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696675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PDF 页数:100 大小:5.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备课教案六年级语文教学进度表科目语文教学 班级六年级教科书 名称及 册数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上课 时间8.25每周 节数6总授课 节数102考试 次数2周次时间预定进度,页数起讫18.258.28121628.319.434、词语盘点71339.79.11口语交际习作一、31顾拓展一141749.149.1858183459.219.25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353869.2810.29123954710.510.9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三、回顾-拓展三5558810.1210.1613165970910.1910.23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四、

2、回顾拓展四71751010.2610.30期中质量检测1111.211.6172076941211.911.13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五、回顾-拓展五95971311.1611.20综合性学习:亲叩诗歌的大门981131411.2311.2721241141311511.3012.4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七、回顾-拓展七1321361612.712.1125281371481712.1412.18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1491511812.2112.25选读课文181521711912.281.1复习201.41.8考试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教材的基本结构1教材继续按专

3、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 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 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 读材料”两大部分。二、教材的主要特点1、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2、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3、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5、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6、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

4、、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 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 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 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教 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 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 的,要适时做好铺垫。2、识字、写字教

5、学3、阅读教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 作的能力。(1)、首先理清专题的脉络,弄清楚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结合专题学习重点来组 织教学内容。(2)、教学时注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地发挥。本册教材大多数课文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关注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是学习课文要 完成的任务之一,但是,人文内涵的开掘要适可而止,不可脱离文本,更不可不顾学生的思维发展 水平。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从课文自身的特点出发,根据专题学习重点精心

6、编写,应当是教学课文的 主要依据。本册教材课后题主要体现以下学习要求:指导朗读、默读;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 文,体会表达效果;积累语言,鼓励运用。4、口语交际教学5、习作教学本册教材对习作做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 7次习作,其中有一次 与口语交际安排在了一起。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3次小练笔。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前面说过,本册教 材每一组习作,都根据习作内容,相应地提出了要求。教师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 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

7、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2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阅读材料后都有提示语,提示阅读要求、方法或提供相关信息。如“我能把这首五言律诗背下来”,点明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并提出背诵要求;“通过想象,我仿佛看 到了这首诗描绘的情景”,提示注意运用想象了解诗歌内容。教学中要落实要求,背诵相关诗歌,理 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诗歌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 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如,第一组,口语交际和习作合在了一起,教材提供了三个角度,有的先写后说,有的先说后写。对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

8、一种是自 由组合,分别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如果采用第二种 方法,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材内容,教材中提示先写后说的,可以改为先说后写等。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教材没有在每一组 中对习作修改给予提示,并不意味着某次习作可以忽视修改。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 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 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下来。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 性的练习活动。本册安排了 3次小练笔,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

9、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适于学生 的练笔。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教师不宜拔高要求。止匕外,还可以鼓 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日记或写读书笔记,是积累素材的好办法。6、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本册教材综合性学习的安排与五年级教材相同,有两种呈现方式。随课文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在 第二组,可与国庆节期间的庆祝活动结合起来进行。第六组的综合性学习,请注意以下几点:阅读材料辅助活动的开展。第一个板块“诗海拾贝”主要安排了“搜集诗歌”“整理资料”“欣 赏诗歌”三个方面的活动,其中,安排后两个活动其用意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搜集到的诗 歌,大致了解诗歌内容。提供的阅读材料,安排了不同的诗歌

10、种类,有从诗经中节选来的,有 五言律诗、词、散曲,还有中国的和外国的两首现代诗,它们大多写的是自然景物。从这样一些角 度安排阅读材料,目的是对学生整理资料、给诗歌分类给予一些启发。第二个板块“与诗同行”,安 排了朗诵诗、同龄人写的诗、诗话以及与读诗的体会相关的文章,也是为动手写诗、开诗歌朗诵会 等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本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活动之初最好加强计划性,把活动计划的落实与 写活动总结结合起来,把活动计划的制订、活动的开展、计划的落实纳入活动总结中,更为科学、合理。当然,活动总结也可以写其他的内容。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开掘教材资源。除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

11、交流平台外,教材中安排的资料袋、阅读链接、日积月累、课外书屋、展台台甚至插图,都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 分,要把握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充分、灵活地运用教材资源。四、教学总目标(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

12、会其表达效果。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 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3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 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 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

13、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 篇(段)。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 少于100万字。(三)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 素材。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 表述。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四)口语

14、实际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五)综合性学习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 究报告。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 结。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第一

15、组单元分析编排本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 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三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 断丰富语言的积累。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供选择:想象自己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4说和写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听音响,说和写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的;交流暑期生活感受。“回顾拓 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弓I导学生交流对课文表达特点的认 识,积累诗句,阅读与语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等内容。教学时,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 点,融会贯通,达到教学的最优化。教学本组教材可

16、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 时,习作2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1、山中访友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二、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四、教学重点掌握本课8个生字,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五、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7、(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1、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4、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

18、者当时心情很好?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桅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 友。(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练习说话。(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

19、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 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5我执照瞅微博第甘福然豳姬象雕懒碱方郴涮湎啊耨碰重虢榴女脖绪胸嫡这蒲 汩俺澎漪的你幡俑联想到小侨么是邀费培样唱和好处你依形象地制阴霾轿I的根就辘丽了酶港鹰 震嵩蔺作凰有报想了你劈对跳帽梅慧崖片慵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 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 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2、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 之间感情很真挚)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

20、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 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 经发生过了哪些事?(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六)、抄写词语,自主背诵1、抄写

21、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瀑布陡峭身躯津津乐道蕴含侠客2、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第二课时(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 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二)、朋友相见,感受情意1、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 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2、交流探究,品评赏读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 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

22、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2)有感情地朗读。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 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23、?)(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 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 6写下来。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山泉回答道:“”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 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

24、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 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 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 的恩泽?(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 等)(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4)齐读一

25、遍。(三)、作别朋友,临行寄语1、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2,山南一、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二、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四、教学重点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五、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六、教学过程第一课

26、时(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下面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2、揭示课题山雨,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读题。(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 读顺。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7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教师板书:雨起、雨中、雨后)(三)I学习“雨起”,感知“悄悄”1、看,山雨来了。请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感

27、受?2、练习说话,朗读品评。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1)自由读这句话,感受雨来时带来了怎样的感觉?(悄悄然的、有节奏的)(2)就带着这种静悄悄的韵味有感情地朗读。(四)、学习“雨中”,感悟神奇1、雨就这样悄悄地起来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播放磁带或光碟),竖耳听,你似乎听到了什 么或看见了什么?2、那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 给你的感觉。3、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话语,将 它们划下来。4、有侧重地交流、品析、朗读。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

28、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 而近(1)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 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2)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并点拔,然后集体有感情地朗读。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 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2)雨丝是飘飘洒洒的,还会是怎样的?请换一个叠词来说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用心灵去感受。教师配乐范读。(3)带着遐想朗读。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

29、清新的绿色仿佛在 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1)自由读,感受雨中的绿。(2)讨论:如何理解”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 话。(五)、学习“雨后”,感受韵律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2、汇报交流,自主朗读。教师适时点拨。(六)、通读全文,积累背诵1、分小组轮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味。2、自由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3、草虫的村落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

30、写喜欢的语句。二、方法与过程目标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8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二、方法与过程目标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四、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五、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激趣导入1、播放夏日虫鸣的声音。2、交流:你听到了什么

3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总能让人陶醉,走进去使人流连忘返。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步履慢步走进草虫的村落,去享受大自然为我们带来的乐趣吧!(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语。(找出来,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2.寻觅作者的踪迹。作者的目光分别到了哪里?(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三)、静读课文,感受情趣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2.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是哪些?(四)、回归整体,提出疑问(为第二课时做准备)1.接读课文,简单评价。2.引导学生就课文各个方面提出问题。(能马上解决的相机解决,与后面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师 作好记

32、录,作为调整下堂课教学内容的依据。)预设:“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还看到了什么?作者怎么知道小虫在做什么,想什么呢?作者是怎么写得如此生动,有情有意的?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内容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二)、品读课文,体会表达1.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预设内容:(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抓住“真想”“可惜”)把这种心思读出来。(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

33、奏得怎么样?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9听录音一一虫鸣,读句子。(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 灵唤出来J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联系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小虫驻足痴望、“村民”熙熙攘攘往来、意味深长地对 视、像南国的少女、交流、攀谈的投机)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出示课文开头:“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

34、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J(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小组交流,讨论、总结)(三)、积累语言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2.交流摘抄卡,读给同学听。3.背诵摘抄的内容。4.提倡尽可能地在习作中用一用。1.配乐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2.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你 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随堂落实“小练笔”)4索溪峪的“野”一、知识与

35、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习作者通过优美的语福字里行间的透漏出自己的情感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四、教学重点学习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的透漏出自己的情感的方法,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 光。五、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的透漏出自己的情感的方法。六、教学设计(一)、课件展示,揭题导入1、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二)、简介索溪峪(三)、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10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

36、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3、抓题眼,引入研读。(四)、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 人的“野”的?3、赏析。(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进行教学)赏析“山是野的。”a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 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

37、格的美。)(先概 括特点再具体描写。)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 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J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 怕。)d有感情朗读,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赏析“水是野的。”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 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

38、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 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 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J和“游人也野了起来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弓I号的含义。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 J“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返朴归真”的意 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课

39、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我们身临其境。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味,读 中想象。(1)自己选择一部分练读。(2)合作读。(3)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 变得“野”起来。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2、课后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读,注意体会:他们对索 溪峪的感受是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词语盘点

40、教学目标:111、让学生整理本单元生词,积累词汇。2、通过让学生造句,能更加熟练的运用本单元掌握的词语。教学重点:巩固掌握本单元“词语盘点”中的词语。教学难点:运用本单元“词语盘点”中的词语。教学过程:一、引入二、教学“读读写写”1、学生推火车读各词,教师正音,其他学生跟读。2、教师领读。3、全体学生齐读。4、理解词语含义。5、抄写词语。6、全体学生再次齐读。二、教学“读读记记”1、学生推火车读各词,教师正音,其他学生跟读。2、教师领读。3、理解词语含义。4、抄写词语。5、全体学生齐读。四、词汇运用任选几个词语,让学生造句。口语交际习作一一、学习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

41、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二、教学重点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三、教学难点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揭题导入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 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

42、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 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 12楚。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 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三)、分块讨论,组内交流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

43、进行准备。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四)、示范带动,交流评价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为增强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 流。3.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第二课时习作(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同学们也 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 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

44、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 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我是一棵义义树;小树与鸟的对话;雪的自述;大自然的声音;蟋蟀在唱歌;听雨;游XXX3、习作要求。(投影出示)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

45、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第三课时习作(一)、朗读赏析,交流评议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2、学生交流评议。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二)、再次修改,誉抄习作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回顾拓展一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 13的方法。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学习重点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 的方法。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学习难点

46、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 方法。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 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 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 书籍。二、日积月累(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

47、想象,抒发情 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a学生自由吟诵。b尝试理解。(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a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

48、不做 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b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 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 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 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c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14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 集中到菊花上

49、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 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 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趣味语文(1)自由读故事。(2)同桌自己的理解。(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单元教学反思:第二组单元分析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 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 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

50、女的爱国情怀,增 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本组教材还 15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 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 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5.詹天佑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杰出、修筑、设计等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3、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方法与过程目标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天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