注意力分散、沉思、萎靡不振等。一些家长对早恋的子女采取简单、粗暴的笨拙的办法,损害了子女的独立人格和自尊心,使孩子觉得不被尊重,形成逆反心理;有的由此自暴自弃,越陷越深;有的则从“地上”转入“地下”,变为秘密行动;有的双双出走,避开父母;有的消极厌世,甚
12、至轻生。要及时发现这些现象,与家长一起做好引导工作。有一位女生一段时间学习成绩下降,上课时又目无神,若有所思,打扮入时,喜欢对别人评头品足。由此带来一些同学的讥笑、讽刺和挖苦,说她神经病。笔者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主动关怀她,向她表示平时对她的关心太少,她成绩下降、处境困难的状况,老师也有责任。她感到老师可亲可信,她主动向我敞开内心的秘密,原因是对一位男同学有好感,而男生却对她“冷若冰霜”。为发寻求“知音”,她跟一位青年来往频繁,而这又招来家长的责骂。笔者对她的作用持客观和宽容的态度,承认她青春期心理是一种正常现象,有一个从朦胧到清醒的认识过程,又指出她的早恋是谙世事所致和发展下去的危险性,引导她精力用在学习上,多参加一些健康的文体活动,充分肯定她的成绩和优点,老师的耐心细致的教育,使学生对社会,对人生有正确的认识,断绝了与社会青年不正常的来往,从此,她在各方面都取得进步,学习成绩也由中下升到班的前列。可见,学校应把青春期教育纳入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老师要负起责任,敢于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并要注意工作方法,在提高全体学生的认识的同时,向出现“早恋”苗头的学生伸出热情之手,和风细雨,正确引导,才能因势利导、防患于未然,收到较好的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