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 录
编一、编制依据………………………………………………………………1
二、工程概况………………………………………………………………2
三、设备概述………………………………………………………………2
四、基础技术要求及设计…………………………………………………2
(一)基础设置……………………………………………………………2
(二)A栋基础承台设计验算……………………………………………3
(三)B栋基础承台设计验算……………………………………………4
五、扣件钢管支架计算书…………………………………………………5
六、施工电梯位置顶板部位砼计算(设计院计算书)…………………12
七、基础验收要求…………………………………………………………13
八、安全措施………………………………………………………………13
(一)地下室回顶支撑安全技术措施……………………………………13
(二)安全防护……………………………………………………………14
七、危险源辨识及应急措施………………………………………………14
附图…………………………………………………………………………15
一、编制依据
1. 京龙机械《SC型升降机使用手册》;
2.《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 JGJ215-2010
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 33—2001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 59—99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6.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环境
7. 国家有关规定及标准
8. 本工程的施工图纸
9. PKPM计算软件
二、工程概况
2.1、设计概况
本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南洲路海珠客运站对面,由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投资兴建的项目,本工程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由广东建筑工程监理公司监理、由广州工程总承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
1、建筑概况
项目由2幢23层住宅楼、1幢9层电信楼和1幢4层消防站组成,其中住宅楼地下室为1层,本工程总用地面积为20517m2,总建筑面积为44635㎡,总建筑高度73.8米。
防水设计:地下工程防水II级,主体建筑屋面防水工程II级。
建筑防火:该工程属一类建筑(仅用于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凡钢结构承重构件节点的外露部位必须加防火保护层,其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
人防工程:人防工程附建在地下-1层,防化等级六级,共划分1个防化单元,附建人防面积共2927m2,,掩蔽人数为1400人。
建筑规模:住宅678套。
2、结构概况
建筑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建筑结构的类别为3类,层数23层。工程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本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主要的地质概况为:人工填土,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基岩,全风化岩带,强风化岩带,中风化岩带,微风化岩带,地基土的液化等级为轻微液化。
2.2、施工环境
现场处于市区,交通运输方便。在场地内布置一台50米臂长的外爬附着式塔吊,足够覆盖整个施工场地。
三、设备概述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A栋及B栋各安装一台施工电梯,拟采用广东京龙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所生产的SC200/200TD型施工升降机。
SC200/200TD型施工升降机是一种齿轮齿条传动的电梯,主要用于高层建筑施工的人、货运输。SC200/200TD型施工升降机,有非常可靠的电气和机械安全系统,是建筑施工中安全、高效的垂直运输设备,并且该电梯可以非常方便的自行安装和拆卸,并可随着建筑物的增高而增高。
施工电梯安装位置:A栋位于首层 2-7~2-8轴 ×A 轴南面室外地坪处;B栋位于首层 3-7~3-8轴 × M-1/M 轴梁板处,详见后附图。导轨架共配置47节,最高搭设高度为 71 m。本工程采用Ⅱ型附墙架,附墙架位置分别为3F(7.80m)、6F(16.20m)、9F(24.60m)、12F(33.00m)、15F(41.40m)、18F49.80m)、21F(58.20m)、23F(63.80m)。
主要技术参数:
1. 型号:SC200/200TD
2. 额定载重量(千克):2×2000
3. 起升速度(米/分):33
4. 最大提升高度(米):250
5. 电机功率(千瓦):10.5
6. 电机数量(台):2×3
7. 吊笼尺寸(长×宽×高)(米):3.2×1.5×2.7
安全控制系统由电路里设置的各种安全开关装置及其他控制器件组成。在施工电梯运行发生异常情况时,将自动切断施工电梯电源,使吊笼停止运行,以保证施工电梯的安全。SC200/200TD型施工升降机配备有防坠落安全装置、活板门安全开关、断绳保护开关、保险扣、上下限位开关、极限开关、限速保护开关、超载保护装置、总停开关等安全装置。
四、基础技术要求及设计
(一)基础设置
据升降机说明要求,地基承载力为0.15Mpa,首层楼面设计活荷载10KN/m2,根据本工程设计图纸和有关规范要求及人货梯基础面积,在A栋首层 2-7~2-8轴 ×A轴南面室外地坪处设置人货梯基础:尺寸为4400×3800mm,绑扎基础钢筋Φ12@200双向双层,预埋人货梯底座,浇筑厚300mm的C30砼基础;而B栋因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故在B栋地下室 3-7~3-8轴 × M-1/M 轴处采用φ48×3.0钢管搭设一个6000mm×6000mm大的满堂红式脚手架进行加固地下室顶板,以满足人货梯基础承载要求,搭设方法及材料见附图。根据设备基础图在该处楼面板面上另设置人货梯基础,尺寸为4400×3800mm,绑扎基础钢筋Φ12@200双向双层,预埋人货梯底座,浇筑厚300mm的C30砼基础(完工后可拆除)。基础砼浇筑后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方可进行设备的安装,基础表面平整,水平度偏差不大于10mm(基础做法详见附图)。
1)基础周边做排水沟,防止雨水浸泡基础。
2)升降机基础按长边与墙体平行方式布置,离首层墙体2.3~2.7m。
3)埋设避雷接地装置。
3)混凝土浇捣后对地脚螺栓进行校正。
4)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进行人货梯安装。
(二)A栋施工电梯基础承台设计与验算
11)升降机总自重计算
降机搭设高度L=71m左右,共47节,每节自重150kg,吊笼规格为3.2m×1.5m,混凝土基础长4.4m,宽3.8m,厚0.3m,砼强度等级为C30,配筋为双层双向φ12@200,详见基础配筋示意图。
工升降机主要技术参数:吊笼重(双笼)2×2000kg,外笼重1480kg,导轨架总重(共需47节,标准节每节重150kg,其他配件忽略)47×150kg,载重量(双笼)2×2000kg。
升降机总自重G=吊笼重+外笼重+导轨架总重+载重重
=2×2000kg+1480kg+47×150kg+2×2000kg
=165300kg=165.3KN
22)基础承载P计算
考考虑动载、自重误差及风载对基础的影响,取系数n=2。
基基础承载P=G×2=165.3×2=330.6KN
按3)基础验算
础砼强度等级为C30,轴心抗压强度fc=11.9N/mm2,轴心抗拉强度ft=1.27 N/mm2,底面积A=4.4×3.8=16.72m2。基础自重G1=4.4×3.8×0.3×25=125.4KN。
4)地基承载力F
基础底面承受荷载设计值:N=P+G1=330.6+125.4=456KN
故地基承载力:F=N/A=456/(4.4×3.8)=27.27KN/㎡
(三)B栋施工电梯基础承台设计与验算
11)升降机总自重计算
降机搭设高度L=71m左右,共47节,每节自重150kg,吊笼规格为3.2m×1.5m,混凝土基础长4.4m,宽3.8m,厚0.3m,砼强度等级为C30,配筋为双层双向φ12@200,详见基础配筋示意图。
工升降机主要技术参数:吊笼重(双笼)2×2000kg,外笼重1480kg,导轨架总重(共需47节,标准节每节重150kg,其他配件忽略)47×150kg,载重量(双笼)2×2000kg。
升降机总自重G=吊笼重+外笼重+导轨架总重+载重重
=2×2000kg+1480kg+47×150kg+2×2000kg
=165300kg=165.3KN
22)基础承载P计算
考考虑动载、自重误差及风载对基础的影响,取系数n=2。
基础承载P=G×2=165.3×2=330.6KN
按能承受最大压力Pmax=330.6KN而制作的基础,符合升降机的使用要求。
33)基础验算
基础砼强度等级为C30,轴心抗压强度fc=11.9N/mm2,轴心抗拉强度ft=1.27 N/mm2,底面积A=4.4×3.8=16.72m2。基础自重F=4.4×3.8×0.3×25=125.4KN。
发地下室顶板承受总荷载: F=330.6+125.4=456KN
均布荷载为:q=456/(4.4×3.8)=27.27KN/㎡
A其中电梯传下的分布荷载为: 330.6/(4.4×3.8)=19.77KN/㎡
混混凝土分布荷载:25×0.3=7.5KN/㎡(地下室顶板设计承载已经考虑覆盖土情况,垫层荷载作不考虑处理)
根据结构说明,地下室顶板设计使用荷载标准值为10KN/㎡,小于27.27KN/㎡,需要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回顶。
在施工基础范围内采用Φ48×3.0钢管架满堂红进行加固,加固范围为:6.0m×6.0m。
钢管纵横间距均为0.5m,横杆步距为1.2m,钢管上方采用可调支座顶,顶托上方为两条Φ48×3.0钢管,钢管上方再横铺80×80㎜木枋条,离地面300高处设置扫地杆。
五、扣件钢管支架计算书
计算说明: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在B栋地下室顶板安装施工电梯,按上计算施工电梯总重量为 165.3KN,为减少人货梯荷载重量对地下室顶板产生的荷重破坏,拟将全部重量利用钢管满堂红架下传至地下室底板承台。
为方便验算,取:
① 支架宽度为6.0×6.0m;
② 搭设高度为5.4m(净空)
③ 将施工电梯折算成混凝土厚度165300/(6.0×6.0×2400)=1.9m,外加基础0.3m,合为2.2m;
④ 人货梯对楼板荷重产生变形忽略不计;
⑤ 近似满堂红顶架验算架体承载力(稳定性)
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计算依据2《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计算参数: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5.4m,
立杆的纵距 b=0.50m,立杆的横距 l=0.50m,立杆的步距 h=1.20m。
混凝土钢筋自重24.00kN/m3,施工活荷载0.20kN/m2。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00。
图1 楼板支撑架立面简
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0。
一、纵向支撑钢管的计算
纵向钢管按照均布荷载下连续梁计算,截面力学参数为
截面抵抗矩 W = 4.49cm3;
截面惯性矩 I = 10.78cm4;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1 = 24.000×2.200×0.500=26.400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12 = 0.300×0.500=0.150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q2 = (0.200+0.000)×0.500=0.100kN/m
静荷载 q1 = 1.20×26.400+1.20×0.150=31.860kN/m
活荷载 q2 = 1.40×0.100=0.140kN/m
2.抗弯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 M = 0.1ql2=0.1×32.00×0.50×0.50=0.800kN.m
最大剪力 Q=0.6×0.500×32.000=9.600kN
最大支座力 N=1.1×0.500×32.000=17.600kN
抗弯计算强度 f=0.800×106/4491.0=178.13N/mm2
纵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
V=(0.677×26.650+0.990×0.000)×500.04/(100×2.06×105×107780.0)=0.508mm
纵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5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二、板底支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17.60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0.000kN.m
最大变形 vmax=0.000mm
最大支座力 Qmax=17.600kN
抗弯计算强度 f=0.000×106/4491.0=0.00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5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三、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0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17.60kN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不满足要求,可以考虑采用双扣件!
四、支架荷载标准值(立杆轴力)
作用于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 = 0.128×5.400=0.689kN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300×0.500×0.500=0.075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4.000×2.200×0.500×0.500=13.200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13.964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0.200+0.000)×0.500×0.500=0.050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0NG + 1.40NQ
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 = 16.83kN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60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24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l0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由公式(1)或(2)计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55;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00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30m;
公式(1)的计算结果:l0=1.155×1.700×1.20=2.356m =2356/16.0=147.724 =0.320
=16827/(0.320×424)=123.963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公式(2)的计算结果:l0=1.200+2×0.300=1.800m =1800/16.0=112.853 =0.503
=16827/(0.503×424)=78.901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0 = k1k2(h+2a) (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1.007;
公式(3)的计算结果:l0=1.155×1.007×(1.200+2×0.300)=2.094m =2094/16.0=131.257 =0.391
=16827/(0.391×424)=101.466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六、楼板强度的计算
1.计算楼板强度说明
验算楼板强度时按照最不利考虑,楼板的跨度取6.00m,楼板承受的荷载按照线均布考虑。
宽度范围内配筋2级钢筋,配筋面积As=39600.0mm2,fy=300.0N/mm2。
板的截面尺寸为 b×h=6000mm×2200mm,截面有效高度 h0=2180mm。
按照楼板每28天浇筑一层,所以需要验算的
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荷载要求,其计算简图如下:
2.计算楼板混凝土28天的强度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楼板计算长边6.00m,短边6.00×1.00=6.00m,
楼板计算范围内摆放13×13排脚手架,将其荷载转换为计算宽度内均布荷载。
楼板所需承受的荷载为
q=1×1.20×(0.30+24.00×2.20)+
1×1.20×(0.69×13×13/6.00/6.00)+
1.40×(0.00+0.20)=67.88kN/m2
计算单元板带所承受均布荷载q=6.00×67.88=407.29kN/m
板带所需承担的最大弯矩按照四边固接双向板计算
Mmax=0.0513×ql2=0.0513×407.30×6.002=752.19kN.m
按照混凝土的强度换算
得到28天后混凝土强度达到100.00%,C35.0混凝土强度近似等效为C35.0。
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cm=16.70N/mm2
则可以得到矩形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 Asfy/bh0fcm = 39600.00×300.00/(6000.00×2180.00×16.70)=0.05
查表得到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能力计算系数为
s=0.058
此层楼板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M1=sbh02fcm = 0.058×6000.000×2180.0002×16.7×10-6=27619.1kN.m
结论:由于Mi = 27619.05=27619.05 > Mmax=752.19
所以第28天以后的楼板强度和足以承受以上楼层传递下来的荷载。
六、施工电梯位置顶板砼计算(设计院计算书)
1.1 基本资料
1.1.1 工程名称:海珠区南洲路廉租房建设项目
1.1.2 边界条件(左端/下端/右端/上端): 固端 / 固端 / 固端 / 铰支
1.1.3 荷载标准值(按静力计算手册考虑活荷不利布置)
1.1.3.1 永久荷载标准值
楼板自重: gk1 = 0.2*25 = 5.00kN/m
均布荷载: gk2 = 1.5kN/m
1.1.3.2 可变荷载标准值
均布荷载: qk1 = 220kN/m γQ = 1.4 ψc = 1 ψq = 1
1.1.4 计算跨度 Lx = 1600mm 计算跨度 Ly = 1000mm
板厚 h = 200mm (h = Ly / 5)
板底、板面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as = 25mm、as' = 25mm
1.1.5 混凝土强度等级:C35 fc = 16.72N/mm ft = 1.57N/mm
ftk = 2.2N/mm Ec = 31334N/mm
1.1.6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y = 300N/mm Es = 210000N/mm
1.2 弯矩计算结果
1.2.1 平行于 Lx 方向的跨中弯矩 Mx
Mxgk1 = (0.01714+0.2*0.04686)*5*1^2 = 0.13kN·m
Mxgk2 = (0.01714+0.2*0.04686)*1.5*1^2 = 0.04kN·m
Mxqk1 = [(0.01714+0.2*0.04686)*220*1^2+(0.02565+0.2*0.0785)*220*1^2]/2
= 7.47kN·m
Mx = Max{Mx(L), Mx(D)} = Max{10.66, 10.68} = 10.68kN·m
Mxk = 7.64kN·m Mxq = 7.64kN·m
Asx = 218mm ρ = 0.13% ρmin = 0.24% Asx* = 472mm
Φ12@200 (As = 565)
1.2.2 平行于 Ly 方向的跨中弯矩 My
Mygk1 = (0.04686+0.2*0.01714)*5*1^2 = 0.25kN·m
Mygk2 = (0.04686+0.2*0.01714)*1.5*1^2 = 0.08kN·m
Myqk1 = [(0.04686+0.2*0.01714)*220*1^2+(0.0785+0.2*0.02565)*220*1^2]/2
= 14.73kN·m
My = Max{My(L), My(D)} = Max{21.02, 21.06} = 21.06kN·m
Myk = 15.06kN·m Myq = 15.06kN·m
Asy = 410mm ρ = 0.23% ρmin = 0.24% Asy* = 472mm
Φ12@200 (As = 565)
1.2.3 沿 Lx 方向的支座弯矩 Mx'
Mx'gk1 = -0.07673*5*1^2 = -0.38kN·m
Mx'gk2 = -0.07673*1.5*1^2 = -0.12kN·m
Mx'qk1 = -0.07673*220*1^2 = -16.88kN·m
Mx' = Max{Mx'(L), Mx'(D)} = Max{-24.23, -24.31} = -24.31kN·m
Mx'k = -17.38kN·m Mx'q = -17.38kN·m
Asx' = 475mm ρ = 0.27% Φ12@200 (As = 565)
1.2.4 沿 Ly 方向的支座弯矩 My'
My'gk1 = -0.10002*5*1^2 = -0.50kN·m
My'gk2 = -0.10002*1.5*1^2 = -0.15kN·m
My'qk1 = -0.10002*220*1^2 = -22.01kN·m
My' = Max{My'(L), My'(D)} = Max{-31.59, -31.69} = -31.69kN·m
My'k = -22.66kN·m My'q = -22.66kN·m
Asy' = 623mm ρ = 0.36% Φ12@175 (As = 646)
1.3 跨中挠度验算 挠度 f = 0.3mm f / Ly = 1/3,086
七、基础的验收要求
1、升降机基础按使用说明书中的标准要求制作安装,预埋框必须用水平仪调平并与基础钢筋连接。
2、防雷接地装置的埋设与主体结构的接地装置连通。
3、预埋框四个基准点平整度(水平高差)≤L×1/1000(L为两点间的距离,单位为米)。
4、基础验收资料必须经技术负责人、监理公司签字认可。
5、只有当基础达到设计强度并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操作,禁止使用不合格产品。
八、安全措施
在第一次使用施工电梯时,必须由质安员、施工员对架体检查,随时观测架体变形,地下室顶板是否有开裂等影响结构的不安全因素,发现隐患,及时停止使用,采取措施保证安全后再使用。
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力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连接扣件是否松动;支撑体系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地下室顶板或相连构件是否有开裂等现象。
地下室顶板的堆载或活载不得超过设计要求的10.0KN/m2。
(一)地下室回顶支撑安全技术措施
1、回顶支撑架搭设前,应按《建筑施工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J43-2000)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要求向搭设,并向使用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2、对钢管架、配件、加固件应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钢管架、配件。
3、搭设在脚手架立杆底座下应铺设垫板。
4、不配套的钢管架与配件不得混合使用于同一竖直脚手架支撑系统。
5、水平加固杆、剪刀撑安装应符合构造要求。
6、可调底座、顶托处应采取措施防止被砂浆、水泥浆等污物填塞螺纹。
7、模板支撑和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9、支撑架经单位工程负责人检查验证并确认不再需要时,方可拆除。
(二)安全防护
1、电梯安装完毕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应在首层一定高度的地方搭设防护棚,拱设应按高处作业规范要求进行。
2、电梯底笼周围2.5米范围内,必须设置稳固的防护栏杆。各停靠层过道口运输通道应平整牢固。
3、通道口处,应安装牢固可靠的栏杆和安全门,并应随时关好。采用定型防护门,门关设置在门外侧,为避免楼层内的人伸头观望或伸手开门,要求在钢筋网架门上覆一层网眼小于50mm的菱形网片。其它周边各处,应用栏杆和立网等材料封闭。
九、危险源辨识及应急措施
本工程施工电梯基础可能存在基础倾覆(附墙未按使用说明的要求设置)、基础断裂或悬空(不同基底的沉降差)、地下室顶板开裂(地下室顶板未回顶或回顶不充分)等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针对上述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需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验收中间环节的控制,施工电梯安装时,应严格按施工电梯的使用说明书(或手册)进行附墙设置,若未按使用说明书设置附墙时,必须立即停止使用。
基础验收时必须同时验收回顶情况,是否符合方案要求,若不符合,必须立即停止使用,按方案要求回顶后方可进行基础验收。
若发生基础倾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流程,进入应急状况。
附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