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64T 1969-2023 粗脊蚜茧蜂防治枸杞蚜虫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682774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64T 1969-2023 粗脊蚜茧蜂防治枸杞蚜虫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DB64T 1969-2023 粗脊蚜茧蜂防治枸杞蚜虫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DB64T 1969-2023 粗脊蚜茧蜂防治枸杞蚜虫技术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DB64T 1969-2023 粗脊蚜茧蜂防治枸杞蚜虫技术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DB64T 1969-2023 粗脊蚜茧蜂防治枸杞蚜虫技术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65.020.01CCSB1564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DB64/T 19692023粗脊蚜茧蜂防治枸杞蚜虫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goji aphids using Aphidius colemani2023-12-28 发布2024-03-28 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发 布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宁夏农林科学院提出。本

2、文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枸杞产业发展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药品检验研究院、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检测研究院、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嘉、孙海霞、祁伟、仇智虎、张广亮、郝万亮、马涛、赵阳阳、乔彩云、董婕、胡涛、赵睿、马桂娟、薛瑞。粗脊蚜茧蜂防治枸杞蚜虫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粗脊蚜茧蜂繁育、枸杞园放蜂、防治效果记录、保种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粗脊蚜茧蜂防治枸杞蚜虫。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

3、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64/T 852 枸杞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为害枸杞蚜虫的统称。主要包括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等。3.2棉 蚜 Aphis gossypii Glover属昆虫纲半翅目Hemiptera蚜总科Aphidoidea蚜属Aphis的一种主要害虫。3.3粗脊蚜茧蜂 Aphidius colemani(Ashmead)属昆虫纲膜翅目Hymenoptera蚜茧蜂亚科Aph

4、idiidae蚜茧蜂属Aphidius的一种蚜虫体内寄生性天敌昆虫。3.4寄主植物 host plant用于繁殖蚜虫的植物。来源:GB/T 375062019,3.3,有修改3.5僵 蚜 parasitized aphids被粗脊蚜茧蜂寄生后虫体肿胀、僵硬、不透明的死亡蚜虫。3.6成 蜂 adult parasitoids粗脊蚜茧蜂的成虫。3.7羽 化 emergence粗脊蚜茧蜂从蛹态发育成成虫的过程。枸杞蚜虫 goji aphids3.8种 蚜 aphids to be reared用于保种或接种的蚜虫。来源:GB/T 375062019,3.9,有修改3.9种 蜂 parasitoids

5、 to be reared用于保种或接种的粗脊蚜茧蜂或寄生蚜。来源:GB/T 375062019,3.10,有修改3.10寄生率 parasitism percentage蚜虫被粗脊蚜茧蜂寄生的百分比。来源:GB/T 375062019,3.12,有修改4 粗脊蚜茧蜂繁育4.1 设施及材料4.1.1 繁蜂棚可分为繁蜂大棚和繁蜂小棚。繁蜂大棚和繁蜂小棚分别参见附录A中的A.1和A.2。4.1.2 育苗床育苗床是由育苗池和漂浮盘组成。参见A.3。4.2 寄主植物选择抗病性强、蚜虫喜食的植物作为寄主植物,以西葫芦为宜。4.3 繁蜂西葫芦苗培育4.3.1 播种于田间枸杞蚜虫发生初期前2个月3个月开始播

6、种,播种时将基质拌湿,基质湿度达到60%,即手握成团,触之即散;催芽的种子的播种方法是育苗盘底部铺1/3的基质土,将种子平放,再将基质填满育苗盘,浇透水;干种子的种植方法是先将基质填满育苗盘,然后将干种子尖朝下播入育苗盘中,浇透水。4.3.2 苗期管理保持池中水量高10 cm15 cm;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出苗后每7 d10 d施一次肥,施肥量每盘25 g; 棚内温度控制在1535,相对湿度控制在40 %75 %,保持苗齐苗壮、叶色嫩绿,棚内应无病虫害。4.4 棉蚜繁育4.4.1 接蚜时间西葫芦苗2叶1心期接蚜。繁蜂棚应建在交通便利、有洁净水源、便于粗脊蚜茧蜂运输与投放的场所;可采用木材或金属作

7、框架,框架外覆盖塑料薄膜(或其他透明材料)和遮阳网;应具备通风、透光、遮阴、隔离的性能。繁蜂棚4.4.2 种蚜选择应选择生长正常、健壮无病、不含寄生蚜和僵蚜的棉蚜。4.4.3 接蚜数量每株西葫芦苗接15头20头种棉蚜。4.4.4 接蚜方法接蚜方法有两种,分别为挑接法和片接法。挑接法即选择个大、未被寄生的无翅蚜,挑蚜前先用毛笔轻轻动一下蚜虫尾部,使蚜虫口针从叶中抽出后,再将其移接到新的叶上。片接法即将有蚜虫的西葫芦叶片剪成小片,放在西葫芦苗上,使棉蚜分布均匀。4.4.5 繁蚜管理棚内温度宜为1830、相对湿度宜为45 %65 %;接蚜时,收起遮阳网;接蚜后罩孔径180m(80 目)防虫网,覆盖遮

8、阳网;不应使用杀虫剂;接蚜后3 d5 d,清除种蚜叶,视蚜虫数量及分布情况补接棉蚜;漂浮育苗应保持育苗池水深度大于等于15 cm;繁蚜期间应调查蚜量及虫态,监测繁蚜效果。4.5 粗脊蚜茧蜂繁育4.5.1 接蜂时间接蚜后10 d14 d,每株西葫芦苗上的棉蚜数量达到150头时接蜂。4.5.2 接蜂量及方法将携带粗脊蚜茧蜂僵蚜的西葫芦苗移入罩网内,西葫芦苗根部保持湿润,蜂蚜比为1501100。4.5.3 繁蜂管理繁蜂期间温湿度等条件参照4.4.5;接蜂后罩孔径180m(80目)防虫网并加盖遮阳网,不施用任何药剂;每3 d5 d调查棉蚜、寄生蚜和僵蚜的数量,监测繁蜂效果。5 枸杞园放蜂5.1 收蜂5

9、.1.1 成蜂收集收蜂前对吸蜂器(参见 A.4)、容蜂器(参见 A.5)等容器进行消毒;应于中午 12 点前用吸蜂器收集棚内成蜂;容蜂器内温度应小于 30,成蜂保存时间不超过 3 h。5.1.2 僵蚜收集收集附着僵蚜的西葫芦苗或叶片,用于枸杞园田间释放。5.2 放蜂5.2.1 放蜂要求放蜂前后5 d内枸杞园内不喷施杀虫剂。5.2.2 放蜂时期田间调查蚜虫发生情况,于蚜虫始发期进行第一次放蜂,此后根据蚜虫发生情况进行后续放蜂。5.2.3 放蜂量根据枸杞园蚜虫发生量确定放蜂量,蚜量调查执行DB64/T 852的规定。蚜虫发生程度对应的放蜂量见表1。表1 枸杞蚜虫发生程度对应放蜂量参照表枸杞蚜虫发生

10、程度蚜量/(头/枝)放蜂量/(头/hm2)初发生153000075000轻度发生62075000150000中度发生21301500003000005.2.4 放蜂方式5.2.4.1 放成蜂5.2.4.1.1 吸蜂散放天不放蜂。5.2.4.1.2 自然散放小棚繁蜂后期使用自然散放,西葫芦叶片上70 %80 %的棉蚜形成僵蚜时,清除棚内有翅棉蚜,掀开防虫网,粗脊蚜茧蜂自然羽化迁飞。5.2.4.2 放僵蚜5.2.4.2.1 挂放僵蚜叶片或其他形式僵蚜载体西葫芦叶片上70 %80 %的棉蚜形成僵蚜时,清除叶片上未被寄生的棉蚜和有翅蚜,直接挂放到枸杞作物上;或收集叶片上的僵蚜,置于载体中,挂放到枸杞树

11、上;参见附录A.6;挂放7 d后,清理枸杞园中僵蚜载体。5.2.4.2.2 散放僵蚜苗西葫芦叶片上35 %以上的棉蚜形成僵蚜时,清除僵蚜苗上的有翅蚜,收集僵蚜苗,保持根部湿润; 运输过程中应遮阳,保持运输工具通风透气;将僵蚜苗放置于田间,或搭建僵蚜苗散放装置,防止雨淋日晒;10 d15 d后,清理枸杞园中已干枯的僵蚜苗。6 防治效果记录分别于放蜂当天,放蜂后第5d、第10 d、第20 d调查枸杞园蚜虫、寄生蚜、僵蚜的数量,计算有蚜株率、蚜情指数和寄生率。用吸蜂器收集成蜂,装入容蜂器运至枸杞园,打开容蜂器,移动放蜂;收蜂、放蜂宜上午进行,雨7 保种7.1 保种时间枸杞园放蜂结束后进行棉蚜和粗脊蚜

12、茧蜂的保种。7.2 保种寄主植物采用西葫芦、南瓜等作为寄主植物。7.3 保种管理7.3.1 采用寄主植物保种时,保种环境温度宜为 1523,相对湿度宜为 20 %40 %。采用僵蚜低温保种时,僵蚜在 5 的恒温箱内保存时间应不超过 30 d。7.3.2 采集野外的棉蚜接种至无病、无虫的西葫芦等寄主植物上,剔除老蚜、弱蚜和带病蚜,循环进行提纯、复壮,培育种蚜。采集野外的成蜂、僵蚜、寄生蚜,循环提纯、复壮,培育种蜂。AA附 录 A(资料性)粗脊蚜茧蜂繁育设施及材料A.1 繁蜂大棚A.1.1 繁蜂大棚采用钢架结构,外罩塑料薄膜。棚结构,长40 m,宽6 m,高3.2 m,建筑面积240 m2,抗风载

13、0.45 km/m2,雪荷载0.3 kN/m2,抗震等级设防烈度8度,作物吊重15 kg/m2,其中立柱间距2 m,跨距6 m,拱距0.75 m。A.1.2 两侧立柱中间各设挡风杆1根,拱顶上设有三根纵杆。整个棚设有4套卷膜器,分别装在两侧和棚顶,推拉门2道,前后各一道,棚内采用遮阳网装置控制遮阳网。大棚内每3 m使用一根水平杆固定。繁蜂棚立体结构见图A.1。说明:1立柱;6防虫网门;11挡风杆;2拱杆;7肩管;12卷膜器;3纵杆;8山墙组合;13遮阳网。4卷膜杆;9卡槽;5防虫网;10推拉门;图A.1繁蜂大棚立体结构图A.2 繁蜂小棚A.2.1 繁蜂小棚可集中搭建,也可分散到枸杞园搭建,每6

14、.67 hm2枸杞园宜建一个小棚。前期收集成蜂或僵蚜散放,后期采用自然散放法放蜂。A.2.2 繁蜂小棚由可拆卸支架和防虫网组成,亦可配套薄膜以遮雨保温,规格为长3 m(或更长)、宽3 m、高2 m,占地面积9 m2或更大,棚的四边高1.2 m,顶高1.5 m。立柱与纵杆连接处有接头件,拱杆直接插入立柱顶端,棚四周离地面2 cm 处用卡槽连接,棚顶用卡槽把3根拱杆连接并全部采用螺栓固定。用孔径180m(80目)尼龙纱网制成的防虫网从棚顶整床套下,尼龙纱网两端开门,用拉链控制开关,防止蚜虫天敌的侵入和繁蜂过程中蚜虫及粗脊蚜茧蜂飞出棚外。必要时棚顶加盖遮阳网(高出棚顶40 cm以上)。繁蜂小棚结构见

15、图A.2。说明:1立柱;2拱柱;3纵柱。图A.2 田间繁蜂小棚结构图A.3 育苗容器A.3.1 育苗池建造原则:育苗池应高于地面,尽量保证池底水平,装入育苗盘后池周围间隙不超过1 c m。A.3.2 建好育苗池后池底铺1 cm2 cm的细沙和稻草等,池膜平铺在育苗池中,铺膜后应保证育苗池注水后不漏水。A.3.3 育苗池结构,长13.5 m,宽1.35 m,深0.25 m,育苗池面积18.23 m2。育苗盘使用的是漂浮育苗盘。育苗盘结构为,长0.66 m,宽0.33 m,深0.05 m。育苗池中横着摆,可以摆漂浮育苗盘80盘,水深为0.1 m,其中育苗池的大小可根据自己所购买的育苗盘大小进行调整

16、。育苗容器示意见图A.3。说明:1育苗池;2吸水孔;3育苗盘。图A.3 育苗容器示意图A.4 吸蜂器吸蜂器用锥形瓶和乳胶管制作。瓶塞上插两根乳胶管,一根乳胶管的瓶内端用孔径180m (80目)防虫网封口,另一端用嘴吸使瓶内形成负压;另一根乳胶管连通瓶内外,外面的一端对准粗脊蚜茧蜂成蜂, 当瓶内形成负压时,粗脊蚜茧蜂在负压的作用下被吸入瓶中。吸蜂器示意图见图A.4。说明:1锥形瓶;2乳胶管;3防虫网;4嘴吸端;5吸虫端。图A.4 吸蜂器示意图A.5 容蜂器容蜂器由瓶体和瓶盖组成,瓶盖用内螺纹拧在瓶体上口,瓶体由透明材料制成,瓶体内壁为磨砂壁(便于蚜茧蜂附着),瓶盖的中央开有透气孔,透气孔部位瓶盖

17、的内侧安装孔径180m(80目)尼龙网。容蜂器示意图见图A.5。说明:1瓶体;3尼龙网。图A.5 容蜂器示意图A.6 自然散放装置僵蚜苗散放装置的形状可采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或拱形,其主体结构由横架和纵连杆连接而成,横架的支柱埋入土中固定,各横架间有纵连杆连接固定,顶部覆盖挡雨膜和遮阳网,侧面有通风口。僵蚜苗散放装置搭建在放蜂田间,僵蚜苗放入其中,可有效遮阳挡雨,确保寄生蚜顺利形成僵蚜、僵蚜顺利羽化为成蜂,同时可避免僵蚜苗传蚜到田间作物上。僵蚜苗散放装置的材料可采用树木枝条、藤条、等,拆装快捷、成本低廉、简单易行、容易推广。拱形僵蚜苗散放装置示意图见图A.6 。2瓶盖;说明:1压膜土;2纵连杆;4基质土;5横架;6挡雨棚;7遮阳网。图A.6 自然散放装置(拱形)示意图A.7 僵蚜载体释放方式收集的僵蚜置于载体中,挂到枸杞树上,粗脊蚜茧蜂羽化后自由扩散到田间寄生蚜虫。僵蚜载体释放方式示意图见图A.7。3僵蚜苗(西葫芦苗);说明:2绳扣;3卡扣;4挡板;5盒体;6卡槽(关闭端)7卡槽(开启端)8放蜂口。图A.7 僵蚜载体释放方式示意图1盖体;参 考 文 献1 GB/T 37506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