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幼儿园环境创设,本章考试的主要目标: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知识与能力。,基本要求: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功能和创设原则,并能结合幼儿园教育实际加以运用。,本章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活动设计题。,1,学习重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与基本方法,以及协调家庭、社区等各种教育力量,2,第一节:幼儿园环境创设概述,一、幼儿园环境的含义与创设目的,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又包括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
2、,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的要素的总和,幼儿园环境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3,目的,主要是利用周围条件对儿童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刺激,激发儿童内在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教育性、可控性的特点,4,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一)物质环境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1.,物质环境的概念,广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中物的要素的总和。,包括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社区绿化,家庭物质条件、居室空间安排、室内装潢设计等。,5,狭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园舍建筑、园内装
3、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的设计与利用及各种材料的选择与搭配等。,幼儿园的物质设备中,幼儿操作的材料、玩具的质量如何是很重要的。好的材料、玩具除了安全、卫生、美观、耐用之外,应有变换性、多功能性,经济性。,6,2.,物质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陶冶儿童性情,激发儿童好奇心,在操作和摆弄各种材料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习社会行为,实现个人发展,如果教师不具备高尚的是的,再好的物质条件都不能充分的发挥,7,(二)精神环境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广义的精神环境泛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整个社会的精神因素的总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狭义的精神环境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
4、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文化氛围等,8,2.,精神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在具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后,对学前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是精神环境,主要表现: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儿童的发展;不良的精神环境如大众传媒中不宜儿童收听、收看的内容,成人不正确的教养态度等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9,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基本要求。,(一)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环境创设的目标要符合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与教育目标相一致,(二)发展适宜性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1
5、0,(三)儿童参与性原则,幼儿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其过程本身应该就是一个积极的教育过程,引导儿童儿童参与环境创设,克服“儿童无能”的思想,(四)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五)经济型原则,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该考虑实际情况,因地就宜、就地取材等,11,补充:幼儿园建筑设计原则,1,安全原则(核心原则),2,适应需要的原则,3,经济原则,4,卫生原则,5,美观原则,6,舒适原则,12,四、幼儿园创设的方法,(一)物质环境的创设方法,主要指幼儿园空间的设计和利用、幼儿园使用的设备、活动区活动
6、材料的数量种类及其选择与搭配等方面的创设,13,1.,空间设计和利用,(,1,)活动室:不宜以绿色为主,绿色使人心跳减慢,小班应该色彩应该活泼一点,活动室墙面布置三部分:,第一部分:房顶和墙面离地面最高的部分,布置主题,孩子视角不容易看到,也不能经常变换,第二部分:中间部分,孩子视线能够经常看到,但用手够不到,活动室的展示区,学期期更换,第三部分:墙面最下面的部分,权利交给幼儿,常用的主题:心情墙、天气预报,14,要求:,相对宽敞的区域,相对固定的位置摆放幼儿的桌椅,适当的位置,配合教学使用,15,(,2,)寝室,幼儿休息的地方,每天午休,2,小时左右,用暗红、蓝色等深色的褚窗帘,床之间间隔,
7、30-50,厘米,通风,(,3,)盥洗室,面积小,按脚印排队,通过文字。图画宣传环保意识,(,4,)走廊,最好的家园互动平台,16,2.,班级设备,主要包括班级使用的家具(桌椅、床、玩具柜、书架、衣柜等)、教学设备(钢琴、电脑、电视机、录音机等)、生活卫生设备(饮水机、消毒柜、洗衣机、空调等),实用性,家具符合幼儿的身高,颜色颜色明快,设计符合童趣,无毒无味,椅子重点不要超过幼儿体重的十分之一,优质的品牌设备,3.,班级活动区的创设,p160-164,17,(二)精神环境的创设方法,学前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环境的创造,1.,建立良好的幼师关系,教师对幼儿具有特别的感召力,师幼关系是影响教育质量最
8、重要的音色。做到以下几点,一、正确理解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社会角度上,平等的社会成员,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幼儿园角度上,师幼关系。是幼儿合法权益的保护者,二、建立师幼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爱护、尊重、信任幼儿,理解宽容他们的错误,18,2.,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幼儿生活中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幼儿情感、品德、个性的发展。积极创设幼儿交往的有利条件,3.,尊重幼儿,让幼儿主动发展,4.,建立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充分利用幼儿集体的教育力,5.,加强教师自身修养,以身示范,19,第二节:常见活动区及其功能,幼儿园常见的活动区有语言区、美工区
9、、科学区等等,总体上活动区要注意简易性、舒适性、感官性、刺激性、稳定性、安全性、卫生,20,一、常见活动区的功能,(一)语言区,以图书阅读为主,配有一些语言游戏。如:接龙拼图、编故事、讨论谈话等。语言区主要功能:,p161,(二)美工区,内容有平面造型、立体造型、自然材料造型、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玩具(包括泥工、纸工,-,折、剪、撕、贴、,玩、绘画、涂鸦、废旧物品制作、纸形、涂色添画等),主要功能:,p161,(三)科学区,内容范围广泛,如探究声、光、电、磁、力、水、空气的活动,主要功能:,p161,21,(四)建构区,可以利用不同材料的各类积木建构高楼大厦、立交桥、公园等。(有拼图、插雪花片、大
10、型积木、插塑、托班的堆高游戏、智力拼板、七巧板、主题公园等。),主要功能:,p162,(五)角色区,有娃娃家、表演区、音乐区、其他角色区如超市、小商店、美容院等。其中娃娃家在各个年龄班都是角色游戏的中心主题,主要功能:,p162,22,(六)益智区,主要内容有计数、计算、分类等数学内容,也有回形针拼图等构图造型,还可以玩棋牌类或者扑克牌,主要功能:,p162,(七)音乐表演区,可以设计舞蹈表演、音乐游戏、打击乐演奏、故事表演等内容,主要功能:,p163,23,二、活动区的设置,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更多体现在科学、合理地设置活动区上。,(一)活动区的设置方法,1.,活动区的设置首先考虑教育目标,区角
11、创设应紧密结合教育内容和目标,要与教育活动同步。如大班幼儿的节奏训练:音乐厅,2.,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区角不宜设置太多,也不宜复杂,应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主,如:娃娃家、故事家、饲养角,3.,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科学区,尝试探索,美工区,-,绘画动手等,4.,活动区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要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可变性,大班的“娃娃家”,-,小商店、小影楼,其数量也应改变,及时更新,24,(二)活动区设置的注意事项,p164,25,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环境创设,一、心理环境的概念及其对幼儿的影响,心理环境指人脑中对人的一切活动发生影响的环境事实,也即对人的心理事件发生实际影响的环境,-,勒温,心理环境,
12、准环境,-,准物理的事实、准社会的事实、准概念 的事实,影响心理环境的要素:幼儿学习、生活的气氛、教师的教育观念等,良好的心理环境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变得充满自信、喜欢探索、乐于交往、敢于面对失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26,二、教师对幼儿心理环境形成的影响,首先,幼儿园教师的观念、态度、言行是影响幼儿心理环境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其次,如果教师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态度、言行得当,就可以敏锐地发现幼儿的各种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因素,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总之教师应当努力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站在幼儿的角度,公正、客观地对幼儿进行
13、评价;以正面激励为主;引导和帮助幼儿参加各种活动;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幼儿园文化假设,27,第四节:家庭、社区教育力量的协调,一、幼儿园和家庭、社区合作的必要性,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一)学前教育离不开家庭,1.,家庭是儿童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社会最基本单元,2.,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3,,家长时重要的教育力量,表现在,p166,28,(二)学前教育需要社区的配合,1.,与社会配合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幼儿园必须在与社会的合作中完成自身的教育任务,发挥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导向作用,29,2.,社区对学前教育的意义,(,
14、1,)社区环境的教育性,(,2,)社区资源对学前教育的意义,(,3,)社区文化对学前教育的意义,综上所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是社会发展对学前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又是学前教育资深发展的内部需要,30,二、家园合作,(一)家园形成教育合力,误解:教师容易以“幼儿园中心”的态度对待家长,认为家长不懂教育,没有必要的配合;或者认为家园和做仅仅涉及教育家长;或将儿童出现的问题统统归为价值的责任,31,(二)家园合作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学前教育,同心协力培养儿童,直接参与:共同商议教育计划、参与课程设置、假如儿童活动等等,间接参与:提供人力、物力支持,或
15、通过家长会、家长练联系簿等将有关意见反映,自己不直接参与,一般家园联系属于家长间接参与类型,32,第二,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偏重智力、技能的培养,轻视社会性的发展,把儿童的自我表达、与同伴交往、自我评价列为最不重要的项目,过分溺爱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加重通过专业教育强化家长,33,(三)家园合作的方法,家长直接参与的方法:,家长开放日,-,定期参园,与孩子一起活动,爸爸、妈妈老师制度,-,家长不定期来园一起组织活动,亲子游戏,-,一起玩参加活动,夏令营,-,组织野外活动,34,家长间接参与的方法:,个别联系的方法,家访,-,教师上门,针对性教育,家园练习簿,-,日常性家长工作形式,双向沟通,连续性,可保存,个别谈话,-,接送儿童时跟家长沟通,集体联系的方法,家长专栏,-,家园之窗、家长须知、幼儿园一周活动,家长委员会,-,民主选举,参与幼儿园工作,家长座谈会,-,向家长汇报情况,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教育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教育方法,35,(四)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一是意识家园合作不够深入,较多停留在表面,表现为“三多和三少”,-,参观的多,参与的少,间接参与多,直接参与少,一次性参与多,经常性参与少,二是家庭和幼儿园教育内容脱节,表现为只是一起玩,很少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