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696648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PDF 页数:103 大小:4.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化学学习方法专题一:如何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化学知识 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的。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 掌握化学知识。那么,如何正确观察实验、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首先,应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观察的重点。设置课本实验的目的在与实现某一学习目的,实验目的决定了实验观察的重点。只有明确重 点观察的内容,抓住本质的现象,才能有效地观察,有效地学习。如在初中化学序言课的实 验,所设置的几个实验都是为学

2、生顺利理解和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设置的。因此,观察的 重点应放在反应前后物质是否发生质的变化,从而确定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如镁带 的燃烧实验,观察的重点是铁在燃烧后的产物的性质和镁带有何本质的不同,确定反应是否新物 质生成,从而判断该反应是否属于化学变化。而不能仅仅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这一非本质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的目的一一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 化的实质。其次,明确观察的要素和程序,全面、有序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对于实验,特别是一些过于复杂的实验,往往存在多个实验观察的要素,实验过程中必须全 面、有序地进行观察,才能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从而深入

3、、全面地掌握化学知识。那么,如何有序地、全面地观察化学实验呢?第一阶段(实验前)观察要素为:1、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如反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2、反应条件(如是否加热、通电等);3、反应装置(用什么作反应器具、装置有何特点等);4、操作顺序(如何组装实验装置、添加药品先后顺序如何等);5、其他(如药品的用量、实验注意 事项等)。第二阶段(实验中)观察要素:反应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如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气 体生成、是否有沉淀析出、是否发光、放热等)第三阶段(实验后)一一观察要素:1、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3、仪器拆分顺序;4、仪器整理等。随着实验的深入和知识

4、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全面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全面 掌握化学知识。如果不能全面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往往会因为观察的片面性而导致种种问题,如 无法获得全面的知识。更为严重的是在实验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回导致失败或危险,如加热固 体药品时,试管口为向下倾斜,导致试管破裂;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如果不遵循实验前先 通氢气一段时间后再后加热、实验后先撤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撤氢气的顺序,必然导致实验失败 和危险(爆炸)等。第三、协调多种感觉器官。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不仅仅依靠眼睛观察来完成。在很多实验中,还需要借助手、鼻等感 官。如第一章关于硫燃烧的实验中,除用眼观察之外,还需借助鼻闻(二氧化硫

5、的气味)、用手摸(摸集气瓶感觉热现象)等。只要这样,才能全面获得感性的材料。止匕外,实验现象的观察过程中,还要克服下列不良习惯:1、只注意强烈刺激作用的现象,而 忽视其他现象;2、由于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忽略了稍纵即逝的现象;3、只注意观察实验过程 中的现象,而忽略对实验操作顺序、装置特点的观察;4、只观察不思考等。专题二:化学学习中学会提出问题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发现问题或能否提出好的问题标志着他的学习水平的高低和能力的 强弱。从学生学习化学情况来看,提不出问题或者提不出好的问题,往往成为中学生学习化学过 程中的常见问题之一。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不牢靠、不善于抓住事物之

6、 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不善于善于观察和思考等。由于这些缺陷的存在,导致许多学生对问题视 而不见,无法发现问题。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 过程。因此,不会提出(发现)问题也就不能主动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水平低下。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是在对事物进行全面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正向和逆向思维 活动来实现的,它具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下面介绍中学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些方法,供同学们 学习时参考。方法一:逆向思考,提出问题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对某些化学事实从反向进行思考,改变某一或某些化学事实的叙述方 式,变正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从逆向提出问题。例如,序言中提

7、到:在化学变化中 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逆向的角度提出“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的反应是否一定为化学变化?”问题。方法二:觉察异常,发现问题该方法通过观察某一事物或某一过程中的“异常点”,从而有针对地提出问题。由于“异常点”中往往隐含许多问题,于是,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异常之处发现问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用容器盛装固体物质,容器的口总是向上的,而序言实验4中,盛装固体碱式碳酸铜的试管 其管口却是要略微向下倾斜,这是为什么?方法三:善于对比,发现问题化学事实往往存在相同或相异的地方,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对不同的事物或化学事实进行对比

8、,通过比较事物间的不同提出有关问题。氧气和臭氧均为只有氧元素组成的单质,那么,“它们是否 属于同中物质?其性质是否一样?”又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氢气必须“早通迟撤”,而 酒精灯加热却要“迟到早撤”,这是为什么?能否调换顺序?方法四:穷追不舍,刨根问底具有某种属性的物质往往有多种,而且某种物质通常具有多种属性(如用途)。课本限于篇幅 或其他原因,不可能对有关事物的属性一一加以罗列。学习过程中,应学会穷追不舍,发现问题。如,课本中有谈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里说分子仅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 一种微粒。那么,“除了分子之外,还有那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呢?”方法五:联系

9、实际,发现问题实际生产生活中存在许多化学现象,其中隐含许多化学知识,学习时,要善于联系实际,发 现问题。如“油库为何要严禁烟火?”“干燥的夏天为何常见鬼火现象?”等等。方法六:探求因果,提出问题抓住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由“果”导“因”或由“因”推“果:这是常见的发现问题或提 出问题的一种方法。我们知道,元素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存在下列关系:用途结构 性质 制法保存于是,学习过程中,抓住“果”(物质的性质或用途)来探求“因”(物质的结构或性质);或 抓住“因”推到事物的“果”。如进行氧气用途的学习时,可以提出“氧气为何可以用于炼铁、航 天和气焊?”问题。方法七:改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问题化

10、学概念包含内涵和外延两部分。内涵所反应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而外延是指概念 的对象范围。如“单质”和“分子”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可以表示如下:概念内涵外延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物质化学性质微粒通过改变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可以提问:(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2)“分子 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这两种说法是否正确?上面介绍七种常见的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的途径,掌握这些途径,将有助于发现问题。希望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利用以上途径,经常问一问、想一想,努力提高学习能力。专题三:学会加工加工,指的是对所感知的事物通过特殊的思

11、维方法对获取(感知)的饿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是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取得联系,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加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是高效获取知识的基本条件之一。对信息加工的重要方法有:1)类比法;2)比较法;3)质疑等。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会这些 策略,从而顺利实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如何类比、比较和质疑呢?第一、学会类比类比是根据两类或两个事物之间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识所作出的一种推断。这是加工的重 要方法。它既可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也可使陌生的事物熟悉化,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 掌握。这种方法在学习中广泛地得到应用。如在高一学习卤族元素极其化合物性质知识时,抓住

12、 该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个,从而类推出它们的单质及化合物 在化学性质上具有与C12与及其化合物相似的化学性质,从而顺利实现卤素其他元素对应单质及 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这里应该注意的是:1)要考虑不同事物之间的可比性。即善于发现事物相 同或相似的本质上属性,只有本质上属性相同或相似,才能作出类比;如卤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 子数相同这一本质属性,为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类比提供基础。2)要注意类比的或然性,正确类比,防止类比的负迁移。换句话说,就是在抓住事物共同属性的同时,也应注意差异性一 面。如卤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由于其电子层数不一样,因此其化学性质上还

13、是存在 一定的差异。例如,不能有Ck+lLO=HCl+HClO类推出F2+H2O=HF+HFO等。第二、学会比较比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易混淆的相关事物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常用的比较方法 有对立比较、差异比较和对照比较等。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和还原、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属于对立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这些概念内部间的对立面来比较,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实现记住一个就掌握另一个的一箭双雕的效果。又如对易混淆的同位素、同 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学习时着重从其定义、特征、使用范围等差异面进行比 较,抓住各自的不同点,从而掌握四个概念。要学会比较,关键在于对

14、化学事实进行分析,弄清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这样做不仅能揭示事物的关键特征,而且还能更加容 易掌握新概念的涵义。第三、学会质疑质疑就是追问为什么,或者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已有的事物,达到对化学事实的深层理解。能否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往往标志一个人学习水平的高低或学习能力的强弱。要善于质疑、发现问题,必须学会对事物进行全面的观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正向、逆向思维 等活动来实现。它具有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常见的途径能和方法有:1)变正向思维为逆向思维,提出问题;2)观察事物的异常点,发现问题;3)对不同事物做对比,发现问题;4)穷追不舍,刨根问底;5)联系实际,大胆质疑

15、;6)探求因果,弄清关系;7)改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 问题,等。专题四:学会阅读阅读和观察一样,也是感知化学事实、获取信息的重要方法。会不会阅读、研读到什么程度 直接影响到所感知信息量的多少、深浅以及学习效率等。如何才能有效地阅读呢?第一、学会速读速读是一目十行的阅读。它主要是为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信息。通过速读,对课本知 识的内容和逻辑结构作粗步了解,并明确所需感知事物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为精读提供“物 质基础”。速读的技巧主要有:(1)意群扫描试阅读。这种阅读并不是以字或词为单位进行阅读,而是以意群为单位进行阅读,掌握化学事实基本意思即可。(2)浏览。即对全文粗略阅读,达到 对内

16、容的大体了解或整体认识为目的。(3)跳度。即对自己所要了解的特定内容进行阅读,以便 搜寻特定信息资料或捕捉重点。对于速读,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可以提高获取知识的效率。但速 读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如跳读,只能获得自己所需的内容,对化学事实的整体概貌无法搞清;又 如浏览,无法获取化学事实背后隐含的深层的东西,仅能获取知识的概貌。象采用浏览方式预习 盐类的水解内容时,仅可以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1)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实质;2)强碱 弱酸盐、强酸弱减盐的水解情况;3)盐类水解的应用;等等。第二、学会精读精读一般是建立在速读的基础上的更进一步的阅读。其目的在于研究速读过程中所感知的化 学事实的重点、难点和疑

17、点等,深化对本节知识内容和逻辑结构的理解和掌握。精读的主要策略 是学会聚焦。所谓聚焦,是指在阅读时抛开冗余信息和枝节信息,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有效的信 息上来。如在阅读盐类的水解时,通过速读,明确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盐类水解的实质上。于是,在此基础上把注意力聚焦在这一内容上,深入研究课本中相关段落的内容,从而概括出盐 类水解的实质。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对于所有的重点知识如化学概念、原理等的阅读,都必须做 到精读。对这些内容所涉及的字、词、句甚至段等都要精研细读,反复推敲,从而掌握所学内容 的精髓。如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一种微粒”是概念的外延,“保 持物质化学性质”是概

18、念的内涵。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分子保持的是化学性质,而不是物理性质;同时分子仅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不是所有能保持化学性质的微粒都是分子,也可能 是原子等,明确这些对化学的深入学习很重要。第三、读思结合阅读教材,仅停留在“读”的基础上是不够的,只“读”不“思”,仅能获得化学事实的表象 知识,而对于深深隐含在表象内部的、深层次的知识往往就无法感知,从而影响对化学事实的全 面深刻的感知。因此,要边读边思,注意对表象的知识进行大胆的质疑、提出问题、多问“为什 么、是什么、怎么样”,将表象的知识与相关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并对 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比深化,确保深入全面的掌握。

19、例如,在阅读初中有关氧化反应内容时,课本在列出硫、铁、碳等与氧气反应后,提出“我们把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在这里为什么指“与氧反应”而不说“与氧气反应”?“氧”是否就是氧气?如果不是,那么“氧”指的是那些物质等?如果能够这样深入去分析,就能更加深入地掌握氧化反应的概念。止匕外,阅读的同时要兼顾动笔,作好读书笔记,记录阅读过程中所提炼出来的内容如教材的 逻辑结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和疑点内容以及学习体会(如突破难点的方法、有哪些创新的记 忆方法等),以利于下阶段的学习。专题五:化学课本空白栏的利用打开高一新版化学课本,同学们立刻会发现:课本中的每页被明显地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其 中

20、一部分印刷着章节的正文内容,其面积约占书页的三分之二;另一部分则印着与正文相配套的 注释、插图等内容,约占书页面积的三分之一。由于注释、插图等辅助性内容的篇幅总是有限的,因此在此部分中留出了大量的空白。要明确编书者留出这些空白并不是浪费,而是旨在通过同学 科学、合理、有效地加以应用,使空白处成为同学们发挥才能的自由空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习。然而,从过去课本使用情况来看,很多同学并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甚至有些同学在 空白处信手涂鸦、胡乱地写些与学习毫无关系的内容,使空白栏失去应有的作用。下面和同学谈 谈空白栏空间的使用。一、利用空白栏记录预习时的疑点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

21、、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客观上决定了其 内容的抽象性。因此,作好课前预习便成为学好化学的前提。由于化学内容的抽象性,因此在预 习过程中总回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又是学习的重点或难点内容。这就要求同 学们在预习过程中善于把这些问题提炼出来,并记录于课本相应内容的空白栏处,以便在上课时 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回里哟内个空余时间和同学讨论、查找资料等。因此,在空 白处作好预习疑点的记录,能为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学习的自觉性起相当重要的作用。二、利用空白栏记录老师讲授的重点和所得到的启迪听课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学习时要认真听课。特别是要带着 预习过程

22、中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侧重地听课。在听课过程中,要很好地利用课本的空白做好记 录。记录的要点主要有:(1)老师上课时所讲的重点知识;(2)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突破 难点的思路和方法;(3)老师在实验过程中所强调的现象、结论和有关注意事项。止匕外,还要记 录听课过程中受到的启发、闪现的灵感以及发现的新问题等。记录下这些内容将为课后的复习与 研究、归纳与总结带来极大的方便。三、利用空白栏记录课外补充材料学习过程总不免要阅读适量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帮助消化所学的内容、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一本好的参考资料总会在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剖析:(1)教材的重点和难点;(2)知识点间的联系网络

23、;(3)学习方法;(4)典型例题剖析;(5)知识的延伸和拓展等。这些 内容中总有一些往往是教材所无法包含或所未直接给出、教师授课所无法涉及的。因而,在研读 这些内容时,应及时把有价值的东西在教材相应的空白位置中予以记录,以便复习时总结与提高。四、利用空白栏作好学习总结作好总结是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对知识的运用与记忆的有效手段,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前提和 保障。学习时要注意运用好空白栏作好总结工作。在进行课后复习时,要学会用简明的语言对本 章节所学的内容做简要总结,并把总结语言记录于空白处,便于记忆。在单元或某些章节副系时,要对前后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找出异同、提炼规律、形成知识网络,记录于单元或章节空

24、白栏处,便于知识的提取与运用。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对学习方法也要不断加以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提 出注意事项和今后努力方向等,把这些内容记录与某显要的位置,便于今后学习参照。化学学习过程中如能按上述要求科学、合理地使用好课本的空白栏做详实的记录,那么,你 的课本将成为一本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百科全书”,为将来的复习、备考带来极大的方便。专题六:考试说明学习在指导学生学习考试说明时,老师最好的做法是:把考试说明的“考试内容”逐条 分解,对每一内容、每一能力要求都精选相应的近年的高考试题或题型示例中的试题来进行诠释,让学生真正明确考试的内容与要求。同时要求学生限时完成附录中的高考试题,明确自己的差距

25、。对于学生,在总复习过程中,要时时对照考试说明的知识要求,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在总 复习后阶段,更要回到考试说明中,用考试说明进行自我检测,查缺补漏。具体做法如 下:在通读考试说明“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采用尝试回忆的方式,对每一条内容做回 忆。回忆的要素主要有:1)对于基本概念,可以问成“什么是”或“是什么”,如“什么是元素?,“什么是化合价”等。对于“了解”层次的概念,要求能够精确地回忆出相关概念的具体内容;对于“理解”或“掌 握”层次的概念,则在明确具体内容的基础上,还应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这些关键的内容 进行推敲,并试图通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改变的讨论,精确地掌握概念。如在回忆“

26、分子”的概 念时,在回忆具体内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讨论:a、能 否把“化学性质”改为“物理性质”或“物质性质”;b、概念中指出,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一 种微粒,其他那些微粒也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考纲把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放 在一起,它们之间有何关系?等等2)对于规律或原理,考纲的要求一般是“理解”或“掌握”层次,是化学学习和复习的重点 内容,要化大力气去掌握。这一部分内容,回忆时则要明确规律或原理的具体内涵、有何应用、使用范围、注意事项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全方位掌握。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回忆时应 抓以下几个方面:a、定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7、?b、有何适用条件?c、化学反应中为何存在质量守 恒?d、该定律在解题过程中有那些应用?e、该定律能否作进一步的拓展或推广?等等3)对于涉及物质性质的内容,如元素化合物或有机化学知识,针对考纲要求,对具体的物质,可作如下的提问:a、该物质有那些主要的性质(物理或化学的性质)?那些性质属于通性?那些 是特性?b、为何该物质存在这样的性质?c具体的化学性质各对应那些反应?d、该物质的性质决 定了该物质有何用途?如何制取?在自然界中以何种形式存在?4)基本技能类的知识如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内容,应明确书写步骤、方法、注意事项、如何防止错误等;而且还应明确各种式子对应的意义。如对上述

28、内容能够很好的回忆,说明对这一知识已经较好地掌握。相反,如果不能正确的回 忆,说明自身还存在问题,应重新回到课本,温习温习,直到掌握为止。第一单元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 关系非常密切。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课题分析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

29、课题,能否上好这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 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 步实现的。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材抓住这种情感,导出了“什么是化学”“化 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 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绪言课,属于非知识性教学,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 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进

30、化学。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教学中,建议通过趣味性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使每个学 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的了 解。设计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做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学生看书上的彩图,感知到化学真 奇妙一学生看录像带,初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f带着问题,学生看书,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 人类的关系一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例子。初步感知“观察”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 性一假设“没有化学”,让学生预测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进一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f指导化学 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31、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做写上“化 学”两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让学生将碱溶 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的“化学”两 字。创设趣味性化学情境,激发学 生的好奇心。导入要求学生看教材中猫插图、图9及图1-10看图片思考让学生在欣赏精美的图片中感 知化学的魅力,激发强烈的求 知欲。讲解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 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 的神奇效果。这节课,我将与大家一起走 进化学世界,领略化学魅力。结合图片中有关化学材料的介 绍,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作 用下,深切感受到学习化学的 重要性。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 化学情感。创设情境(引导发现)

32、播放录像:走进化学世界(或幻灯片)欣赏:走进化学世界利用录像(或幻灯片)中丰富 多彩、接近生活的画面,创设 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 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化学?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阅读教材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对化学的 认识。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介绍普通铜制品和纳米铜的性质与 用途,提高学生对“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认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对 化学科学的认识,树立学以致 用的意识。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 量的事实,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 的关系。引发学生对化学的亲近感,感 知学好化学的重要

33、性。让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 现象或事例。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确立“从生活走进 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意识。深入探究假设: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小组讨论,提 交结论。让学生在猜想,解疑中体验化 学知识的重要性。归纳总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让学生真正理解“从生活走 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 内涵,树立学好化学、造福人 类的远大理想。学习方法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学习方 法和学习要求上,给予指导。活动与作业1.阅读“绿色化学

34、”。2.预习课题2。板书设计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3.化学学习方法。(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第一单元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技能目标:怎样学习化学?如何学好化学?情感目标:化学为人类发展所做的贡献,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化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观察实验,阅读讨论一归纳小结,指导学法。【教学用品】滤纸、酚做试液、氢氧化钠溶液、盐

35、酸溶液、浓氨水、浓盐酸、集气瓶、玻璃 片等用品。【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言】同学们,今天陆老师首先来给大家“变几个魔术”,严格来说是做几个实验。请看下 面的演示。【演示】将两只预先已分别滴入几滴浓盐酸与浓氨水的集气瓶口对口,抽去玻璃外(如下图所示)。师:观察原来两只集气瓶是否有异样?生:都是空瓶,无异样。师:抽去玻璃片后,有什么变化?生:空瓶中出现大量白烟。师:怎么回事?如何解释?(学生思索,同桌同学小声切磋,最后还是摇头。)师:目前还无人能解释,那我们就暂时放一下,先看下一个“魔术(实验)。【演示】预先在两张圆形的滤纸上用酚献写上化学二字,将两张滤纸贴在一张长方形的白纸

36、 么异样吗?生:看不出,好像什么都没有。师:再将一喷壶中的液体(氢氧化钠溶液)喷少许上去,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生:出现了红色的“化学”二字。师:很惊奇吧。下面还有更惊奇的,陆老师又将另一喷壶中的液体(稀盐酸)喷少许上去,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生(惊讶):看,红字又没有了。(班级气氛热烈,很多学生都在讨论,既想解释,但又解释不清。)师:以上实验用你们现有的知识(已学过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知识)能否解释?生(摇头):无法解释。师:是的,目前我们还无法解释,但在这里我们将这两个实验的原理留给大家思考,谁最先 解释出原因的,老师有奖。好了,言归正传,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

37、我们必 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点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二环节:阅读讨论,开阔视野。教师指导学生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内容。1.什么是化 学?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 展的影响。4.怎样学习化学?阅读后,学生讨论,同桌、前后桌学生都可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可辩论,包括提出新的问 题。师:有同学知道什么是化学吗?(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很快根据教材第3页的内容回答。)生: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师:化学这门科学是现在才有的吗?有同学知道

38、化学的发展历史吗?生:很早就有化学这门科学了,古代就有了。生(反驳):不是,化学建立至今只有200多年。(学生争论较大,教师指导学生归纳化学如下的发展阶段。1.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2.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3.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4.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5.绿色化学:化学发展的趋势、方向。)师:化学的发展史中记载了很多,也经历了很多,对人类有巨大贡献的化学家也很多,如居 里夫人、拉瓦锡等。同学们可用课余时间上网或查阅图书资料,了解到更多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师: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经过漫长的历史

39、建设起来的化学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生1: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制造出了很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如书上讲的超导体、记忆金 属等。生2: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治病救人,保障人体健康。生3:农药、化肥的发明和使用,使农作物高产满足人类的需求。生4:但农药、化肥也带来了污染。(学生回答热烈,回答中有课本上介绍的知识,有课外知识,既有关于化学对人类的贡献,也有关于化工生产带来的危害。)师:同学们讲了很多,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 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点出课题1)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 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目前同学们要做的

40、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为人类造福打 好基础。那么,如何能学好化学呢?第三环节:归纳小结,指导学法。生】:我们要学好化学,一定要上课认真听讲。生2:一定要积极思维。生3:一定要认真完成化学作业。生4:一定要不懂就问。师(学生回答了很多,教师进行归纳。):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以下“六个字”。动脑思考、反思。动口提问、交流、解答。动手一一实验操作、探究、验证。【结束语】师:本节课,同学们看了、说了、知道了什么是化学,化学的简单发展历程及化 学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布置作业】1.用自己的观点填空,并用35句话说明自己的观点,化学使世界 o2.附加(由自己决定可做也可不做):查阅资料解答陆老师课前2个

41、实验的原理。【本节课板书设计】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I发展一化学一研究I享习/I 动脑、动口、动手【教学后记】从做实验时学生全神贯注的神情和讨论交流的热烈气氛以及第二天就不断有学生来解答实验 原理的行为,可以看出本节课已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已被激发,以后的教学中要考 虑如何保持学生这一份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学生反映作业布置得很有特色和个性,能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自由度大。看来以后的作业设计上也要动一动脑筋。新课标、新教 材、新课改、新教法、新的作业形式,一切都要有新特色,要创新。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42、的科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达实验现象的能力。2、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3)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 能力。3、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提出课题,而后进行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最后 总结交流,填写实验报告。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准备:实验用品:蜡烛、火柴、

43、烧杯(或玻璃杯)、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 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 及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 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做过蜡烛 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 烧的蜡烛吗?【学生阅读】P7活动与探究【学生讨论及猜想】1、蜡烛燃烧时可能发生哪些变化?2、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到哪里去了?如何验证?3、蜡烛会有哪些性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 入手,激发学生对 探究实验的兴趣.【教师点拨】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学生积极讨论,放开思路,并设计 实验说明物质的性质。2、燃着时:关注燃烧过程中发生

44、的变化。(1)观察火焰;(2)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比较;(3)燃烧后的物质是什么?学生分组实验(二人一组):共同合作:一边实验,一边记录。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设计实验说明火焰温度的高低。(学 生讨论,并且按照方案,进行实验)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并且倒置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振 荡。并且推断生成物是什么。通过实验,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和对 实验现象的表达能 力。通过学生分组实 验,培养学生的合 作精神。3、熄灭后观察现象:而后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如果实验不成功,学生可以多实验几次)通过实验,培养学 生对科学的不断的 追求的精神。教师提示:还有什么有关蜡烛的实验吗?学生可以进行设计实

45、验。小结:1、关注物质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学生讨论,信息反馈。填写实验报告。学会科学探究的基 本方法。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 后)。板书设计: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蜡烛燃烧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第一单元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的方法2、初步学会人体吸入、呼出空气的有关实验操作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

46、结论。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 精神。重点、难点:重点:1、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进行探究2、明确表述探究所得的结论难点: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板书设计课前准备:在家自找器皿练习使学生顺利完成排水集气法的练习探究活动导入新课回答引入实验探究什么是呼吸作用新授课:1、提问:呼山的气体与吸入气体有何不同猜想、讨论激发兴趣2、小结:二氧化碳互相交流,体现探氧气设计实验究性学习水讨论步骤、方法探究性教学三种物质含量的区

47、别3、小结归纳实验方法分组实验:二氧化碳一-澄清石灰水1、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重点知识氧气-带火星的木条2、用澄清石灰水区别二实验探究水-玻璃片氧化碳含量的多少加深理解3、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别观察记录氧气含量的多少4、玻璃片区别水分含量的多少4、提问、现象结论根据现象归纳结论加深重点知识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掌握布置作业整理探究活动记录完成实验报告册实验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二氧化碳吸入气二氧化碳呼出气氧气吸入气氧气呼出气水蒸气吸入气水蒸气呼出气第一单元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

48、操作的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练习,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情感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培养,并进行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意识的教育。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3、初步学会观察、对比、归纳的方法。重点、难点:固体、液体的取用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必然要走 进化学实验室,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期望你利 用他们来探究化学的奥秘。倾听点明本节课 的主题,激发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 趣【说明】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 读实验室规则,他们是你安全实验并

49、获得成功的 保证。倾听,理解对学生进行安 全、常识教育一、药品的取用指导学生阅读P151药品取用规则,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1、固体药品的取用【说明】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展示广阅读P151药品取用规则培养学生严肃认 真的科学态度口瓶),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展示药匙)。倾听,观察,记忆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镶子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镶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演示】1、取锌粒培养学生的观察2、取少量碳酸钠能力和动手能力【解释】固体药品取用时,若不指明用量,一般观察,动手练习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理解,记忆2、液体药品的取用【说明】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展

50、示细培养学生的观察口瓶)。能力和动手能力【演示】液体的倾倒。【讨论】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到放在桌面上?培养学生的思维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观察,动手练习能力,实验能力,管口运用知识解决问?,应该快到还是缓慢地倒?思考,回答题的能力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说明】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观察并动手练习体积。【演示】用量筒取用液体。【解释】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理解,记忆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2、当接近刻度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3、取用液体,当不说明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