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雨,陈与义阅读答案 篇一:雨短文阅读及 篇一:雨短文阅读及答案 篇二:雨短文阅读及答案 阿兰(法) 我们现实的不幸已经够多的了,可偏偏还有人用想象去增添不幸,你每天至少能碰到一个抱怨他职业的人,而他的诉苦总能打动人,由于关于任何事我们总能挑出缺点,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 但是请你留意,如此抱怨下去将没个完,而忧虑更会引起忧虑.由于,假设你如此帮员命运,你就增加了本人的不幸,你事先剥夺任何使你轻松发笑的希望,你的胃病只会因此加剧.假设你有个朋友总是怨天尤人,你必定会努力劝导他,让他用另一种目光去对待世界,那你为什么不成为本人的好朋友呢.我认为人们应该学会爱本人,对本人友好一切取决于人们最初采
2、取的态度.一为古人说过,任何事情都有两端,选择会割破手的那一端不是聪明人的做法,要紧的是为本人辩护,而不是跟本人作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出色的辩护才能,只要我们愿意朝这个方向走,我们总能找到使本人欢乐的理由。我经常观察到,人们由于一时说漏了嘴或出于礼貌抱怨本人的职业。假设引导他们讲他们正在做的和和正在制造的事情,而不是去讲他们正在承受的事情,他们就会变成兴致勃勃的人。 天上下着小雨时你正在街上,你把雨伞打开就够了,犯不着去说:“真见鬼,又下雨了!”你如此说,关于雨滴、关于云和风都不起作用。你倒不如说:“多好的一场雨啊!”我同意你说的,这句话对雨滴同样不起作用,但是它对你本人有好处,你因此抖一下身子
3、,从而使全身发热。由于最微小的愉快动作也会产生这种效果。如此,你就不必担忧本人会由于淋雨而感冒。 对待别人也可以像对待雨一样。你说这可不容易,我说不然,这比对待下雨容易。由于你的微笑对待雨水不起作用,关于别人却能起到特别大作用。仅仅由于他们效法你的微笑,这就使他们变得不那么忧郁,不那么厌恶。此外,假设你设身处地为他们想,你就不难原谅他们。马可.奥勒利乌斯每天早晨说:“今天我要见到一个追慕虚荣者,一个说谎者,一个处事不公者,一个厌恶的饶舌者。他们之因此如此是由于他们无知。” 16.按照前三段,概括面对不幸人们应该持有的态度。(6分) 17.文章第四段是如何譬喻说理的?如此写的好处是什么?(6)
4、18.末段划线句的含意是什么?援用马可.奥勒利乌斯的话,有何意图?(6) 参考答案 16.不苛求完美,不怨天尤人,为本人辩护。 17.把“雨”比成人生遭遇的不幸,用“打开伞”比喻对这些不幸的化解。如此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面对人生不幸应有的态度,亲切而易于理解。 18.含义:对待忧郁而令人厌恶的人,也应该微笑接受。 意图:说明假设对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就会谅解他们;加强文章说服力。 篇三:雨短文阅读及答案 巨人网:小编整理了雨阅读答案以供各位同学学习和练习,希望关于大家学习雨原文有素协助和裨益,同时希望大家的阅读水平更上一层楼,关于雨阅读答案大家一起来分享和交流吧!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
5、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怯。于人不觉间,她悄悄悄悄地走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清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小姐,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奇异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 ,何等脱俗; 杏花春雨江南 ,何等淡雅;而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又是如何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
6、,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明白,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大方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通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 冷雨敲窗 的诗句,发出 一场秋雨一场凉 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明白,人们不会不记得她的过去,不会不记得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 红于二月花 的
7、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况且,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阅读题: 1.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4分)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 文静、温柔、清新、羞怯 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 ,写出了她 的性格特征;把秋雨比作 ,写出了她 的性格特征。 2.春雨手执奇异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3分) 3.细心研读文章,答复下面征询题。(6分) (1)作者为什么开篇强调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3分) (2)为什么说秋天的雨 阅尽沧桑 并不落寞 ?(3分) 4.请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对文中划线句作点赏析。(3分) 参考
8、答案: 2.(1)梨花一枝春带雨 (2)杏花春雨江南 (3)小楼一夜听风雨(3分,每处1分) 3.(1)作者用确信的语气把雨比作女性,表现了雨的温柔和使万物生生不息的母性特征。同时,也为下文描写和赞美雨奠定了感情基调。(3分,意近即可) (2)说她 阅尽沧桑 是由于她曾经年轻过,经历过,辉煌过;说她 并不落寞 是指她正在描绘秋之图,并在不久之后,会有三月春雨随风而来。(3分,意近即可,用原文语句答复亦可) 4.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凸现了夏日的雨如母亲培育小孩般的大方、无私,孕育着万物,(1分)表达对夏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1分)(意近即可) 雨阅读答案及翻译,由巨人
9、中考网为大家整理,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阅读,努力提高本人的阅读水平。 篇四:雨短文阅读及答案 雨 冯剑华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怯。于人不觉间,她悄悄悄悄地走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清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小姐,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奇异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 ,何
10、等脱俗; 杏花春雨江南 ,何等淡雅;而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又是如何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明白,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大方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通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 冷雨敲窗 的诗句,发出 一场秋雨
11、一场凉 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明白,人们不会不记得她的过去,不会不记得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 红于二月花 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况且,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1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4分)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 文静、温柔、清新、羞怯 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 ,写出了她 的性格特征;把秋雨比作 ,写出了她 的性格特征。 2春雨手执奇异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3分) (1) (2) (3) 3细心研读文章,答复下面征询题。(6分) (1)作者为什么开篇强调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
12、是他 ?(3分) (2)为什么说秋天的雨 阅尽沧桑 并不落寞 ?(3分) 4请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对文中划线句作点赏析。(3分) 答案: 1大嫂、母亲急性子、利索干净、泼辣、能干、大方老妇人阅尽沧桑、宽容、豁达(4分,每处1分) 2(1)梨花一枝春带雨 (2)杏花春雨江南 (3)小楼一夜听风雨(3分,每处1分) 3(1)作者用确信的语气把雨比作女性,表现了雨的温柔和使万物生生不息的母性特征。同时,也为下文描写和赞美雨奠定了感情基调。(3分,意近即可) (2)说她 阅尽沧桑 是由于她曾经年轻过,经历过,辉煌过;说她 并不落寞 是指她正在描绘秋之图,并在不久之后,会有三月春雨随风而来。(3分
13、,意近即可,用原文语句答复亦可) 4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凸现了夏日的雨如母亲培育小孩般的大方、无私,孕育着万物,(1分)表达对夏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1分)(意近即可) 篇五:雨短文阅读及答案 雨 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注】陈与义( 1090-1138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 雨 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
14、),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 假设即假设离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8、答案:秋已降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假设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本人复古、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 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确实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 ,也可给分。) 解析:此题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
15、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 燕子经年梦 较难理解。 9、答案:同意。尽管诗题是 雨 ,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假设即假设离的感受。(假设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此题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 假设即假设离 的含义: 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描绘对人保持一定间隔。描绘事物含混不清。 假设即 指接近,不断表达在标题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遭到雨; 假设离 表达在诗中没有直截了当点出 雨 ,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篇二:观雨 陈与义 宋词赏析 观雨 陈与义
16、 宋词赏析观 雨宋陈与义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不嫌屋漏无干处,刚要群龙洗甲兵。注:本诗作于1128年,金兵南犯,进逼长沙,长沙守帅坚守抗敌,局势有所缓和。洗甲兵:六韬语:武王伐殷,兵行之日大雨。太公曰:是洗甲兵。(1)本诗中的山客指谁?山客为何要开轩危坐看阴晴?(4分)_(2)清代纪昀评此诗曾言:前六句犹是常语,结二句自见身分。你如何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_参考答案:15.(1)山客指诗人本人,诗人打开窗户端坐山中留心观察自然晴雨的变化,可见其观雨的兴致不浅。但阴晴外表上是指天时,实际那么喻指人事,
17、金军入犯,诗人关心战事,关心时局的变化开展,故而以此为喻写本人对国事的关注和担忧。(2)诗最后两句写诗人观雨的感受。作者援用杜甫诗与武王伐殷典故,因雨寄怀,写出即便屋漏水渗也缺乏为怨,正好借雨水洗净兵甲,与敌人决一死战。表达南宋军民不计个人得失的抗金决心和对成功的渴望。诗人以最后两句说明诗作的主旨不是一般的观雨,因此纪昀说其自见身分。篇三:2014山东卷陈与义阅读答案鉴赏 2014高考山东卷陈与义阅读答案鉴赏 阅读答案鉴赏 2014高考山东卷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酔,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愛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
18、明月中。 【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糙的酒器. 园花经雨百殿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风光特点有何不同?请做简要分析。(4 分) 答案:艳丽 清幽 1.“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2.“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答案:行为洒脱 情趣高雅 1.“楚酒困人三日醉”“愛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2.“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诗
19、中“亭角寻诗满袖风”可谓陈与义寻诗的白描,而”醒来推户寻诗去”可见其痴迷的程度. 陈与义的”新体”诗 陈与义(1090一l138)是南北宋之交着名诗人,他的诗在当时被称为”新体”.葛胜仲在陈去非诗集序中最早提出这一说法:”晚年赋咏尤工,摺绅士庶争传诵,而旗亭传舍摘句,题写殆遍,号称新体.”(丹阳集卷八)那么,陈与义的”新体”新在何处?表达出什么样的诗学观念?对后世有何阻碍?都是值得追征询的征询题. “新体”是相对什么来讲的呢?葛胜仲并没有详细说明.两宋之际的诗坛,正值江西诗派风行之时,派中诗人倡导”脱胎换骨”,”点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历”,专意于文字,重艰深瘦硬的风格.而其末流,更是对黄庭坚
20、的字法,句法亦步亦趋,故而诗歌题材过于狭窄,作品境地卑弱,呈现出一种颓势. 在此情况下,江西诗派中的有识之士希望能改变这种场面,吕本中确实是其中的一位.政和三年(1113),他就己经认识到不能只学黄庭坚诗的流弊,而应当以苏(轼)济黄(庭坚):”自古以来,语文章之妙,广备众体,出奇无撰文/王建 生穷者,唯东坡一人.极风雅之变,尽比兴之体,包括众作,本以新意者,唯豫章人.此二者,当永以为法.”(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二 )陈与义并非江西诗派中人,但他对江西诗派的流弊看得特别明晰,他认为要维持诗歌正脉不绝,必须研习苏轼,黄庭坚诗歌,明白他们的优缺点,”东坡赋才大,故解纵绳墨之外,而用之不穷.山谷措意也
21、深,故函泳玩味之馀,而索之益远”(晦斋简斋诗集引),即以苏,黄为门径,将杜甫诗作为终极目的.陈与义,吕本中都认识到专意于一家的弊端,上引两段文字正是针对江西诗派末流之弊而开的药单.因此可以说,陈与义的”新体”,是相关于江西诗派而言的.那么,陈与义的”新体”诗,到底新在何处呢?葛胜仲在陈去非诗集序中着意提到:”会兵兴抢攘,避地湘广,泛洞庭,上九疑,罗浮,虽流离困厄,而能以山川秀杰之气,益昌其诗.”意谓陈与义陈与义的”新体诗l在流亡奔波途中,得江山之助.陈与义的表侄张崃也评述道:”尤邃于诗,体物寓兴,清邃超特,纡馀闳肆,高举横厉,上下陶,谢,韦,柳之间.”(陈公参政墓志铭,紫微集卷三五)张嵘的这番
22、评述,指出了陈与义诗歌的特质:清邃.张嵘既是陈与义的亲戚,亦跟从他学诗,深得其精华,故”清邃”的评价仍然比较精到的.陈与义诗歌的”清邃”,说明了江西诗派之外存在着别样的诗风,且其阻碍并不亚于江西体,从世人给予”新体”称号即可看出.陈与义少时学诗于崔鸥,这位老师给了他两点忠告:一是“忌俗”,二是”不可有意于用事”(徐度却扫篇卷中).”俗”可以理解为世俗的羁绊,两宋之际的文人谈俗色变,争以”不俗”作为精神追求;而后者那么是对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历”的反驳;这两点有一个共同的要求,确实是要摆脱束缚,有制造性.陈与义要摆脱江西诗派的牢笼,就必须探寻新的诗学方法,而不能在书斋,文字堆中找新路.他觉察了新天地自然.自然意趣成为陈与义诗歌重要的吟咏对象,在这片新天地中,他收获良多,不仅创作出了许多清新拔俗的诗篇,还尽力倡导师法自然的诗学观念.所谓的”新体”,特别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一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