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猴王出世教学目标1.会认“芝、遂、迸”等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呵”。2.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情节。3.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特点。教学重点运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教学难点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特点。教学策略1.识字教学课文中有一些难认的字,其中有许多字在本课尚未列入“会认”的范围,能借助拼音会读这些字即可。课文中还有些词语,能知其大意即可。实在不懂的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2.朗读教学以读为主,用自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
2、趣。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理解的句子,可以略作讲解,但不要逐字逐句地解释。3.语言运用在读懂课文写了什么的同时,还要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课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的方法。让学生抓住优美的语言文字,品味经典名著的魅力。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西游记动画片主题曲猴哥。这首歌唱的是谁?(孙悟空)他是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的主人公之一。2.这本书你们看过吗?(出示长篇小说西游记)大家对西游记里的故事应该都不陌生,里面塑造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人物形象。那么在西游记中
3、,你最喜欢谁?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吗?3.很多同学都喜欢神通广大、能力非凡的孙悟空,那他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课文题目。(板书:猴王出世)【设计意图】提起孙悟空,学生们都很熟悉,都能说出关于孙悟空的几件事情,通过播放猴哥这首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板块二 检查预习,关注提示 1.你是怎么预习这篇白话文的?课件出示l 圈画生字词,读熟课文。l 结合注释读通课文。l 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来学习。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3.本文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课件出示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然
4、后继续往下读。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设计意图】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但让学生读懂白话文有些难度。给予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让学生读通、读懂课文,使课堂的学习效率更高。板块三 初读课文,了解出世1.学生默读课文,找找阅读提示里那两个问题的答案。2.学生交流:石猴是从哪儿来的?结合课文说一说。(是从仙石里蹦出来的)3.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它为大家找到了水源和安身之处,简单地说它是凭自己的本事成为猴王的)4.根据这两个问题,可以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板书:出世、成王)读到这里,石猴给你留下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呢?(神奇、活泼、勇敢、无畏、自信)5.
5、小结过渡:仙石迸裂,化出一个顽皮可爱的石猴,往水帘洞一跳,跳出一个猴王,从这里开始,美猴王的形象,走进每一个人的心里。(板书:仙石迸裂顽皮可爱)那么,作者吴承恩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把这个猴子的形象写得深入人心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石猴的生活,去发现,去感受吧。【设计意图】细读本课的“阅读提示”,其中蕴涵着以下信息:其一,课文写了石猴的来历和石猴成为猴王的经过,这是主要内容;其二,课文先写石猴的来历,后写石猴成为猴王的经过,这是课文的写作顺序。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就对文章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板块四 品味语言,感悟形象1.学习“猴王出世”这个部分,品味文章语言的精练。(1)指名读第1自然段,画出自
6、己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2)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指名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读这段话,体会语言的韵律和节奏,读出石猴的快乐和自由。(3)提问:这句话有哪些特点?预设: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观察发现。课件出示l 关注语言形式对联、排比、精练。l 关注语言内容饮食、交友、起居。l 关注语言节奏三个字(动词名词),短促有力。(4)细细品读,把握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读出活力。(5)在朗读中,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在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全班交流。(6)教师小结:作者写的是一只欢快顽皮的石猴,所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或者说,从这样的语言里我们读到了一只活泼可爱、顽皮的石
7、猴。像这样内容与语言高度统一的句子,就是经典句子。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经典的句子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2.研读“石猴成王”这个部分,感受语言的魅力。(1)快速浏览“石猴成王”这一部分的内容,请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2)组织交流,引导品味、感悟语言。课件出示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石猴是怎样跳进水帘洞的?学生边读边模仿石猴的动作,体会石猴进洞时动作的轻巧。朗读这句话,体会石猴的勇敢。文中还有一处体现了石猴的勇敢,请找出来。课件出示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8、(3)众猴连呼了三声,只有石猴回应并要求进去,对比之下更体现出他的勇敢。众猴看到石猴进洞后都有哪些表现?课件出示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读句子,圈出动词。结合表演理解“伸头缩颈、抓耳挠腮”。指导朗读,体会其他猴子的胆小。(4)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石猴能称王了吧!(板书:跳水寻源敢作敢为)【设计意图】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抓重点句子,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名著语言之精妙。让学生将阅读的兴趣转移到语言表达上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板块五 拓展阅读,激发兴趣1.课文记叙的是孙悟
9、空的出世,选自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第一回,你还知道西游记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吗?(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女儿国)2.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语言非常优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自己心中都有了一个猴王形象,它不只是一只猴子,更像一个自信、勇敢的人。喜欢这样的猴王不需要理由,这就是经典的魅力。电视剧和动画片能让我们快速了解西游记里的故事,但相比之下,原著更加精妙,请同学们一定要好好读读这本书。3.同学们读过西游记后,我们要召开一个故事会,每人准备好一个故事,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设计意图】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增强学生主动读书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课文里的优美语言,让学生因喜爱美猴王而走进经
10、典名著西游记,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课文,我重点抓住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语句,并对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感悟。主要釆用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使学生对经典的语言产生敬佩、欣赏之情,进而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2.在研读“猴王出世”的部分时,以读为主,通过默读、浏览,找出重点语句,再指名读、品读、齐读,让学生自己发现古代白话文语言的规律和韵律美,初步感受古文和经典的魅力。3.在教学“石猴成王”这部分时,以读促悟,通过自读、指名读、齐读、默读、浏览等多种方式展开。让学生“读”出自己心中的“美猴王”,感受到石猴是一个集猴、人、神于一
11、体的形象。指导学生学会做批注,注重学法指导。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感悟石猴的形象。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各版本】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 根据拼音写词语。bo yun kng ki chu ti d y sh f shn jin tu rn du png 二、 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肆虐(l n) 盘踞(j j) 淤泥(y zh)因为(wi wi) 膛水(tng tng) 记载(zi zi)三、 先比一比,再各组两个词语写下来。框(_) 峻(_) 蝉(_) 债(_) 眶(_) 竣(_) 婵(_)
12、 绩(_) 四、 补充词语,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_)冠(_)戴 恍然(_)(_)哈哈(_)(_) 囫囵(_)(_)饱经(_)(_) (_)更(_)夜1你一定要有仔细,可别(_),错怪了人。2小丑滑稽的表演逗得大家(_)。3爷爷脸上的皱纹,记录了他(_)的生活经历。五、 选词填空。 期望 希望 指望 欲望1.你不要_他能帮的上你。2.我要好好学习,绝不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_。3.为了满足山区孩子们的求知_,让我们献出一份爱心吧!4.我真_暑假能够去九寨沟旅游。六、 按要求写句子。1.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仿写句子)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_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13、改为转述句)_3.在困难面前,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改为反问句)_七、 按要求完成练习。1日积月累。锺期久已没,_。无情未必真豪杰,_。“五行”是华夏民族创造的哲学思想。古代先民认为,天下万物皆由五类元素组成,分别是_、_、_、_、_。_、_与黍、菽、稷合称“五谷”。_、_、_与徵、羽合称“五音”。2根据教材内容填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诗句中的“九曲”说明了黄河_的特点,“万里”写出了黄河_的特点。请你再写两句描写黄河的诗句:_,_。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桥中的_,穷人中的_。留意人物的_、_、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还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14、。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我就要凝视他们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霓虹色的碎影。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一一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1文章结尾中“昏沉的夜”暗喻了_;这里也表达了作者的一种_,即不管多么暗的夜,总会
15、过去的。2“我就要凝视他们” 一句中,“他们”指的是_。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模糊(_) 整齐(_)4怎样理解选文第4自然段?_5根据对选文的理解做出判断。对的画“”,错的画“”。1.“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这句话说明作者向往的世界是不切实际的,只在天上,不在人间。(_)2.“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指的是黑暗的反动势力对革命的阻挠。(_)3.“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一一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表现了作者的失望与惆怅。(_)九、 习作。题目:我们的_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3语句通顺;4感情真实;5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名字。_参
16、考答案1、抱怨 慷慨 抽屉 抵御 束缚 瞬间 颓然 斗篷 2、n j y wi tng zi3、相框 峻岭 蝉蛹 负债 眼眶 竣工 婵娟 成绩4、张 李 大 悟 大 笑 吞 枣 风 霜 三 半 张冠李戴 哈哈大笑 饱经风霜 5、指望 期望 欲望 希望6、1.从地面钻入湿润的泥土中。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儿报名。 3.在困难面前,我们怎么能不迎难而上呢?7、世上无知音 怜子如何不丈夫 金 木 水 火 土 稻 麦 宫 商 角 弯弯曲曲 地域广大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老支书 桑娜 语言 动作8、1旧社会的黑暗 期盼 2美的人和美的事3清楚 凌乱 4作者想要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他想要
17、追回、完成并留下他梦里那阳光普照的故乡,但只见昏暗的灯光下,他梦中那完美的故乡何尝有一丝碎影?5 9、示例:我们的节日“耶,太好了!我赢了一张奖券”这是在干什么呢?原来,是在玩游戏啊,那是因为今天是热闹的儿童节。盼望着,盼望着,快乐的六一儿童节终于开始了。在这天里,我们不仅吃到了美味的零食,而且还收获了一份快乐,还有眼福看到了一场精彩的电影,心里美滋滋的。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上午的六一游园。随着校长的宣布,振奋人心的六一儿童节也就开始了。我先去我们班级那里玩儿,班里的游戏是贴鼻子,这次的游戏与往年相差不大,但是,这一次是两个人团结协作,考验团队默契。于是,我就拉着我的一个好朋友来到了游戏场地。我们先观察别人是怎样做的。只见一个人拿着眼罩戴在头上,先在原地转五圈,转完五圈后就变得晕晕乎乎的,分不清方向。只有那个人指挥,他才能去贴鼻子。然后只见那个人径直朝我们的班主任老师那里去了,于是老师就幽默地开玩笑说:“贴到我的鼻子上了!”引得我们一阵哈哈大笑终于到我们了,我第一个挑战,于是,我就带上眼罩,原地转五圈。转完圈后,我的脑袋特别晕,每走一步就好像要摔倒一样,然后我就控制自己的身体平衡,过了一会儿,终于不晕了,我就大胆的往前走最后,经过她的一番指挥后,我终于贴上了鼻子。这次的六一游园真好玩,虽然是最后一次过六一了,但是,我还是很开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