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德讲堂讲话稿:社交礼仪 大家好。 一、礼仪教育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礼仪。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等。礼是一种道德规范:礼就是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礼者,敬人也。仪,仪就是表达。就是恰到好处的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形式。 什么是礼貌。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应具有的相互敬意、友好、气度。 什么是礼节。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的尊重、祝颂、问候等惯用的形式和规范。 什么是仪表。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如容貌、服饰、姿态等。 二、礼的起源与演变 关于礼,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国有礼仪之邦、华夏中国之美称。礼仪之邦是说,中国古人有讲究
2、礼节的风尚。明代朱衮在微欢子说,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说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清代中期的宰相张英接到家乡的来信说邻居叶侍郎侵占张家三尺地而立墙,要求张英利用职权夺回这三尺地面。张英回信说,千里寄书只为强,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接到书信后,退让三尺而立墙,使叶侍郎深感惭愧,也让三尺,于是修成了流传千古的六尺。华夏中国的华指服装之美,故称华;夏是说古人如何注重服饰仪表,讲究礼节,礼仪等内容。孔子温良恭俭让则是文明礼仪的典范,而周礼则是有人类礼仪制度以来最早的着作。古人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培养了人们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形成今天丰富多彩的礼仪文化。 (一)礼仪的起源
3、在原始社会,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不理解一些自然现象,从而认为有超自然的力量对人类生活进行干预,于是对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同时,人们对自身的梦幻和祖先的更替无法解释,于是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进而产生了对祖先的崇拜。人类最早的礼仪是祭鬼神、祭祖先,形式是用礼器举行祭祀仪式,以表达对鬼神和祖先的敬仰和崇拜,从而期望得到鬼神和祖先的保佑。于是,产生了礼仪。 (二)礼仪的演变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的礼仪,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它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成为社会等级制度的表征,成为贵贱、尊卑的准则。周代的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提出了一整套礼制,达到了系统完备的阶段(周礼又名周官,是三礼之首,汉世初出,因与尚书周官
4、篇相混,改为周官经。西汉末列为经而属于礼,故有周礼之名。这部书搜集了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官制及制度,以儒家的政治理想加以增减取舍汇编而成。仪礼一书的内容主要是阐述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礼仪,提倡一种有等差的人伦礼仪。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仪的内涵也由原来的祭祀天地和祖先,跨入了全面制约人们行为的领域。在奴隶社会,尊君成为礼的核心,奴隶主用礼来树立自己的尊严和绝对权威,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此期间,出现了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巨人,发展和革新了礼仪理论,系统的阐述了礼仪起源、本质和功能。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非礼忽视,非礼忽听,非礼忽
5、言,非礼忽动。三礼成为中国最早最重要的礼仪着作。 封建社会礼仪成为封建社会进行统治的工具,有些礼仪还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奴隶社会尊君的观念,在此发展成为君权神授的理论体系。西汉思想家董仲舒将儒家的礼仪具体概况为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 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至义尽。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人生价
6、值观,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义演、义卖、义务等,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重礼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从狭义说,作为待人接物的表现,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这些已经成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种表征和直观展现。 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
7、完整的封建礼仪道德形成了。三从四德成为妇女的道德礼仪标准,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仪礼、丧服、子夏传)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
8、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周礼、天官、九嫔)。 封建社会的礼仪适应了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的需要,是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调整封建社会的人际关系,为中华民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伦理道德标准。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礼仪1840年之后,中国逐渐的被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西方侵略者在进入中国的同时,也把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资本主义道德和礼仪带进了中国,西方文明和文化冲击了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在一定范围和一定层次上融合,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礼仪大杂烩。
9、资本主义的礼仪规范一方面冲击着中国博大精深的封建礼制,只能部分地为中国国民所接受,另一方面又为中国传统礼仪注入新的生机,简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繁文缛节,如北洋新军时期的陆军便采用西方军队的举手礼等,以代替不合时宜的打千礼。 现代礼仪辛亥革命在推翻了封建帝制的同时,也结束了封建礼制,新文化运动使中华民族开始了新文化建设征程。孙中山先生和战友们破旧立新,用民权代替君权,用自由、平等取代宗法等级制;普及教育,废除祭孔读经;改易陋俗,剪辫子、禁缠足等,从而正式拉开现代礼仪的帷幕。 1949-1966年,是中国当代礼仪发展史上的革新阶段。此间,摒弃了昔日束缚人们的神权天命、愚忠愚孝以及严重束缚妇女的三从四
10、德等封建礼教,确立了同志式的合作互助关系和男女平等的新型社会关系,而尊老爱幼、讲究信义、以诚待人、先人后己、礼尚往来等中国传统礼仪中的精华,则得到继承和发扬。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中国的礼仪建设进入新的全面复兴时期。从推行文明礼貌用语到积极树立行业新风,从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到制定市民文明公约,各行各业的礼仪规范制度纷纷出台,岗位培训、礼仪教育日趋红火,普及礼仪教育的各种报刊、书籍层出不穷,讲文明、重礼貌蔚然成风。 三、礼仪的特征和作用 (一)礼仪的特征 1、承传性 它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在继承
11、中发展。 2、国际性 礼仪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不论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在国际交往活动中都在运用礼仪。 3、规范性 礼仪是指人们在交际场合待人接物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这种规范性是指,礼仪是约定俗成的一种自尊、敬人的惯用形式,任何人要想在交际场合表现的合乎礼仪,都必须对礼仪无条件的加以遵守。 4、差异性 由于国家、民族或社会制度的不同,礼仪又具有差异性。例如,见面时,东方人就不适合西方人的拥抱接吻,一般用握手表示。 (二)礼仪的作用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它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内在的精神文化素养的显示,也是协调人际关系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每个人只要置身于社会,无论做什么事情
12、,从政还是经商,日常工作还是出入重要场合,居家还是外出,均离不开礼仪。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孔子讲不学礼,无以立。荀子讲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加强礼仪教育,对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塑造良好形象,扩大社会交往,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礼仪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个人素质 每个人良好的习惯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教育和影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礼貌、礼节、仪容、仪表是人们的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礼仪教育及相关的实践训练,纠正违背礼仪规范
13、的言行举止,可以使不良行为转变为良好的行为,可以培养出比普通人更高的道德修养,从而使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素质。它对于你事业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给同学们讲个实例: 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但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人才都来应聘。这一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 这些年轻人想,这很简单,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准十拿九稳了。 没想到,这一面试出问题了。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老板走了,年轻人一个个踌躇满志,得意非凡,闲不着,围着老板的
14、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没有啊。我们还在等您啊。老板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呀,这些年轻人一听啊,捶胸顿足。他们为什么这么感慨万千呢。他们说:我们长这么大,就从来没听说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 通过这个故事说明良好的礼仪行为,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 2、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人际交往 马克思说过社会是人们交往作用的产物。没有社交活动,人类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人们参加
15、社交活动,多为调节紧张的生活,建立友谊、交流感情、融洽关系、广交良友、增长见识、获取信息。 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各种人和事,都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与人打交道。礼仪在当今社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当你离家上学时,要与家人招呼道别;当你走进学校或工作的单位时,要与同学、同事寒暄,并致问候;当家人朋友过生日时,要表示祝福;逢年过节时,要给亲朋好友寄一张带着深厚情谊与真挚祝福的贺卡等等,这些都离不开礼仪。通过礼仪教育,可以使人们掌握礼仪的基本常识,学会礼仪的基本技能,这对于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人际交往有着重要意义。 3、优化组织形象,实现组织目标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人们不仅仅是需要进行个体间交往,还必
16、须进行群体间的交往,如组织、团体间的交往等。通过交往,促使单位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友谊,有利于实现组织的预期目标。在组织之间交往过程中,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形象,而且还代表着组织形象,所以,个人形象不佳,将直接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下面举个例子: 某次,在中美的两家公司的合作会谈仪式上,合同已经达成签字,双方负责人正准备握手合影,美方代表突然拒绝合作,理由是中方代表的眼镜上污秽不堪,连自己卫生仪表都处理不好的人怎么能处理好美方几千万的工程呢。一次合作,一次机遇就这样功败垂成了。 在会谈时,人们往往会更注重选择合适的会谈场所、时间,注重会谈的位次、服饰以及会谈时所运用的语言,而忽视了那些有着重要
17、意义的细节,比如一副清洁的眼镜,所以在礼仪规范上真的是细节决定成败。 礼仪是搞好公关活动的通行证,是组织成员内在素质的外在展现,是组织的一笔无形的财富。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礼仪修养。 4、建设精神文明,树立良好形象 世界各国和各民族都十分重视交往时的礼节礼貌,把它视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正如古人所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
18、枉,则邪事不生。【译文】 国有四维,缺了一维,国家就倾斜;缺了两维,国家就危险;缺了三维,国家就颠覆;缺了四维,国家就会灭亡。倾斜可以扶正,危险可以挽救,倾覆可以再起,只有灭亡了,那就不可收拾了。什么是四维呢。一是礼,二是义,三是廉,四是耻。有礼,人们就不会超越应守的规范;有义,就不会妄自求进;有廉,就不会掩饰过错;有耻,就不会趋从坏人。人们不越出应守的规范,为君者的地位就安定;不妄自求进,人们就不巧谋欺诈;不掩饰过错,行为就自然端正;不趋从坏人,邪乱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礼仪是立国的精神要素之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讲究礼节礼仪,注重礼貌是最基本的要求,他对建设精神文明的大厦起着基础
19、作用,只有基础打得扎实,大厦才能巩固。 虽然中国有礼仪之邦之称,但是现代中国人文明礼仪的程度不高,中国人的形象在众多外国人心里实在另人质疑。不久前,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
20、,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 以上的两个事例表明,文明其实是由细节构成的,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可见文明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 礼仪教育属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范围,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礼仪教育使人们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技能,自觉地纠正不良的礼仪行为,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进行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这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中国人的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四、礼仪的种类和大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礼仪 (一)礼仪的种类 政务礼仪又称公务礼仪,他是公务员在从事公务活动、执行国家公务时所必须遵守的礼
21、仪规范。 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 服务礼仪是服务人员在服务岗位上面对服务对象时,表现尊重对方、尊重自己的一种规范化的表达形式。它的要点有五个关键词:讲尊重、讲沟通、讲规范、强调心态、实现互动。 现代社交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 涉外礼仪就是人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它强调交往中的规范性、对象性、技巧性。 (二)大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礼仪 1、学校礼仪 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应具有的礼仪常识是学校礼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
22、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 (1)课堂礼仪: 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上课。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 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
23、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2)服饰仪表礼仪: 穿着指穿衣裤,着鞋袜。其基本要求是。合体;适时;整洁;大方;讲究场合。 男士西装。正式交际场合,应着冷色调(颜色较深)上下身同色的套装;在半正式交际场合,可穿色调浅一些的西装;在非正式场合,若穿西装,冷暖色调均可。穿西装时,衬衫袖应比西装袖长出2厘米左右;衬衫领应高出西装领1厘米左右;衬衫下摆须扎进裤内;若不系领带,衬衫的领口应敞开;在正式交际场合,衬衫的颜色最好是白色的。参加正式的交际活动,穿西装就应系领带。 女士西装。女士除正式、庄重的场合,不一定穿成套的西
24、装,着西装时,宜扣好全部纽扣。 (3)尊师礼仪: 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或宿舍,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2、仪容、姿态礼仪 坚持勤冼脸、勤冼头、勤冼手、勤剪指甲,坚持刷牙、漱口,保持整洁卫生。清理鼻垢时,应回避他人,用纸巾或手帕悄然进行。女士化妆要适度,妆面要与所出席的场合以及自身身份等相一致。 男子站立时,双脚可微微张开,但不能超过肩宽。女子站立时,脚应成v型,膝和脚后跟应靠紧;身体重心应尽量抬高。 3、相
25、识礼仪 介绍礼仪 在为他人做介绍时,为表示对女士、年长者、身份地位高者、客人的尊重,同时体现介绍者的风度,宜采用以下的顺序进行: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将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将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将客人介绍给主人;将晚到者介绍给先到者。如果被介绍者之间符合其中两个以上的顺序,一般按后一个顺序进行介绍。 握手礼仪年长者与年幼者握手,年长者先伸手。长辈与晚辈握手,长辈首先伸手。老师与学生握手,老师先伸手。女士与男士握手,女士先伸手。先到者与后来者握手,先到者先伸手。上级与下级握手,上级先伸手。职位、身份高者与职位、身份低者握手,职位、身份高者先伸手。 4、交谈礼仪 交谈语言交谈中语言要文雅礼貌,语气
26、平和友善。相见道好不可少(人们彼此相见时,应问候一声您好。,早上好。);有事相托请字先(有困难需要别人帮忙时,在言语中冠以请字,如:朋友,请帮我一个忙好吗。);偏劳莫忘表感谢(获得帮助、得到支持、赢得理解之后,向对方说一声谢谢。);失礼致歉要真诚(在朋友、邻里、同事的面前失礼后,若能及时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抱歉,就会轻易化解对方的不满情绪)。 交谈中的辅助方式在谈话过程中,礼貌地注视对方是一种最起码的礼仪要求,目光随着谈话内容的发展而变化,是这种礼仪的延伸。 鼓掌鼓掌是用以表示祝贺、欢迎、喝彩的一种手姿。基本的做法是:伸开双手,掌心相对垂直于地面,有节奏地相互拍击;或者左手掌心向上,右手掌心向
27、下,用右手有节奏地拍击左手。 5、通讯礼仪 使用移动电话在一些特殊场合是不宜打移动电话的,比如驾驶中、乘飞机时,在加油站或医院等地方。总的说来,在一切标有文字或图示禁用移动电话的地方都应自觉禁用移动电话,在要求保持肃静的公共场所如会场、电影院等地,关机或设为静音为佳。 接听公务电话电话接通后,首先应说:您好。或在您好之后自报家门。一般情况下,自报家门有三种方式:一是报本人所在的单位;二是报本人所在的单位和本人的全名;三是报本人所在的单位、本人的职务和全名。接电话时,如果对方所找的人不是自己,可以友好地问:对不起,他不在,需要我转告什么吗。如对方有事托请转告,就应将对方要求转达的内容认真做好笔录
28、。 五、如何加强礼仪修养 1、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他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和应变能力,而且还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道德修养和精神面貌。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礼仪即教养,而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 周恩来总理是世界公认的最有礼仪风度的领导人和外交家。曾认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里写到:周恩来的外貌给人的印象是:仪态亲切,非常直率,镇定自若,而又十分热情。凡是与周总理接触过的中外人士无不为他的礼仪风度所倾倒。确实,礼仪是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标志。这就是说,通过一个人的对礼仪的运用程度,可以查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
29、准。因此,我们可以说,要加强礼仪修养,首先要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2、加强礼仪知识的学习和修养 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简单的论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 文明礼仪知识和文明行为的养成与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需要我们广泛吸取传统礼仪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而且也需要我们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礼仪文化成果。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学习多方面的礼仪知识和文明行为,例如:仪表礼仪、举止礼仪、谈吐礼仪、称呼礼仪、握手礼仪、通信礼仪、电话礼仪、赴宴礼仪、介绍的礼仪 等等。要自觉地运用和实践这些礼仪知识,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下面是中日儿童餐桌教
30、育之比较,来说明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日本的孩子,在餐桌上让我们感动。日本的孩子有一个习惯,吃饭前,哇啦哇啦说几句话,话的意思就是说,感谢赐给我美好的食物,我要吃饭啦。日本儿童的集体活动前一定要说话的。 中国孩子吃饭前啥也不说,在餐桌上挑食、剩饭。日本孩子说了之后,就吃,不能剩饭,而且吃饭前人人要劳动,连两三岁的孩子也要拿个筷子,拿个碗什么的。集体就餐时,吃完饭,日本孩子会站起来,要向厨师鞠躬:辛苦啦。 我们中国的孩子这些习惯就没有,中国的孩子饿了,到食堂里吃饭,拿着勺子敲盆,嘣嘣嘣:还不开饭饿死了。,很少听说中国孩子给厨师鞠躬的。 通过这个比较,说明进行养成教育是何等的重要。 3、严格要求自己
31、,坚持持之以恒 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而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并经过长期修养得来的。不要用到了才学习,用不到就不学;不要忽以善小而不为,忽以恶小而为之。 南开大学校长在礼仪修养方面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他在镜子上写了一句箴(zhen)言:面必争,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装。 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思想道德和礼仪的修养,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不良的习惯,从而影响自己的形象,最终影响事业的成功。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你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我们不但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学会专业技能;不但要学会生活,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要通过你们的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既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礼仪修养,又要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为你们走向社会,走向成功创造条件。第19页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