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科考试复习提纲【必修3】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要爱人。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性善论 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性恶论 (2)道家:老子、庄子 老子: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无为而治”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庄子
2、:把世界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强调精神上的自由 (3)法家:韩非子 主张君主以法治国,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4)墨家: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 (1)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通过思想的统一,维护政治的统一 (2)汉武帝兴办太学 作用: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
3、)汉代儒学的影响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主流思想 4、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及其影响 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二程(程颢、程颐),朱熹(集大成者) (2)主要主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核心)“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 德直接联系起来,朱熹更是强调天理就是三纲五常,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陆九渊,王阳明(集大成者) (2)主要主张: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真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在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4、”。 影响:使儒学发展为理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5、 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李贽的离经叛道: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undefined2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主张经世致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时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6、理解明清儒学思想的新发展 政治:反对君主专制,提倡“人民为主”
5、经济:重视手工业和商业 思想: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专题二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1)智者学派:智者学派的出现标志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智者学派研究主题是人和人类社会。 代表: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2)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知识即美德”;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了解文艺复兴(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背景:(1)经济:十四五世纪,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2)新兴资产阶
6、级的发展,要求打破教会的说教。 (3)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成就: (1)文学:但丁代表作是神曲,率先对教会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薄伽丘代表作是十日谈,肯定人的尊严与价值,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艺术:达芬奇等人的画中,很多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 核心:人文主义(含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意义:解放人们思想,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 3、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 内容: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获得拯救。(因信称义)
7、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 和解释圣经的权利。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影响:(1)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2)解放了思想(3)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4、了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观点 (1)伏尔泰: 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 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孟德斯鸠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 法的理论基础。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3)卢梭 :“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 产的私有。 (4)康德: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认
8、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 理性判断。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同时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5、理解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3 (1)理性(2)抨击天主教会和反对专制(3)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为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出政治构想) 6、影响(见教材P32)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 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 : 发明:西汉前期。 改进:东汉的蔡伦造成“蔡
9、侯纸”。 印刷术:隋唐之际发明雕版印刷;宋代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火药:古代炼丹家在炼丹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 指南针:战国发明司南;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 2、 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 从此,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总之,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3、
10、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1)春秋的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2)战国的离骚:楚国的屈原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楚辞”或“骚体”。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3)汉赋: 西汉的赋,大多篇幅较长,以恢弘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宏阔的文化气度。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 (4)唐诗: 初唐:王勃、陈子昂。 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
11、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诗仙”李白(浪漫主义); “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作被称作“诗史”,代表作:三吏三别。 中唐:成就最高的是白居易。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要反映民生,他创作了大量平实、针砭时敝的讽喻诗。 晚唐:杜牧、李商隐。 (5)宋词 :兴起原因: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主要原因)市民数量增加;词的形式更能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思想感情。 北宋:婉约派柳永雨霖铃;豪放派:苏轼(豪放派的开创者)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南宋:婉约派李清照声声慢;豪放派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6)元曲(包括散曲、杂剧) 散曲马致远秋思;杂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 (7)明清小说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水浒传,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吴承恩:西游记,中国古代一部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神话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