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乳腺超声诊断一.乳腺超声解剖1 1、位置、位置:位于胸前第位于胸前第2-62-6肋软骨之间,胸大肌浅面肋软骨之间,胸大肌浅面,胸骨旁线与腋中线之,胸骨旁线与腋中线之间间2 2、结构:、结构:由由1515-20-20个腺叶个腺叶组成组成,每一腺叶由许多小叶组成,每一小叶由,每一腺叶由许多小叶组成,每一小叶由10-1510-15个腺胞组成个腺胞组成每个腺叶发出输乳管,末端开口于乳头每个腺叶发出输乳管,末端开口于乳头脂肪与结蹄组织充填于腺叶、输乳管之间脂肪与结蹄组织充填于腺叶、输乳管之间3 3、层次:乳房由浅层至深层依次为皮肤、皮下脂肪、腺体、层次:乳房由浅层至深层依次为皮肤、皮下脂肪、腺体、浅筋膜
2、深层、浅筋膜深层、胸大肌及肋骨胸大肌及肋骨4 4、乳腺悬韧带(、乳腺悬韧带(CooperCooper韧带韧带):皮下脂肪呈较弱回声,穿行于其间的):皮下脂肪呈较弱回声,穿行于其间的线状强回声为线状强回声为CooperCooper韧带,一端连于浅筋膜层,另一端连于浅筋膜深层韧带,一端连于浅筋膜层,另一端连于浅筋膜深层正常乳腺解剖.A:导管.B:小叶C:输乳管D:乳头E:脂肪F:胸大肌G:胸壁、肋骨乳腺解剖层次乳腺解剖层次1.皮肤2.皮下脂肪层3.腺体层4.乳腺后间隙5.胸壁层不同生理时期正常乳腺的超声表现1.青春期和青年未生育妇女声像图显示皮下脂肪菲薄,乳腺悬韧声像图显示皮下脂肪菲薄,乳腺悬韧带
3、不易显示,主要结构是腺体层,大多带不易显示,主要结构是腺体层,大多数中央区腺体层回声表现为粗大的强弱数中央区腺体层回声表现为粗大的强弱相间,外带腺体层回声相对细密的强弱相间,外带腺体层回声相对细密的强弱相间。相间。2.性成熟期已生育妇女通常已生育妇女通常已生育妇女随着年龄增加随着年龄增加腺体层回声逐渐增强,腺体层回声逐渐增强,大多表大多表现为强弱相间,各象腺分布均现为强弱相间,各象腺分布均匀,匀,厚度逐渐减小,皮下脂肪厚度逐渐减小,皮下脂肪层逐渐增厚。层逐渐增厚。3.妊娠期和哺乳期由于腺泡和导管显著增生,腺体层明显增厚。哺乳期中央区可见扩张由于腺泡和导管显著增生,腺体层明显增厚。哺乳期中央区可
4、见扩张的乳腺导管,内径约为的乳腺导管,内径约为2-4mm2-4mm。乳腺血管增多、增粗,血流速度加快。乳腺血管增多、增粗,血流速度加快。终止哺乳期后,腺体层较哺乳期变薄,回声增强和强弱相间终止哺乳期后,腺体层较哺乳期变薄,回声增强和强弱相间。4.绝经期及老年期皮下脂肪层明显增厚,腺体层萎缩变薄,回声致密、增强,两层界面皮下脂肪层明显增厚,腺体层萎缩变薄,回声致密、增强,两层界面清晰。清晰。乳腺疾病的分类一、乳腺炎症二、乳腺增生性病变三、囊肿四、肿瘤1.良性肿瘤: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分叶状纤维瘤2.恶性肿瘤:乳腺癌(乳头状导管癌、髓样癌、浸润性导管癌)特殊类型乳腺癌五、其他急性乳腺炎多发生
5、于产后哺乳期,初产妇多见,往往发生在产后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初产妇多见,往往发生在产后3-43-4周周临床表现为乳房胀痛、压痛,局部红、肿、热、痛。临床表现为乳房胀痛、压痛,局部红、肿、热、痛。超声表现:超声表现:急性乳腺炎早期无特异性,常表现为乳腺腺体内的低回声,形态不规则,急性乳腺炎早期无特异性,常表现为乳腺腺体内的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不清,局部有压痛,内部回声不均匀,低回声内有丰富的血流信号边界模糊不清,局部有压痛,内部回声不均匀,低回声内有丰富的血流信号乳腺脓肿 急性乳腺炎脓肿形成时表现为乳腺腺体内出现混合性回声,其内可见不清晰急性乳腺炎脓肿形成时表现为乳腺腺体内出现混合性回声
6、,其内可见不清晰无回声,无回声内充满密集满点状回声,加压探头可见点状回声有流动感。部分无回声,无回声内充满密集满点状回声,加压探头可见点状回声有流动感。部分病灶可达皮肤层,形成窦道,脓液外溢,病灶周边血流增多,常伴有同侧腋窝淋病灶可达皮肤层,形成窦道,脓液外溢,病灶周边血流增多,常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巴结肿大 浆细胞性乳腺炎(导管扩张症)又称乳腺导管扩张症,好发于非哺乳期,由于乳晕周围的乳腺导管阻塞,引流不畅,继而又称乳腺导管扩张症,好发于非哺乳期,由于乳晕周围的乳腺导管阻塞,引流不畅,继而乳腺导管扩张,导管周围出现无菌性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和乳头肿块。乳腺导管扩张,导管周围出现无菌
7、性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和乳头肿块。超声表现:乳头或乳晕后方导管超声表现:乳头或乳晕后方导管扩张扩张,形成低回声区,呈不规则、透声性差、后方回声不,形成低回声区,呈不规则、透声性差、后方回声不增强增强CDFICDFI:内部或边缘可见点条状血流,多为高速低阻频谱:内部或边缘可见点条状血流,多为高速低阻频谱乳腺囊肿由于乳腺管阻塞,继之扩大,呈囊性扩张。表现为边界清壁薄类圆形由于乳腺管阻塞,继之扩大,呈囊性扩张。表现为边界清壁薄类圆形无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及侧方声影无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及侧方声影乳腺积乳囊肿乳腺积乳囊肿多为哺乳女性,一般为单侧,多因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乳腺的一个腺叶的导管系统排多为
8、哺乳女性,一般为单侧,多因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乳腺的一个腺叶的导管系统排泄受阻,导管阻塞,乳汁潴留,局部导管扩张而形成囊肿。泄受阻,导管阻塞,乳汁潴留,局部导管扩张而形成囊肿。肿块形态较规则,边界清,内部呈较均匀的细弱低回声,乳汁稀薄时呈无回声,震动肿块形态较规则,边界清,内部呈较均匀的细弱低回声,乳汁稀薄时呈无回声,震动探头或变动体位可有低回声呈流动样;水分完全吸收后表现为强回声或粗大的钙化灶。探头或变动体位可有低回声呈流动样;水分完全吸收后表现为强回声或粗大的钙化灶。囊内无血流信号囊内无血流信号乳腺增生性病变分为小叶增生、囊性增生、乳腺腺瘤样增生分为小叶增生、囊性增生、乳腺腺瘤样增生常见于中
9、青年妇女,单侧或双侧发病常见于中青年妇女,单侧或双侧发病临床表现:周期性的乳房胀痛、刺痛,伴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结节、临床表现:周期性的乳房胀痛、刺痛,伴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结节、增厚,多数质釼而不厚,常伴有压痛增厚,多数质釼而不厚,常伴有压痛月经期前逐渐出现,月经来潮后症状后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月经期前逐渐出现,月经来潮后症状后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缓解乳腺小叶增生腺体局限性增厚,结构紊乱,导管区不规则增宽,走形扭曲,局部呈条索状、腺体局限性增厚,结构紊乱,导管区不规则增宽,走形扭曲,局部呈条索状、条块状、团块状,部分回声强弱不均,部分伴导管扩张条块状、团块状,部分回声强弱不均,部分伴导管扩张乳腺小叶增生
10、,条索状低回声乳腺小叶增生,条索状低回声乳腺小叶增生,条块状低回声乳腺小叶增生,条块状低回声乳腺囊性增生乳腺囊性增生是女性乳腺最常见的一类非肿瘤、非炎症性疾病是女性乳腺最常见的一类非肿瘤、非炎症性疾病超声表现:主要表现形式为乳腺囊肿,其次是实性低回声肿块超声表现:主要表现形式为乳腺囊肿,其次是实性低回声肿块乳腺实性低回声结节(囊性增生)乳腺实性低回声结节(囊性增生)乳腺腺病是以乳腺腺体成分为特征的一组疾病,超声表现与囊性增生表现相似,是以乳腺腺体成分为特征的一组疾病,超声表现与囊性增生表现相似,但多表现为实性低回声肿块。而囊性增生以多发性囊肿、囊肿与实性但多表现为实性低回声肿块。而囊性增生以多
11、发性囊肿、囊肿与实性低回声小肿块并存多见。局限性腺病可为质地较硬的肿块,与周围组低回声小肿块并存多见。局限性腺病可为质地较硬的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易误诊为乳腺癌织分界不清,易误诊为乳腺癌女性,女性,2929岁,声像图:右乳外上象限低回声肿块,边界清,形态较规则,岁,声像图:右乳外上象限低回声肿块,边界清,形态较规则,内部回声均匀,乳腺后间隙未见异常。肿块内未见血流信号显示。病理:内部回声均匀,乳腺后间隙未见异常。肿块内未见血流信号显示。病理:纤维腺病纤维腺病乳腺纤维腺瘤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好发于外上象限,是最常见的乳房良性肿瘤,多单发,类圆形,活动度大,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好发于外上象限,是
12、最常见的乳房良性肿瘤,多单发,类圆形,活动度大,有包膜,一般小于有包膜,一般小于3cm3cm,形态规整,边界清,少数呈分叶状。与胸肌和皮肤无黏连,也无明显,形态规整,边界清,少数呈分叶状。与胸肌和皮肤无黏连,也无明显腋窝淋巴结肿大,腋窝淋巴结肿大,月经周期月经周期对肿瘤生长无明显影响对肿瘤生长无明显影响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常见于是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530-55岁女性,分中央型和周围型,多数患者岁女性,分中央型和周围型,多数患者以乳头溢液为临床表现。常被视为以乳头溢液为临床表现。常被视为“癌前病变癌前病变”超声表现:扩张的导管内或囊肿内可见实性
13、成分为特征性表现,超声表现:扩张的导管内或囊肿内可见实性成分为特征性表现,CDFICDFI在实性部分内可检在实性部分内可检出血流信号出血流信号。中央型常单发,发生在主导管和大导管,多为于乳晕区,多数有自主性血性中央型常单发,发生在主导管和大导管,多为于乳晕区,多数有自主性血性或浆液性乳头溢液,周围型常多发,较少见,发生在或浆液性乳头溢液,周围型常多发,较少见,发生在TDLUTDLU内,乳头溢液较少见。内,乳头溢液较少见。乳腺脂肪瘤多发生于较为肥胖的中老年女性多发生于较为肥胖的中老年女性与肥胖乳房中的脂肪组织的区别在于它有一层菲薄的纤维性包膜。与肥胖乳房中的脂肪组织的区别在于它有一层菲薄的纤维性
14、包膜。常见于皮下脂肪内,常多发,多数直径在常见于皮下脂肪内,常多发,多数直径在5-10mm5-10mm左右,呈稍强回声结节,边左右,呈稍强回声结节,边界较清,内部回声较均匀,内部不易显示血流信号。界较清,内部回声较均匀,内部不易显示血流信号。乳腺恶性肿瘤乳腺恶性病变中主要是乳腺癌,其他少见恶性疾病包括乳腺肉瘤、淋巴瘤、转乳腺恶性病变中主要是乳腺癌,其他少见恶性疾病包括乳腺肉瘤、淋巴瘤、转移癌等。移癌等。乳腺癌主要是起源于乳腺癌主要是起源于TDLUTDLU(终末导管小叶单位)的恶性上皮性肿瘤,据国内统(终末导管小叶单位)的恶性上皮性肿瘤,据国内统计,除子宫癌外,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的第二位,大多发生
15、在计,除子宫癌外,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的第二位,大多发生在40-6040-60岁,绝经前后岁,绝经前后的妇女。的妇女。临床表现:乳房肿块是最常见的表现,质硬韧,常无痛,较固定;乳头溢液较临床表现:乳房肿块是最常见的表现,质硬韧,常无痛,较固定;乳头溢液较少见,少见,5050岁以上单侧乳头溢液应警惕;早期可有酒窝征,晚期可出现乳头凹陷、岁以上单侧乳头溢液应警惕;早期可有酒窝征,晚期可出现乳头凹陷、橘皮征、局部皮肤溃疡等橘皮征、局部皮肤溃疡等分类:分类:1 1、根据组织学分类、根据组织学分类原位癌原位癌(导管原位癌、小叶原位癌导管原位癌、小叶原位癌)浸润癌(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浸润癌(浸润性导
16、管癌、浸润性小叶癌)2.2.根据根据caca主质(即细胞成分)与间质的比例不同主质(即细胞成分)与间质的比例不同分为:硬癌、髓样癌、单纯癌分为:硬癌、髓样癌、单纯癌3.3.特殊类型乳腺癌特殊类型乳腺癌炎性乳癌、湿疹样癌、粘液癌等炎性乳癌、湿疹样癌、粘液癌等“酒窝征”“橘皮征”乳腺恶性肿瘤的超声特点肿瘤形态不规则,无包膜,呈锯齿状或蟹足状向周围浸润,边界不清,肿瘤形态不规则,无包膜,呈锯齿状或蟹足状向周围浸润,边界不清,多数可见周边稍高回声厚环多数可见周边稍高回声厚环内部多呈低回声,分布不均匀,少数呈等回声或稍高回声内部多呈低回声,分布不均匀,少数呈等回声或稍高回声肿瘤后壁回声减低或消失肿瘤后壁
17、回声减低或消失肿瘤内有微粒样钙化点肿瘤内有微粒样钙化点纵横比纵横比11乳腺浅、深筋膜回声可中断。乳腺浅、深筋膜回声可中断。CooperCooper韧带夹角增大直至消失韧带夹角增大直至消失CDFICDFI:肿瘤内血流信号较丰富,有穿支动脉血流,:肿瘤内血流信号较丰富,有穿支动脉血流,RIRI0.700.70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乳腺癌乳腺癌乳腺癌乳腺癌乳腺癌乳腺癌乳腺导管原位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硬癌)乳腺髓样癌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乳腺粘液癌乳腺超声BI-RADS分类标准00类(类(category0category0):指超声检查不能全面评价病变,需要进一步的其它影像):指超声检查不能全面评价病变,需
18、要进一步的其它影像学检查诊断。例如:学检查诊断。例如:11、有乳头溢液、不对称增厚、皮肤及乳头改变等临床表现,而超声无征象;、有乳头溢液、不对称增厚、皮肤及乳头改变等临床表现,而超声无征象;22、临床触及肿块,年龄大于、临床触及肿块,年龄大于2020岁,超声检查有可疑征象或无特征,需乳腺岁,超声检查有可疑征象或无特征,需乳腺钼靶检查;钼靶检查;33、超声检查及钼靶检查均无特征,需鉴别乳腺癌保乳术后形成的疤痕与复、超声检查及钼靶检查均无特征,需鉴别乳腺癌保乳术后形成的疤痕与复发病灶时,推荐磁共振检查;发病灶时,推荐磁共振检查;44、病变区域超声显示差(水肿、声衰减),超声检查无法判断病变性质、病
19、变区域超声显示差(水肿、声衰减),超声检查无法判断病变性质建议: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建议: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BI-RADS1类11级级(category1)(category1):阴性(:阴性(negativenegative)无临床体征,超声检查无异常改变无临床体征,超声检查无异常改变建议每年定期超声复查。建议每年定期超声复查。BI-RADS2级2级(category2):良性征象,基本可以排除恶性。单纯性囊肿术后积液乳腺假体植入多次复查超声,图像变化不大,年龄小于40岁的纤维腺瘤首次超声检查年龄小于25岁的纤维腺瘤手术后结构欠规则,但多次复查超声,图像无变化。建议:根据年龄及临床表现6-12
20、个月后复查2类的一些典型的病变BI-RADS3级3 3级级(category3)(category3):可能良性征象,恶性危险小于:可能良性征象,恶性危险小于2%2%。年龄年龄25-3925-39岁,首次发现的纤维腺瘤,实性椭圆形、边界清、纵横岁,首次发现的纤维腺瘤,实性椭圆形、边界清、纵横 1 1的肿块的肿块 多发性复杂囊肿或簇状小囊肿多发性复杂囊肿或簇状小囊肿 瘤样增生结节(属不确定一类)瘤样增生结节(属不确定一类)超声检查考虑腺病瘤超声检查考虑腺病瘤 脂肪坏死脂肪坏死 术后瘢痕引起的腺体结构扭曲术后瘢痕引起的腺体结构扭曲建议短期随访(建议短期随访(3-63-6个月)及其它检查,部分需要活
21、检(有乳腺癌家个月)及其它检查,部分需要活检(有乳腺癌家族史、患者焦虑)族史、患者焦虑)3类的一些典型的病变BI-RADS4类4 4级级(category4)(category4):可疑恶性,恶性危险性可疑恶性,恶性危险性3%-94%3%-94%。不符合全部超声声像的纤维腺瘤和其它良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表现有不符合全部超声声像的纤维腺瘤和其它良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表现有非良性表现非良性表现1-31-3项);项);4040岁以上超声良性征象的实性肿块病变,此病变可能无特征性乳腺癌岁以上超声良性征象的实性肿块病变,此病变可能无特征性乳腺癌形态,但属高发年龄,有恶性可能(形态,但属高发年龄,有恶性可能(
22、4A4A)建议活检:针吸细胞学检查、穿刺活检、手术活检建议活检:针吸细胞学检查、穿刺活检、手术活检4类的一些典型的病变BI-RADS4a类4A级(category4A):属低度可疑恶性。病理报告结果一般为非恶性,在良性活检或细胞学检查后应进行六个月或常规随访。例如:可触到的、局部界限清楚的实性肿块,超声特征提示为纤维腺瘤;可触到的复杂囊肿或可能的脓肿。40岁以上超声良性征象的实性肿物BI-RADS4b类4B级(category4B):有中度可能恶性的病灶。良恶性鉴别表中恶性表现1-2项BI-RADS4C类4C级(category4C):恶性可能较大,良恶性鉴别表中恶性表现2项例如:边界不清的、不规则实质性肿块或新出现的簇状细小多形性钙化。该级病灶很可能会是恶性的结果。BI-RADS5类5级(category5):高度可能恶性,恶性危险性大于95%良恶性实性肿块鉴别表中恶性征象三项以上或已有明确腋窝淋巴结转移超声有特征性异常征象:毛刺、蟹足征、微钙化、硬结节应考虑治疗措施。5类的一些典型的病变BI-RADS6类6级(category6):已活检证实为恶性这一分级用于在活检已证实为恶性但还未进行治疗的影像学评价上。主要是评价活检前后的影像学改变或监测手术前新辅助治疗的影像学改变。谢谢观赏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