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提升工程”培训机构评审指标及评分标准.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93100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工程”培训机构评审指标及评分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提升工程”培训机构评审指标及评分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提升工程”培训机构评审指标及评分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提升工程”培训机构评审指标及评分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提升工程”培训机构评审指标及评分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附件1“提升工程”培训机构评审指标及评分标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观测点指标描述得分备注团队与经验(12分)团队(10分)结构、职能1.项目管理团队健全、结构合理、水平较高。(1分)需补交专家签字的证明材料2.项目技术服务团队健全、结构合理、水平较高。(1分)3.课程资源建设团队健全、结构合理、水平较高。(1分)4.项目专家团队健全、结构合理,首席专家水平高,分学科配备专家。注:首席专家需为本单位在职人员,本单位专家不少于20人。(7分)经验(2分)培训成果经验真实性1.具备省内远程培训实施经验,成果显著,认可度高。(2分)附证明材料网络研修社区功能(须登录平台查看)(32分)基础条件(2分)用户体

2、验1.平台软硬件条件优良,多网联通性好。附证明材料2.平台浏览速度快,系统稳定,使用便捷。3.平台页面布局合理,风格统一,色彩搭配协调,信息量适度。4.平台导航清晰,链接深度合理,操作便捷。个人学习空间(8分)功能1.具备课程学习功能,课程学习引导清晰。(2分)2.具备支持学习所需的功能。包括:计划制定(1分)、日志发布(1分)、进度反馈(1分)、互动交流(1分)、资源分享(1分)、行为记录(1分)。教师工作坊(8分)功能1.具备教师工作坊基本功能。包括:成员管理(1分)、计划发布(1分)、资源推送(1分)、活动组织(1分)、监测评价(1分)、行为记录与信息反馈(1分)。2.提供协同研修功能。

3、包括:资源建设、研讨交流、调查统计等。(1分)3.支持自主或合作创建“教师工作坊”。(1分)学校社区(7分)功能1.具备线上校本研修基本功能。包括:“本校教师个人空间”管理(1分)、资源汇聚(1分)、资源推送(1分)、活动组织(1分)、监测评价(1分)、行为记录与信息反馈(1分)等功能。2.提供协同研修功能。包括:资源建设、研讨交流、调查统计等。(1分)区域社区(7分)功能1.具备线上区域研修基本功能。包括:本区域的“教师工作坊”和“学校社区”管理(1分)、资源汇聚(1分)、资源推送(1分)、活动组织(1分)、监测评价(1分)、行为记录与信息反馈(1分)等功能。2.提供支持跨校研修活动组织、调

4、查统计等功能。(1分)培训课程资源(须登录平台查看全部课程)(32分)课程内容(22分)1.专业研发能力(重点考察自建的3门核心课程和15门技术素养课程,需提供课程版权证明材料)2.课程与标准关联性3.课程主线、逻辑结构4.技术素养课程对核心课程的支撑度1.培训课程符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两大类。每类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套餐、技术素养课程和教师专业发展课程。(1分)自建课程需提供版权证明材料2.根据不同学科(领域)教师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信息技术素养等要求,按照课程主题说明,选择全部或部分内容

5、要点,参照课程示例,设计具体课程。l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系列的所有技术素养课程应能覆盖T1-T7,核心课程套餐应能覆盖T8-T15;(1分)l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系列的技术素养套餐应能覆盖T16-T18,核心课程套餐应能覆盖T19-T24;(1分)l 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应能覆盖T25-T27。(1分)3.根据不同学科(领域)应用信息技术的特点,科学组合综合类与专题类课程主题,形成学科特色明显、逻辑体系合理、具有主导思想的核心课程。l 每门核心课程应覆盖1个综合类主题及至少3个专题类主题。(2分)l 符合工程目标,与提升工程课程标准关联准确。(4分)l 主题思想明确,课程内各模

6、块或专题关联度高。(5分)l 内容设计合理、结构清晰、层次表现分明。(4分)4.技术素养课程短小精悍,重在提升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并对核心课程有一定的支持度。(2分)5.课程数量丰富,质量高,能够满足不同学科(领域)、不同能力起点教师的选学需要。(1分)课程学时(1分)学时数每个核心课程套餐为40学时,每门技术素养课程为2-10学时,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为6学时。(1分)案例资源(2分)案例针对性1.针对不同学科(领域)应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分学科(领域)选取典型案例培训课程,案例具有代表性,质量较高。(1分)2.案例以问题解决为出发点,帮助教师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教学重难点问题。(1

7、分)实践任务与考核评价(2分)任务合理性评价有效性1.强化任务驱动,突出实践导向,根据开展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要求,统筹规划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计划,合理设置线上与线下研修任务,引导并激励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1分)2.科学设计考核评价机制,以推动应用为导向,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及时反馈评价信息,确保教师学用结合。(1分)学习监控(1分)监控手段1.课程学习监控机制完善,能够有效防止挂机等现象,确保教师保质保量学习。2.每段课程视频不超过15分钟,且主题清晰,内容聚焦,学习监控与评价机制科学合理。课程表现(4分)

8、课程制作能力1.授课形式灵活,综合运用现场授课、示范解说等多种形式。(1分)2.语言表达清晰,措辞准确,符合参训学员的认知特点。(1分)3.画面清晰、声像同步,播放顺畅。(1分)4.技术素养课程的视频须操作指引清晰,能支持教师反复、自由拖放。(1分)骨干培训者集中培训方案(4分)培训目标(1分)目标定位1.目标定位合理,具体可测。2.培训对象分析科学合理,需求把握准确。培训内容(1分)针对性合理性1.针对区域培训管理者、区域学科骨干培训者、中小学校长三种不同对象的内容设计清楚。2.区域培训管理者培训重在提升其区域性教师培训的规划与组织管理能力。3.学科骨干培训者或教研员培训重在提升线下跨校研修

9、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师工作坊”主持能力、研修资源的整合加工能力。4.中小学校长培训重在提升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的规划设计能力、管理与评价能力。5.课程模块设置合理,专题重点突出,各模块之间的内在逻辑性强。6.将教育部工程实施文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测评指南等列入培训内容。培训方式(1分)多样性实效性1.针对教师学习特点,注重教师参与,综合运用专家讲授、研讨交流、合作学习、操作演练等培训方式,实效性强。2.注重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拓展培训,促进学员交流。考核评价(1分)评价设计1.学员考核评价指标设置合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评价方式能有效激励学员学习,评价

10、过程设计合理。拓展延伸训后跟踪1.网络研修期间,继续加强对骨干培训者的跟踪指导。2.跟踪指导措施具体明确,实效性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方案(5分)整体设计(1分)目标定位1.培训目标定位具体明确,符合项目总体要求,具有创新性。2.培训阶段设计合理,各阶段目标任务和预期成果具体明确。内容设计(1分)校本研修指导的可行性1.体现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区域研修三个层面的内容设计,且三个层面有效融合,内容衔接合理、有效,各层面实施主体责任明确。2.网络研修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开展主题式研修,分阶段设计系列课程模块,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明确线上与线下研修的学时,满足教师多样性的学习需求。3.区域研修

11、内容设计合理,能够指导区县开展跨校的线上与线下研修活动,发挥“教师工作坊”作用,组建跨校学习共同体,引领本学科教师开展研修。4.校本研修内容设计合理,能够帮助学校有效整合培训机构和区县提供的课程,为有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奠定基础。5.将教育部工程实施文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测评指南等列入培训内容。培训阶段(1分)阶段关联度1.培训阶段划分明确,阶段设计合理。2.每个阶段任务具体、明确,阶段之间通过任务或活动形成紧密关联。资源提供(1分)资源生成机制1.培训机构的预设课程数量丰富、质量较高、结构合理,能够满足教师选学需要。2.生成性资源的加工与应用机制合理、可行。考核评价(1分)评价设计1.评价方案以推动应用为导向。2.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指标合理,手段可行。3.学员作业与成果互评机制有效,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4.评价反馈及时,能够有效激励学员学习,反映培训各主体行为。陈述答辩(15分)陈述内容(5分)逻辑性演讲内容是否重点突出、思路清晰。问题答辩(10分)准确真实回答问题是否准确合理、符合实际。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