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性学习补充题一、在“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相关的材料。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1、下面是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阅读后用一个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材料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 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材料三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孟子的治国思想:仁政(施仁政、民贵君轻、以民为本_2、请从下面的材料中任选一句孔子的名言,说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
2、德,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示例: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传统美德:热情好客; 现实意义:开放的心态,广交朋友。 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传统美德:谦虚好学;现实意义: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 名言:礼之用,和为贵; 传统美德:重礼尚和; 现实意义:追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二、看故事 猜成语 明事理学做人(1)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韶乐. 谓其“尽善矣,又尽
3、美也!”(极动听优美)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 (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现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 (2)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 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学者啊?”( 发愤忘食,乐而忘忧) (3)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
4、弹瑟啊? (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4)有人指责孟子不尽力帮助齐王。孟子便解释说:“比如说,天下有些易活的植物,假如把它放在太阳下晒一天,然后再把它放在阴冷的地方冻十天,即使是生命力再强的植物也会死。我见到齐王的机会少之又少,即使给了他些良好的影响与帮助,我一离开,一些和我主张不同的人,又带给他许多不好影响。我怎么能使齐王的思想、品质好起来呢?”(一曝十寒:原意是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三、.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孟子。(8分)为
5、了让我们走进孔子和孟子这两位先哲,为了让他们的思想光环也闪耀在我们这代人心中,老师组织我们上了一节“我所了解的孔子孟子”综合性学习课。 课伊始,老师让我们展示交流各自为本次活动拟写的对联似的探究主题。你拟写的探究主题是: 。走进孔子孟子,了解儒家思想;了解儒家思想,传承传统文化;学习儒家思想,缅怀孔孟先哲本次综合性学习有一个向同学们进行“孔子孟子知多少”的调查。请你根据已有的信息,填写下面调查方案的空白部分。A、 ;B、实施调查了解,做好具体记载;C、归类调查结果,梳理主要信息;D、 。A、确定调查对象,小组具体分工D、拟写作提纲,写调查报告。 请简述你所了解的孔子或者孟子的有关知识。(生平、
6、思想、事迹等,不少于三个内容)孔子与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被尊称为“圣人”和“亚圣”。他们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影响。孔子弟子三千;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学思想至今沿用. 回顾本次活动全过程,你一定会发现组织此类活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请你为今后此类活动的展开提一条建议。四、某班同学开展了一次“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以趣味性的语文知识竞赛为主。下面15道题,你一定能完成的。1.孔子和孟子分别被后人尊称为什么?圣人;亚圣2.“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这条广告语拟得好吗?请简要赏析。该广告语
7、形式上运用对偶辞格,节奏明快;从内容上看文学意蕴也很浓厚。3.“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这副名联称赞的是:.孟子。4.据说孔子周游列国来到宋国时,遇到强盗抢劫,身边只剩下子路、颜回两人。中午时,三人又饥又渴。而囊中只有一文钱。他们来到一食店门前,见店牌上写着“馒头一文钱一个”。但孔子却向主人要了九个馒头、三碗汤。吃完走时,被主人拦住。孔子指了指店牌,店主一看,便无话可说了。原来,孔子已将店牌上的一个字添了一笔。如果他再添一笔,店主会更加吃亏。请问,孔子改动的是哪一个字?他还可以怎样改?.把“一”添一笔改为“十”,还可再添一笔改为“千”。5、填空题(1)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期鲁国人。
8、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 和- 。(2)孟子, 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被尊奉为“- ”。(3)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 的书。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将 论语、 大学、中庸 、孟子 合编为“四书”,其中 被列于首位。元明清六百年间,“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5)孔子的教育观而孔子的教育方法实际就是素质教育的前身: a)、 “听其行而观其行”(强调实践的作用) b)、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省也”(强调榜样的作用) c)、 “以友辅仁”(强调社会关系的重要性) d)、 “不迁怒不贰过”(强调受教育者端正态度的重要性,不要迁怒他人,知错能改) e)、 “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严于律己) f)、 “各因其材”(强调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