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ppt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6978074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PPTX 页数:67 大小:90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1页,2,第九章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药品上市后再评价,药品管理法,明确指出国家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制度。,年,3,月,4,日,由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议经过,并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布并实施了,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和监测管理方法,,为推进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奠定了主要法律基础。,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2页,3,主要内容提要:,第九章,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概述,第二节 药品不

2、良反应监测管理,第三节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第四节 药品整理与淘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3页,4,依据,WHO,统计,全球每年在住院患者中有,10%,20%,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其中,,5%,因严重,ADR,而死亡。在美国,药源性损害致死占社会人口死亡第,4,6,位,约占社会人口,1/2200,。我国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较为严重地域,据统计我国每年在,5000,多万住院患者中最少有,250,万人因药品不良反应而入院,其中,25,50,万人属于严重不良反应,约,19,万人所以而死亡。在,5000,8000,万残疾人中有,1/3,为

3、听力残疾,其中,60%,70%,是因药品不良反应致聋。百余年来,全世界发生了几十起致死、致残药害事件。,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概述,第九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4页,5,一、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概念,二、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与分类,三、世界重大药品不良反应回顾,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概述,第九章,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5页,6,第九章,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概述,一、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概念,(一)药品不良反应,1.,世界卫生组织对药品不良反应定义,药品不良反应是指一个有害和非预期反应,这种反应是在人类预防、诊疗或治疗疾病,或为了改变生理功效而正常使用药品剂量时发生,.

4、,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6页,7,合格药品,正常见法,用量下,有害反应,与用药目标,无关或意外,定 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7页,8,第九章,第九章,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概述,一、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概念,(一)药品不良反应,2.,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定义,(,1,)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见法用量下出现与用药目标无关或意外有害反应。,(,2,)新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不良反应。,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8页,9,第九章,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概述,ADR,一、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概念,(一)药品不良反应,2.,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相

5、关定义,(,3,)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指因使用药品引发以下损害情形之一反应:,引发死亡;,致癌、致畸、致出生缺点;,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造成人体永久或显著伤残;,对器官功效产生永久损伤;,造成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第九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9页,10,第九章,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概述,ADR,一、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概念,(4)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发觉、汇报、评价和控制过程。,(二)药品不良事件,药品不良事件定义为患者或临床试验受试者接收一个药品后出现不良医学事件,但并不一定与治疗有因果关系。,第九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10页,11,一、药品不良反应

6、相关概念,(三)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品不良事件区分,药品不良反应定义排除了意向性和意外超剂量用药与用药不妥所致不良后果,即不包含误用、滥用药品、给药剂量不妥、患者不依从等情况而引发反应,也不一样于医疗事故以及因药品质量问题(假药、劣药)而引发有害反应。,药品不良事件包含了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错误和超剂量用药引发作用,以及因药品质量问题而引发有害反应等。,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概述,第九章,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11页,12,二、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与分类,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概述,第九章,1.,副作用(,side reactions,),是治疗剂量药品所产生一些与防治目标无关作

7、用。如阿托品通常被用于解除肠胃痉挛而引发口干、心率加紧、视力含糊、心悸等。这种作用是在治疗剂量下同时出现,所以其副作用经常是难以防止。,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12页,13,二、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与分类,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概述,第九章,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s,),毒性反应与副作用较难区分,毒性反应主要是因为使用者年纪、体质情况而造成相对药品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发,对人体造成某种功效性或器质性损害反应。这类反应对人体危害较大,有停药后可逐步恢复,但也常造成一些不可逆损害,终生不愈。临床常见毒性反应有:(,1,)中枢神经反应,如头痛、失眠、眩

8、晕、耳鸣、耳聋等;(,2,)造血系统反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降低等;(,3,)肝肾损害,如肝肿大、肝痛、肝肾功效减退、血尿、黄疸、蛋白尿等;(,4,)心血管系统反应,如血压下降或升高、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过缓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13页,14,二、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与分类,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概述,第九章,3.,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s),即过敏反应,只有特异质病人才能出现,与药品剂量无关。是外来抗原性物质与体内抗体间所发生非正常免疫反应,引发不一样程度组织损伤或功效障碍。,临床常见过敏反应分为皮肤反应和全身性反应,皮肤反应轻者不适,严重可

9、能出现表皮脱落。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反应,过敏性鼻炎、过敏性休克、支气管痉挛引发哮喘等症状。,变态反应症状单独出现较少,经常是同时存在各种症状,最常见症状有皮疹、瘙痒、喷嚏、哮喘、淋巴结肿大、发烧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14页,15,4.,其它不良反应,(,1,)继发反应,这种反应不是药品本身效应,而是药品作用所诱发反应。如广谱抗生素可破坏菌群之间平衡共生状态而造成一些维生素缺乏和二重感染等;,(,2,)致畸作用,一些药品能够引发胎儿畸形,如雄性激素、汞制剂、叶酸拮抗剂等。孕妇用药必须严加注意,尤其是妊娠早期,3,个月最易受药品影响;,(,3,)致癌作用,当前已确定含有致癌

10、作用药品有砷化合物、乙烯雌酚等;,(,4,)药品依赖性,一些药品经较长时间应用,停药后易产生心理上渴求或生理上依赖,含有生理依赖性药品长久应用可成瘾,停药后发生戒断综合征,轻者不适,重者出现惊厥,甚至死亡,如阿片、吗啡制剂等极易成瘾。,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概述,第九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15页,16,二、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与分,类,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概述,第九章,1.A,型药品不良反应(量变型异常):,因为药品本身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常与剂量或合并用药相关。多数能预测,发生率较高而死亡率较低。临床上常见副作用与毒性反应均属这类。,2.B,型药品不良反应(质变型异常):,与

11、药品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异常反应。,B,类药品不良反应难预测,发生率低而死亡率高。临床上常见变态反应属于这类。,(二)药品不良反应分类,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16页,17,二、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与分类,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概述,第九章,3.C,型药品不良反应,(,迟现型不良反应,),这类药品不良反应背景发生率较高,非特异性,机制复杂,潜伏期较长,临床上常见主要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等。,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17页,18,三、世界重大药品不良反应回顾,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概述,第九章,欧、美国家较早地应用工业化方法大规模生产化学药品,,1900,年以来国

12、际上发生过多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给全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血教训,如:反应停事件,。,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18页,19,三、世界重大药品不良反应回顾,(一)国外重大药品不良反应,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概述,第九章,沙利度胺,反应停事件,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19页,20,沙利度胺,反应停事件,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20页,21,(二)我国重大药品不良反应回顾,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概述,第九章,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21页,22,(二)我国重大药品不良反应回顾,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概述,第九章,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

13、上市后再评价,第22页,23,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第九章,20,世纪,50,年代,世界新药研制高潮开始出现,伴随药品品种和数量增多,合并用药和长程疗法不停增加,药品不良反应严重性逐步引发了世界各国注意。,1963,年联合国提议各国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1964,年英国开始建立药品不良反应自愿汇报制度,即黄色卡片制度(,yellow card system,)。,1967,年日本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1968,年,WHO,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国际联合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23页,24,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第九章,我国于,1988,年开展药品不

14、良反应汇报试点工作。,药品管理法,修订以及,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和监测管理方法,出台在法律层面上确保了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和监测工作开展。对于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时发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方法,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害发生、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所以,建立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有着重大现实意义。,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24页,25,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第九章,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及其职责,二、药品不良反应汇报要求,三、国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概述,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25页,26,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第九章,一、

15、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及其职责,(一)各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1.,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管理部门,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工作,并推行以下主要职责:,(,1,)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订药品不良反应汇报管理规章和政策,并监督实施。,(,2,)通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和监测情况。,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26页,27,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第九章,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及其职责,(一)各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1.,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管理部门,(,3,)组织检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和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并会同卫生部组织检验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

16、应汇报和监测工作开展情况。,(,4,)对突发、群发、影响较大并造成严重后果药品不良反应组织调查、确认和处理。,(,5,)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药品,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管理部门能够采取紧急控制办法,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27页,28,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第九章,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及其职责,(一)各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2.,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工作,并推行以下主要职责:,(,1,)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及管理要求,并监督实施。,(,2,)会同同级卫生

17、行政部门组织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和监测宣传、教育、培训工作。,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28页,29,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第九章,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及其职责,(一)各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2.,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3,)组织检验本行政区域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和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并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检验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和监测工作开展情况。,(,4,)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组织调查、确认和处理。,(,5,)对在本行政区域内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药品,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能够采取紧急控制办法,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

18、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29页,30,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第九章,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及其职责,(一)各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3.,省级以下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省级以下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工作,并推行以下主要职责:,(,1,)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监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和监测管理要求。,(,2,)组织检验本行政区域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和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并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检验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和监测工作开展情况。,(,3,)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发生药品严重、群体不良反应调查、上报。,(

19、,4,)组织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和监测宣传、教育、培训工作。,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30页,31,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第九章,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及其职责,(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1.,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1,)协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订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和监测管理规章和政策。,(,2,)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中与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制度相关管理工作。,(,3,)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对已确认药品不良反应采取相关紧急办法。,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31页,32,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第九章,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及其职责,(二)

20、各级卫生行政部门,2.,县以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1,)协同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和监测管理要求。,(,2,)协同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和监测宣传、教育、培训工作。,(,3,)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中与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制度相关管理工作。,(,4,)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已确认药品不良反应采取相关紧急办法。,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32页,33,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第九章,(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技术机构及其职责,1.,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承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技术

21、工作,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领导下推行以下主要职责:,(,1,)负担全国药品不良反应汇报资料搜集、评价、反馈和上报工作。,(,2,)对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进行技术指导。,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33页,34,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第九章,(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技术机构及其职责,1.,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3,)承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资料库和监测网络建设及维护工作。,(,4,)组织药品不良反应宣传、教育、培训和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刊物编辑、出版工作。,(,5,)参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国际交流。,(,6,)组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

22、法研究。,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34页,35,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第九章,(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技术机构及其职责,2.,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1,)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和监测资料搜集、核实、评价、反馈等工作,按要求上报。,(,2,)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行技术指导。,(,3,)承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专业信息网络在本行政区域内运转和维护工作。,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35页,36,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第九章,(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技术机构及其职责

23、,2.,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4,)编辑药品不良反应专业信息资料,提供咨询服务。,(,5,)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及相关研究。,(,6,)对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严重、群体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7,)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相关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和监测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组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域交流和合作。,(,8,)完成上级交办其它工作。,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36页,37,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第九章,(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技术机构及其职责,3.,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1,)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资料搜集、核实、分析、上报,并向

24、汇报单位反馈信息。,(,2,)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和监测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3,)完成上级交办其它工作。,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37页,38,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第九章,二、药品不良反应汇报要求,依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要求,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和监测工作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法定责任,各单位应切实推行对应职责,建立合理工作机制。,(一)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工作模式,1.,药品生产企业,2.,药品经营企业,3.,医疗机构,4.,个人汇报模式,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38页,39,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第九章,(二)药

25、品不良反应汇报程序,1.,逐层上报制度,(,1,)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普通药品不良反应汇报每季度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汇报一次。新或严重不良反应汇报应该进行核实,并于接到汇报之日起,3,日内上报,同时抄报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汇报所搜集定时汇总汇报。,(,2,)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每六个月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汇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统计资料,其中新或严重不良反应汇报和群体不良反应汇报应分析评价后及时汇报。,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39页,40,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第九章,(二)药品不良反

26、应汇报程序,2.,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汇报方式,(,1,)书面汇报:,指对发觉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机构按要求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汇报表,或,药品群体不良反应,/,事件汇报表,(按需要)、,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定时汇总表,,并向上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传送过程。,(,2,)电子汇报:,指对发觉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机构在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上填写电子版,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汇报表,,并向上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传送过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40页,41,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第九章,(二)药品不良反应汇报程序,3,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汇报表,填写要求,患者基础信息

27、资料完整性,如年纪、性别、简单病史,(,含过敏史,),、是否妊娠等情况;准确原患疾病统计;对,ADR,描述,包含发生时严重性与关联性评价;完整、准确被怀疑药品信息,如药品名称,用药剂量,给药时间和合并用药情况,静脉用药给药速度以及药品批号等;汇报填写人最好为直接接触药品不良反应临床医护人员,并提供联络方式。高质量药品不良反应汇报表有利于提升药品与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判准确性与可靠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41页,42,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第九章,(二)药品不良反应汇报程序,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汇报质量还需不停提升。当前存在主要问题有:有效药品不良反应汇报表相对偏少,汇

28、报利用率不高;药品不良反应汇报起源相对单一,主要来自医疗机构,起源于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汇报极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42页,43,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第九章,(三)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判标准,当前国际上对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常见方法有,(,1,)诊疗试验方法,包含体内和体外激发试验。,(,2,)问卷评分综合判断方法,如,Karch,和,Lasagna,评价方法、计分推算法等;,(,3,)统计学分析方法:包含贝叶判别诊疗法、泊松分布判断法、利用死亡率统计调查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我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订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分析方法以及澳大利亚、瑞典

29、、新西兰等国评价方法在,Karch,和,Lasagna,方法基础上发展而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43页,44,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第九章,(四)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依据,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和监测管理方法,要求,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公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汇报和监测情况。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是一个及时反馈相关药品安全隐患技术通报,是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在发觉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后提醒药品生产企业、医务工作者及公众注意其存在安全性问题,防止严重不良反应重复发生一个信息公布渠道。在许多国家都有对应制度。我国于,年正式建立这一制度。,药品不良反

30、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44页,45,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第九章,三、国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概述,20,世纪一系列重大不良反应促使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各国政府加紧了针对药品安全性,“,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一),WHO,国际药品监测计划,(二)美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三)日本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45页,46,第三节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第九章,一、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概述,二、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组织机构,三、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内容、实施与处理方式,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46页,47,第三节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第九章,一、药

31、品上市后再评价概述,(一)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概念,依据医药学最新学术水平,从药理学、药学、临床医学、药品流行病学、药品经济学及药品政策等主要方面,对已同意上市药品在社会人群中疗效、不良反应、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等是否符合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合理性标准做出科学评定和判断。,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47页,48,第三节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第九章,一、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概述,(二)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必要性,首先,尽管药品在上市前经过了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并取得了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同意,但药品研发者在药品上市前搜集到可能存在药品不良反应方面信息是不完整,主要原因有:,1,动物试验结

32、果不足以用于预测公众用药安全性,2,临床试验对象人数有限,且用药条件控制严格,3,研究时间短,4,试验目标单纯,5,药品不良反应存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48页,49,第三节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第九章,一、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概述,(二)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必要性,其次,在实际临床用药过程中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性也决定必须进行上市后再评价工作。用药不对症、大处方、重复用药、用药不足、给药路径不宜、违反禁忌证、合并用药过多等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突出。有报道表明,我国不合理用药品种主要包括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激素类药品。据,WHO,报道,在全世界死亡病人中,约有,1/3,患者死于用药不妥。,药品

33、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49页,50,第三节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第九章,一、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概述,(二)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必要性,所以,对药品上市前潜在、没有被大家发觉不良反应、特殊人群用药评价和药品远期疗效评价,都必须经过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来完成。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涵盖了上市后各个方面,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中非常主要一环,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人体健康基石。当前,国际上许多国家已将或正将工作重点从药品上市前审批转移到上市后再评价上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50页,51,第三节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第九章,一、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概述,(三)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意义,1

34、.,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政策提供依据,提升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水平;,2.,为新药研究开发提供选题依据;,3.,加大药品上市后管理力度,有利于加紧新药审批;,4.,为最正确药品疗法提供咨询,指导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5.,为加强药品市场管理提供依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51页,52,第三节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第九章,二、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组织机构,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主要负担国家基础药品目录制订、调整技术业务组织工作,非处方药目录制订、调整技术业务组织工作,药品试产期及上市后再评价和药品淘汰筛选技术业务组织工作,药品不良反

35、应监测技术业务组织工作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52页,53,第三节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第九章,二、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组织机构,药品评价中心,依靠我国外广大教授,跟踪我国外相关药品再评价最新信息和学科进展,负担相关药品上市后再评价详细技术业务组织工作,已逐步形成含有中国特色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组织系统,为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供该项工作强有力技术支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53页,54,第三节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第九章,三、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内容、实施与处理方式,(一)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内容,1.,药品安全性评价,是一个从试验室到临床,又从临床到试验室屡次往复过程。,2.,

36、药品有效性评价,鉴于上市前研究不足,药品上市后在公众中应用有效率、长久效应和发觉新适应证以及临床疗效中存在可影响药品疗效各种原因(治疗方案、患者年纪、生理情况、合并用药、食物等)研究是上市后再评价主要内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54页,55,第三节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第九章,三、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内容、实施与处理方式,(一)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内容,3.,药品经济性评价,将药品成本研究与临床疗效研究连结起来,不但仅研究药品经济性,还利用流行病学、决议学、统计学、循证医学等多学科方法来评定药品治疗价值。,药品经济学评价目标就是怎样合理地选择和利用药品,以高效、安全又经济节约地提供医疗保健

37、服务,使患者得到最正确治疗效果和最小经济负担,从而以最大程度地合理利用现有药品资源。所以药品经济学评价也是药品再评价主要内容之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55页,56,第三节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第九章,三、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内容、实施与处理方式,1,.,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实施方式,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可采取定时系统性评价和不定时专题评价相结合模式。,定时系统评价,是依据市场现有药品使用情况调查,按药品评价指导标准有计划、按系统地组织评价。,不定时专题评价,是依据国家基础药品和非处方药遴选提出需要以及不良反应事件因果分析等需要进行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56页,57,第三节

38、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第九章,三、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内容、实施与处理方式,2.,处理方式,(,1,)我国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处理方式,采取了重点监测,责令修改药品说明书,限制其使用范围、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办法,将非处方转换为处方药或撤消该药品同意证实文件等办法。,(,2,)国外药品再评价处理方式,发出临床治疗警告;修改药品说明书,对新警告信息用黑框标明警示;对存在较严重安全性隐患,但临床急需或没有更加好替换治疗药品,采取限制使用办法;公布临床用药指南,尤其标明严重用药风险并通知患者应采取防止办法。药品被召回、暂停药品生产或销售。药品被撤消上市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57页,58,第四

39、节 药品整理与淘汰,第九章,年,7,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整理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题行动方案,,围绕药品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四个步骤开展对药品整理工作含有高度指导意义,也是在本节中叙述药品整理个别主要理论依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58页,59,第四节 药品整理与淘汰,第九章,一、药品整理概述,二、药品品种淘汰,三、药品品种淘汰方式与处理方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59页,60,第四节 药品整理与淘汰,第九章,一、药品整理概述,(一)药品市场整理,1.,整理和规范药品研制秩序,2.,整理和规范药品生产秩序,3.,整理和规范药品流通秩序,4.,整理和规范药

40、品使用秩序,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60页,61,第四节 药品整理与淘汰,第九章,一、药品整理概述,(二)药品品种整理,药品品种整理是从用药安全、有效标准出发,药品上市后还可能出现一些以前未预料到严重不良反应,一经发觉,都应重新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61页,62,第四节 药品整理与淘汰,第九章,二、药品品种淘汰,1982,年,9,月,4,日,卫生部发出通知,决定将水杨酸钠针剂等,127,个药品品种淘汰;,1993,年,12,月,4,日,又将补血养神丸等,128,个中成药品种给予淘汰;,1994,年淘汰了水泻散等,105,个中成药品种。国务院机构改革后,药品品种淘汰

41、工作也一直在进行,详细工作现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62页,63,第四节 药品整理与淘汰,第九章,二、药品品种淘汰,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撤消了全部含苯丙醇胺(,PPA,)药品制剂;,年停顿销售、使用西立伐他汀钠片(拜斯亭),此药已在全球范围内被淘汰;,撤消了乙双吗啉原料药和制剂同意文号;,年取消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药用标准,在,年版,中国药典,中关木通、广防己和青木香药品标准已被删减;,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63页,64,第四节 药品整理与淘汰,第九章,二、药品品种淘汰,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关于注销布洛芬

42、片等药品同意文号通知,”,,分别停顿使用或撤消了一些企业生产布洛芬片、庆大霉素甲氧苄啶注射液等,104,种药品同意文号,撤消重复发号或同意文号变更品种,389,个,不具备生产范围或省局要求注销品种,36,个。,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64页,65,第四节 药品整理与淘汰,第九章,三、药品品种淘汰方式与处理方法,一是经过修订药品标准对药品品种进行整理、复查,重新进行审核,符合使用要求给予注册登记,对不符合使用要求药品品种在整理中即予淘汰,。,二是自然淘汰。,即医师或群众认为某药品有不安全原因,或认为疗效不佳,或有更加好药品能够代替,造成这些药品不能适应药品市场需要,销售日渐萎缩,企业因

43、为经济原因停顿该种药品生产,按我国法律法规相关要求,当一个药品超出,2,年以上未生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即能够宣告该药品生产同意文号废止,这种药品淘汰称为自然淘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65页,66,第四节 药品整理与淘汰,第九章,三、药品品种淘汰方式与处理方法,三是某一企业生产某一制剂品种淘汰。,依据,药品管理法,第,42,条要求:,“,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已经同意生产或者进口药品,应该组织调查;对疗效不确、不良反应大或者其它原因危害人体健康药品,应该撤消同意文号或者进口药品注册证书。,”,这种淘汰造成后果是某一个特定企业市场该品种在市场上消失,而其它企业生产该品种继续在市场上销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66页,67,第四节 药品整理与淘汰,第九章,三、药品品种淘汰方式与处理方法,(二)药品淘汰品种处理方法,1,从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下达撤消同意文号通知之日起,给予淘汰品种一律停顿生产。,2,依据要求要求办理撤消被淘汰品种药品标准手续。,3,对现存被撤消同意文号药品按通知要求进行处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第67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