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改革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计算错误仍然困扰着教师和学生,老师们习惯于把错误归咎为学生“粗心马虎”所致,其实不然,孩子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心理方面原因我们常说学生“粗心”,其实“粗心”大多是由学生感知、注意、思维、记忆,情感等因素造成的。1感知不正确。 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并且外显形式简单,这样更容易造成小学生感知粗略、笼统、不
2、够具体,再加上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又急于求成,因而所感知的表象是模糊的,致使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如,把“+”误作“”,把“3”写成“5”,把“56”写成“65”,把236 103抄成23613,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 2注意不集中。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尚未发展成熟,不善于分配注意是小学生注意的特征之一,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造成计算错误。如计算四则混合运算不是抄错数据,就是忘记将暂时不参加运算的部分抄下来,漏一部分计算导致
3、错误。3短时记忆出错。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知识的储存、积累和更新都要依赖于记忆,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或估算都需要良好的短时记忆力作保证。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发展较差,直接造成计算错误。如退位减法,前一位退1,可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法时,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减的错误较多。 4强信息干扰。 强信息在大脑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在遇到与强信息类似的新信息时原有的强信息痕迹便被激活,于扰正常思维活动,造成计算错误。如,125 8是一个强信息,当学生计算12581258式题,部分学生会不假思索地算成12581258=10001000=1,“凑整”因素对学生产生了强烈刺激
4、,使他们在计算时忽略了运算顺序;计算法则,导致计算出错。 5思维定势影响。思维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指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知和作出行为反应。思维定势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作用则干扰新知识的学习。不良的思维定势表现在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例如,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开始总有一些学生不将小数点对齐,而是将小数末位对齐,这是受整数加减计算方法的影响,而产生的负迁移作用。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初学带分数减法时,分数部分不够减,要从被减数的整数部分借1,有些学生受整数减法计算法则干扰,不管题目被减数分数部
5、分的分母是几,一律借“1”当“10”进行计算。6情感不稳定。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原因 1基础知识不扎实。 有些学生对于简单的20以内加减法不熟练,表内乘法出现二六十八、六九四十五等错,在混合运算中对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分数与小数互化等不熟练,简便算法不能“为己所用”,这些都有可能使学生计算出错。 2算理不理解。学生不理解隐含在计算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只会简单模仿是学生犯错误的主要原因。如多位数乘法中,面
6、对每次乘得的积的对位问题,有的学生只是记住了“阶梯状”的对位形式,可是一旦遇到了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错误率就会大大增加,因为学生的认知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不是算理的理解。3技能未形成。新课程提倡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我们有的老师因未能很好理解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出现了算用颠倒现象,学生基本算理未理解,急着进行大量生活应用;还有的老师一味追求算法多样化,大量时间化在探究算法上,不注重算法提炼,最终学生连基本的方法都不会,更不用说能熟练、灵活地进行计算。三、非智力方面原因 态度不端正,习惯不良。由于部分学生本身不重视计算,加上平时教师也不注意对他们进行习惯训练,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
7、良的计算习惯。如,计算时书写马虎,字迹潦草,0写得像6,6写得像0,把题目抄错,数据漏抄等等。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计算频频出错。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都要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注意找出错误的根本和关键,分析错误的原因,为什么错,有多少学生错,然后再针对错误性质、原因和范围,作具体分析,对症下药。1强化口算基本训练。口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组织口算训练,有助于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因此,口算练习要做到天天练,逐步达到熟能生巧。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基本口算是所有计算的基础,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
8、。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每天坚持35分钟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加强“听算”。计算中的常用数据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如(1)乘法中特殊积52,254,1258等;(2)120的平方数;(3)10的积;(4)常用的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值,如1/2=0.5=50,1/4=0.25=25,1/8=0.125=12.5,1/20=0.05=5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通过坚持不懈口算训练,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2弄清算理,以理驭法。 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方法帮助
9、学生理解算理,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当学生认为口算203时,可以先算23:6,再把“6”后面的“0”添上就得到60时,教师不能把教学停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算理,在算23时,实际算的是2个十乘3得到6个十,也就是60。这样,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的算理相结合,能够更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认知水平的发展。 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1)审题习惯。审题要细心,计算时先观察题目的特征,认真审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分析数据特点与运算之间关系。(2)简算意
10、识。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速度、计算的质量,如计算0.3899=,有些学生往往直接进行计算产生进位错误。但是如果把99看作(1001),原式变为0.38(1001),这样既容易算对又省时,因此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简算意识,要求学生在面对具体计算任务时观察数的特征,算式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3)验算习惯。养成自觉验算习惯,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严格、认真的良好习惯。检验时傲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如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教师
11、应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 4精心设计计算练习。(1)针对性练习。针对本单元或是本课时所要掌握的计算进行练习,并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计算错误的根源,必要时,就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练习。(2)对比性练习。当学生已经较好掌握了本阶段计算学习后,要把与本阶段相关的特别容易混淆的计算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混合计算中提高能力。(3)应用性练习。小学数学学习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计算最终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自动化是技能的特征之,通过熟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水平。 5错误积累整理。 教师应在平时批改作业中,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 分类记载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便于教学中
12、“对症下药”,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剖析根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有目的地进行“话疗”。教师可准备一本记录本,每次批作业后,把学生出现的各种典型错误记录下来,并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分析原因,不仅要分析错误原因和种类,还要分析各种错误现象所占的比例,提出解决办法。每次记录抓住要点,既可以解决问题,也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学生也可准备一本错题本,要求学生进行“错误整理”,把自己作业本、练习册、试卷里的错误及时记录在错题本里,用简单的话写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订正、归类整理。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作为小学
13、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纠正,切不可把计算错误笼统地归为“粗心大意”,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小学生计算出错原因分析及对策 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做计算题差错多,准确率低,学生的计算错误仅仅是因为粗心大意吗?他们计算出错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的教学对策应加强针对性,根据不同的“病因”,开出不同的“处方”。 一、注意力发展不完善 小学生的注意力既不易集中又不善于分配,有意注意总是让位于无意注意,并且注意到的范围也比较狭窄。他们在观察试题中
14、抽象的数字,运算符号时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对事物的观察缺乏整体性,而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因此常发生抄错数字,写错符号以及漏写数字等所谓的粗心错误。例如有的学生在列竖式时计算及结果是正确的,可写到横式上时却抄错了。 二、概念、法则不清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只有概念明确才能判断正确,运算推理才合乎逻辑,概念不清便会引起计算错误。 三、感知不准确 小学生的感知特点是比较笼统,模糊,往往只注意到算式的某一部分,感知的印象缺乏整体特征,再加上感知本身的选择性,很容易出现感知错误,有的学生把35看作是53,把“+”看成“”。 四、负迁移的干扰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薄
15、弱,感知试题时,总是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的作用,以致于把运算的法则,定律等知识忽略掉而造成干扰,对于相似的知识点往往难以区分。如:254=100是一个强信息,很多学生再计算245时受到干扰而产生错误。 五、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思维定势既有着积极的作用,又有着消极的影响。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则主要依赖感性经验的传递,受思维定势影响较大。在计算方面,则会看不到题目的变化与独立性,仍旧以旧经验去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学生习惯了用“凑十法”进行计算,而见到不同的“8-6”之类的题目,往往会不假思索得到“14”。 六、不良的学习习惯,态度 良好的学习习
16、惯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条件。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认真的书写习惯,审题习惯,检查习惯,检验习惯。由于学生的这些习惯没有完全养成,所以容易造成错误。 二、避免计算出错的措施 1、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 教师要求学生在计算时,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应加强意志的锻炼,教育学生树立责任感,自信心,力争算一题,对一题,还可以选择好作业典型范例让学生仿效,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2、加强概念及法则的理解与识记 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直接导致计算存在很大问题。这是掌握好计算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打好基础,计算能力才有质的飞跃。首先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
17、忆。在教学法则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顺口溜,儿歌,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更方便。例如在教“混合运算”时,引用下面的儿歌:“加减乘除是一家,我们学习要用它;加和减是弟弟,乘和除是哥哥;两个弟弟一样大,两个哥哥一样大;哪个在前先算谁。哥哥走在前,弟弟走在后,先算乘和除,再算加和减。妈妈的怀抱是括号,括号里是谁先算谁。” 3、首次感知新知识时,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深的印象。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清除。因此数学试题计算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促进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知。其中,对教学中学生容易忽略的环节
18、,应作必要的突出,或采用反例,可专项训练,或对比辨析,保证学生在开始时就形成鲜明的印象,尽量减少失误。 4、加强计算基本功的训练 计算的基本功要坚持天天练,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熟练程度。这些基本功包括: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表内乘除法,能凑成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判断积和商的位数的方法等。我们可以在每一节数学课前用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由易到难,坚持下去,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在计算中,我们还有必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一些运算技巧,并加以灵活运用,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两位数乘99、101,多位数乘11等等。 5、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自觉检查,随
19、时验算的好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帮助孩子纠正:1仔细审题的习惯。教育学生拿到题目后认真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想明白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再动笔计算。2细心检查的习惯。要求学生从题目入手,一步一步检查,先检查运算符号,再检查数字是否搬错,抄错,再进行认真的验算,看结果是否一致,达到检查的目的。也可以不看自己的计算过程,重新把题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致,来查找问题。3认真书写的习惯。教师要教育学生凡作业即使是打草稿,都要写得干净整洁,这样,既能使作业本美观,也能使自己在做题时看清题目,避免错误的发生。 6、加强课堂练习的指导 教学计算时,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好计算法则
20、,而且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争取在课堂上多练习,完成一些课堂作业,特别对学生在计算中易出现的失误及时给予指导。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组织一些有趣的比赛环节,例如开展“找朋友”,“红花配绿叶”,“白鸽送信”,争当“计算小能手”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计算的无穷奥妙。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它是一个漫长,麻烦,细致,长期的过程,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法,以人为本,从细处入手,精心培养,正确引导,使学生思维活动充分展开,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粗心的原因分析及纠正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本人的一个学习
21、上的问题,即“粗心”问题。随着新教材在各个小学中的前面使用,小学数学更加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适合的方法进行计算,以及采用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逐步的往这方面转移,对于计算的要求就相应的降低了要求。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孩子的计算错误,他们大多会归结为“粗心”。而就孩子本身来说,他们或许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怎么会犯这种错误,更不用说如何去改正这些错误了。为了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我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了解到的情况用文字的形式表诉出来。一、小学生计算“粗心”的表现粗心是小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偶尔的次数不多的粗
22、心,一般小学生都会发生。经常性的粗心,特别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多次提醒下,仍然屡屡出现粗心现象,就是一种心理问题了。粗心的心理问题主要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造成的,做事没有条理,学习文具乱放,诸如此类的不良行为,一旦形成定势,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粗心问题。具有“粗心”问题的小学生,不仅表现在学习中会粗心,同时还表现在生活中。这里,我来列举一些计算错误的情况作为分析小学生“粗心”在学习上的表现。如42-24=( ),学生容易算成0。如0.6+4=( ),学生很容易把答案写成1。又如245=( ),学生会算成100。又如80-808,这道题的错误率很高,学生大都受前半部分计算的影响,直接写出答案0,
23、而忘记了混合运算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如67+43,受100这个整数的影响,错误的答案就这样产生了。如145-55+45同样也是受整数100的影响,学生会跳过减法先计算加法。竖式计算相对于递等式计算,学生计算错误的几率也相对要小。主要是因为竖式计算要求学生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写下来,这样有利于学生检查。二、各种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分析小学生在数学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念不清楚、算理不明了;心理方面的因素也是计算出现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多是感知、思维、记忆等心理上的原因引起的;粗心还因不良学习习惯所造成,书写不工整、思想不集中等,都可以引起。非智力因素在计算正确率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4、。由于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对于每个学生出现的计算错误原因也是不同的,但总体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知识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错误(1)算理不理解,算理、运算法则不掌握。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主要是以数的概念、算理和运算法则为基础的。(2)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口算技能。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于一些简单的运算口诀不熟练,常常出现二六十八,六九四十五等类似的错误,从而导致计算时出现错误。例如:计算 46778 46778 37523283 36582分析:这道题要用到14次基本的口算,其中乘法口算6次,加减法口算8次,如果在计算中有一步出现错误
25、,那么整个题就计算错误了。2、心理因素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错误(1)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定势是指人的思维在先前活动中形成的,影响现在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状态。心理实验表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思维,在问题和周围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定势就能使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迅速解决问题,这是思维定势的正面效应;但在问题及周围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这种定势就会妨碍人采用新的解决方法,这是思维定势的负面效应,小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很容易受思维定势的负面作用的影响,导致计算错误。例如:67+43=100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作业错了,教师讲评后订正了,可下次再做同类题时还会错
26、,有的甚至是反复订正反复错。如:在两次的课后练习中,学生分别解决了两道计算题:题1、(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作业本第七页)原题: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解题如下:题2、原题:选择用合适的方法计算:723.7+7.372-72。学生解题如下:723.7+6.472-72=(3.7+7.3)72=1172=792。 在批改中我发现以上两道题错误率较高,按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讲评了错误原因,然后要求学生订正后再批改,时隔几天,这两题恰巧又一字不差地出现在单元检测题中,结果错误率还是很高。我统计了学生在练习、检测中的正确率如下(见下表):本班人数练习中单元检测中做对正确率做对正确
27、率练习题127人16人592%20人741%练习题228人15人536%18人643%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学生错题订正后的效果不佳。原因分析如下:1、学生反思学习习惯差。学生年龄小,学习自觉性差,订正错题的动机不明确,急于完成作业,对错误原因不加主动分析,反思学习习惯差,或从同学处抄、听答案,或等待老师讲解解题思路和答案,被动地订正错题,导致效果不良。2、教师反馈评价的针对性有失偏颇。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只以解题的正误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没有把学生的错误解法进行分析、分类,反馈时没有让学生暴露出错误的思考过程,没有进而采取针对性纠正措施。3、受知识的“遗忘律”影响
28、。计算错误归类小学生计算错误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大类:一、非知识性错误1、学生的视觉记忆能力较弱。小学生注意范围不大,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当他们集中注意某一事物时,经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以下的题目就是学生因为抄漏数字,因此造成错误。如:2、书写数字不规范。在计算时,写数不规范把6和0两者之间写得几乎没有区别,再次计算时,自己也看错,因此造成错误。如:二、知识性错误1、对数学概念掌握得不好。学生对商的不变性质的认识比较模糊,对相似相近的数据常常感知失真,造成错误。以下这道题就是因为学生对“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感知粗糙,而导致错误。320020=(32)
29、2=162、对运算定律的模糊。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形式比较模糊,只看到了算式的局部可以用乘法分配律,因而造成错误。25%64+350.25+=25%(64+35)+=25%99+=25%(99+1)=25三、心理因素产生的错误。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学生往往受题目某些数据特点和某些运算符号等强成份因素的影响,产生心理错觉,而引起计算错误。在这道题中“减号两边的数字相同”,在学生的记忆中占绝对优势,很快上升成强成份优势,而运算顺序则下降为弱成份,导致计算错误。1、受思维定势的影响。4.9+0.1-4.9+0.1=4.9-4.9+0.1-0.1=02、小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影响。学生在储存信息的过程中,由
30、于时间、复习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储存的信息消失或中断,造成“遗忘性差错”。如:进位加、连加减等计算题。此题中,学生在第一步把减数90给遗漏了,而造成过程性错误。80+145-90=80+70=150-90=603、受小学生的感知不够精细的影响。学生的感知比较笼统,不够细致,常常出现“粗心”、“马虎”等一些现象,从而出现计算错误。小课题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一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计算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少小学生在升入中高年级后,随着知识的难度相对增加,在计算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而且
31、其中有很多似乎都是属于“无意识”错误,比如看错了数字、漏写符号、加法忘了进位或进位出错、减法忘了退位或退位出错,即所谓的“粗心大意”、“马虎”。而事实上只要深入具体分析,就会发现许多错误是由学生在计算时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所造成的。 一、短时记忆差。在计算时,一些中间过程的计算结果都需要储存在记忆中,在进行下一步的计算时再从原来的记忆里提取出来再次进行计算。无论是在口算、笔算还是估算中,这都是需要拥有良好的短时记忆的。有些学生的短时记忆较差,将会直接导致计算错误的形成。比如在计算乘法时需要进位2,但短时记忆较差的学生就可能将进位错误的记成是1,或者忘记进位。 二、心理素质较差。当学生碰到较为简单
32、的题目时,他会认为很容易,内心不重视,表现在外就是根本不认真审题,做题极快。而当遇到计算较为繁琐、复杂的题时,就会在心里产生排斥,表现为做题时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合理选择计算方法,过程中总是存在各种细微的错误。 三、外部信息的干扰。学生对题的认知往往只关注一部分,从而忽略了对整体的认识,他会将一些成分首先摄入脑海,而掩盖了剩下的成分。比如在学习了简便计算之后,他们在计算时就忽略了运算顺序、计算法则,导致计算出错,在计算“1258012580”这一类题时,他们会不假思索地认为是一道两个积相除的计算题。四、注意力不稳定。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他们难以
33、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注意保持在某一事物或者活动上,并且很容易将注意转移到其它地方。这就导致解题时注意力一分散,不是抄错数据就是出现进退位错误。 五、感知错误。所谓感知,就是在做题前学生的读题和审题。小学数学中的计算基本上都是一些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算式,小学生在做题前就要对这些数和运算符号做出准确而全面的感知。由于年龄等因素的制约,他们对于题目的感知往往比较粗略、不全面。造成抄错数字或漏写数字的现象,如将269抄成296;有时抄前一题的上半部分,接着抄后一题的下半部分,造成牛头不对马嘴、前后不符。错题整理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分析测验试卷时,分析完某一问题,往往看到学生懊恼万分:“
34、怎么这么简单的题都错了?!”通过和个别学生进行谈话,了解到根本原因是学生做完习题很少进行反思,做错时只就题改题,没有对做错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不能对知识和数学方法进行归纳,这样原来做错的题就会不止一遍的重复做错。为了解决这类问题,老师也是绞尽脑汁不厌其烦的一遍遍提醒、纠正,但是其效果却并不是很明显。 其实建立一本错题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题集如何建立,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首先,错题本是对自身错误的系统汇总。可能很多同学会说,这些错误就让它放在试卷上不也一样吗?将来看试卷就是了。其实,这是一个关于统计的问题,显示生活中统计的效用是相当重要的。当我们把错误汇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很容易看出
35、其中的规律性,尤其是我们对错误进行了总结之后。比如:我们将数学错题本上的问题总揽一下,可能很容易就发现,那部分很易出错,那么,我们就要在这部分的基础方面下点功夫了。 其次,很多学习比较浮躁的同学满足于知道自己这道题错了,但是,认识往往不是很深。有时,及时让他马上重新做一遍原来的题目,可能还是拿不到满分,其关键是步骤和过程。这时,建立错题本,将错题抄录下来,并重新分步解出就显得很有检验效果了,而且很有巩固作用。 再次,错题本不是简单地将题目和答案抄录下来,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和预防类似错误出现的方法。这是一个自身逐渐学习和修正的过程,会让自己对这一类错题的认识逐步加深。 最后,建议大家
36、在错题本上完善几个功能,就像模块一样,让“错”变得非常清晰。比如:标注出“概念错误”、“思路错误”、“理解错误”、“审题马虎”等错误原因。如何使用错题集: 1、经常阅读。错题集不是吧做错的习题记下来就完了,同学们要经常在空闲时间或者准备下一次考试时,拿出错题本,浏览一下,对错题不妨再做一遍,这样就使每一道题都发挥出最大效果,在今后遇到同类习题时,会立刻回想起曾经犯过的错误,从而避免再犯。做到同一道题不能错两i,同一类题目不能错两次,从而减少习题量。经常温故知错,持之以恒。 2、相互交流。由于基础不同,不同学生所建立的错题集也各不相同。通过交流,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练习的准确性。 3、对每道错题都要重新摘录,然后将错误过程、错误原因分析、错误类型总结,最后再将正确解题过程写出。如果该题有多种解题方法,也可以一一列出。 4、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错题集能否顺利建立和进行,需要学生和老师的配合,并要有坚持的决心。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是对自己缺乏耐心和信心造成的。但是只要能坚持下来,面对自己的错误,你很快就会欣喜地发现,错误会变得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