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班级中学生自主管理的粗浅体会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 余丹摘要: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学生自主管理补充、丰富了学校的学生管理手段,使学校的管理与学生的自主发展紧密结合,能进一步巩固管理成果。学校要创造学生自主管理的氛围,要给予强有力的领导,要尊重学生自主管理的成果,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理念。关键词:班级 班主任 学生 自主管理 担任班主任工作已进三年,回想这三年的时光,忙碌而充实!记忆最犹新的是初一,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活泼过余,像是上了发条的闹钟,很不安分,而我就像保姆一样寸步不离的跟着学生,生怕出现问题。记得有一次我生病来晚了,早饭没
2、人去抬,早操无人组织,卫生无人打扫,我问班长怎么回事?她很委屈地回答道:“我说他们都不听。”我在想,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头来,学生没管理,自己也身心疲惫。问题出在那儿了?是不是老师管的太细,过分的强调了班主任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淡化了学生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班级工作事无巨细一把抓,很多时候是既辛苦又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配合,可谓事倍功半。但如果我们应注意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学生的自治、自立活动,落实学生的管理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
3、参与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发展。以下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能力从而实现班级自主管理谈几点粗浅的体会。所谓学生自主管理,实际上是学生自我管理,是在班主任指导下依靠班级主体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现在的初中学生正处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阶段,独立意识有所增强,他们不再像小学时那样,处处依赖于老师,事事离不开班主任,绝大部分学生有独立处理和安排自己的强烈欲望,有着展示自己的才华的冲动,有着向往独立工作的心理渴求。其次,在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方面,我们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违反纪律却屡教不改;卫生情况一团糟却熟视无睹;诸如此类,举不
4、胜举。班主任忙得团团转却毫不见起色,刚处理完这件事,又冒出了第二件、第三件事,让你永远像个“消防队员”忙个不停。究其原因,学生是在被动地执行条例。与其如此,不如因势利导,优化学生的角色意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必须有一定的制度,才能有章可循。如果一个班级没有班规制约,就如一盘散沙,教师管理起来,就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自我管理能力差,但可塑性大。因此,就要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监督制度,使他们相互激励,相互教育,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那么该如何进行科学操作呢?我是这样去做的,先让每个学生拟定一、二
5、条觉得适合自己的条例,然后综合意见拟成一个完整的班规。班规有关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考核细则,并把班级量化考核情况在学习园地栏公布。每一位同学的基础分为80分进行评估,有加分有减分。每天的纪律情况由考勤员、各宿舍舍长和全体同学互相监督,劳动卫生情况由劳动委员和寝室室长负责检查。其它方面的由相关的班干部负责检查。每月定期召开班团干会议,交流汇报班级量化考核情况。月底由班长、团支部书记把本月班级量化考核结果公布。期末看看谁表现最好,得分最高。班委根据每个学生的总积分,由高到低排列名次,记录在案,以备作为班级评比“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发展团员的依据。这样,学生人人心服口服,个个心情舒畅,
6、从而更加激发他们蓬勃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形成人人追求健康向上的良性发展风气,确保自我管理的顺利运行。二、民主选举,放而有控在原本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管理中,班干部总是由教师挑选、任命。尽管他们品学兼优,组织能力也较强,但是这种师选班干部的体制存在着隐患,群众基础不够稳固,不但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反而会滋长他们的优越感,形成自以为是、好教训人的陋习。因此,我班干部的竞选采取自荐、讲演、他选三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评选出来的班干部有威信,不会辜负大家的希望,更有利于班级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实行班干部轮换制,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管理班级,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锻炼组织能力,培养责任感。更重要的是,根据全员
7、自我管理的安排,选举产生一个“金字塔式”的班级最高权利机构,一人做正班长,其余一律设为副班长,分学习、纪检、卫生、体艺、宣传、考核等六个小分会。各组有组长一人,组员1至2人不等。负责督促班干部的各项工作,监督班干部各自不同的日常事务。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的班集体,班干部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为班级的火车头,起着“唯余马首是瞻”的作用。因此,我经常组织班团干部进行培训学习,阐明学生自主管理的意义,提出要求,即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又要积极开展工作,大胆管理,制定出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班规。刚开始时班主任一定要协助班团干,精心指导,实践中在恰当的时候放权
8、给班团干。如:对一些班级的量化考核,班团干有权力对班上的好人好事给予加分,给予表扬;对一些不良行为要及时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批评指正;树新风,扬正气;培养基本的组织领导能力等。三、人人督我,我督人人因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在班级自我管理或执行班规、班约的过程中会出现个别不公平、不合理、相互包庇的现象,一旦有这种情况出现,学生自主管理的效果将受到影响。我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1、成立具有纪律仲裁权利的“学生委员会”,他们参与调查、取证、旁听,并提出处理意见。同时,“学生委员会”还承担学生中一般违纪和纠纷的处理。2、建立“人人督我,我督人人”的监督机制。一是建立“一对一”督查制度,即人人要负责监督一位
9、成员的工作是否公正、合理,及时了解广大同学对各级干部的工作意见,并向班主任汇报,同时提出建议。对不合理、不公正的做法给予记录。每月举行一次“民意调查”,检查各级干部的工作表现。二是设立“监督接力本”制度。由班主任把“监督接力本”传给课堂上负责监督的同学,并由这位同学像接力赛一样传给下一个监督的同学,负责监督的同学亲自做好记录,纪律小分会的同学根据“监督接力本”的记录情况做好相应的总记录。有了这样的措施,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不公平、相互包庇、执“法”不严的现象,保证了学生自我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学生自我管理条理化、规范化,也能使同学们树立了民主意识,为将来走向社会作好准备。四、主动承担学生干部
10、解决不了的难题这种难题主要集中在个别思想工作上。因为通常个别谈话的对象都是存在某方面的问题,所以这种交流必须以客观、平等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全部的爱心为前提,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班上曾有一位女生,小学来就与邻班的一位男生关系密切,上初中,又是同一年级同一班级,仍然关系密切,校内外经常往来,同学们都有议论。这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但是又是必须处理的一件事情,所以我找她进行了第一次谈话。首先,我选择了教室外的走廊作为谈话的地点,因为这样,让同学们知道我对这位同学的这种行为是重视的,然后我们进行了交谈。我问她:“你知道今天我为什么要找你吗?”“我猜得出来,因为我知道你迟早会找我谈话的。”她回答。
11、“那么,你也认为发生这种事,是会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的了?”“不是,我觉得这没什么呀。不过有的老师已经找过他了。”“那么你是否认为没必要谈呢?”“我觉得好象没什么好谈的。”接下来我就以见惯不怪的语气告诉她,其实这在中学生中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然后给她讲述了我在高中时,同班同学类似的情况。她马上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并追问结果如何。我告诉她,我的这些同学最后都各自成家了,其实当时可能也并非像我们同学想象的那样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只不过是关系比较密切而已。“对呀,其实男女同学关系比较要好也并不一定就是大家想象的那种关系。我觉得,很多问题,在女同学中,往往只是从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如果和男同学讨论,又
12、会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这样一来,就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那不是很好的事情吗?”了解到她的出发点之后,我便介绍了许多其他拓宽知识面的办法,但是没有给她提出要求,在这次交谈的最后,是由她小结的:“总之,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这就是你今天和我谈话的目的,是不是?”我笑了笑。接着她又迟疑地说:“我父母比较不开通,他们如果知道这种事情,肯定会大惊小怪的。”“没做亏心事,为什么怕鬼敲门呢?”“不是的,他们会想歪的。”我又笑了说:“你是不是不让我把这件事告诉你的父母呢,直说就是了嘛,干吗拐弯抹角的?”她也笑了说:“那不是太土了吗?”我严肃地说:“我只能暂时答应你,接下来还得根据你的情况
13、再决定告诉还是不告诉他们,不过在告诉他们之前,我会通知你的。”“不会有什么情况的,我保证。”这就是我们的第一次单独谈话,虽然,它不可能完全改变这位女同学的行为,但是,接下来,她的态度明显地不同,通知她老师要去家访时,也不像有些同学一样,很害怕,而是大大方方地告诉我什么时候会在家,什么时候会在外打工。因此这次谈话为后面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行班级学生自主管理,使每一个学生从单一的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他们既是被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都处于管理和被管理体系之中。这样,民主意识得到增强,因而焕发出管理的积极性和对班级的责任感。事实证明,学生的自主管理体现得越充分,积极性就越高,班风学风就越好。在班级中,班主任是导演,学生才是主角,在班级的组织和活动建设上,要把重点放在“把班级还给学生上,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让每个孩子在学校中得到最佳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品尝成功的快乐,是课程改革下每位教师必须树立的全新理念,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们脱颖而出,创造展示自己的天地,培养自主能力,让学生在班级的自主管理留给学生自主空间、力求班级管理民主化 。参考文献:1袁桂林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现代教育思想专题.第1版2徐学莹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学新编.第2版3陈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学.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