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价等基本概念的含义,理解相关概念的关系。2、了解原子的构成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3、掌握化合价法则的应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知识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普遍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的定义。2、化合价法则的应用。教学难点:分子、原子相互关系。三、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师生讨论,采用问答的方式由教师小结
2、并归纳出知识网络)(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关键知识点拔 (二)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1、相同点2、不同点3、三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关系:(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等发生变化;而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即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四)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组成典型例题讲解例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例2、根据生活报报道,目前小学生喜欢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
3、长期使用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疼,二氯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二氯甲烷(CH2Cl2)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气、氯气组成的 B.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C.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元素、二个氢元素、两个氯元素组成的D.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原子、二个氢原子、二个氯原子构成的例3、某元素的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该元素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该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为()A. B. C. D.综合测试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体积大、原子体积小 B.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C.分子之间有空隙、原子之间无空隙 D.在
4、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2. 甲醛(化学式为CH2O)是室内装璜时主要污染物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醛由一个碳元素、二个氢元素、一个氧元素组成B.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C.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甲醛是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的3. A、B、C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4、-2,这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ABC4B.A4BC3C.A2BC3 D.A3BC2二、填空题:1.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2.构成并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在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中都含有相同的_,在它们相同数目
5、的分子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_。3. 将元素、分子、原子分别填入下列有关空格内。(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2)氢气_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 Na与Na+属于同一种_。(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的氢_。专题二、物质的分类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分类的依据;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混合物和纯净物;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概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点、难
6、点:教学重点:1.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和知识体系的建立。2.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教学难点: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的理解。三、教学过程基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对物质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研讨,尝试给常见物质进行简分类,教师可适当指导,最后由教师小结,并以投影形式给出物质分类的知识结构。在学生研讨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分类的依据以及概念间的从属关系)(概括出物质分类的知识体系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其它形式对物质进行分类,诸如画知识树等,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偿试一下,也可将其留作课后作业)。关键知识点拔列出表格,鼓励学生经过思考
7、比较相关的概念,找出这些概念的异同点及其联系,教师适时点拔,强调理解概念应抓住关键字词和相关概念的内在联系,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内容)。(一)纯净物和混合物项目 纯净物 混合物 概念 由同一种物质组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彼此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区别 一种物质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由一种分子构成有固定的组成有固定的性质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没有固定的组成没有固定的性质 联系 (二)单质和化合物项目 单质 化合物 概念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相同点 均为纯净物 均为纯净物 不同点 由一种元素组成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化合
8、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联系 (三)氧化物 项目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概念 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凡能跟酸起反应而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组成 大多数是非金属氧化物(交叉关系) 都是金属氧化物(从属关系) 性质 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含氧酸(SiO2除外)与可溶性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与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酸、碱、盐项目 酸 碱 盐 概念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相同点 均为化合物,其水溶液都能导电(电离) 不同点 酸=H+酸根离子 碱=金属离子+OH- 盐=金属离子+
9、酸根离子 组成特点 一定含氢元素 一定含氢、氧两种元素 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联系 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典型例题讲解例1、下列物质为纯净物的是()A.水煤气B.冰水混合物C.生铁D.食盐水例2、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氧化物的是()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B.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C.氧气跟某物质反应的生成物D.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例3、某物质经鉴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肯定是纯净物B.可能是混合物C.肯定是某一种单质D.一定是一种稀有气体例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属于化合物的是_,属于单质的是_,属于氧化物的是_,属于非金属的是_。水银空气氯酸钾五氧化二磷糠水硫
10、粉加热碱式碳酸铜后的剩余固体氨气例5、现有Ba、H、C、O四种元素。请你从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合物(填化学式)(1)酸性氧化物_(2)碱性氧化物_(3)碱_(4)酸_(5)盐_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后者从属于前者的是()A.纯净物、混合物B.金属、非金属C.纯净物、化合物D.含氧酸、无氧酸2.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稀有气体、浓硫酸、胆矾B.金刚石、石灰石、铁矿石C.天然气、碱式碳酸铜、液氧D.石墨、熟石灰、水煤气3.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名称、分类完全相符的是()A.亚硝酸钠、NaNO2、盐B.氧化铁、Fe3
11、O4、氧化物C.纯碱、NaOH、碱D.酒精、CH3OH、有机物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氧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酸根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C.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D.酸中一定不含金属元素5.“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的易拉罐、铜导线等可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A.有机物B.碱C.氧化物D.金属或合金二、填空题:1.下列是含碳元素的物质:石墨一氧化碳干冰碳酸碳酸钙乙醇C60甲烷纯碱。其中属于单质的是_(填序号,下同);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属于盐的是_,属于酸的是_;属于有机物的是_。2.下列各组均有四种物质,其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的
12、类别不同,请将该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填在横线上。(1)CuO、NO2、NaOH、Fe2O3,_;(2)O2、N2、Al、C_;(3)空气,氢气,碘酒,盐酸_;(4)食盐,蔗糖,酒精,醋酸_。3.填写下表(类别指酸、碱、盐、氧化物、单质)名称 氢氯酸 生石灰 铜绿 硫酸 化学式 Zn NaOH 类别 4.在酸、碱、盐、氧化物这四类物质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的是_,一定只含有两种元素的是_。专题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催化剂、氧化反应、燃烧、缓慢氧化等概念的了解。2.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物质变化的本质区别与联系、反应基本类型、质量守
13、恒定律等概念和理论的理解。3.形成知识网络并能利用基本概念和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多角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内外因辩证关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良好学习品质。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2.四种化学反应类型。教学难点: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综合运用。三、教学过程:基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思考后,由教师总结,归纳出这部分知识的知识结构)(一)物质的性质判断依据: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来表现。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性质描述的是
14、物质的一种属性,通常可用“能”、“可以”、“会”等描述;而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变化的过程。(二)物质的变化 (三)催化剂、催化作用关键知识点拨(对于不易分辨的概念,不易理解的原理进行讲解、整合、深化)(一)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之间的关系1.从本质上讲,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都是氧化反应。2.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是不同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现象。3.4.燃烧能否引起爆炸取决于可燃物所处空间大小以及是否有气体生成物产生;缓慢氧化能否引起自燃取决于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能否及时发散以及可燃物着火点的高低.(二)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三)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中一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典型例题讲解例1
15、.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蜡烛燃烧;蜡烛熔化B.酒精挥发;酒精燃烧C.空气液化;液态空气汽化D.铁生锈;铁被腐蚀解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生成其它物质。据此分析:A中前者有新物生成而后者无;C中前者和后者都只是分子间隔发生变化,并无新物质产生;D中两者都有新物质生成;而B中前者只是酒精分子间距离变大,无新物质生成,后者燃烧后生成CO2和H2O。故答案为:B。例2.根据已配平的化学方程式:,试推测R的化学式一定是A.CrO3 B.CrOC.CrO2D.Cr2O3例3.从镁、氧气、盐酸、碱式碳酸铜、硝酸银、碳酸钠六种物质中选出适当物质,按要求写出反应
16、的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_;(2)分解反应_;(3)置换反应_;(4)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_;(5)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_。例4.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失氧的物质被还原,得氧的物质被氧化B.失氧的物质是还原剂,得氧的物质是氧化剂C.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D.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必同时发生例5.法轮功邪教组织的头目李洪志在一次讲法过程中说,他发功时能使铝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铜和金,使铝分子变成铜分子和金分子。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说法的违科学之处。综合测试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17、A.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D.用盐酸除去铁锈2.下列关于物质化学变化的描述,最准确的是()A.一定会发光、发热B.一定有气体生成或改变颜色C.一定会有新物质生成D.一定会有沉淀生成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碳跟氧化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C.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D.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4.下列说法: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急速的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白磷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
18、有热量产生。其中正确的是()A.B.C.D.5.若1.6g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则该物质含有的元素为()A.C、H、O三种元素 B.C、H两种元素C.C、O两种元素D.O、H两种元素6.关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生成物C和D分别是盐和水,则反应物一定是酸和碱B.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D.若A、B各取10g混合,使其充分反应,则C、D质量的总和一定等于20g二、填空题:1.从A-G中选出适当的选项分别将字母代号填在下列横线上。A.熔点B.沸点C.酸性D
19、.碱性E.颜色F.密度G.溶解性(1)利用物质_不同,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2)由于固体NaCl和CaCO3的_不同,可采用加水的方法鉴别开来;(3)根据_不同,稀释浓H2SO4时只能将其慢慢地注入水里;(4)利用盐酸的_,可用盐酸清除铁制容器表面的铁锈。2.按下列要求的反应类型分别写出一个有水生成的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_;(2)分解反应_;(3)置换反应_;(4)复分解反应_。3.在细菌的作用下,用氨处理含甲醇的工业废水,使其变为无毒的N2和CO2,从而清除对环境的污染,有的反应方程式为:,上述反应中B处应填入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4.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 据此判断
20、:(1)这一过程叶绿体起_作用,是_;(2)淀粉中一定含有_元素(写出元素名称),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的元素是_,其原因是_。三、简答题:1993年10月21日南京炼油厂310号油库汽油罐正在灌油时,旁边一拖拉机行驶而过,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油罐起火爆炸,后经及时抢救,20小时后火基本被扑灭。可消防水龙头仍对油罐喷水达6小时之久,10月24日市环保部门对炼油厂和市上空大气进行监测,其污染指数未超过国家标准,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310号油罐起火爆炸的原因?(2)灭火后为什么还对油罐喷水?(3)市环保部门主要监测大气中的哪些有害气体?专题四、化学用语和化学量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21、熟练掌握常用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并能准确、简捷地使用化学用语表达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变化。2.深入理解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用语和化学量进行思维和综合演绎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规范书写化学用语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表示意义及熟练书写和应用。教学难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表示意义及熟练书写。三、教学过程:基础知识归纳与整理(一)化学用语(二)(师生共同探讨,归纳出这部分知识的知识结构、体系)关键知识点拔(一)(二)化学式(三)化学方程式(四)化学量典型例题讲解例1
22、.按要求用正确的化学符号表示:(1)1个氮分子_(2)2个氢原子_(3)3个钠离子_(4)4个水分子_(5)3个亚铁离子_(6)n个硫酸根离子_(7)m个氢氧根离子_(8)+2价的镁元素_例2.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A.NB.O2C.FeD.2N例3.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A.Ca2+B.NO2C.2NOD. E.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_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_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_例4.一个CO分子的质量为akg,其中氧原子质量为bkg,若以一个碳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则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B. C. D.
23、例5.大运河岸边某化工厂甲、乙两车间排放的废水中分别含有较多量的Na2CO3和有毒物质CuSO4。两车间排放的废气中含有较多的SO2等有害气体。环保部门建议选用生石灰、铁屑和水等廉价易得的原料,综合治理上述污染,并回收得到的铜和亚硫酸钠等有用物质。写出实现上述要求的化学方程式。综合测试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B.2FeCl3+3Mg(OH)2=2Fe(OH)3+3MgCl2C.Fe+2AgCl=FeCl2+2Ag D.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的是A.Al B.N2 C.ClD.H
24、3.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A.氢氧化钠、纯碱、Na2CO3B.硫酸铜晶体、胆矾、CuSO4C.消石灰、生石灰、Ca(OH)2 D.氯化钠、食盐、NaCl4.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某元素的一个原子质量为9.28810-26kg,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46.6 B.56 C.56g D.9.28810-26kg5.元素R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错误的是()A.R(OH)2 B.RCl3 C.R2(SO4)3 D.R2O36.现有化学反应:,其中化学计量数之间关系正确的是()A.2z=x B.3x=C.2x=z D
25、.y=2z+二、填空题1.说明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2HCl_2H_Fe2+_2H2O_2S2-_2.从H、O、C、Cl、S、Na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下列类型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各举一例)(1)酸性氧化物_(2)碱性氧化物_(3)无氧酸盐_(4)含氧酸_(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6)最简单的有机物_3.用化学用语填空:(1)地壳中含最多的金属元素_(2)水通电分解过程中的最小粒子_(3)构成硫酸钠的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4)保持酒精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5)在氧化铝中铝显+3价_(6)两个铵根离子_(7)同种元素表现出两种化合价的物质_(8)氩气_ 4.一个SO2分子的
26、质量为akg,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bkg,若以氧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则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5.请从大理石、氯酸钾、盐酸、氢气、锌粒、二氧化锰、氧化铜等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按下面的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1)有气体产生的置换反应_(2)有金属单质生成的反应_(3)有助燃性气体产生的反应_(4)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产生的分解反应_6.火柴是生活必需品,火柴头上的深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钾、二氧化锰、硫和硫化锑(Sb2S3),火柴盒侧面涂有一层红褐色物质(红磷和玻璃粉)。划火柴时,发生氧化反应引燃木条。试写出其中四个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一种氧化剂在一种催化剂作用下
27、,借助于摩擦,产生热量放出氧气. _;(2)O2和Sb2S3反应生成Sb2O3和SO2_;(3)红褐色物质与O2反应,并产生白烟_;(4)硫与氧气的反应_。专题五、溶液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2.加深对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分类、对比、抽象、概括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内外因辩证关系、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验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溶液的组成特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关系、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
28、数关系。三、教学过程:基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关键知识点拨(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2.四个概念间的关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和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溶液进行的分类。(二)固体的溶解度1.概念中的四要素:一定温度 100克溶剂 饱和状态 质量2.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4.溶解度曲线5.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项目 溶解度(S) 溶质的质量分数(a%) 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
29、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意义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关系 溶液浓、稀程度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关系(与溶液饱和与否无关) 条件 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 与温度无关、溶剂量无限制,溶液不一定要饱和 单位 克(g) 是比值,单位为1 计算公式 100g(饱和溶液) 100% 联系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a%=100% 典型例题讲解例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溶液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糖水是溶液,盐水是溶液,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就不是溶液了。在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再加
30、入这种溶质,溶液的质量随之增大。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来喝的糖水要变稀些。把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若溶液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也不变。A.B.C.D.例2.欲将某温度下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不能采取的措施是()A.加入硝酸钾晶体B.蒸发一定量水C.给溶液加热D.给溶液降温例3.下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P点的含义是_。(2)t时,A物质的溶解度_B物质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B物质属于_溶物质(填“易”、“可”、“微”或“难”)(4)当B中含有少量A时,可用_法提纯B。例4.某溶液中含有四种离子Na+、
31、Mg2+、Cl-、SO,其中:Na+、Mg2+、Cl-离子个数比为4:7:6,若Na+离子个数为4a,则SO离子个数为_。综合测试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有某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蒸发一部分溶剂后,有晶体析出,则该溶液()A.仍为饱和溶液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C.溶解度变小D.变成不饱和溶液2.下列因素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A.溶剂的质量B.溶质的质量C.溶剂的种类D.温度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溶液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B.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溶质C.温度一定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t时,36g食盐溶解在1
32、00g水中恰好饱和,t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4.分离下列混合物时,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进行的是()A.混有泥沙的粗盐B.混有少量NaCl的KNO3C.混有少量CaCO3的BaSO4D.实验室用KClO3与MnO2混合加热后的剩余物5.如下图所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若分别采用升高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质的方法,均可使之变成饱和溶液的是()A.A溶液 B.B、C溶液C.C溶液D.A、B溶液6.t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S,它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则S与a在数值上的关系为()A.SaB.ScC.S=cD.无法比较7.土壤的酸碱度会影响农作物
33、的生长,某地区土壤显微酸性。参照下表,从土壤的酸碱性考虑,在该地区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作物 茶 油菜 西瓜 甘草 最适宜的pH范围 4.5-5.5 5.8-6.7 6.0-7.0 7.2-8.5 A.油菜B.茶C.西瓜 D.甘草8.有一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液甲,在一定温度下经历如下变化:A.该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30gB.溶液丙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质量一定大于3gC.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二、填空题:1.在碘酒溶液里,_是溶剂;盐酸中的溶质是_;NaOH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胆矾的水溶液中的溶质是_。2.如下图:A、
34、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P点表示的意义是_。(2)当温度为t1时,_的溶解度最大;当温度为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_。(3)如果把A、B、C分别放入100g水中配成t3的饱和溶液,再冷却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4)若要把混在A中的少量C除去,应采用_法,若使C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_方法。3.已知mn,在一定温度下,ag水中最多能溶解ng M物质(M不含结晶水),现将g M物质加入到a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_溶液,(填“饱和”、“不饱和”,下同),现将mg M物质同样加入到a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_溶液,此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_。4.甲
35、、乙、丙、丁四只烧杯中,都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90g(1)甲杯中投入10gNaCl,搅拌至全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2)乙杯中注入10g水稀释,稀释后NaCl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3)丙杯中加入1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4)丁杯中蒸发10g水浓缩(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专题六、碳和碳的化合物一、教学目标:1.巩固碳及碳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CO2的实验室制法。2.培养学生的归纳、对比能力。3.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C、CO、CO2的化学性质2.
36、CO2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碳单质及含碳化合物性质的区别与联系。三、教具:有关CO2的实验室制法所需实验仪器和药品。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教师设问:碳的单质有哪几种?我们学过含碳化合物有哪几种?学生思考回答进入新的复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问题启发、引导,进入复习1.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学过哪些物质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CO2?”并引导学生。在思考后按要求写出有关碳及含碳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在思考后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对比归纳总结:碳及含碳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板书)教师在学生板书总结基础之上电脑展示,对比碳及碳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使学生学会对比理解、记忆。2.
37、CO2的制法:(1)实验室制法:(2)工业制法:(略)(三)讨论:用化学方法区别(1)CO与CO2(2)CO与CH4(四)板书设计 碳及碳的化合物一、碳及碳的化合物的性质 二、CO2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2.工业制法 例题:1.实验室制取CO2,常用的原料是()A.燃烧木炭B.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石灰石与硫酸反应D.煅烧石灰石2.二氧化碳能灭火是由于它具有的性质是()A.密度比空气大B.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能与水反应D.能溶于水3.要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应将气体()A.通入灼热氧化铜B.通入石灰水C.通入水D.点燃 4.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会有一层白膜,该物质是_,要洗净该试剂瓶宜采取的方法是_。附录1-2碳和碳水化合物练习:选择:1.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不符合的是()A.金刚石用于刻划玻璃-金刚石硬度最大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臭剂-活性炭有吸附性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生铁-一氧化碳有可燃性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蒸发时可吸收热量2.下列具有可燃性、还原性、且在空气中燃烧产物相同的一组是()A.H2和CB.H2和COC.CO和CD.CO和CO23.相同质量的碳酸钙,其中一份跟足量的盐酸反应,另一份充分煅烧,则所得二氧化碳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