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项反措实施细则273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目录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41.1 防止高处坠落事故. . .41.2 防止触电事故.61.3 防止机械伤害、物体打击事故. 81.4 防止灼烫伤害事故.101.5 防止起重伤害事故. .121.6 防止烟气脱硫设备及其系统中人身伤亡事故. 131.7 防止液氨储罐泄漏、中毒、爆炸伤人事故. 131.8 防止中毒与窒息伤害事故. .151.9 防止电力生产交通事故. . .162 防止火灾事故. .182.1 加强防火组织与消防设施管理.182.2 防止电缆着火事故.292.3 防止汽机油系统着火事故. .202.
2、4 防止制粉系统爆炸事故. . 202.5 防止氢气系统爆炸事故.212.6 防止输煤皮带着火事故. .222.7 防止脱硫系统着火事故. . 232.8 防止氨系统着火爆炸事故.233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 . . .254 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 . .285 防止机网协调事故. . .306 防止锅炉事故. .346.1 防止锅炉尾部再次燃烧事故.346.2 防止锅炉炉膛爆炸事故. .366.2.1 防止锅炉灭火.366.2.2 防止锅炉严重结焦.386.2.3 防止锅炉内爆.396.3 防止制粉系统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 396.3.1 防止制粉系统爆炸. .396.3.2 防止煤尘爆炸
3、。. .416.4 防止锅炉满水和缺水事故. .416.5 防止锅炉承压部件失效事故. .436.5.3 防止超压超温。. .436.5.4 防止设备大面积腐蚀。. .446.5.5 防止炉外管爆破. .456.5.6 防止锅炉四管爆漏。. .466.5.7 防止超(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管内氧化皮大面积脱落. 476.5.8 奥氏体不锈钢小管的监督. .487 防止压力容器等承压设备爆破事故. .497.1 防止承压设备超压. .497.2 防止氢罐爆炸事故. .507.3 严格执行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制度 .507.4 加强压力容器注册登记管理. .508 防止汽轮机事故. .528.1 防
4、止汽轮机超速事故. .528.2 防止汽轮机轴系断裂及损坏事故. .538.3 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事故. .548.4 防止汽轮机轴瓦损坏事故. . 589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控制、保护失灵事故 609.1 分散控制系统(DCS)配置的基本要求. .609.2 分散控制系统故障的紧急处理措施 .619.3 防止热工保护失灵. . 6210 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 .6510.1 防止定子绕组端部松动引起相间短路. .6510.2 防止定子绕组绝缘损坏和相间短路. . .6510.3 防止定、转子水路堵塞、漏水. . 6610.4 防止转子匝间短路. . . .6710.5 防止漏氢. . .671
5、0.6 防止发电机局部过热. . . .6810.7 防止发电机内遗留金属异物故障的措施. . . 6810.8 防止护环开裂. . .6810.9 防止发电机非同期并网. . . .6910.10 防止发电机定子铁芯损坏. . . .6910.11 防止发电机转子绕组接地故障. . . . 6910.12 防止次同步谐振造成发电机损坏. . . 6910.13 防止励磁系统故障引起发电机损坏. . 6910.14 防止封闭母线凝露引起发电机跳闸故障. . 7011 防止发电机励磁系统事. . . . 7111.1 加强励磁系统的设计管理. . 7111.2 加强励磁系统的基建安装及设备改造的
6、管理. . 7111.3 加强励磁系统的调整试验管理. . . . 7211.4 加强励磁系统运行安全管理. . 7312 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事故. . 7412.1 防止变压器出口短路事故. . . 7412.2 防止变压器绝缘事故. . .7412.3 防止变压器保护事故. . . 7612.4 防止分接开关事故. . . 7712.5 防止变压器套管事故. . . 7712.6 防止冷却系统事故. . 7812.7 防止变压器火灾事故. . .7912.8 防止互感器事故. . .7913 防止 GIS、开关设备事故. . .8113.1 防止 GIS(包括 HGIS)、六氟化硫
7、断路器事故. . 8113.2 防止开关柜事故. .8314 防止接地网和过电压事故. .8614.1 防止接地网事故. .8614.2 防止雷电过电压事故. .8714.3 防止变压器过电压事故. .8814.4 防止谐振过电压事故. .8814.5 防止弧光接地过电压事故. .8914.6 防止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事故. . .8915 防止输电线路事故. . .9015.1 防止倒塔事故. .9015.2 防止断线事故. .9015.3 防止绝缘子和金具断裂事故. .9015.4 防止风偏闪络事故. .9115.5 防止覆冰、舞动事故. .9115.6 防止鸟害闪络事故. .9215.
8、7 防止外力破坏事故. .9216 防止污闪事故. .9317 防止电力电缆损坏事故. .9617.1 防止电缆绝缘击穿事故. .9517.2 防止外力破坏和设施被盗. .9617.3 防止单芯电缆金属护层绝缘故障. .9618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9819 防止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通信网及信息系统事故. . 10619.1 防止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事故. . .10619.2 防止电力通信网事故. . .10819.3 防止信息系统事故. .11220 防止发电厂、变电站全停事故. . . . 11420.1 防止发电厂全停事故. .11420.2 防止变电站和开关站全停事故. . 11
9、521 防止垮坝、水淹厂房及厂房坍塌事故. . .11822 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 . 12325.1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环保“三同时”原则. 12225.2 加强灰场的运行维护管理. .12225.3 加强废水处理,防止超标排放. .12325.4 加强除尘、除灰、除渣运行维护管理. . 12325.5 加强脱硫设施运行维护管理. .12425.6 加强脱硝设施运行维护管理. .12422.7 加强烟气在线连续监测装置运行维护管理 125附录引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目录. .126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1.1 防止高处坠落事故1.1.1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患有精神病、癫
10、痫病及经医师鉴定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病症的人员,不准参加高处作业。凡发现工作人员有饮酒、精神不振时,禁止登高作业。1.1.2登高作业人员,应学习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必须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并应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1.1.3 高处作业地点的下方应设置隔离区,并设置明显的警告标志;防止落物伤人。隔离区域为R与起吊工件最大长度之和。隔离区应按以下原则划分: h为作业位置至其底部的垂直距离,R为半径。 当2 mh5 m时,R2m; 当5 mh15 m时,R3m; 当15 m30 m时,R5 m。1.1.4 在坝顶、陡坡、屋顶、悬崖、杆塔、吊桥以及其它危险的边沿进行工作,临空面
11、应装没安全网或防护栏杆。峭壁、陡坡的场地或人行道上的冰雪、碎石、泥土应经常清理,靠外面一侧应设1.2m高的栏杆。在栏杆内侧底部应设18cm高的侧板或土埂,以防坠物伤人。1.1.5 在没有脚手架或者在没有栏杆的脚手架上工作,高度超过1.5m时,必须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它可靠的安全措施。1.1.6 高处作业应设有合格、牢固的防护栏,防止作业人员失误或坐靠坠落。作业立足点面积要足够,跳板进行满铺及有效固定。1.1.7 登高用的支撑架、脚手架材质合格,并装有防护栏杆、搭设牢固,防护设施、安全标志等必须在施工前检查与验收,验收合格并签名后,方可投入使用,每次工作间断重新工作前应检查与验收并签名。危及人身
12、安全者,必须停止作业。安全设施因施工作业需要变更或临时拆除时,必须经工作负责人同意,并采取可靠的替代措施。1.1.8登高用的支撑架、脚手架使用中严禁超载,防止发生架体坍塌坠落,导致人员路空或失稳坠落,使用吊篮悬挂机构的结构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配重及可固定措施。1.1.9 应正确佩带安全防护用具,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带必须系在牢固物件上,防止脱落,应高挂低用。在高处作业必须穿防滑鞋、有专人监护。高处作业不具备挂安全带的情况下,应使用防坠器或安全绳。安全带、防坠器及安全绳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安全带防坠器及安全绳不能使用。1.1.10 高处作业应一律使用工具袋。较大的工具应用绳拴在牢固的
13、构件上,不准随便乱放,以防止从高空坠落发生事故。1.1.11 移动式梯子,均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验收其质量。使用前应进行检查,且应及时修理,以保持完整。梯脚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使用。梯子上端应有固定措施。铰链牢固,并应有可靠的拉撑措施。在梯子上工作时,梯子与地面的斜角度为60左右。工作人员必须登在距梯顶不少于1m的梯蹬上工作。在通道上使用梯子时,应设监护人或设置临时围栏;放在门前使用时,必须采取防止门突然开启的措施。人在梯子上时,禁止移动梯子。1.1.12 基坑(槽)临边应装设由钢管+48mm3.5mm(直径管壁厚)搭设带中杆的防护栏杆,防护栏杆上除警示标示牌外不得拴挂任何物件,以防作业人员行走
14、踏空坠落。作业层脚手架的脚手板应铺设严密、采用定型卡带进行固定。1.1.13 洞口应装设盖板并盖实,表面刷黄黑相间的安全警示线,以防人 员行走踏空坠落,洞口盖板掀开后,应装设刚性防护栏杆,悬拄安全警示 板,夜间应将洞口盖实并装设红灯警示,以防人员失足坠落。1.1.14 拆除工程必须制定安全防护措施、正确的拆除程序,不得颠倒,以防建(构)筑物倒塌坠落。1.1.15 对强度不足的作业面(如石棉瓦、铁皮板、采光浪板、装饰板等),人员在作业时,必须采取加强措施,以防踏空坠落。1.1.16 在 5 级及以上的大风以及暴雨、雷电、冰雹、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特殊情况下,确需在恶劣天气进行抢修
15、时,应组织 人员充分讨论必要的安全措施,经本单位分管生产的领导(总工程师)批 准后方可进行。1.2 防止触电事故1.2.1 作业人员经医师鉴定,无妨碍工作的病症(体格检查每两年至少一次)。具备必要的电气知识和业务技能,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学会紧急救护法,特别要学会触电急救,并经考试合格。其中属于特种工作的需取得“特 种作业操作证”。1.2.2 凡从事电气作业人员应佩戴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高压绝缘鞋(靴)、高压绝缘手套等必须选用具有国家“劳动防护品安全生产许可证书”资质单位的产品且在检验有效期内。作业时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安全帽,穿绝缘鞋(靴)、戴绝缘手套。1.2.3 使用绝缘安全用具一绝缘操
16、作杆、验电器、携带型短路接地线等 必须选用具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的产品,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贴有“检验合格证”标签及是否在检验有效期内。1.2.4 选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具有国家认可单位发的“产品合格证”,使用前必须检查工具上贴有“检验合格证”标识,检验周期为6个月。使用时始须接在装有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一般型(无延时)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电源上,并不得提着电动工具的导线或转动部分使用,严禁将电缆金属丝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在金属容器内和狭窄场所工作时,必须使用24V以下的电气工具,或选用类手持式电动工具。必须设专人不间断地监护,监护人能够随时切断电动工具的电源。
17、电源联接器和控制箱等应放在容器外面、宽敞、干燥场所。1.2.5 经本单位批准允许单独巡视高压设备的人员巡视高压设备时,不得进行其它工作,不得移开或越过遮栏。1.2.6 雷雨天气,需要巡视室外高压设备时,应穿绝缘靴,并不得靠近避雷器和避雷针。雨天操作室外高压设备时,绝缘棒应有防雨罩, 还应穿绝缘靴。雷电时严禁进行就地倒闸操作。1.2.7 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时,室内不得接近故障点4m以内,室外不得接近故障点8m以内。进入上述范围人员应穿绝缘靴,接触设备的外壳和构架时,应戴绝缘手套。当发觉有跨步电压时,应立即将双脚并在一起或用一条腿跳着离开导线断落地点。1.2.8 在高压设备作业时,人体及所带的工具与
18、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 离,应符合表 1-1 要求。在低压设备作业时,人体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不低于 0.1m。1.2.9 严禁无票操作及擅自解除高压电器设备的防误操作闭锁装置,严禁带接地线(接地开关)合路器(隔离开关)及带负荷合(拉)隔离开关,严禁误入带电间隔。1.2.10 为防止发生电气误操作触电,操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停电:断路器在“分闸”位置时,方准拉开隔离开关。 (2)验电:先检验验电器是否完好,并设监护人,方准进行验电操作。 (3)装设地线:先挂接地端,再挂导体端。拆除时,则顺序相反。严禁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开关)。1.2.11 装卸高压熔断器,应戴护目眼镜和绝缘手套,必要时
19、使用绝缘夹钳,并站在绝缘垫或绝缘台上。1.2.12 电气设备停电后(包括事故停电),在未拉开有关隔离开关和做好安全措施前,不得触及设备或进入遮栏,以防突然来电。1.2.13 电气检修工作必须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工作票相关制度及安全技术措施。1.2.14 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两人。开始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布置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邻近间隔的带电部位,以及其它安全注意事项。在做高压试验时,必须装设围栏,并设专人看护,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操作人员应站在绝缘物上。1.2.15 在户外变电站和高压室内搬动梯子、管子等长物,应两人放倒搬运,并与带电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1.2.16
20、 在带电设备周围禁止使用钢卷尺、皮卷尺和线尺(夹有金属丝者)进行测量工作。1.2.17 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使用中不得将接地装置拆除或对其进行任何工作。 1.2.18 检修动力电源箱的支路开关都应加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漏电保护器)并应定期检查和试验。1.2.19 连接电动机械及电动工具的电气回路应单独设开关或插座,并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漏电保护器),金属外壳应接地;电动工具应做到“一机一闸一保护”。 对氢站、氨站、油区、危险化学品间等特 殊场所,应选用防爆型检修电源箱,并使用防爆插头。1.2.20 在地下敷设电缆附近开挖土方时,严禁使用机械开挖。1.2.21 严禁
21、用湿手去触摸电源开关以及其它电器设备。1.2.22 经常有人工作的场所,应存放急救用品,并应指定专人经常检查、补充或更换。1.2.23各类作业人员应被告知其作业现场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紧急处理措施。1.2.24 外单位承担或外来人员参与本单位电气工作前,设备运行管理单位应告知现场电气设备接线情况、危险点和安全注意事项。1.3 防止机械伤害、物体打击事故1.3.1进入生产现场人员必须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掌握相关安全防护知识,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并掌握机械(设备)的现场操 作规程和安全防护知识。1.3.2进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衣服、袖口应扣好,不得戴围巾、领
22、带,女同志长发必须盘在帽内,必要时戴戴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穿绝缘鞋。操作钻床时,不得戴手套,不得在开动的机械设备旁换衣服。1.3.3 机械设备各转动部位(如传送带、齿轮机、联轴器、飞轮等)必须装设防护装置,露出的轴端必须设有护盖。在机器设备断电隔离之前或在机器转动时,禁止从靠背轮和齿轮上取下防护罩或其它防护设备。机械设备必须装设紧急制动装置,一机一闸一保护。周边必须划警戒线。1.3.4 工作场所应设人行通道,设备所处的空间不能过于狭小,现场整洁,照明必须充分。1.3.5 输煤皮带的转动部分及拉紧重锤必须装设遮栏,加油装置应接在遮栏外面。两侧的人行通道必须装设固定防护栏杆,并装设紧急停止拉线开关
23、。运行或停运备用的皮带上严禁站人、越过、爬过及传递各种用具。皮带运行过程中严禁清理皮带中任何杂物。1.3.6 严禁在运行中清扫、擦拭和润滑设备的旋转和移动部分,严禁将手伸入栅栏内。严禁将头、手脚伸入转动部件活动区内。清拭运转中机器的固定部分时,严禁戴手套或将抹布缠在手上使用。只有在转动部分对工作人员没有危险时,方可允许用长嘴油壶或油枪往油盅和轴承里加油,严禁将手伸入栅栏内。1.3.7 给料(煤)机在运行中发生卡、堵时,应停止设备运行,做好设备防转动措施后方可清理塞物。严禁用手直接清理塞物。钢球磨煤机运行中,严禁在传动装置和滚筒下部清除煤粉、钢球、杂物等。1.3.8 设备异常运行可能危及人身安全
24、时,应停止设备运,在停止运行前除必要的运行、维护人员外,其它人员不准接近该设备或在该设备附近逗留。1.3.9在机器完全停止以前,不准进行维修工作。维修中的机器应做好防止转动的安全措施,切断电源,设置“禁止操作”牌,切断风源、水源、气源、汽源、油源;与系统隔离的有关闸板、阀门等应关闭,必要时,应加装堵板,并上锁;上述闸板、阀门上挂“禁止操作有人工作”警告脾。必要时还应采取可靠的制动措施。检修工作负责人在工作前,必须对上述安全措施进行检查。确认措施到位无误后,方可开始工作。1.3.10 机械设备检修结束,试运转前,必须对现场进行细致检查,确认人员都已安全撤离。检修试运转时,严禁人员留在机械设备内。
25、遇有意外停电情况,必须将机械设备处理至安全状态,防止复电伤人。1.3.11 高处作业时,必须做好防止物件掉落的防护措施,下方设置警戒 区域,并设专人监护,不得在工作地点下面通行和逗留。上、下层垂直交叉同时作业时,中间必须搭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板、罩栅或其它隔离设施。 高处作业必须佩带工具袋时,工具袋应拴紧系牢,上下传递物件时,应用绳子系牢物件后再传递,严禁上下抛掷物品。高处作业下方,应设警戒区域,设专人看护。1.3.12 高处临边不得堆放物件,空间小必须堆放时,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高处场所的废弃物应及时清理。1.4 防止灼烫伤害事故1.4.1 电工、电(气)焊人员均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技
26、能培 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除灰渣人员、热力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技术培训,符合上岗要求。1.4.2 电(气)焊作业人员必须穿好焊工工作服、焊工防护鞋,戴好工作帽、 焊工手套,其中电焊须戴好焊工面罩,气焊须戴好防护眼镜。1.4.3 电(气)焊作业面应铺设防火隔离毯,作业区下方设置警戒线并 设专人看护,作业现场照明充分。1.4.4 在室内或露天进行电焊工作时应在周围设挡光屏,防止弧光伤害周围人员的眼睛。1.4.5 锅炉吹灰前,应适当提高燃烧室负压,并保持燃烧稳定。吹灰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吹灰时,禁止打开检查孔观察燃烧情况。吹灰器有缺陷、锅炉燃烧不稳定或有炉烟与炉灰从炉内
27、喷出时,禁止吹灰。如在吹灰过程中遇有上述情况时,也应停止吹灰。吹灰器管路应进行定期检查。1.4.6 担任放灰渣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及训练。1.4.7 放灰渣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穿防烫伤工作服和长筒靴,并将裤脚套在靴外面,以防热灰进人靴内。1.4.8 放灰渣地点和灰渣门旁的通道须明亮。灰渣门两旁应无障碍物,以便必要时工作人员向两旁躲避。1.4.9 放灰渣前应先通知运行人员。放灰渣完毕后也应通知运行人员。1.4.10 放灰渣时,禁止无关人员在附近工作或逗留。1.4.11 灰渣门应有远距离机械开闭装置。工作人员不应正对灰渣门,应站在灰渣门的一侧,以防灰渣突然冲出。捣碎灰渣中较大的渣块时,事先应做
28、好安全措施。1.4.12 放入灰车内的灰渣,如尚未完全熄灭,应用水浇灭。不准推运灰渣尚未熄灭的灰车。掉落在除灰地点的灰渣应用水浇灭,并随时清除。向灰车中灰渣浇水时,工作人员站立的位置至少距离灰车1.5m2m,以免被灰渣和蒸汽烫伤。浇水时,禁止无关人员在旁逗留。1.4.13 事故排渣至地面的灰堆,如其温度较高,可能烫伤人员或引起火灾时,装车前应用水进行冷却。冷却灰堆时,禁止直接将水冲入灰堆,应采取从外到里逐步冷却的方法。1.4.14 设备运行时,禁止打开门孔。不得在锅炉、加热器、除尘器等设备人孔门、炉膛连接的膨胀节处长时间逗留。1.4.15 锅炉、汽轮机各疏水出口处,应有必要的保护遮盖装置,防止
29、放疏水时烫伤人。1.4.16 进入炉膛、加热器、除尘器设备等设备前,应将相关的管道、设备、疏水管和旁路管等可靠地隔断,应待炉膛、加热器、除尘器等设备的温度降至40以下,并有良好的通风。穿戴齐全防护用具后方可进入。在松开加热器法兰螺丝时应当特别小心,避免正对法兰站立,以防有残存的水汽冲出伤人。1.4.17 不准在有压力的管道上进行任何捡修工作。特殊情况下在运行中的管道、阀门上紧固阀门盘根和在管道上打卡子以消除轻微的漏泄等工作,必须经主管生产领导批准并取得值长同意,并由主管领导指定熟练的人员,在工作负责人的指导和监护下进行。在工作中应注意操作方法的正确性(如螺丝不要紧得过度,紧度要均匀,注意操作位
30、置,防止汽、水烫伤等)。1.4.18 化学作业人员配置化学溶液,装卸酸(碱)等必须穿好耐酸(碱)服,戴好橡胶耐酸(碱)手套、防护眼镜(面罩)以及戴好防毒口罩。1.4.19 汽、水取样地点,应有良好的照明。取样时应戴手套。1.4.20 高温汽水样品必须经过冷却装置降温后取样,应保持冷却水管畅通和冷却水量充分。1.4.21 取样时应先开启冷却水门,再慢慢开启取样管的汽水门,使样品温度保持在30以下。调整阀门开度时,应避免蒸汽冒出,以防烫伤。取样过程中如遇冷却水中断,应立即关闭取样管人口门。1.4.22 试管加热时不应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别人,刚加热过的玻璃仪器不应接触皮肤及冷水。1.5 防止起重伤害
31、事故1.5.1 从事起吊作业及其安装维修的人员必须经专业技能培训,从事起 吊作业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安装维修人员也应取得相应“特种 作业操作证”,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并经县级以上医疗要机构体检合格,方可上岗。1.5.2 起重设备经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验合格,并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 管理部门登记。1.5.3 工作场地光线昏暗,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情况和指挥信号不能作业。1.5.4 起重工具使用前,必须检查完好、无破损。工作起吊时严禁超负荷或歪斜拽吊。绳索在使用前必须仔细检查,所承受的荷重不准超过规定。1.5.5 起重吊物之前,必须清楚物件的实际重量,不准起吊不明物和埋 在地下的物件。当重物
32、无固定死点时,必须按规定选择吊点并捆绑牢固,使重物在吊运过程中保持平衡和吊点不发生移动。工件或吊物起吊时必须 捆绑牢靠。起吊重物不准让其长期悬在空中。有重物暂时悬在空中时,严禁驾驶人员离开驾驶室或做其它工作。1.5.6 重物应稳妥地放置放在地上,防止倾倒或滚动,必要时应用绳绑住。1.5.7 吊装作业必须设专人指挥,指挥人员不得兼做司索(挂钩)以及其它工作,应认真观察起重作业周围环境,确保信号正确无误,严禁违章指挥或指挥信号不规范。1.5.8 严禁吊物上站人或放有活动的物体。吊装作业现场必须设警戒区 域,设专人监护。严禁吊物从人的头上越过或停留。1.5.9 带棱角、缺口的物体无防割措施不得起吊。
33、1.5.10 在带电的电气设备或高压线下起吊物体,起重机应可靠接地,注意与输电线的安全距离,必要时制订好防范措施,并设电气监护人监护。1.5.11 起吊易燃、易爆物(如氧气瓶、煤气罐)时,必须制订好安全 技术措施,并经主管生产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吊装。1.5.12 各种起重机检修时,应将吊钩降放在地面。1.5.13 遇大雪、大雨、雷电、大雾、风力5级以上等恶劣天气,严禁 户外或露天起重作业。1.6 防止烟气脱硫设备及其系统中人身伤亡事故1.6.1 吸收塔及内部支撑架、烟道、浆液箱罐、 烟气挡板、浆液管道、烟囱做防腐处理时,应选择耐腐蚀、耐磨损的材料, 对浆液泵及搅拌器、浆液管道、旋流器、膨胀节要
34、做防磨处理,并加强日常监视、检查、检修、维护,防止由于设备腐蚀、卡涩带来的安全隐患。1.6.2 防止脱硫塔进口烟气温度过高损坏防腐层。及时修复损坏的防腐层和更换损坏的衬胶管。1.6.3 加强对脱硫系统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强化工人安全意识,加强施工现场和运行作业时的安全管理。1.6.4 加强石灰石浆液输送系统维护,避免是石灰石浆液泄漏,加强石灰石粉输送系统防尘措施,防止粉尘飞扬对作业人员造成职业健康伤害。1.6.5 进入脱硫塔、烟气烟道前,必须打开人孔门进行充分的通风换气、排水后,在有毒气体浓度降低到允许值以下才能进入。进入该系统作业的人员必须登记,外部必须留有人员进行联系、监护。1.6.6 进行脱硫塔检修时,必须先将脱硫塔内浆液全部排除,否则严禁进入脱硫塔内作业。1.6.7 在脱硫烟道内部作业必须使用12V的防爆照明灯具1.6.8 加强保安电源的维护,发生全厂停电或者脱硫系统突然停电时, 保安电源能确保及时启动并向脱硫系统供电。1.7 防止液氨储罐泄漏、中毒、爆炸伤人事故1.7.1 建立液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管理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