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元节习俗: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979690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元节习俗: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元节习俗: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元节习俗: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中元节习俗: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有多少人注意到,在“七夕”被扭曲的身影后,还有一个尴尬的“中元节”呢?它曾被我们祖祖辈辈所珍视,如今,它却悄无声息。究竟是什么让我们遗忘了“中元节”?明天,它是否会彻底销声匿迹?以下是范文网小编特意为您整理提供的资料稀里糊涂成“鬼节”传统“中元节”是农历7月15日。源自佛教典籍,讲的是目莲在阴间看到去世的母亲受饿鬼纠缠,无法进食,便向佛祖求救,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兰盆经,许其每年7月15日设素筵供母享用,以后传承开来,遂成“盂兰盆节”的传统。佛教源于印度,但“目莲救母”显然是汉化后的

2、传说,因目莲的母亲姓“刘”。“盂兰盆节”在梁武帝时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此节以后被道教袭用,成了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节中的“地官节”,地官主掌地狱,于是人们穿凿说:这一天领导放假,地狱无人把守,故阴间的逝者们将沿着银河的亮光,回到人间。因此家家户户放河灯,以期在人间接续银河之路,迎接先人英灵。所以,中元节又被叫作“鬼节”。果实对种子的感恩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传统中国一直以农耕为本,在大量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先人们发现万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一个果实的成熟,最终离不开种子的恩惠,所以,果实对种子,后人对先人,必须常怀一份感恩之情。这份浓烈的祖先崇拜情结,是中华文明所特有的。中元节就是

3、这样的一个节日,它表达的就是感恩。古人并不忌讳“鬼”,在古人的意识中,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只是换了一种活法而已。人死了,就会以鬼的形式继续活下去,所以我们对他们,仍应保有一份虔敬之心。在老北京,中元节是个很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不仅北京如此,全国各地都如此。中元节是如何消失的上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上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上世纪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中元节,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不久“文革

4、”开始了,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因为人们对它有两个很大的误会:首先,把它看成是鬼节,是宣扬落后、迷信的思想,所以没人敢呼吁恢复;其次,把它当成了追思亡人的节日,那么,已经有了清明节,何必再恢复中元节呢?其实,中元节是古代的“孝亲节”,它与清明节的内涵并不相同。祭祖:祭祀五代以内先人。放荷灯:以为先人引路,荷灯又叫河灯,样式很多,普通人家多是在茄子上插蜡,或挖去西瓜瓤,置入油与灯捻,做成简易河灯。灯会:即小孩举“莲花灯”游街。送羊:此说源于沉香救母,沉香劈山后欲追杀舅舅,二郎神无奈,只好许其每年中元节赠羊两

5、只,因二郎神和沉香的母亲都姓杨(羊),且羊通“祥”,舅舅送羊遂成节俗,但真羊太贵,送不起,多是送面做的羊。老北京怎样过中元节吃七色菜:还有吃七种食物之说,古人认为7是生命之数,古代女孩7岁总角,14岁出嫁,此外49岁绝经,包括人死了也以7为周期停灵送葬,中元节是鬼节,自然要围绕7来做文章。大型法会:主要是请宗教人士超度亡灵,抗战胜利后,北海公园天王殿每年中元节都举办大型公祭活动,以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超度仪式后还要烧大法船,逝者家属将送给逝者的衣服、纸钱等放到法船上,一起焚毁。(作者:陈辉)该不该过中元节?高巍:说它“封建迷信”,我不同意我认为应恢复中元节,因为它积极的内容远多于消极,感

6、恩、孝亲、敬祖等,这些价值是可以融入现代社会的。过去说它“封建迷信”,我不太同意,什么叫封建?封建指“封土建诸侯”,是政治词汇,与文化关系不大;而“迷信”是指盲目地相信,中元节强调感恩,这怎么能说是盲目呢?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必须学会宽容,要允许价值的多元。如今每年中元节,北京许多路口都会有人烧纸,追念先人,这说明传统可能会被淡化,但绝不会消亡,但从具体行为上来说,这既不安全也不卫生,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对人们这种心理需求予以正确引导呢?比如组织一些公祭,或集体放河灯等。对于中元节传统,我们不能一面无视它的存在,一面又以各种理由来屏蔽它,这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态度。翟鸿起:曾经盛行,现

7、在不宜提倡中元节在老北京确实比较盛行,但我认为现在不宜提倡,毕竟它存有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迷信等。此外,在过去也不是人人都过中元节,至少没端午节热闹。如今我们恢复了很多传统节日,但舛误颇多,因为我们文化存在一个断层,人们对于历史并不真的了解,想当然、似是而非的东西太多了。把七夕当成情人节,就完全不靠谱。此外清明节也不对,过去清明这天没人扫墓,而是在城里举办大型法事,扫墓是在清明前后10天进行。在南方,如今祭奠先人的风气日渐热烈,这不单是文化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这类活动中,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多也更虔诚。这是不是迷信呢?我看不能绝对化。如今很多想法大家可以说、可以探讨,说明我们的社会正逐步学会了尊重,但具体到中元节,我认为暂时还不宜提倡。3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