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视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 殷雪花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请别忽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否,这关系到教育者的教育目的的成败。”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孩子增长知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及社区尾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2、。因此,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二、养成教育要从关键期抓起抓住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如同炼好的铁水,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锁,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多了。如果小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
3、价。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从低年级开始,注意研究学生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细、抓紧、抓实,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如进行评比活动,评出课堂表现好的同学;卫生表现好的同学;站队、做操表现好的同学。让他们在评比中去体验,去理解。要发挥好班长、组长的核心带头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晨会进行养成教育,并让学生经常反省,谈自己哪些行为符合常规要求,哪些行为违反常规要求。从而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三、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
4、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其次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不见实效不收兵。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不佳,便灰心无辄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痉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如原女排教练袁伟民平时给予队员慈母般的爱,但在训练时却突出了“严”,在“继续训练”、“还得练”、队员哭鼻子也绝不手软的训练中,使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三年冠”。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也要严爱结合,通过“严”达到“爱”。最后,习惯养成固然要严,但
5、也要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在训练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如低年级学生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等,可开展“请你像我这样做”,反反复复,学生们便在活动中得以训练,在训练中养成习惯。四、需要建立学校、家庭合作体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缺一不可,但是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
6、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才,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因此,家校合作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以及使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欢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是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个人的成就往往归因于他的良好习惯,所以,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孩子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教育的模式适合与否,对其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
7、,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自信,是孩子成功的阶梯。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当心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不要说身心稚嫩的孩子,就是大人,有谁不愿意多听几句好话呢?绝大多数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总是抱有良好的期望或是恨铁不成钢的急迫。教育方式的简单直接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往往也是无意识的,也正是这些无意识的伤害,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抹杀孩子走向成功的自信,甚至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同样,老师一句不经心的鼓励,可能会让孩子收获到学习的勇气和前进的动力。老师是孩子在学校生活中的教育者,父母是孩子家庭生活的教育者,当学生感觉到老师和家长都在为自己的进
8、步而共同努力时,他们会因这种关注而受到极大的鼓舞,产生向上的动力,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成就感,并最终转化为争取进步的实际行动。第三,是相互沟通,密切家校关系。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学校和家长都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因此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研究表明,与学校经常保持联系的家长,其孩子的成绩一般高于那些具有相似能动性和家庭背景,但缺乏与学校合作的家庭的孩子表现一般;当家长对其孩子的教育显示出高度重视,并能对他们的表现保持高期望时,他们在激发孩子的成就感方面肯花时间,各有高招;在学校里表现欠佳的学生,一旦其家长参与转化工作,往往进步显著。良好的家校合作,同样能密切师生与亲子之
9、间的关系,从而强化他们的权威形象和对学生的影响力。家长们也深知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他们与老师的配合,只有家校双管齐下,才能使孩子健康地茁壮成长。如果孩子的教育只靠学校教育,没有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收效是很小的;当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自制力差而又自以为是,对家长的意见往往听不进去;在学校,如果老师不了解孩子的家庭和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对孩子的教育只能是就事论事,很难把好他们的脉。所以单方面的教育往往不太奏效。只有家校联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更有效的教育和帮助孩子,并促成孩子的健康发展。总之,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同时建立学校、家庭合作体系,共同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