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七年级(上)与同学们谈地理教学案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作用导入新课:人们通常把象诸葛亮一样博学的人称为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大家了解地理吗?知道地理学些什么内容吗?地理与我们的生活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从生活入手谈谈“生活与地理”这个话题。对照书本P1页,回忆小学自然所学知识,说出几个和“地理”有关的事物或现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出示板书:与同学们谈地理)讲解新课:学习“生活与地理”教学内容。(用提问承转下文):“地理与生活关系密切,那么我们学习它的目的何在?又如何学好它呢?引出下一学习的内容:“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教师由最近大家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引入教
2、学内容。分灾难篇:如汶川地震,台南受台风袭击等;成就篇:我国成功举办2008年世界第29届奥运会和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等;科技篇:多利羊;“神七”飞升;日本最近发明的内脏贴膜等等;生活篇:听长辈们谈餐桌上的变化:高家镇农业产业结构的新变化(由种粮改为种瓜果蔬菜等);最近我们比较关注天气变化等事例引出“生活离不开地理”的学习。由课本四幅插图入手讲解:“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教师简单地讲解“什么是地理?”“学些什么?”“该怎样学?”,提出本学期学习的任务和具体的要求。用生活中的例子揭示什么是“地理的头脑”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感受,寻找问题的原因,来积极参与学习。学生试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3、“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学生思考并认真记好笔记。试让几个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用生活事例,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学习“生活与地理”这个话题。(板书:一、生活离不开地理)(板书: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教师依据学生的谈话内容了解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纠正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辅助板书中写出相应的内容。(尤其让学生明确本学期的具体要求)(板书: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小结: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学生代表了言。教师指导并总结全节课内容。布置作业:思考:什么是“地理头脑”,你在生活中以前用上它吗?学习了之后又该如何用它呢?预习新课课后反思:学生的情感是影响教学过程的重要
4、因素之一。如果没有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积极情感,教学活动就无法顺利进行。因而在本节课中,我力争为同学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心理环境,通过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产生强烈的情绪感染,从整体上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再者:情境的创设或引入情境是情境教学策略关键的一环,但并不是终结。情境教学策略并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可感、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还需要教师以具体形象为“跳板”,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借助语言,不失时机地进行启发和点化,把具体活动内化为抽象思维,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水平,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迁移,达到发展学生的目的。因而,在本节课中我借用了学生小学所学的自然课知识和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但在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上还要再接再厉,以便今后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