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课程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826559 上传时间:2024-1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程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程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程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程设计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 教材分析: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它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受精。鱼有多种用途,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资源。学好本节内容不仅为学生学习各类脊椎动物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常见的鱼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对更多的生活在水中的鱼就陌生了。至于它们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运动和呼吸等知识更是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三、教学目标 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2、2概述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中鱼的呼吸的实验,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五、教学方法:讲解法鱼探究法相结合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鱼的骨骼标本;课件、视频(用BTB溶液验证流经鱼鳃后水的成分的变化)教学器具:水槽一个、活鲫鱼2条,每人一把放大镜、一支毛笔、颜色明显的蔬菜汁、烧杯、吸管。七、设计方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 鱼

3、 课题 第四节 鱼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导人新课展示:天津极地海洋馆的图片,插放淡水鱼和海洋鱼的视频。 引导学生说出视频中山现的鱼的名称,列举自己知道的鱼的名称,并尝试说小鱼的生活环境、特点及习性。观看图片和视频。思考并回答。 利用本土资源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初步展示鱼的多样性,引出本节课题。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回顾前面学过的几类动物。 展示:鲫鱼的骨骼标本,指导学生观察脊柱和脊椎骨。列举几种有脊柱的动物和无脊柱的动物,并进行比较。让学生尝试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推测脊柱的功能。 观察鲫鱼骨骼标本中的脊柱和脊椎骨。说出几种有脊柱和无脊柱的动物名称。 思

4、考并回答。 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和直观教具进行比较,明确脊椎动物的特点,为后续学习做铺垫。鱼类的主要特征提问:多种多样的鱼都生活在水中,如果我们人类到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鱼有哪些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强调鱼之所以能够生活在水中,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 活动一:观察鱼的外形和运动 1指导学生分小组观察鲫鱼,提示观察方法(由表及里)。 出示观察提纲: 鲫鱼的身体分成哪几部分, 卿鱼的外形响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的阻力?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教师的提问进行分析、讨论。小组合作,依据观察提纲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思考鱼适于水中生 通过设

5、疑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明确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鱼适应水生环境的特征。 通过学案导学,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指导学生有鱼类的主要特征鲫鱼休表有什么覆盖物,用手摸一摸鱼的体表,感觉体表特点,这些特点对鱼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 结合教构20页鱼的结构标注图,填写各鱼鳍名称。 鲫鱼的运动是只靠鳍就能完成吗?鲫龟哪些部位的肌肉最发达,还有哪些结构与运动有关? 指导学生进行交流,适时补充。活的形态特征,并完成学案。 交流自主观察的结果,尝试概述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特征。目的地进行观察,教给学生一种观察与学习的方法。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

6、的能力,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总结:鲫龟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尾部二部分,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游泳时遇到的阻力。体表有鳞片覆盖,鳞片上有黏液。鱼的脊柱能支撑整个身体,它的两侧附着有发达的肌肉,对运动起着重要作用。鱼在水十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活动二:探究鱼的呼吸 指导学生观察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还是交替张合? 提问:水流人鱼门后,会从什么地方流出? 请学生协助完成演示实验:用吸管把蔬菜汁慢慢滴在住口前约1cm处,指导学生观察蔬菜汁流人鱼口后,从哪里流出来,并提示学生思考其意义。 提问:流人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 播放视频:取甲、乙两只

7、大烧杯,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在两只烧杯中各滴入数滴BTB溶液,使溶液呈蓝色。取一条小鱼放人甲烧杯中。20-30min后,观察甲、乙两烧杯小颜色的变化。在甲烧杯中,由于小鱼呼吸作用释放出的CO2,使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而乙烧杯中无颜色变化。 提问:鱼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适于水中呼吸? 展示:鲫鱼鳃的结构图。 观察提纲: 鳃的主要部分鳃丝,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为什么既多又细? 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用毛笔的笔头模拟鳃丝,演示其在水中和出水的状态,给予学生提示。提问:鱼鳃的哪些特点使它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总结:正是因为鳃具有这样的结构,鱼才能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

8、。指导学生讨论交流、总结鱼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总结:鲫鱼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为,溶解氧较多的水口鳃丝中的毛细血管含氧少含二氧化碳多的水叶通过鳃盖后缘排到环境中。活动三:总结鱼的主要特征 引导学生归纳鱼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请学生判断“章鱼”、“鱿鱼”,这些名称里带有“鱼”字的动物,是否是鱼?分组观察,并说出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是交替张合。 观察,对现象进行分析,说明水从鱼门流入后,是从鳃盖后缘流出的。猜测可能与呼吸有关。 观看视频,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增多。进而明确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主要是在进行呼吸。 问答:鱼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鳃。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观察

9、,回答学案中的问题。观察鳃丝的结构,完成提纲任务。 观察毛笔在水小和出水的状态,休会鳃丝在水中增大接触面积的特点。通过观察和训论,尝试描述鱼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归纳并说明鱼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判断,巩固所学知识。用蔬菜汁替代墨水,既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又对鱼上害,有利于渗透爱护动物的情感, 通过视频、观察实物,先提供具体事实,再引导学生从形象到抽象,认识鱼的呼吸器官,建构鱼用鳃呼吸这一重要概念。 采用模拟法,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鳃丝的特点。将实验观察得到的结论系统化,归纳鱼的主要特征。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展示:年年有余(鱼)的年画,引导学生说出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0、指导学生分组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我国常见鱼类、本地区常见鱼类。 由“竭泽而渔”这个成语引出人类对鱼类资源的利用。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我国鱼类资源现状的资料。 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分析鱼类生存面临严重威胁的主要原因。 展示:我国在保护渔业资源上的做法,引导学生谈感想。 观看。联系生活,说出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个小组分别对我国多种多样的淡水鱼、海水鱼、观赏鱼进行展示交流。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我国鱼类资源现状的认识。 认识保护鱼类资源的迫切性,了解合理开发利用鱼类资源的具体做法。通过鱼的吉祥寓意引出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锻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加强对我

11、国鱼类多样性的认识。同时也认识到保护鱼类资源迫在眉睫。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出示练习题,检测、反馈所学知识。思考并总结。完成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检测。板书设计】第四节鱼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有无脊柱二、多种多样的鱼三、鱼的主要特征1生活在水中;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3用鳃呼吸;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不同动物的骨骼抓住学生,让学生通过图示很容易理解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区别,紧接着引出脊椎动物鱼,导入本节课题。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鱼,有独特特点的海洋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处理完这

12、些基本的问题,把重点放在鱼的特征上。外形和外表特点,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答出。重点是鱼的运动和呼吸。鱼的运动先让学生分组观察鱼的运动状况,大胆猜想鱼的运动与什么有关,再通过视频了解不同鱼的运动。鱼的呼吸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先让学生观察准备的实验材料,观察鳃的结构特点,并思考问题鳃为什么是鲜红色,鳃丝为什么又多又细。大部分同学能够思考出鳃中含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但为什么又多又细很多同学自己答不出来,这时可以让小组讨论,理解这样的特点有利于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鱼的口与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特点,我是通过蓝墨水从鱼的口中进入,从鱼的鳃盖后缘排出的视频让学生理解的,关于水中气体成分的变化,可以让学生根据人的呼吸过程得出。最后,学习了鳃的特点后,老师大胆提问,为什么鱼离开水会死亡?可以先让学生分组交流,很多同学还是没有明确的答案,这时老师用毛笔在水中,毛笔间是散开的,离开水后都粘在一起这个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白鱼离开水后鳃丝粘在一起,减少了与水接触的面积。讲授完鱼的特征后,紧接着随堂练习,区分鱼与非鱼。最后,鱼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现了学生的知识面。总之,这节课完成了知识性的目标,学生基本上掌握了鱼的主要特征,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还需要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