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测绘单位技术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办法(试行)一、 总则1。1为促进测绘单位建立健全技术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全省测绘单位质量管理水平,保证测绘成果质量,规范对测绘单位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的考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四川省测绘管理条例以及国家测绘局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和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1。2测绘单位应根据有关测绘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建立健全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二、基本规定2。1测绘技术质量管理是指测绘单位从承接测绘任务、组织准备、技术设计、生产作业直至产品交付使用全过程实施的有关技术与质量的管理以及与质量相关的人员、设备等的管理。2.2测绘单位应贯彻
2、质量第一、注重实效”的方针,以保证质量为中心,满足需求为目标,防检结合为手段,全员参与为基础,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2。3测绘单位应经常进行质量教育,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不断增强全员的质量意识,有计划、分层次的组织岗位技术培训,实行岗位管理。2。4测绘单位必须健全技术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主要应包括:各级部门职责、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测绘合同管理、技术设计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成果自查互校及两级检查、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培训及岗位管理、用户服务、质量奖惩等规章制度。2。5测绘单位所使用的测绘计量器具,必须按照有关计量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送法定计量检定、校准机构进行定期检定或
3、者校准,建立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周期表,保证使用的测绘计量器具在检定有效期内;在测绘生产中使用的专业软件应进行验证或鉴定。三、技术质量管理机构3.1甲级测绘资质单位应当设立负责技术质量管理或质量检查的机构,专职质量检查人员不少于3人。3。2乙级测绘资质单位应当设立负责技术质量管理或质量检查的机构,专职质量检查人员不少于2人;3.3丙级测绘资质单位应有专人负责技术质量管理;专职质量检查人员不少于1人;3.4 丁级测绘资质单位应有专人负责技术质量管理;有质量检查人员.四、技术质量管理岗位职责4.1测绘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单位的第一质量负责人,其主要职责是:确定本单位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组织制定、签发
4、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本单位的质量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为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配备必要的资源(人员、设备等);对提供的测绘成果承担产品质量责任.4。2测绘单位的技术、质量主管及质量检查人员应由测绘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技术、质量负责人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贯彻实施,签发有关的质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组织编制测绘项目的技术设计书或作业指导书,并对设计质量负责;处理生产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和质量争议;审核技术总结、最终检查报告;审定测绘成果的交付验收和对外提供.4。3测绘单位的质量管理、质量检查机构及质量检查人员,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负责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负责编制年度质量计划,贯彻技术标
5、准及质量文件;对作业过程进行现场监督和检查,处理质量问题;组织实施内部测绘成果的质量检查工作,对其所检查的成果质量负责,并编写检查报告。4.4测绘单位可以按照测绘项目的实际情况实行项目质量负责人制度,项目质量负责人对该测绘项目的成果质量负直接责任。测绘单位的项目质量负责人应具有助理工程师及以上职称.五、测绘生产实施的技术质量管理5.1测绘单位承接测绘任务时,应当进行合同评审(或计划任务评审),保证具有满足任务要求的实施能力和符合测绘资质规定的业务范围.合同评审结果作为技术设计的一项重要依据。5.2测制测绘成果必须采用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用户有特定需求的,必须在测绘合同中补充规定,并按
6、约定的标准执行。5.3测绘任务的实施一般应进行技术设计,测绘单位应根据有关要求和单位业务情况,在规章制度中规定需进行技术设计的范围.需进行技术设计的项目的实施必须坚持先设计后生产,不允许边设计边生产,禁止没有设计进行生产.技术设计书应经过审核批准,方可付诸执行。确实不需进行技术设计的,应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编制作业指导书。5.4测绘任务实施前,测绘单位应组织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学习技术设计书、作业指导书及有关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生产岗位的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照技术设计书或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对其所完成的测绘成果的作业质量负责。5。5测绘单位应加强工序管理,制定完整可行的工序管理流
7、程表,有效控制影响成果质量的各种因素;明确各工序的工作内容、方法及质量标准.生产作业中的工序成果必须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经作业人员自查、互校,如实填写质量记录,达到合格标准,方可转入下工序。5.6对检查发现的不合格成果,应及时进行跟踪处理,作好质量记录,采取纠正措施.不合格成果经返工修正后,应重新进行质量检查;不能进行返工修正的,应予降低等级或报废并履行相关手续。5.7成果质量记录、质量体系记录等各种记录应规范、清晰、完整、准确、及时,质量记录应统一归档保存.5。8测绘单位必须建立内部质量审核制度,对测绘成果实施自查互校、两级检查。作业小组实施自查互校后方可提交过程检查;经过过程检查的测绘成果
8、必须通过单位质量检查机构或质量检查人员的最终检查,评定质量等级,编写最终检查报告。两级检查应独立进行,不得省略或代替。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和质量评定,应按国家测绘局的相关规定执行;测绘单位自行制定的检查规定和质量评定标准,不得低于上述规定及标准的要求。六、成果交付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6.1测绘单位必须保证向用户交付合格的测绘成果。6.2测绘单位应当建立质量信息反馈机制,主动征求用户对测绘质量的意见,不断实施质量改进。6。3测绘单位应当及时、认真地处理用户的质量查询和反馈意见。七、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的考核7.1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测绘技术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并承担全省甲、乙级测绘
9、单位资质管理中的测绘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的考核工作。市、州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丙、丁级测绘单位资质管理中的测绘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的考核工作。7.2测绘资质管理中测绘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应进行测绘技术质量管理体系考核:(一)申办测绘资质证书;(二)申请测绘资质等级升级;(三)测绘单位重组、改制、成果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等需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考核的其他情形。7.3考核内容技术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内容包括:管理职责、管理制度、体系运行.7。3。1管理职责考核:主要对照本办法的要求审查申报材料,对申请单位的质量管理职责落实情况进行核实。7。3。2管理制度考核:着重检查申请单位建立的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是
10、否齐全,是否符合测绘行业特点,是否与申请单位的规模、人员素质、业务范围等相适应,是否符合本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7.3 3体系运行考核:重点对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测绘单位办理上述7。2条第(一)项业务时,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对其管理职责和管理制度进行考核;办理7.2条第(二)项业务时,考核测绘单位的管理职责、管理制度及体系运行;办理7.2条第(三)项业务时,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测绘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考核的具体项目7.4考核方法测绘单位的管理职责、管理制度的考核一般进行文件审核,必要时可进行现场考核;体系运行必须现场考核,结合测绘单位的主要业务范围的测绘成果生产过程
11、和技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形成的质量记录评价其有效性.7。5考核程序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收到测绘资质申请材料后进行书面审查,必要时结合实地检查,确定考核结果.7。6测绘技术质量保证体系考核结果分为合格与不合格。7.7测绘单位应提交的考核材料:甲级:1)本单位测绘技术质量管理基本情况;2)通过ISO9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3)质量管理或检查机构、质量检查人员配置证明文件;4)本单位现行质量手册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目录(含文件名称、版本号、受控编号);5)执行的测绘标准目录(含标准名称、标准代码或编号、制定或发布部门、实施时间)。6)本单位实施技术质量管理的有关记录.乙级(含乙级)以下:1)本单
12、位测绘技术质量管理基本情况;2)通过ISO9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未进行的可缺项);3)质量管理或检查机构、质量检查人员配置证明文件;4)本单位现行质量管理及测绘产品质量检查制度文本;5)执行的测绘标准目录(含标准名称、标准代码或编号、制定或发布部门、实施时间).6)本单位实施技术质量管理的有关记录。7。8通过ISO 9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测绘单位,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应覆盖与测绘生产相关的所有部门和测绘资质证书规定的测绘业务范围7.9管理职责、管理制度及体系运行的三项考核按百分制表征,详见附件:技术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内容及分值表一、表二、表三。三项得分均大于等于60分的,技术质量管理体系为合
13、格;其中任何一项得分低于60分者体系为不合格。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其技术质量管理体系为不合格:7。9。1机构与人员设置不符合本办法相应资质等级要求的;7。9.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不符合本办法2。4条规定的;7。9。3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不符合本办法2。5条规定的;7。9.4制定的检查验收规定低于有关标准要求或未实施两级检查制度的;7。9。5使用失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对用户特定需求未进行有效约定的;77。9。6在各级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检查中,出现不合格成果且未进行有效整改的;7。9.7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未能采取有效纠正措施的;7。9.8技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整体的、重大的偏
14、离或出现严重影响测绘成果质量行为的;与委托单位串通编造虚假测绘成果,未经有关管理部门处理的。7.10申请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的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经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出具考核合格的证明文件;测绘单位的技术质量管理体系考核不合格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一次性告知测绘单位体系中存在的不足,测绘单位应认真进行整改,待整改结束后重新考核.四川省测绘单位技术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内容及分值(表一)考核内容甲、乙级丙、丁级审查资料或说明标准分值标准分值管理职责机构设置了技术、质量管理和质量检查等岗位并配备了相应人员100机构设置文件技术质量管理机构职责、权限明确100机构职责文件或单位正式发布
15、(文件形式)的规章制度技术质量管理机构职责、权限合理;职责与配备人员匹配100与其他职能部门职能分工合理50岗位设置法人代表职责明确1215职责文件或单位正式发布(文件形式)的规章制度职责包括了本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要求的质量职能1515技术质量主管人员明确510任命文件职责明确510职责文件或单位正式发布(文件形式)的规章制度包括了本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要求的质量职能、职责与其权限适应510质量检查人员甲级专职人员不少于3人;乙级专职人员不少于2人;丙级专职人员不少于1人;丁级有检查人员810任命文件职责明确510职责文件或单位正式发布(文件形式)的规章制度包括了本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要求的质量职
16、能、职责与其权限适应510其它人员职责是否明确(主要指:作业员、设备管理员、资料管理员)510合计11四川省测绘单位技术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内容及分值(表二)考核内容甲、乙级丙、丁级审查资料标准分值标准分值管理制度合同评审制度落实管理部门或人员42单位正式发布(文件形式)的规章制度说明:1、表中所列规章制度,测绘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制定,或组合成为一个或多个制度,但原则上应包括相关内容,如确需删减,应有充分的理由。2、表中所列部门或人员:甲、乙级单位应设置相应的部门,可以是一个部门或多个部门;丙、丁级应设置相应的岗位,可以一人兼多个岗位.明确工作内容、要求及工作程序42制定有记录格式21技术设计
17、制度落实管理部门或人员21明确工作内容、要求及程序63制定有格式文本21生产管理制度落实管理部门或人员21明确工作内容、要求及程序47制定有工序流程控制记录表47技术管理制度落实管理部门或人员21明确满足单位业务需要、现行有效的技术标准27制定有技术问题处理要求、程序、记录格式文本67质量管理制度落实管理部门或人员46明确质量问题处理要求、程序、记录格式文本69考核内容甲、乙级丙、丁级审查资料标准分值标准分值管理自查互校规定了自查互校和一、二级检查的内容、比例、方法及程序1515单位正式发布(文件形式)的规章制度说明:10制度及两级检查制度明确了成果质量评定标准351、表中所列规章制度,测绘单
18、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制定,或组合成为一个或多个制度,但原则上应包括相关内容,如确需删减,应有充分的理由.2、表中所列部门或人员:甲、乙级单位应设置相应的部门,可以是一个部门或多个部门;丙、丁级应设置相应的岗位,可以一人兼多个岗位。制定有检查记录格式文本25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落实管理部门或人员21明确工作内容、要求及程序52制定有台帐、状态记录格式32人员培训、岗位管理制度落实管理部门或人员21明确工作内容、要求及程序32制定有培训计划、培训上岗情况记录格式52奖惩制度落实管理部门或人员22明确工作内容、要求及程序33用户服务制度落实管理部门或人员22明确工作内容、要求及程序331111四川省测绘
19、单位技术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内容及分值(表三)考核内容甲、乙级丙、丁级审查资料或说明标准分值标准分值体系法人职能履行设置、配备了相应的机构、人员并明确其职责22根据表一得分进行评价11运行组织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55根据表二得分进行评价配备了相应的设备33质量机构、人员职责履行1010根据其他制度执行情况得分进行评价合同评审制度有评审记录21依据测绘项目管理运行记录进行评价评审记录内容真实、客观、合理32技术设计制度有经审核批准的技术设计书或作业指导书21设计技术指标符合标准、用户要求42技术路线正确、可行、必要时进行了验证42生产管理制度有生产计划或任务书23项目资源配置合理23项目工期合理23
20、有工序质量控制记录46技术管理制度有技术问题处理记录23技术问题处理符合相应标准、设计书要求43技术问题处理程序正确45考核内容甲、乙级丙、丁级审查资料或说明标准分值标准分值体系运行质量管理制度有质量问题处理记录23依据测绘项目管理运行记录进行评价质量问题处理符合相应标准、设计书要求46质量问题处理程序正确46自查互校及两级检查有检查记录2312制度检查内容、比例、方法符合要求55质量评价客观、准确33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得到正确处理55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有仪器设备台帐和状态记录55人员培训、岗位管理制度有人员培训计划和培训上岗情况记录55奖惩制度有奖惩记录52用户服务制度有用户意见和处理记录53合 计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