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696632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PDF 页数:125 大小:2.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教案1、凸透镜一、教材分析:玩放大镜是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如果让学生一下子说出光的折射是怎么回事,他们恐怕很难 说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课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一滴圆形的水珠、一只装满水的 圆柱玻璃杯、一个凸起的弧形水面都能像放大镜一样把物体放大这一知识点入手,引导 学生认识放大镜镜片,进一步研究凸透镜的作用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达到我们学习 光的折射的目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处理本课教材的:在科学过程与方法上,以“你 知道凸透镜的作用吗”引出关于光的折射的话题,这时让学生充分发挥、各抒己见。关于凸 透镜成像的知识学生还不太清楚,对这一问题让同学

2、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各种各样的假 设,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寻找验证假设是否成立的方法。在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凸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让学生体验人类对光学规 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在材料设计方面,为了解决“凸透镜既可成放大的像,又可成缩小的像”这一问题,教 师要提供足够的实验器材。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学生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简单明了的科学探究活动展开整 个教学过程:提出问题一进行预测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一课后延伸探究。二、教学目的要求:(一)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和成像大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一一初步学会

3、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一一通过反复实验,归纳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制作能力一一制作土照相机。(三)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及成像规律难点: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四、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光学实验盒(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制作材料:土照相机制作材料课件:凸透镜光学示意图、照相机成像示意图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玩水游戏,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水吗?我们来玩几种新的关于水的游戏,好吗?2.讲解玩水游戏方法(实物投影):(1)用滴管滴一

4、滴水在画报纸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2)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画报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3)把装水的玻璃透明碟放在有字的画报纸上,观察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3.学生进行玩水游戏。4.学生交流在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问题。5.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二)新授:1.亲密接触,认识凸透镜(1)谈话:大家都见过放大镜吗?你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2)学生描述自己所知道的放大镜。(3)学生观察各种凸透镜片:用看、摸等多种方法。(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5)认识凸透镜:这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放大镜。2.亲手实践,认识凸透镜的作用(1)提问:你们知道凸透镜有什么作用吗?(2)学生讨

5、论、汇报。(3)学生分组实验:凸透镜成像实验。(4)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凸透镜既可形成放大的像,又可形成缩小的像。(如果有些组的学生只发现一种情况,则汇报交流后再进行实验。)(5)提问:现在,你知道凸透镜有哪些作用?(6)讨论:凸透镜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作用呢?(7)小结:光线射入凸透镜时,方向发生了偏折。3.联系生活,认识凸透镜的用途(1)谈话:小小凸透镜真神奇,那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2)学生讨论交流。(3)出示图象资料:凸透镜的应用。4.出示照相机实物,重点介绍凸透镜成像作用在照相机中的应用。5.制作望远镜,拓展延伸(1)谈话:刚才,我们观察研究了凸透镜,认识了它的外形特点和

6、作用,那大家再来看看 这个透镜(出示凹透镜),比较一下,它与凸透镜有什么不同?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2)学生观察、比较。(3)学生汇报、起名。(4)学生活动:透镜组合看事物。(5)汇报、交流活动结果。(6)结合望远镜实物,小组讨论、制作一架望远镜。七、布置作业:学生制作土照相机1.教师讲解演示制作方法(参照教材图示)2.教师指导学生制作3.教师评价和展示学生制作情况4.学生用土相机做照像游戏(以上制作活动,可根据时间情况课外进行)八、板书设计:1.凸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距纸屏近,距蜡烛远缩小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放大2、照相机和眼睛备课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光与色彩单元的第五课。本单元已经学习了

7、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组成 等有关光的知识,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光学器材: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放大镜,也知道 了凸透镜的多种光学用途:放大镜、照相机、老花镜、显微镜、天文望远镜等;还进行了许 多的光学制作:小孔成像仪、万花筒、潜望镜。这对本课的学习既有知识上的准备,也有制 作能力上的准备。照相机的学习既是为指导学生了解光学知识的应用和研究作准备,也是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胆地正确使用照相机作准备,是研究生活中的科学的好题材。本课后半 部分是把眼睛的结构与相机的结构作合理比较,也能较好的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关注 人体本身的科学,较好的体现了标准提出的“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

8、面的需要“。二、教学目的要求:(一)过程与方法:1.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2.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二)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2.了解照相机和眼球得成像原理;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照相机、眼球的模型或构造图;分组材料:放大镜一个,烧瓶一个,墨汁一瓶,硫酸纸一张。学生准备:每组可能带来照相机或照相机说明书;一组为单位到照相馆了解照相机工作原理。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难点: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

9、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是照相机,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相信大家都 拍过照,有没有谁自己使用过照相机呢?2.提问: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3.提问:关于照相机你们还想研究什么?4.教师设疑:教师出示两张照片的投影,一张清晰,一张模糊。注意观察,发现什么?5.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和问题。(“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什么?”一问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道什么,知道的可以少 讲或不讲。“还想研究什么”虽是一句套话,但确实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及引导 学生探究方向的简单有效地一招。而教师的两张照片,引发了本课探讨的主要内容,照片的 清晰与否首先引发对相机工作原理的好奇,使学生认识照相的基

10、本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认 识,其次,也为眼睛的工作原理及眼病特别是近视眼的防止打下了知识与思维方法的铺垫。这是教师主导地位,实现有效帮助的重要环节。)(二)新授:1.讨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1)提问:有谁已经知道照相机是怎样拍出照来的?(2)谈话:请你们介绍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3)出示相机,再请学生猜想并交流相机的工作原理。(4)小结相机的工作原理:相机将恰当量的光线透过凸透镜聚焦在胶片上形成图像,调整 光圈(光线通过的小孔)和曝光的时间,就能控制透过光线的量。(5)指导分析照片清晰与模糊的可能原因。(6)简单介绍“傻瓜相机”:这种相机能自动测量景物到相机距离,进行自动调焦,高度自

11、动化,即使缺乏摄影经验的人也能照出清晰的相片。(7)教师板书:照相机: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机身(暗箱、快门、扳手)胶卷2.眼睛的工作原理研究(1)讲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精密的“照相机”。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眼睛是精密 的“照相机”?(2)提问:同桌之间相互观察眼睛,你有什么发现?(稍侯提示,对照照相机工作原理,说一说猜一猜眼睛是怎样工作的?)(3)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黑板之板书,将相机之凸透镜、暗箱、底 片,与眼睛的品状体、眼球内、视网膜两两对应地分析)(4)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总结讲解“眼睛的工作原理。(突出教材27页的基本内容。)(5)教师板书:眼睛:眼

12、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3.观察分析瞳孔与光线强弱的关系(1)观察与探讨:看窗外阳光灿烂的天空,在镜中自己的瞳孔,注意他们的大小变化。你 有什么发现?(2)学生同桌之间观察2分钟,集体交流。教师小结:瞳孔是控制光线的,光线强时瞳孔缩小,防止伤害眼睛。外部光线弱时,瞳孔变大,以便看清物体。(3)分析猫的眼睛在白天与晚上的不同。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猫的眼睛的特别 之处?学生回答。(4)比较:对照相机,说一说,相机的什么部件与眼睛的瞳孔相似?4.制作眼球模型(1)提问:你们能用桌上的材料作一个眼睛模型吗?(2)师生讨论,得出基本方法。(3)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七、课后

13、延伸:1.观察猫眼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2.采访照相馆与照相器材商店了解最新相机信息。八、板书设计:2.照相机和眼睛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照相机:机身(暗箱、快门、扳手)胶卷九、教学札记:3、保护眼睛一、课文说明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也是非常容易生病、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器官。本课要使儿童从小 就知道眼睛的重要性,知道怎样保护眼睛、预防近视。本课是健康教育课,与保护牙齿一课构成“人体”单元。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性。课文中有5幅插图,分别表示人在 工作、学习、娱乐等方面都需要眼睛。这5幅图是:开车、做实验、看电视、游戏、侦察兵 侦察敌情。教师在教学这

14、部分内容时,可以启发学生充分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眼睛是人的宝 贵器官。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怎样保护眼睛。保护眼睛需要从许多方面来讲,本课讲了三方面的内 容,因此这部分课文分为三层:第一层是预防近视,这是本课的重点。近视眼是儿童的常见病,要保护好视力,就要以预防 为主。课文首先以插图说明了预防近视的三种正确的做法: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学习时 间不宜过长,中间要适当休息,向远处眺望;课间要认真做眼保健操。然后,课文又图示了 四种不正确的做法:长时间玩游戏机,眼睛距电视屏幕太近;边走路边看书;躺在床上看书;读书、写字眼睛距书本太近。这样,课文从正反两方面向儿童介绍了在预防近视方面,应该 怎样做,不应

15、该怎样做。第二层是从卫生的角度讲保护眼睛,课文介绍的主要内容是:每天早晚洗脸,脸盆、毛巾应 当专人专用,不要与家里其他人合用;不要用脏手揉眼睛。第三层是防止眼睛受到意外伤害。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分别表示:点鞭炮时,如果眼睛不躲开 就可能被炸伤;用棍棒打闹,很容易扎伤眼睛。二、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眼睛的重要性和保护眼睛的重要意义。2.使学生知道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方法(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3.培养保护眼睛的良好卫生习惯。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挂图或幻灯片。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猜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2.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眼睛卫生方面的知识。(板

16、书课题)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了解眼睛的重要性提问:眼睛有什么用?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小结:(指导学生看书第36页插图)眼睛是我们身体上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做游戏、看书学 习、工作都离不开它。2.指导学生认识怎样保护眼睛谈话:如果眼睛有了病,就会看不清、甚至看不见东西了,那将会很痛苦。谁知道眼睛会得 什么病?我们怎样预防眼病、保护眼睛?(1)预防近视讲述:眼睛非常容易得的一种病叫做近视。近视眼不能像正常的眼睛那样看东西,必须要把 书本放得很近才能看清楚。坐在教室后排的同学如果得了近视眼,就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了,必须戴眼镜。戴着眼镜,许多活动都不方便。长大以后参加工作,有许多工种患近视眼的人

17、都不能做。(如果班上有患近视的学生,可以请他们说一说感受)谈话:近视眼是怎样得的?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出示挂图、幻灯片或看课本第38页插图。提问:照图说说,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这样做对眼睛有坏处吗?讲解:写字、看书时眼睛离书本太近,常躺在床上看书,常走路、坐车看书,常在昏暗的光线下看书,都会得近视眼。我们班里哪位同学有这样的坏习惯,要马上改正。出示挂图、幻灯片或看书第37页插图。提问:照图说说,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这样做对眼睛有好处吗?讲解:眼睛离书本的距离要适当,大约一尺左右;连续看书的时间不能太长,中间要休息一下,眼睛往远处看;课间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提问:为了预防近视眼,我们应该怎样做,不

18、应该怎样做?(2)注意眼睛清洁卫生谈话:眼睛还会因为不干净得病。怎样保持眼睛清洁卫生呢?讲解:我们每天洗脸时,要用自己的毛巾,自己的脸盆,不要与其他人合用,这样可以防止 传染上眼病。另外,眼睛痒痒或进了沙子,不要用手揉眼睛,要用干净的手绢擦,这样可以 保持眼睛清洁,不得砂眼等其他眼病。(3)防止意外伤害谈话:眼睛除了以上两种病以外,还可能受到外伤。谁来说说,眼睛怎么会受伤流血?讲解:有些同学平时爱打闹,有的同学爱拿棍子打着玩,不小心就会扎伤眼睛。在元旦、春 节期间,大家还爱放鞭炮,可是每年都有许多孩子的眼睛被炸伤。所以大家最好不要放鞭炮。巩固1.概述本课内容。2.两人一组,互相检查看书和写字的

19、姿势是否正确,并用尺子量一量眼睛与书本的距离是 否合适。布置作业 下节课将刷牙用具带来,并在上课前倒入水杯多半杯凉水。五、参考资料近视 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东西,看不清远处的东西。近视是由于总看近的东西,或在光 线比较暗的情况下看书,使肌肉总处于紧张状态,眼球的晶状体和视网膜的距离过长,或品 状体折光力过强,使进入眼球的影像不能正好落在视网膜上,而落在视网膜前,物体看起来 就不清晰了。青少年发生近视,主要由于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或者光线不合适,场所不适宜,持续用 眼过度,使眼的调节装置过度紧张,屈光能力增强造成的。这种屈光性近视称为“假性近视”,这时只要注意用眼卫生,坚持做眼保健操等,可以使

20、视力恢复正常。发生假性近视以后,如 仍不注意,不采取有效措施,就会造成眼珠前后径过长,变成真性近视。这时,视力就不容 易恢复正常了。六、课后小记4、杯子变热了、教材分析:本课指导学生认识传导。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杯子传热的现象中提出问题,这是本课的导入;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热能一传导的方式传递;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各 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第四部分要求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的知识,鉴别一些日常用品壶、锅、熨斗等,哪个部分是容易传热的物体,哪个部分是不容易传热的物体。二、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二)知识与技能:1.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2.知

21、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3.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探究热现象的意识。2.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难点: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四、教学准备:支架、酒精灯、铁丝、火柴棍、蜡(或凡士林)、课件:热传导的应用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盛热水的杯子变热了这是为什么?你能想象热灶怎样传过来的吗?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二)新授:1.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学生实验。(1

22、)实验器材:铁丝做的实验架、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2)实验步骤:用铁丝做一个实验架。把三根火柴的尾端用凡士林(或蜡)依此在实验架的铁丝下。点燃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3)观察发生的现象。(4)汇报实验现象;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o(5)汇报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导温度较低的部分。2.指导学生认识容易传热的物体和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学生实验。(1)实验器材:烧杯、热水、铜丝、铝丝、木筷、竹筷、瓷勺、铁勺、塑料棒、玻璃棒等(2)实验过程:在烧杯中加入半杯热水。将铜丝、铁丝、木筷玻璃棒等这些实验材料放入杯中。过一会儿,摸一摸这些物体露在烧杯外面的一端,说

23、说有什么感觉。(3)汇报实验现象:金属材料的物体变热了;非金属材料的物体不太热。(4)总结实验结论: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金属材料容易传热,非金属材料不容易传热。(5)小结: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是不同的。金属传导热的能力强,木头、竹子、陶瓷、塑 料等非金属材料传导热的能力差。(三)巩固应用:1.出示课件。讲解:了解热传导的规律,在生产和生活中跟有用。2.谈话:下面这些物体,哪部分是容易传热的物体?哪部分是不容易传热的物体?为什么这 些物体要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你还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七、布置作业:观察厨房里的用品,哪部分是用容易传热的物体制作的?哪部分是用不容易传热的物体 制作的?八、板

24、书设计:4.杯子变热了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导温度较低的部分。容易传热的物体:铁、铜、铝等金属。不容易传热的物体:木头、竹 陶瓷、玻璃、塑料、水、空气等。5、小米粒水中游、教材分析:课文共分三部分:(一)小米粒为什么会在水中游起来?(二)冬天暖气是怎样使房间变暖的?二、教学目的要求:(一)会做热对流的实验。(二)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的完成认知;能利用战歌哦的科学知识 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三)知道液体和气体主要靠对流传递,了解热对流的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了解在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主要是靠对流方式,以及热对流的应用。难点:指导学生应用热对流的知识

25、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四、课前准备:分组实验材料: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小米粒。投影片-室内空气的热对流、热对流的应用。五、教学时间:二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一)导入新课:1.谈话:把水烧开水时,一会儿水就被加热到100度。你知道热是怎样在水中传递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水是怎样变热的。(板书课题)(二)新授:1.小米粒为什么会在水中游起来?(1)同学们想办法让小米粒游起来?如果不用手摇杯子,能想办法使小米粒在水中游起来吗?(2)分组讨论方法。(3)各组确定方法后选用仪器做实验。并做好实验纪录讨论:小米粒为什么会在水中游动?借助小米粒游动可以想象。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容器中的

26、水是怎样运动的?水的相 对流动与它逐渐变热是否有关系?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整个容器中的水是怎样变热的?各组汇报:把小米粒在水中游动的图画在黑板上。(4)教师小结:下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上部比较冷的的水会下降,上部比较冷的水不断 的相对流动,使全部的水逐渐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对流。(板书:热对流)(5)复述:什么叫热对流?热对流有什么特点?第二课时(6)2.冬天暖气是怎样使房间变暖的?(1)谈话:热在空气中是靠什么方式传递的呢?(2)提问:我们曾经学习过关于热空气的知识,空气受热以后会怎样?热空气上升后会,原来占据的空间将被什么占据着,我们在做风的模拟实验时,把盒子里的蜡烛点燃后,盒子

27、 里的空气受热后会怎样?盒子外的空气又会怎样?(出示投影片:室内空气的热对流)(3)各组设计实验。(4)观察现象后,做好观察记录。(5)讨论:冬季室内只有一个火炉、几片暖气片。它是怎样把整个屋子变暖的?你能画出室内空气的对流的路径吗?推想室内的暖气片是怎样使整个屋子里的空气变暖 的?(6)学生分组交流(7)教师小结:火炉、暖气片使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这样,周围较冷的空气流过来补 充,又被加热上升-室内冷热空气就相对流动起来。通过空气的相对流动,火炉、暖气片 的热便传递到整个屋子,使整个屋子内的空气逐渐变热。(8)全课小结:讲述: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热在其他液体、气体中的传递,也主要靠 对流的

28、方式。(三)巩固应用:1.提问:(1)加热粥时,为什么要用勺不断搅动?(出示投影片)(2)用冰给物体降温时,冰块用放在物体的上部还是下部?为什么?(3)热气和油烟的风扇,用该安装政治什么位置?为什么?(出示投影片)七、拓展知识:思考:热的传递除了我们学生过的传导、对流方式外,还有其他方式吗?八、板书设计:5.小米粒水中游九、教学札记:6、温度计的秘密一、教材简析:本课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做个“温度计”研究温度计的秘密,。第二部分:表达交流,归纳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二、教学目的要求:(一)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尝试用归纳的方 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和阻力的

29、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二)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三)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使液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即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 缩的性质。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初步运用热胀冷缩”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得到正确的结论。难点:指导学生设计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四、教具准备:带胶塞的烧瓶、细塑料管、热水、冷水、烧杯、酱汕、橘子、水槽、酒精、温度计。五、教学课时:二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7)(一)导入新课:1.提问:(出示一杯温水)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这杯水的温度?(出示不同温度的水)分组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的水(二)学习新课:

30、1.用简单的器材做探究液体水的热胀冷缩的观察实验。(1)提问:在测量中你会发现哪些问题?(2)为什么温度计的液柱可以随时变化?(3)由学生提出假设(4)怎样证明你的假设是正确的?(5)组织讨论:你准备用哪些材料?怎样进行探究?(填写观察记录)(6)在学生讨论中教师出示探究提示卡。(7)各组设计实验方案。(8)组织交流。(9)各组开始实验。(10)各组交流实验现象,汇报实验结论。提示学生思考:水、酒精等在受热的时候增多了吗?金少了吗?是什么发生了变化?指导学生填写问题的结论。(11)教师小结:水、酱汕、酒精都会在受热的条件下膨胀,受冷的条件下收缩。(板书:水酱汕 在受热的条件下膨胀,受冷的条件下

31、收缩。)酒精第二课时(8)3、自制温度计学习测量物体的温度制作过程:(1)提问:你准备怎样标上刻度?(2)小组讨论(3)各组汇报制作方法。(4)合组制作(5)测量不同温度的水(三)扩展知识:寒冷的冬天,经常会遇到自来水管冻裂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七、布置作业:观察周围还有那些热胀冷缩的现象?八、板书设计:6、温度计的秘密水酱汕 在受热的条件下膨胀,受冷的条件下收缩。酒精九、教学札记:7、自行车为什么爆裂、课文说明课文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这部分内容是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 过程编写的。这部分内容分为四层:1.提出问题踩瘪的乒乓球,用热水一烫就鼓起来,

32、这是怎么回事。2.要求学生对这个问题做出解释。由于学生还不知道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因此他们的解 释只能是一种猜想、假设,但这很重要,没有一个初步的假设(无论正确与否),就无法设 计实验进行验证。课文中举出了两种解释,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思路。学生的想法不见得只 有这两种,教学时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3.指导学生设计实验。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路,课文提出三个问题,帮助学生思考。这三个问 题是设计空气有没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必须考虑和设法解决的问题。(1)用什么容器。可以用烧瓶、试管、玻璃瓶、软塑料瓶、软包装饮料盒。易拉罐无 论什么容器都得设法密封,用胶塞、胶布、瓶盖、胶泥等

33、。(2)用什么方法使空气受热、受冷。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用热水和冷水。通常不必用酒精灯 加热。烧瓶内的空气,用手捂,就可以使其受热。(3)怎样发现空气的体积是不是有变化。这个问题最难,由于空气是看不见的,只能借助 容器或其他物体的变化,判断空气的体积是否有变化。通常使用这样几种方法:通过容器的鼓、瘪来发现。空气总是充满容器的空间,当容器变瘪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小;当容器变鼓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大。这种方法适于用软塑料瓶、软包装饮料盒、易拉罐做实 验。实验时把容器先压瘪一些再密封,放在热水中变会变鼓,放在冷水中又会变瘪。通过其他能鼓、瘪的物体来发现。一般用小气球,将它套在烧瓶(或其他瓶子)的口上。把 烧

34、瓶放入热水中,气球会变鼓,说明瓶内的空气体积变大;把烧瓶放入冷水中,气球又会变 瘪,说明里面的空气体积变小了。4.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物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个结论是建立在液体、固体、气体 都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基础上的,是对前面三个性质的归纳和综合。这个结论也应启发学生自 己得出。第三部分指导学生应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几个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课文设计了三个 问题:1.使用热结合的方法安装火车轮箍。安装时将轮箍加热,使其热胀后装在轮上,冷却 后轮与轮箍结合严紧,十分牢固。2.铁路钢轨间留有胀缩缝,是为了防止钢轨热胀冷缩时出 现钢轨弯曲或拉断。3.电

35、线杆之间的电线,夏季由于热胀的缘故,电线较松,冬季由于冷缩 的缘故,电线紧绷。二、目的要求1指导学生认识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进而认识物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习实验操作和设计实验)、归纳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演示实验材料乒乓球、烧杯、热水。2.分组实验材料证明空气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材料。(可供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 验,各组材料有相同的,也可以有一些不同的。课文插图介绍的材料可供参考。)3.插图或投影片物体热胀冷缩性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学生准备:设计证明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并搜集所需材料。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提问:液体

36、和固体在冷热变化时有什么性质?2.演示实验:瘪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变鼓。3.讨论:(1)为什么瘪乒乓球会变鼓?(2)是乒乓球的外皮受热膨胀变鼓了,还是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把球的外皮胀鼓了?(3)你认为空气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4.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讲解:究竟空气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2)讨论:你认为可以怎样实验?(先让学生说一说,了解一下学生的想法,再讨论以下具体问题。)空气是会流动的,必须把它装在一个容器里,用什么容器呢?怎样保证容器里的空气多少 不变?用什么方法把容器密封?空气是看不见的

37、,怎样才能发现空气的体积是不是有变化?(3)讲解实验方法。(把学生的各种设计方案集中、完善,根据器材的情况,确定二、三种 方法。对这些实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需做必要的讲解,有的操作还需作示范。)(4)学生分组实验。(各组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为了说明瘪乒乓球变鼓不是因为外 皮受热膨胀,教师可以特意安排一个组用乒乓球做实验,用的乒乓球不但是瘪的,而且是漏 气的,无论怎么烫也鼓不起来。)(5)汇报实验结果:用什么方法实验?在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6)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7)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结论。(8)提问:现在请你解释,

38、为什么踩瘪的乒乓球,用热水一烫就能鼓起来?为什么漏了气 的瘪乒乓球烫不鼓呢?2.指导学生认识物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讨论:我们已经知道液体、气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根据这个事实,你有什么进一步 的想法?能不能用一句更简单的话来说明这个规律?(2)教师小结:我们知道物体有液体、固体、气体三种状态,既然液体、固体、气体都有 热胀冷缩的性质,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得出结论:物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填写这个问题的结论。巩固、应用1.提问:一般物体在受热受冷时有什么性质?2.讲解: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出示挂图或投影片)3.解释:冬天的电线和夏

39、天的电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如果在夏季架设电线,必须注意什么?火车铁轨之间为什么要留有缝隙?为了使火车车轮耐用,在轮上要套一个硬度大、耐磨损的轮箍,当轮箍磨损到一定程度 时,必须卸下来换新的。想一想,轮箍可能是怎样装卸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例如瓶子盖拧不下来,用热水把瓶盖烫 一烫就能拧下来;夏季,自行车轮胎的气不能充得太足,否则轮胎内的空气受热膨胀,能使 轮胎“放炮”。)布置作业观察周围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现象?课后札记;8、我们的身体教材简析: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认识自己单元,包括我们的身体、食物到哪里去了、我们 的呼吸、心脏和血管四课内容。教学内容从我们的身体切入人

40、体生理的研究,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人体生理的奥秘,从而了解肌肉和骨胳、人体消 化、呼吸和血液循环等知识,学会从不同的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人体的奥秘,懂得人体器官 卫生保健的重要性,逐步意识到要珍惜生命,关爱身体,并在对人体内部结构认识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的身体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以猜想和假设为主线贯穿本课,主要让学生对人体有个整体的了解,并从外到内对自己的身体进行认识,初步 让学生用观察和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人体的内部结构。教学目标:1、知道人体的皮肤下有肌肉和骨骼,内部有心脏、肺、肝、脾、胃、肾、肠等器官,初步 探究人体肌肉、骨骼和关节的作用。2、通过观察比

41、较、亲身体验和查阅资料探究人体主要运动器官的作用,从而学会从不同的 途径搜集和整理信息,了解人体的奥秘。3、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人体奥秘,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到人体器官与人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逐步意识到要关爱身体、珍惜生命。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搜集与人体内部构造相关的资料或图片。教师准备:1、人体肌肉、骨胳、关节图片与模型;2、设计人体肌肉、骨胳、关节特点及作用的课件;一段健美操表演的录像。3、记录表每组一份。教学过程一、欣赏健美操表演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自己的身体,有兴趣吗?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健美操表演的 录像。1、观看健美操表演的录像片段。2、说一说自己观后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健

42、美操表演所展示的优美身姿和强健体魄,唤起学生的羡慕之情和审 美情趣,诱发关注自己身体的浓厚兴趣。二、猜猜我们的身体内部有什么师:同学们是否想对自己的身体有更多的了解?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探究吧!(板书课题:8、我们的身体)1、讨论。1说说我们身体的组成;。2结合你的亲身体验,猜猜我们的身体内部有什么?03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2、汇报:学生汇报时见机提问:你怎么知道人体内有心脏的?在你剧烈运动后身体的哪些 器官反应比较强烈?3、播放课件:人的皮肤下面有肌肉和骨骼,骨和骨连接处有关节,胸腹部有心、肺、肝、脾、肾、胃、肠等器官。4、对照挂图和模型,认识人体几块比较大的肌肉、骨骼和主要关节。5

43、、学生互动:在对方身体的相应部位指认主要肌肉、骨骼和关节。设计意图:讨论的目的是首先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结合亲身体验说出自己的所知、所 见和所想;而后,运用鲜活的课件展示,直观的图片和模型再现,让学生对人体内部构造有 了更为直观的了解,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足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互动进一步提升了 探究兴趣。三、探索肌肉、骨骼和关节的作用师:人体的肌肉、骨胳和关节都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通过几个小游戏来体 验以下,探寻出其中的奥秘吧!1、认识肌肉的作用屈臂,手指反复几次按压肱二头肌,体会肌肉有弹性(或按捏腓肠肌,也能体会肌肉有弹 性)。教师动作演示:如何体验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依据

44、下表要求体验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记录自己的发现。肌肉名称屈臂伸臂肌肉的作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讲述:肌肉有弹性,肌肉通过收缩和舒张牵动所连着的骨运动。人体的各种运动都依赖于 肌肉的收缩和舒张。2、推想骨骼的作用观察图片或模型,讨论:A、人体有206块骨头构成了人体的支架,你看它像什么?起到 了什么作用?B、头部颅骨内装有什么?胸廓内有什么?这样的构造对内脏有什么作用?C、我们能做出各种动作,说明骨骼又有什么作用?综合认识骨骼具有支撑人体、保护人体内部器官和运动的作用O3、体验关节的灵活性及其作用讲解并演示:讲解人体主要关节名称;演示肩关节的活动特点:旋转、外展、内收。根据观察记录的提示,体验关节的特

45、点及作用关节名称活动的特点我的感受肩关节旋转、外展、内收。肘关节 指关节 髓关节 膝关节4、梳理探究成果:骨骼、关节和肌肉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三者是协调统一的整体,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各种 动作。(设计意图:把本环节设计成三份探究资料卡,引领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资料卡的提示自主探 究骨胳、关节和肌肉的不同作用,在游戏、体验中感知和思考,既保证了探究的连续性和完 整性,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最优化的探究活动。四、自由活动:摆造型 让我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一下自己最想做的动作好吗?你可以摆一个最酷的造型,也可 以跳一段优美的舞蹈。比一比谁的造型最酷,谁的舞蹈最美。设计意图:以才艺展示的方式把探究活动推

46、向高潮,通过肢体语言,进一步感受骨胳、关 节和肌肉的协同运动,激发学生关注自己身体,热爱体育运动的情感。五、拓展活动查阅资料或调查了解肌肉拉伤、骨折、脱臼是怎么回事?怎样防治?教学反思:本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1、整堂课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主,极大地 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猜想、观察、比较和整理来自自己身体的信息资料,系统地了 解了人体的内部器官;2、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探究水平,利用课件、图片、模型等 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展示人体内部器官,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有结构的探究材料;3、采用 大环节教学法,以自主体验、小组合作的探究形式认识人体内部器官,避免了因教学内容过 多,

47、造成教学散乱的现象。值得改进之处是要尽量减少教学中琐碎的提问和过于强调专业术 语的运用,毕竟是儿童对人体的初步认识,要把节省的时间留给他们去自主安排,或许会有 更多的收益。9、食物到哪里去了教材分析:本课继我们的身体之后,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 的饮食习惯。本课以生活中学生感受真切的吃馒头的实例切入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猜想、假设、推理、实验等认识身体的消化过程和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已有的体验对人体的消化器官作出推测;能从各种媒体资料中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能够用语言或其他手段表达自己的想法;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知识与技能知道食物经过消化器官的顺序及

48、功能;(能排出各个消化器官的相关位置;能说出各个消化 器官的功能。)知道食物消化的过程;(能说出食物营养被分解的过程和地点)知道人体是怎样吸收营养的,营养对人体有什么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个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有责任;能与同学共同讨论研究并合作学习;能仔细聆听并尊重他人意见;能大胆想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及其使用设备)、自制消化器官活动拼图(每组一份)、小馒头、有关人体 消化器官的书籍和影像媒体资料、作业表。学生准备:双面胶、彩色笔。教学过程设计一、引起动机谈话:“吃早餐的同学请举手?”吃午餐的同学请举手?”“每天都吃三餐的同学请举手?“你们每天都吃三餐,那有谁知道这些食物到哪

49、里去了?”二、研究活动1、体的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功能。活动建议:慢慢地咀嚼小馒头,仔细体会它在嘴里发生的变化;让学生表达自己的体验;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组内同学利用听诊器相互协助,细心的感受馒头在人体内下咽的过程;4人一组讨论:推测小馒头在我们人体内是怎样“旅行”的,可能会经过人体的哪些消化器 官,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鼓励学生交流:小馒头可能会经过人体哪些消化器官,有什么变化?让学生通过课件或影片的展示小馒头经过人体消化器官的路径,使学生知道在人体内有哪些 消化器官。2、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和人体是怎样吸收营养。活动建议:(1)学生观看课件胡萝卜的人体旅行。(2)讨论:胡萝卜到了哪些地方?它

50、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3)组织学生交流小组研究讨论的结论。(4)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的有关书籍和影像媒体资料中,查找食物在人体消化吸收的资料。(5)交流收集的人体消化吸收的科学资料。(6)思考并交流:消化与吸收对人作用。3、在作业纸上填写消化器官的名称。活动建议:(1)以小组为单位,到器材桌领取作业材料(一人一份)。(2)在人形纸上排放人体的消化器官。(3)交流作业。4、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通过图片、短剧让学生意识到良好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结合平时的饮食习惯,发现自己的不好的地方,并能积极改正。)活动建议(1)看短剧,让学生辨析剧中人物的不良习惯。(2)看图或课件,了解良好的饮食卫生习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