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读教师角色在课堂上如何转型有感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主持的“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从1995年开场,先后历时近20年,这一研究三次被列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工程。中国教育报老师周刊专栏发表的余文森教授的系列文章,展示了他在教改实验根底上的研究成果,读后深受启发。关于老师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终究要扮演什么角色?在老师角色在课堂上如何转型一文中,余文森教授指出老师角色要实现三个转向。一是由操纵者转变为促进者;二是由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三是由主角转变为配角。他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传统老师角色与现代老师角色的不同。其一,他指出操纵者是传统老师角色的定位,促进者是现代老师角色的定位。前者是
2、操纵学生的时间、空间、思想和权力,培养会听话、会考试的学生。后者是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思想、权利,培养可以自主开展的人。老师由“操纵者”转变为“促进者”,就要把学习的自由和权利还给学生。在学习时间、学习方式以及思想上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其二,他认为讲授者是传统老师角色的定位,引导者是现代老师角色的定位。前者表现为:直截了当教学,教知识,讲知识,把学生教会;后者表现为:间接教学,教方法,讲方法,让学生学会。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本人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本人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老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感知、观察、分析、考虑,也不能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老师只能
3、让学生本人读书,本人感受事物,本人观察、分析、考虑,从而使他们本人明白事理,掌握事物开展变化的规律。其三,余文森教授提醒出传统课堂中的师生关系,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在传统课堂中,老师操纵课堂节拍,决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而学生只能是被动的听讲、被动地应对、被老师牵着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按教案设计全方位地“配合”老师。现代老师应该由主角转变为配角。由于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是教材与学生的矛盾,课堂教学是围绕这一对矛盾运动而展开的。教材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是矛盾的主体力量,处理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主要靠学生本身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不能由别人代替。因此,课堂的中心是学生的学习,老师的教学及其设计都要以学生的学习及其活动作为线索和根据。从“配合”的角度讲,应当是老师配合学生,而不是学生配合老师,由于课堂的任务和目的是学生的学习和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