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镇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根据中央、省XX县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针,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以贫困人口为主攻对象,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举
2、全镇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委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充分发挥镇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村党支部核心作用。切实加强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强化镇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扶贫大格局。 (三)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我镇实施一帮一、一帮多的形式,责任到人,确保做到真扶贫、真脱贫,可以看得见得扶贫成果,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 (四)坚持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
3、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 (五)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精神,充分调动贫困地区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扶贫先扶志,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六)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创新扶贫考核体系,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 三、发展目标
4、(一)总体目标 按照县委、县政府“三年攻坚脱贫,两年巩固提升”的目标要求,我镇到2018年基本实现全镇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到不拖贫困县“摘帽”的后腿。到2020年脱贫农户的增收能力进一步提升,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脱贫成效进一步稳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年度目标 2016年,我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实现816个贫困人口脱贫和巩固提升,其中:脱贫人口694人,巩固提升122人。通过扶持生产发展脱贫和巩固提升751人,通过教育与转移就业
5、脱贫57人,通过生态补偿脱贫29人,通过社会保障兜底脱贫15人。将*村纳入“五网”(路网、电网、光网、气网、水网)建设规划。完成*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实现整体脱贫出列。其他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庄“五网”建设有新的改善,贫困落后面貌有新的改变,农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 2017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实现926个贫困人口脱贫和巩固提升,其中:脱贫人口811人,巩固提升115人。通过扶持生产发展脱贫和巩固提升846人,通过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60人,通过社会保障兜底脱贫20人。完成*村委会、*村委会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实现整体脱贫出列。其他村委会“五网”建设有新的改善,贫困
6、落后面貌有新的改变,农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 2018年,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660个贫困人口脱贫和巩固提升,其中:脱贫人口541人,巩固提升119人。通过扶持生产发展脱贫和巩固提升584人,通过劳动转移就业脱贫60人,通过社会保障兜底脱贫16人。各村委会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庄完成“五网”建设规划,贫困落后面貌有新的改变,农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基本实现全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2019-2020年,进一步巩固提升2046个脱贫人口的增收能力,拓宽增收渠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四、重点工作 (一)各村委会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将贫困户纳入合作社形成合
7、力,依据市场需求发展高效种养产业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各村委会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采取“专业合作社+贫困集体+帮扶项目”的扶贫模式,发展特色高效种养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如*村委会重点发展黑山羊养殖、红心蜜柚种植产业;*村委会重点发展草头坡西瓜种植产业;*村委会重点发展五脚猪养殖、生姜种植等产业;*村委会重点发展圣女果、生姜种植产业;*村委会重点发展养蜂、反季节瓜菜种植产业;*村委会重点发展种植生姜、养殖五脚猪、黄牛等产业。同时扶持贫困农户大力发展生姜、热带水果、冬季瓜菜等特色种植产业,大力发展庭院经济。 (二)健全干部入户帮扶制度,落实帮扶责任制。 采取镇干部包片责任覆盖帮扶方式,
8、建立干部结对帮扶机制,将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任务,分解落实到镇领导干部,驻村组要指导所在贫困村制定整村脱贫规划,协助、监督项目的实施,确保贫困村按时整村脱贫。安排一名工作联络员,专门负责报送具体工作开展情况,于每个月底向县扶贫办上报本单位对口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总结当年帮扶工作成效。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依据入户调查形成的数据为底数,着力解决修建一批农村生活生产基础设施。其中,*整治1200亩;水利渠道12公里;生产用道、环村路、村路硬化39.9公里;修建漫水桥及维修旧桥10座;修建拦水坝12座;修建水塔6个;挖水井10口;改水改厕250个;安装路灯740盏。进
9、一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贫困农村“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切实提高贫困农村生活生产水平。 (四)以整村推进为契机,发展乡村旅游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2016年我镇整村推进的有*村委会,2017年有*村委会、*村委会,要结合我镇“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依托*水库旅游度假区及*村“美丽乡村”和*村“美丽乡村”,发展以农村合作社模式乡村旅游及产业,建设以种养殖、采摘体验、垂钓休闲为特色的农家乐,带动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筹备*水库景观、金色阳光汽车露营地、*景区养生度假休闲带、幽谷瀑布探奇、*美食一条街、乡村康养度假群落(*村风情黎家、*山溪人家:*热带度假休闲村、)、
10、*现代农业观光园、*出口路两旁景观工程、春天大道两旁景观工程等一批乡村游项目,全力打造旅游驿站形成吃、住、玩为一体的乡村游。 (五)发展电子商务,解决农产品销售难。按省“百个特色小城镇”定位*镇为“*县*农产品加工小镇”为契机,充分发挥我镇区域优势,抓住“互联网+”发展,将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积极引导和鼓励电子商务游企业落户我镇及*农林产品加工园区聚集发展。实施农村淘宝发展战略,打造互联网农业小镇,以各个村(居)委会为基点成立农村淘宝服务站,引导、带动贫困村、贫困户通过互联网直接对接市场,拓宽流通渠道,打破有形市场的限制,解决农产品难卖、价钱不好等问题。 (六)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解决
11、无劳动力贫困家庭脱贫问题。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家庭进行政策性兜底保障。加强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资助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医疗保险,帮其缴纳保险金。因病住院当年发生的医疗费用,经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的,按相关政策要求的比例予以补偿救助。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领导责任制。 加强领导组织。把脱贫攻坚作为全乡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党政主要领导要坚持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事项亲自协调、任务落实亲自过问,切实把脱贫攻坚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成
12、立脱贫攻坚站,明确抓人抓扶贫、配备和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肯吃苦的扶贫干部队伍。 (二)整合涉农资金,加大扶贫投入。积极争取省XX县区财政继续加大对我镇转移支付力度,以及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全面落实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力制度,强化社会监督,保障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工作,坚决杜绝扶贫资金虚报冒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规的问题发生。推进扶贫领域反腐倡廉建设,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工作。 (三)创新精准扶贫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变过去贫困户“单家独户、单打独斗”发展生产的扶贫方式,将一个或几个村的贫困户集中形成一个集体,采取“专业合作社(企业
13、、农村能人、村干部)+贫困集体+帮扶项目”的扶贫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村能人、村干部等“带头人”“传、帮、带”的龙头作用。根据“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规划和贫困户的发展意愿,选准“带头人”和帮扶项目,安排配套设施建设。“带头人”要具有诚信、有爱心、有能力,帮扶项目要做到种养结合、长短结合。帮扶项目及其配套设施的所有权归贫困集体,贫困集体以此与“带头人”通过协议约定形成一个利益整体,双方利益约定必须在保住项目、滚动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分成,确保帮扶的项目建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可持续增收产业。贫困集体成员除了得到项目投入的股份分红外,还可以得到其土地入股资产性收入、参与种养管理务工收入等等;“带头人”除了得到股份分红外,可以得到投工投劳收入,也可以获得政府根据其在“传、帮、带”中的贡献以奖代补的收入。 (五)、监督考核机制。建立扶贫导向的考核机制,把扶贫攻坚作为考核村和村领导班的重子要内容。对完不成年度扶贫攻坚任务的,村领导班子当年不得评为“优秀”班子;对连续三年完不成扶贫攻坚任务的,对班子进行组织调整。实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严禁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杜绝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加强农村贫困统计监测体系建设,动态管理贫困人口,提高监测能力和数据质量。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